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转向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线控转向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线控转向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开始使用电子线控转向系统,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作为一项重要的车辆控制技术之一,线控转向技术在车辆行驶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线控转向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
线控转向技术是一种可以实时调整转向角度和方向的控制系统,在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并且在崎岖路面和陡坡行驶时能够提供更好的处理能力。
传统的转向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收集车辆运动状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控制信号输出给伺服驱动器,而线控转向技术使用电子控制单元实时调整转向角度和方向,不仅提高了转向的精度,而且可以快速响应紧急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基于线控转向技术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主要是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传感器,以及车辆实时变化的状态信息,实时调整转向角度,从而实现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的提升。
该策略还可以通过预测车辆的运动轨迹,及时地对转向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
其中,转向角度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瞬时转向半径的变化来进行的。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的各种变化,例如弯度、坡度等,都会影响到车辆的转向半径。
当车辆面对转弯路口、车道变化或紧急制动时,转向半径的变化会导致车辆的侧倾、失控等危险情况发生。
这时,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就可以通过调整转向角度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在转向控制策略中,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能。
在高速和复杂的道路条件下,车辆的稳定性要求更高,而在低速和简单的道路条件下,车辆的操控性要求更高。
因此,主动转向控制策略需要根据车辆的不同性能要求,灵活调整转向角度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车辆性能。
总之,基于线控转向技术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
未来,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线控转向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将更加精准和智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线控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

( .C lg f caia a dEet ncE g er g hn nvrt f erl m,D n y gS ad n 5 0 1 1 oeeo hncl l r i ni e n ,C i U i syo t e l Me n co n i a ei P ou o gi hn og 7 6 , n 2 C ia 2.Sh o o cai dV h l E gne n , e i stt o eh ooy B in 0 0 1 C i ) hn ; c ol f Mehns a e ie nier g B in I tue f cnl , e ig10 8 , hn mn c i jgn i T g j a A S R T:t r y—Wi ( B )ss m e mn t em ca i onci sbtens e n he a d B T AC S e —B e r S W yt l ia st eh c cnet n ew e t r gw el e e i e h n a l o ei n
统的变传动比 , 主动控制前轮转角。通过时域响应 、 转向增益 、 开环总 方差等指标对其 进行 了性 能分析 。结 果表 明: 用提 采
出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时稳 态质心侧 偏角大大降低 , 开环总方差大大降低 , 而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从
关键词 : 控转向 ; 线 主动转向 ; 纵稳定 性 操
中 图分 类 号 :2 0 1 U7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Re e r h o tv t e i g Co t o t a e y s a c n Ac ie S e rn n r lS r t g o e r —b —W ie S se fSte y r y tm
基于Carsim的线控转向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研究

验仿真 . 并与传统的机械转向和单纯的横摆 角速度控制 的车辆进行对 比分析 , 最终结果表 明, 采用横摆 角速度 与质心侧偏 角综合反馈控制的线控转 向车辆能够改善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减轻驾驶员的负担。
[ 关键词 ]线控 转向 ; C a r s i m; 综合反馈 ; 操纵稳定性
[ 中图分类号 ] U 4 6 3 . 4
r a t e a n d s i d e s l i p a n l g e . F i n a l l y ,t h e d o u b l e l a n e c h a n g e t e s t w a s s i m u l a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w i h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e e i r ]A n S B W v e h i c l e d y n a m i c m o d e l w a s b u i l t i n C a r s i m,a n d t h e S B W s y s t e m d y n mi a c m de o l a n d t h e f r o n t w h e e l a n g l e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3 1 4 2 . 2 0 1 5 . 1 0 . 0 0 2
基于 C a r s i m 的线控转 向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研 究
陈启 , 徐延海 , 刘秋 生, 谭妍玮
( 6 1 0 0 3 9 l  ̄J l l 省 成都市 西华 大学 汽 车与交通学院 ) [ 摘要 】利用 C a r s i m建立 了线控转 向车辆的整车动 力学模型, 利用 S i m u l i n k建立 了线控转向 系统模型 以及前轮
