山东省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研究
农产品物流产业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是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是推动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新增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另一个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
近段时间,全国露天菜价格普遍下跌。
在山东、江浙、上海一带,卷心菜、大白菜的价格甚至跌破农民收菜的成本。
一些商家甚至将大白菜扔到水沟。
据调查,这轮蔬菜价格下跌,有气候异常等多种原因。
不过,也由于去年和前年蔬菜价格普遍升高,农民跟风种植,出现了蔬菜“大小年”情况。
但是这种价格的强烈波动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在市场经济中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价格的忽高忽低。
对于菜农来说,如何抵御市场风险仍是关键。
在一些地区农业合作社、农超对接等生产方式,还未能普及,实施起来相对困难。
普遍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在价格下跌后,各家各户承担着全部损失。
前段时间大蒜价格疯涨,由此人们对于农产品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是间断、不稳定的,而农产品的消费则是连续、稳定的,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从中调解,实现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很低,基于物流信息系统网络的物流一体化水平低,这些造成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流通时间长、效率低,农产品损耗大,物流增值少,大部分农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
农产品流通加工环节是农产品物流价值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农产品的增值,但在我国对流通加工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低。
可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远远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步伐,也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
但是,农产品物流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效果,同时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1]。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L g t sS i eh N . 0 8 oii c— c o ,20 sc T 5
・
物流科技
20 0 8年第 5期
产 业 物 流
・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 式研 究
S u y o t e Na i n l Ag i u t a Pr du t Lo itc p r to l Pa t r t d n h to a rc lur l o cs g sis O e a i na te n
11 农产 品物流数量特别 大 ,品种特别 多。2 0 . 0 6年 ,我 国粮食 产量 4 4 9 6万 吨 ;棉花 产量 6 3万 吨;油 料产量 7 7
36 2万 吨 ;糖 料 产 量 1 8 0 0 7万 吨 ;蔬 菜 产 量 5 3 9 82 3万 吨 ;水 果 产 量 1 5 700万 吨 ; 肉类 总 产 量 810万 吨 ;水 产 0 品产 量 520万 吨l 5 】 1 国 地 域 辽 阔 ,有 大 海 、大 江 、大 湖 ,有 平 原 、丘 陵 、高 山 ,有 热 带 、亚 热 带 、温 带 ,适 宜 。我 生 长 的农 产 品 品种 繁 多 ,不 管 是 产 量 之 大 还 是 品种 之 多 在 世 界 上 都 名 列 前 茅 。这 些 农 产 品 除 农 民 自用 以 外 。绝 大 部 分 都 要 变 成 商 品 ,形 成 巨大 的农 产 品物 流 。 1 农 产 品物 流 要 求 高 。 由 于农 产 品 与 工 业 品 不 同 ,是 有 生 命 的 动 物 性 与植 物性 产 品 。所 以农 产 品物 流 特 别 要 求 . 2
我 国是一 个农业大 国,农 产 品物 流关 系到 “ 三农 ”问题 的解决 ,在 国 民经 济发展 中 的地 位非 常重要 ,同时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传统观念认 为,农业生产 是农 村经济 的重心 ,对 流通环 节 往往不够 重视 ;当然也有一些部 门和领导 已经 意识 到流通 的重要性 ,但 由于对 流通环节认识 不够深入 ,导致对 流通环 节 的重 视往往仅 停留在 口头上 , “ 重生产而轻 流”通成为农 业 管理 工作 的常态。 3 . 2 缺 少实力强大的核心企业 由于供应链 主体 间的合作 关系不 牢 固,缺 乏专业 人才 ,
生产加工环节作 为农 产品生产 的延 续 ,为实现农产 品的
商 、最终消费者构成 了农产品供应链 ,各 主体之间交 易或 协
作的错综复杂关系决定着我 国农产 品供应链 物流路径 。由于 商流 、物流不分 ,使 得农 产品交易 的商流路 径与物流路径 重 合 ,商 流路 径 的分 散化 导致物 流路 径也 呈现 出分 散化 的特
2 - 3 纵向一体化供应链特征较为明显
目前 ,我国农产 品供应链 核心企业 为了达到对供应链各
个环节经 营活动进行 全面掌控 的 目的 ,往往 对农产 品设计 、 生产 、加工 、销售等各环节进 行全面投资 ,力求 对农产 品的
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在 资金和技术方 面的强大优 势 ,通过核 心 企业对 区域农产 晶产业 进行统一规 划和协调 ,为农户 提供资 金技术 和生产 资料等方面支持 。采 用这种模式 不仅有利 于稳
点。
增值提供 了一 条重 要途 径。优质 的加 工 ,往往 能更好地满 足
市场需要 ,从而提 升农 产品的市场竞争 力和 占有率 。在全 球 经济一体化 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 的农 产 品加 工企业承 接了来 自全球 的大量 订单 ,成 为 了名符 其实 的 “ 世 界农 产 品加 工 厂” ,不仅 创造 了丰厚 的利 润 ,也壮 大 了一大批 实力 雄厚 的 龙头 企业 。以这 些生产加 丁企业 为核心 构建农 产 品供应链 ,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开放以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但是,由于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大,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
为此,必须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1.1农产品物流相关设施及研究缺乏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由于农村道路状况差,各种运输以及仓储设备和加工以及保鲜技术都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农产品物流损耗,不但延长了物流时间,还增加了成本。
由于涉及农产品仓储、运输以及通信和装卸等环节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另外,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研究成果相对贫乏,需要进一步加快物流科研步伐,尽快地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仓储环境不佳目前的农产品仓储条件有限,在很多地方缺乏相关的冷藏设备和技术,特别是缺乏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
