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课时_拓展练习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共2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老师
趣味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分析、推理和 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 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 趣。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 间较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数数、比 较大小等。但是,对于找规律和推理问题,他们可能还比 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 握。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方面还需 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老师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简单推理。 2. 师:推理的方法有哪些? 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排除等。 3.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需要推理的现象? 生:猜谜语、破案等。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 加深他们对简单推理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 2. 给家长出一道推理问题,让家长解答。
授课老师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老师
2. 盒子装球问题 四、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开展丰富多样 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尤其是加入的 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了找规 律和推理的方法。学生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 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发 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找规律时,只关注表面 的颜色或形状变化,而忽略了深层次的规律;在推理问题 中,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 强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 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圆的面积》拓展练习(第二课时)

【高效课堂】《圆的面积》拓展练习(第二课时)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2.
二、解决问题。
1.一头牛拴在草地里的木桩上,绳子的长度是5米,现将绳子加长2米,这头牛可以多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2.某俱乐部有一个圆形舞蹈场地,周长是37.68米,现准备将周围加宽1米,这样舞蹈场地的面积可增加多少?
3.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62.8米,绕着这个水池修一条宽2米的水泥路。
求路面的面积。
4.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米,小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在一个直径是16米的圆形花坛周围,围绕着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校园圆形花池的半径是6米,在花池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求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已知右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平方厘米,求图中环形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一、1.25.12 cm2 2.392.5 cm2
二、1.75.36平方米 2.40.82平方米
3.138.16平方米 4.4平方米
5.113.04平方米 6.40.82平方米·
三、235.5平方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教学设计

五加与减(二)小兔请客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小组交流、集体讨论教具:小黑板学具:小棒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比100多1的数是99。
( )53和35一样大。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99大于100。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
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
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1)同桌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
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
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
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 1.2.2 组合(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