线控转向的控制策略介绍

线控转向的控制策略介绍线控转向是一种由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电磁调节的方式控制驾驶员向左或向右转向的系统。
它主要通过控制车辆的方向盘和车轮转动来实现转向功能,具有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操控性好等优点。
线控转向的控制策略包括车辆动态模型建立、转向控制算法设计、系统参数辨识和控制性能评价等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车辆动态模型的建立是进行转向控制策略设计的基础。
车辆动态模型主要包括车辆的横向运动和转向控制部分。
横向运动模型主要描述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和侧滑角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一般采用基于差分方程的离散模型进行描述。
而转向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转向角度、转向助力等变量的关系,通常使用动力学方程或力矩平衡方程描述。
通过建立准确的车辆动态模型,可以为转向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次,转向控制算法的设计是线控转向的核心部分。
转向控制算法的设计旨在通过ECU对转向系统的电磁调节来实现精确的转向控制。
常见的转向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
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来实现对转向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模糊规则来实现对转向系统的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则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对转向系统的控制。
通过选择合适的转向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转向系统的精确控制。
然后,系统参数辨识是线控转向的关键环节。
系统参数辨识主要是通过对转向系统的回归分析来确定系统的关键参数。
常见的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和蒙特卡罗法等。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确定系统参数的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来估计系统参数值。
极大似然估计法则是一种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确定系统参数的方法,通过统计学原理对系统参数进行估计。
蒙特卡罗法则是一种通过随机采样的方式对系统参数进行估计。
通过系统参数辨识,可以获得准确的系统模型,进而实现对转向过程的控制。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研究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研究摘要:为了提高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操纵稳定性,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分析系统运动学微分方程,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
设计基于车轮转角的改进滑膜控制策略,在双移线变道工况和阶跃信号转向工况下进行多次联合仿真试验。
结果表明,改进的滑膜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此研究的线控转向系统可以提高车辆转向操纵的稳定性。
前言由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机械连接,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来实现方向盘与转向执行机构之间的信号传输,以确保转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文献[1]设计了一种电机转速模型观测器,以便实时监测由于系统参数变化所带来的低频干扰,并对其进行了补偿。
文献[2]通过分析转向系统的几何结构,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有效地抑制了电流误差,提高了助力力矩的精确度。
文献[3]系统地总结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发展,并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控制策略。
文献[4]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出不同工况下的转向助力矩,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具有良好的转向轻便性。
SBW系统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方向盘与转向电机之间的信号转换与传输过程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将建立基于前轮转角误差控制的系统模型,以改善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提高汽车线控转向的准确性。
1 线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动力学建模1.1 线控转向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线控转向系统主要是由方向盘模块和转向执行模块组成,其组成如图1所示。
当汽车转向时,传感器将方向盘的转角、转矩信号传递到主控制器ECU。
ECU根据方向盘转角、转矩及车辆状态等信息,经计算处理后,得到转向电机驱动电流,并通过电机驱动器将其施加给驱动电机,以控制转向执行电机,输出相应的转矩,从而保证汽车稳定转向。
路感电机可以根据路面信息模拟出相应的路感信息,并通过方向盘传递给驾驶员,使其掌握车辆在路面的行驶状态,从而加强对车辆的操控。
基于Carsim的线控转向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Carsim的线控转向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研究陈启;徐延海;刘秋生;谭妍玮【摘要】利用Carsim建立了线控转向车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利用Simulink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模型以及前轮转角控制策略.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根据不同的车速范围设计了理想的可变传动比.通过理想变传动比和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综合反馈,实现对线控转向车辆的前轮转角控制.最后通过双移线工况下的试验仿真,并与传统的机械转向和单纯的横摆角速度控制的车辆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表明,采用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综合反馈控制的线控转向车辆能够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减轻驾驶员的负担.