库房设备只能满足一般农产品储存,不能满足大宗鲜活农产品的储存之需。
1.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物流速度慢,导致损耗率较高。
据统计,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左右,而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
另外,我国农产品的运输模式多以多批次、小规模的方式进行,导致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大。
1.4传统、封闭的自产自销型模式,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的发展仍不发达,传统的农贸集市仍存在县市、乡镇。
农户选择将农产品运到集市上进行销售,这种模式虽然减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很多中间环节,并在交易完成后即可获得收益,但是因农户的资金、生产技术有限,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包装,致使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不能得到较大的收益。
1.5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国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多,但是专业的、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却很少,同时农产品物流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在物流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各自为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巨大的市场需求。
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报告

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报告1. Introduction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中,通过合理的冷链管理和物流运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研究,探讨其重要性、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冷链物流在农产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冷链物流能够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并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冷链物流还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减少产品损耗和浪费,从而提高农产品行业的竞争力。
3. 冷链物流的挑战尽管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它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包括设备采购、运输和保养等方面的费用。
其次,冷链物流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此外,气候变化、交通堵塞等因素也会对冷链物流造成影响。
4. 冷链物流的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冷链物流也得到了许多技术的支持。
智能温度控制和追溯系统可以帮助监控和管理农产品的运输过程。
无人机、无人车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5. 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冷链物流覆盖面不够广,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无法享受到冷链物流的好处。
其次,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不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
此外,技术和设备更新的速度较慢,导致冷链物流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
6. 政策支持与鼓励为了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投入冷链物流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在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同时,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7. 冷链物流创新的方向未来冷链物流应向着智能化、环保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冷链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推动冷链物流的共享经济模式。
8. 提高服务质量的方法为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企业可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和管理水平。
山东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领跑全国。2017 年 6 月建成全国首 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2018 年,农产品进出 口 2134.1 亿元,规模连续二十年居全国第一。其中,农产品 出口 1150.3 亿元,是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规模超千亿的省 份,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比重的 20% 以上。
万吨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构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在冷链产品流通作业环节中,加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推广与应用是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新的方向。冷链物流标 准体系是以现有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为主,补 充以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结合冷链企业的运作模式,企 业依靠标准加强冷链物流关键节点的管控,降低断链的风 险,使冷链作业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巨大的冷链需求市场
山东是农业生产大省、流通大省和消费大省,农业增加 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特色农产品丰富,素有“全国农业
看山东”之说。近年来,山东省生产端和流通环节的冷链需 求不断扩大。如图 1 所示,2018 年,山东省蔬菜产量 8192 万 吨 ,约占全国的 12%;水果产量 2788.8 万吨 ,约占全国的 10%;猪牛羊禽肉产量 849.3 万吨,约占全国的 10%;水产品 总产量达 816.6 万吨,占全国的 12%;禽蛋类总产量达 447 万 吨,占全国的 14%;奶类总产量达 225.1 万吨,占全国的 7%。
山东农产品外运物流模式选择研究

2 2 山 东农产品物流现状 . 优越 的地理位置 , 阔的发 展腹地 和 物流辐 射 面使 山东 广 在农产 品贸易和发展现代农产 品物 流产业方 面具有得 天独厚 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 的探索 和发展 , 并结 合《 山 东省优势农产 品区域 布局规 划》中提出 的“ 点扶 持培 育 1 重 1