1.2.2 组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组合数的性质,会利用组合数的性质简化组合数的运算;能把一些计数问题抽象为组合问题解决,会利用组合数公式及其性质求解计数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经历把具体事例抽象为组合问题,利用组合数公式求解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要领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组合数的性质、利用组合数公式和性质求解相关计数问题.教学难点:利用组合数公式和性质求解相关计数问题.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1:判断以下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并回顾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和联系.(1)从A、B、C、D四个景点选出2个进行游览;(2)从甲、乙、丙、丁四个学生中选出2个人担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活动设计:教师提问.活动成果:(1)是组合问题,(2)是排列问题.1.组合的概念: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2.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排列有顺序,组合无顺序.②相同的组合只需选出的元素相同,相同的排列那么需选出的元素相同,并且选出元素的顺序相同.(2)联系:①都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出m(m≤n)个元素;②排列可以看成先组合再全排列.设计意图:复习组合的概念,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问题2:利用上节课所学组合数公式,完成以下两个练习: 练习1:求证:C m n =n m C m -1n -1.(本式也可变形为:mC m n =nC m -1n -1)练习2:计算:①C 310和C 710;②C 37-C 26与C 36;③C 411+C 511. 活动设计:学生板演.活动成果:练习2答案:①120,120 ②20,20 ③792.1.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 mn 表示.2.组合数的公式:C m n=A mn A m m =n(n -1)(n -2)…(n -m +1)m !或C mn =n !m !(n -m)!(n ,m∈N ,且m≤n).设计意图:复习组合数公式,为得到组合数的性质打下基础.探索新知提出问题1:由问题2练习中所求的几个组合数,你有没有发现一些规律,能不能总结并证明一下?活动设计:小组交流后请不同的同学总结补充. 活动成果:1.性质:(1)C mn =C n -mn ;(2)C mn +1=C mn +C m -1n .2.证明:(1)∵C n -mn =n !(n -m)![n -(n -m)]!=n !m !(n -m)!,又C mn =n !m !(n -m)!,∴C m n =C n -mn .(2)C m n +C m -1n =n !m !(n -m)!+n !(m -1)![n -(m -1)]!=n !(n -m +1)+n !m m !(n -m +1)!=(n -m +1+m)n !m !(n -m +1)!=(n +1)!m !(n -m +1)!=C mn +1,∴C mn +1=C mn +C m -1n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运用新知类型一:组合数的性质 1(1)计算:C 37+C 47+C 58+C 69; (2)求证:C nm +2=C nm +2C n -1m +C n -2m .(1)解:原式=C 48+C 58+C 69=C 59+C 69=C 610=C 410=210;(2)证明:右边=(C nm +C n -1m )+(C n -1m +C n -2m )=C nm +1+C n -1m +1=C nm +2=左边. [巩固练习]求证:C 1n +2C 2n +3C 3n +…+nC nn =n2n -1.证明:左边=C 1n +2C 2n +3C 3n +…+nC nn =C 11C 1n +C 12C 2n +C 13C 3n +…+C 1n C nn ,其中C 1i C in 可表示先在n 个元素里选i 个,再从i 个元素里选一个的组合数.设某班有n 个同学,选出假设干人(至少1人)组成兴趣小组,并指定一人为组长.把这种选法按取到的人数i 分类(i =1,2,…,n),那么选法总数即为原式左边.现换一种选法,先选组长,有n 种选法,再决定剩下的n -1人是否参加,每人都有两种可能,所以组员的选法有2n -1种,所以选法总数为n2n -1种.显然,两种选法是一致的,故左边=右边,等式成立.[变练演编]求证:C 1n +22C 2n +32C 3n +…+n 2C nn =n(n +1)2n -2.证明:由于i 2C in =C 1i C 1i C in 可表示先在n 个元素里选i 个,再从i 个元素里选两个(可重复)的组合数,所以原式左端可看成在上题中指定一人为组长的基础上,再指定一人为副组长(可兼职)的组合数.对原式右端我们可分为组长和副组长是否是同一个人两种情况.假设组长和副组长是同一个人,那么有n2n -1种选法;假设组长和副组长不是同一个人,那么有n(n-1)2n -2种选法.∴共有n2n -1+n(n -1)2n -2=n(n +1)2n -2种选法.显然,两种选法是一致的,故左边=右边,等式成立.类型二:有约束条件的组合问题2在100件产品中,有98件合格品,2件次品.从这10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 (1)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2)抽出的3件中恰好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3)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解:(1)所求的不同抽法的种数,就是从100件产品中取出3件的组合数,所以共有 C 3100=100×99×981×2×3=161 700种.(2)从2件次品中抽出1件次品的抽法有C 12种,从98件合格品中抽出2件合格品的抽法有C 298种,因此抽出的3件中恰好有1件次品的抽法有C 12×C 298=9 506种.(3)解法1 从100件产品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包括有1件次品和有2件次品两种情况.在第(2)小题中已求得其中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C 12×C 298种,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一件是次品的抽法有C 12×C 298+C 22×C 198=9 604种.解法2抽出的3件产品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的种数,也就是从100件中抽出3件的抽法种数减去3件中都是合格品的抽法的种数,即C 3100-C 398=161 700-152 096=9 604种.