【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年(卷),期】2015(053)010【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线控转向;Carsim;综合反馈;操纵稳定性【作者】陈启;徐延海;刘秋生;谭妍玮【作者单位】610039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610039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610039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610039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40 引言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的机械装置,将转向系统由机械运动关系的硬连接变成线控转向装置的电子软连接,摆脱了传统转向系统固有的限制,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设计转向角传动比,容易实现转向力传递特性与角传递特性的兼容,有效地改善车辆的转向特性,并提高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和舒适性[1-4]。
线控转向前轮转角控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1)理想传动比的确定;2)前轮转角的补偿。
本文主要基于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根据不同的车速范围设计了理想传动比;建立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综合反馈的综合控制策略,最终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1 线控转向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线控转向的特点,将线控转向车辆系统分为三大块:方向盘总成模块、转向执行机构模块和整车动力学模块。
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

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是车辆安全性能的关键之一,其对于车辆转弯、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需要针对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进行控制策略研究。
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的重要性: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是在满足车辆操作舒适度的基础上,加强车辆安全性能,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降低车辆事故率的必要措施。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直接关系到车辆加速、刹车、转向等复杂操作,增加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功能可以使车辆对驾驶者的操作响应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和舒适性。
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策略: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操作舒适度,需要根据其运行状态和实际需求,在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策略方面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的选择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器是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中最核心的部件,合适的控制器可以提高其控制效率和响应速度。
控制器的选择需要考虑电机的功率、转速、零漂等参数。
2. 电机运动状态检测对于直流无刷电机的运动,需要对其转速、转向等参数进行检测,以实现精准控制。
传感器技术在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效能。
3. 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控制电机的转向、转速和扭矩以满足不同的操作需求。
在转向时,需要实现转向的精准控制,以保证车辆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曲线或者急转弯的操作,减少车辆滑动和偏移等问题的出现。
总之,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作为现代汽车中必不可少的组件之一,在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建立适当的控制策略对于保障整车安全性、提高驾驶体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能够适应部分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优化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甚至可以将其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中,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和市场潜力。
针对线控转向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需要考虑其在驾驶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转弯和稳定性方面的表现。
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研究综述及技术总结

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研究综述及技术总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
其中,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技术的研究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此类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中几种典型技术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定义与特点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部件,主要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行驶方向。
它的主要特点是与车辆发动机并无直接的机械连接,而是通过电子线控系统实现转向的控制。
二、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技术的发展历程线控四轮转向技术最初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用于汽车的制动系统中。