Tr n p t i n Lo itc od oie o ha o a s orato g s is M e Ch c f S nd ng’ r c t a o c s sAg iulur lPr du t 口 XI ig—c, I n E Jn iLU Ya g
同 内对 于农 产 品 物 流模 式 的 研 究 大 多 集 中 于 广 义 上 的 模 式 选
择, 而不是针对各 个物 流环 节的各 种流 通方式 的选 择 。对 于 农产 品物 流时的具体运输方式的选择往 往是根据 一些运输 和
销 售 的 经 验 , 及 财 务 方 面 的 简 单 评 估 而 做 出 的 。 山 东 省 作 以
【 yw rs g cl rl rdcs oii ; gsc nd hiedsgrgt m dl Ke o d 】an u ua pout lg t sl ii oecoc ;i gea o e t sc o t s[ a e
1 引言
鉴 ,0 9年我 国主要农 产 品产量的 统计数 据 , 20 山东 省的 水果 、 肉类和水产 品产量位 居全国第 1 粮食 、 , 棉花 、 料产量居第 2 油 位, 蛋类产量全国第 3 奶类产 品产 量为全 国第 5 农 产品综合 , , 排名全 国第 1 。 位
21 0 1年
第1 0期
第3 3卷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与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
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与创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
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创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
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近年来,特殊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与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22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 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
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浮现新变化。
创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
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
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为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与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与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与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
2022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研究
[摘要] 山东是农业大省, 农产品物流量大但发展缓慢,与农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物流运行模式单一,以批发市场为主,物流环节过多,费用过高,因此应从鼓励农业产业化物流模式,优化“农超对接”;发挥政府职能,降低物流费用、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挥其主导作用3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模式;农业产业化;农超对接
1.1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含义
农产品物流模式就是农产品物流系统,即为了满足农产品物流服务需求,由供求双方及第三方支持机构形成的一个包含所需物流运作要素的网络。
实际上,农产品物流模式包括各个农产品物流的渠道设置、环节组成、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项业务、制度的安排。
1.2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类型
农产品物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模式。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物流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类模式的特征较为明显,在实践中广为采用:(1)自产自销模式,即农民在短距离的生产地市场自行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如乡镇的农户种植蔬菜后在乡镇集市销售或者自行运输到城市进行销售。
农户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收益及时兑现。
(2)农产品批发模式,即农户+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销地零售,这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地域之间的分工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者将其产品销售给产地批发商,产地批发商只需将产品销售给销地批发商,而销地零售的组织则由销地批发商负责。
(3)第三方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是主导者,联结着农户、农产品加工者、各级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其他提供所需农业物流服务的企业。
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负责组织一系列物流活动。
这种模式下,凭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和提供的优质服务,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2山东省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2010年农业产值达36933亿元,年均增长4.4%,然而一方面增产并没有显著增收,广大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无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终端消费者又普遍反映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和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产品物流不畅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即在农产品的流通领域,还没有现代物流模式与之相适应,农产品物流市场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2.1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山东省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是我国种植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产品物流需求稳步增长,蔬菜物流比重较高。
由统计数据可知,山东省的农产品的产量是逐年递增,且增速基本比较稳定,因此作为农产品产地市场,山东省有着广阔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空间,以重要的经济作物蔬菜为例,2009年播种面积为1755.98千公顷,产量8937.2万吨,产值达1356.53亿元,出口额20.12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