到了80年代,此技术开始向轮胎转向控制领域扩展,成为了轮胎转向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技术的类型1. 前轮转向类型:该类型的系统将前轮作为控制方向的主导部件,能够实现车辆的小半径转弯。
但是在高速行驶时显得力不从心。
2. 后轮转向类型:该类型的系统将后轮作为控制方向的主导部件,能够在高速行驶时实现更好的稳定性。
3. 四轮转向类型:该类型的系统能够实现前、后轮同时转向,从而大幅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四、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缺点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能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减小车身侧倾,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缺点在于其成本较高,而且维护和保养相对困难。
五、结论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技术的研究是现代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提高机器人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
但是目前该技术在成本和维护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希望能够不断地完善技术,提高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六、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技术的应用领域线控四轮转向系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四轮转向技术已经逐渐普及,许多高端品牌的汽车甚至都将其作为标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I I 5 化
线控转 向前轮转 角控制 策略研 究
Resear ch on cont r ol s t r a t egy o f f r ont c or ner of st eer - b y- wi r e vehi cl e
胡乐乐’ ,时 岩’ ,蔡焱焱 ,李桂银’ ,陈 佼’
侧 向加 速度 的考 虑 。 设 计 的变 传 动 比 是基 于汽 车 的 线性 二 自 由度 动 力 学 模 型 ,并 且 是 在 不 同的 速 度 区 间 使 用 不 同 方 法 确 定 的 ,这 样 可 以更 有 效 的 保 证 汽 车 在 整 个 速 度 区 域 内的 行 驶 稳 定性 。 低速 时 ,汽 车 的侧 向 加 速 度 易控 制 , 因此 选 用 的方 法 是 基 于 稳 态 横 摆 角 速 度 增 益 的方 法 。高 速 时 选 用 的是 基 于 稳 态 侧 向加 速 度 增 益 的方 法 。考 虑 到 汽 车 在 中速 行 驶 的 工 况 是 汽 车 行 驶 最 多 的工 况 ,在 中速 时 采 用 稳 态 横 摆 角 速 度 增 益 和 稳 态 侧 向加 速 度 增 益 联 合 控 制 的方 法 。 基 于 线 性 二 自 由度汽 车 模 型 ,横 摆 角 速 度 ( 1 ) , 和 前轮 转 角 6 有:
M f L
+
策略 以实 现汽 车 的理 想转 向显得尤 为重 要 。 理想传动 比的确定是线控转 向的核心技术 , 目前 的 线 控 转 向技 术 研 究 中 ,理 想 传 动 比 的 确 定 大 多 只考 虑 横 摆 角速 度 ,对 高 速转 向过 程 中 的 侧 向 加 速 度 考 虑 较 少 。此 外 ,高 速 转 向过 程 中 如 何
盘 和转 向器 之 间的机 械连 接 ,由E C U直 接控 制执 行
速 度 下 都 能 获 得 理 想 的瞬 态 响 应 , 防止 车 辆 侧 滑 和 甩 尾 ,削 弱 大 侧 向风 干 扰 影 响 等 ,实 现 车 辆 的 稳定 转 向 。
1 . 1基于理想传动比的前馈控制算法
目前理 想 传 动 比 大 多 是 采 用 在 整 个 车 速 范 围 内保 持 稳 态横 摆 角速 度增 益不 变 的方 法 确 定 。汽 车 在 低 速 行 驶 时 侧 向加 速 度 很 小 不 会 发 生 侧 滑 和 甩 尾 , 因此 基 于 稳 态 横 摆 角速 度 增 益 不 变 的确 定
HU L e . I e。 , SHI Y a n’ ,CA l Ya n . y a n ,L l Gu i . y i n。 , CHEN J i a o。
( 1 .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 院,南京 2 1 0 0 9 4 ;2 .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 与车辆 工程学院 ,淄博 2 5 5 0 4 9 ) 摘 要 :针对线控 转向技术中汽车高速转 向的稳定 性问题 ,采用基于理想传动 比的前馈和基于状 态跟踪 的反 馈补偿 的控制 策略对 前轮转角 进行 了研究 ,以确定不 同车速 下的最佳 前轮转角 ,实现车 辆 的安全 转向 。前馈控制 中理想传 动 比是 采用分割 速度 区间的方 法确定 , 反 馈补偿控 制是采 用 以横摆 角速度和 质心侧 偏角为状 态变 量的线性 二次最优 控制 ,并运用虚 拟样机技 术 ,在 高
Do i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1 0 0 9 -0 1 3 4. 2 0 1 4. 0 1 ( 下 ). 0 7
0 引言
线 控 转 向 的 前 轮 转 角 可 以实 现 自动 调 整 ,具 有 提 高 汽 车 灵 活 性 和 侧 向稳 定 性 的 优 点 , 因 此 线 控 转 向 是 当 今 转 向 系 统 研 究 开 发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向 。线控 转 向是通 过 控制 系统 E C U主 动地 对 前轮 转 角进 行控 制 ,从 而 调节 前 轮侧 向力和 力矩 ,达 到 提 高汽 车 操 纵 稳定 性 的 目的…。线 控 转 向取 消 了转 向
保 证 行 驶 稳 定 性 也 是 需 要 重 点 考 虑 的 问题 。 本 文
综 合 考 虑 上 述 因 素 ,研 究 了在 非 稳 态工 况 下 高 速
转 向最 佳 前 轮 转 角 的 控 制 策 略 ,并 采 用 虚 拟 样 机 技 术 验证 了其 可 行性 。
1 前轮转角控 制策略
电机 驱动 前 轮转 向,因此采 用合 适 的前 轮转 角控 制
方 法 是 合 理 的 。但 是 一 旦 汽 车 处 于 高 速 行 驶 时 , 轮 胎 的 侧 向力 很 容 易 达 到 饱 和 ,汽 车 很 容 易 发 生 侧 滑 和 甩 尾 ,此 时 传 动 比 的确 定 应 该 更 加 注 意 对
速 、低附着路面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 , 验 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 关键词 :线控 ;前轮转角 ;理想传动 比;最优 控制 ; 虚 拟样机
中 图分类号 :T H 2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0 1 3 4 ( 2 0 1 4 ) O l ( 下) 一0 0 2 1 —0 4
线 控 转 向 的 前 轮 转 角 控 制 , 包括 前 馈 控 制 和 反 馈 补 偿 控 制 。前 馈 控 制 指 为 实现 理 想 的 转 向 特
性 ,根 据 车 况 和 驾 驶 员需 要 确 定理 想 传动 比 ,主 动 控 制 前 轮 转 角 , 改善 车 辆 在 不 同车 速 下 的 操 纵
性 和 安 全 性 。反 馈 补 偿 控 制 指 由横 摆 角速 度 、 质
M f L
心 侧 偏 角 等 车 辆 状 态 参 数 对 前 馈 控 制 得 到 的 前 轮 转 角 进 行 补偿 , 确 保 车 辆 在 各 种 附 着 系数 路 面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