2010年的产量更是达到了9030.7万吨,根据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到2015年山东省蔬菜播种面积将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1
亿吨。
然而与巨大需求不相匹配的是发展缓慢的农产品物流。
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山东社会物流总额为133922.7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05145亿元,同比增长18.8%,占物流总额的83.6%,而农产品物流总额只有5245.9亿元,同比增长3.8%,仅占物流总额的5.4%。
二者差距可见一斑。
(1亩=666.67m2,1公顷=10 000m2)2.2农产品物流模式以批发为主,较为单一
由于山东省具有农产品产需不平衡的特点,各地市的农产品物流主导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以上的各种模式并存,在城郊周边以及乡镇的部分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仍然存在;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从事专门运销的零售商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农产品产业化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而能够提供专业农产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少之又少,因此从全省范围来看目前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单一的农产品批发模式,即农户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通过农产品产、销地批发市场联结。
截止到2010年,全省建成并使用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56个,这些市场虽然环节多,物流周期较长、交易成本高,以现货交易为主,成熟度低,但是在现阶段仍然是连接物流链的核心环节,承担着物流活动中的采购、配送和零售功能。
2.3物流环节过多,费用过高导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2011年4月在国家发改委物价形势座谈会上,就农产品价高使市民生活压力增加,价低则让农民利益受损这一问题所达成的共识就是物流成本过高。
以蔬菜为例,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田间收购的每斤7~8分的蔬菜,流通到市区消费市场的卖价达到8~9毛钱甚至一元多一斤,近10倍的价格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人工、存储、以及蔬菜自身消耗、市场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的累积。
山东省虽然拥有众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但农产品生产仍然基本由农户自行完成,运销商贩收购,然后经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中间环节过多。
在农产品产销总成本中,生产成本所占比重低,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对最终价格影响很大,真正的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尚没有普遍应用。
另外,需求与生产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生产主体对市场需求不了解,产地出现超低价和“卖难”现象,而环节过多,在消费者市场则会出现“买贵”。
3山东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选择和优化3.1鼓励农业产业化物流模式,优化“农超对接”
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实现“大生产、大流通”。
目前,“农超对接”、“农企联手”为优质农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搭建了平台,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要求农产品的产量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零散的农户难以满足,只有农业合作社才符合“农超对接”的先决条件。
所以,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政策鼓励并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联合生产联合销售,以此根据订单有计划地种植,然后通过协议有组织地直接销售超市或者加工企业,这样既可免受中间收购者和“流通暴利”的盘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免去了农产品价格走高对市民的困扰,也可以避免农产品质量不达标,供应不及时,或者中间断货等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作为终端超市而言,应以简易的加工、放心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目前收取的名目繁多的进场费,如开户费、节庆费、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海报费等等。
3.2发挥政府职能,降低物流费用
山东省虽然拥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上百家,但租金和入场费仍然偏高,尤其是近几年不少房地产商涌入经营,为实现盈利而上涨摊位租金。
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体系,保证农户、零售商和消费者利益。
作为运输和仓储环节,虽然“绿色通道”的开通极大便捷了农产品省内外供给,但油价的上涨使得运输费升高;同时农产品仓储成本也提升较快,以寿光物流园内的租赁仓库为例,中等规模的常温仓库,年租金约为1万元。
对此政府应有政策上的倾斜,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减免税费或提供者资金和信贷上的支持,以求为他们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3.3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挥其主导作用
培育物流主体是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关键之一,结合山东省农村实际情况,应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企业,并加强自主农产品物流服务品牌的培育。
具体而言要打破物流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增强其竞争力;农产品物流要得到大发展,重要之处还在于提高服务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运输、仓储等功能上,应加强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功能,以及开拓具有较大增值性的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咨询功能、教育培训功能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来实现,因此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发挥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逐步缩小自营物流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使一批规模小,竞争力差的物流主体退出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毕玉平,陆迁.山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50-54.
[2]王素霞,胡定寰.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