点评:“至少〞“至多〞的问题,通常用分类法或间接法求解. [巩固练习]1.4名男生和6名女生组成至少有1个男生参加的三人社会实践活动小组,问组成方法共有多少种?解法一:(直接法)小组构成有三种情形:3男,2男1女,1男2女,分别有C 34,C 24×C 16,C 14×C 26种方法,所以,一共有C 34+C 24×C 16+C 14×C 26=100种方法. 解法二:(间接法)C 310-C 36=100.2.按以下条件,从12人中选出5人,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1)甲、乙、丙三人必须当选; (2)甲、乙、丙三人不能当选; (3)甲必须当选,乙、丙不能当选; (4)甲、乙、丙三人只有一人当选; (5)甲、乙、丙三人至多2人当选;(6)甲、乙、丙三人至少1人当选;解:(1)C 33C 29=36;(2)C 03C 59=126;(3)C 11C 49=126;(4)C 13C 49=378; (5)方法一:(直接法)C 03C 59+C 13C 49+C 23C 39=756, 方法二:(间接法)C 512-C 33C 29=756;(6)方法一:(直接法)C 13C 49+C 23C 39+C 33C 29=666, 方法二:(间接法)C 512-C 03C 59=666. [变练演编]有翻译人员11名,其中5名精通英语、4名精通法语,还有2名英、法语皆通.现欲从中选出8名,其中4名译英语,另外4名译法语,一共可列多少X 不同的?解:分三类:第一类:2名英、法语皆通的均不选,有C 45C 44=5种;第二类:2名英、法语皆通的选一名,有C 12C 35C 44+C 12C 45C 34=60种; 第三类:2名英、法语皆通的均选,有A 22C 35C 34+C 25C 44+C 45C 24=120种. 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5+60+120=185种不同的. [达标检测]1.计算:(1)C 399+C 299;(2)2C 38-C 39+C 28.2.从6位同学中选出4位参加一个座谈会,要求X 、王两人中至多有一个人参加,那么有不同的选法种数为________.3.从7人中选出3人参加活动,那么甲、乙两人不都入选的不同选法共有______种. 答案:课堂小结1.知识收获:组合数的性质,用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2.方法收获:化归的思想方法. 3.思维收获:化归的思想方法.补充练习[基础练习]1.求证:(1)C mn +1=C m -1n +C mn -1+C m -1n -1;(2)C m +1n +C m -1n +2C mn =C m +1n +2.2.某城新建的一条道路上有12只路灯,为了节省用电而不影响正常的照明,可以熄灭其中三盏灯,但两端的灯不能熄灭,也不能熄灭相邻的两盏灯,可以熄灭的方法共有______.3.100件产品中有合格品90件,次品10件,现从中抽取4件检查.(1)都不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2)至少有1件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3)不都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4.从编号为1,2,3,…,10,11的共11个球中,取出5个球,使得这5个球的编号之和为奇数,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38=56;3.解:(1)C490=2 555 190;(2)C4100-C490=C110C390+C210C290+C310C190+C410=1 366 035;(3)C4100-C410=C190C310+C290C210+C390C110+C490=3 921 015.4.解:分为三类:1奇4偶有C16C45;3奇2偶有C36C25;5奇有C56,所以一共有C16C45+C36C25+C56=236种不同的取法.[拓展练习]现有8名青年,其中有5名能胜任英语翻译工作;有4名能胜任德语翻译工作(其中有1名青年两项工作都能胜任),现在要从中挑选5名青年承担一项任务,其中3名从事英语翻译工作,2名从事德语翻译工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我们可以分为三类:①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有C24C23;②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从事德语翻译工作,有C34C13;③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不从事任何工作,有C34C23.所以一共有C24C23+C34C13+C34C23=42种方法.设计说明本节课是组合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自主探究组合数的性质,并在老师的带领下,体会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另一个是体会把具体计数问题化归为组合问题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教师的问题是主线,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备课资料相同元素分组分配问题解决方法:档板法.(1)参加联赛的10个名额要分配到高三年级的8个班级中,那么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的分配方法有______种;(2)10个相同的小球全部放入编号为1、2、3的盒子中,那么使每个盒子中球的个数不小于盒子的编号数的方法有______种.解析:利用档板法.(1)相当于在排成一排的10个“1〞所形成的9个空隙中,选出7个插入7块档板的方法,每一种插板方法对应一种名额分配方法,有C79种方法;(2)可以首先在2、3号盒子中先分别放入1、2个球,然后在剩余的7个球排成一排形成的6个空隙中选出2个空隙各插入一块板,有C26种方法.注:档板法的使用比较灵活,且对数学思想方法要求较高,现利用档板法证明一个不定方程的自然数解的组数的结论:方程x1+x2+…+x m=n(m,n∈N,m,n≥2)的自然数解有C m-1n+m-1组.简证:转化为正整数解的组数,利用档板模型有:作代换y i=x i+1(i=1,2,…,m),那么方程x1+x2+…+x m=n的自然数解的组数,即y1+y2+…+y m=n+m的正整数解的组数,相当于把n+m个球分成m份,每份至少1个的方法数,即在n+m-1个球的间隙中放置m-1个档板的方法种数,即C m-1n+m-1.。
二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拓展训练方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拓展训练方案一、训练目标通过语文字词拓展训练,培养二年级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和运用能力,拓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
二、训练内容1. 词义拓展:通过引导学生找出与目标词汇相关的同类词、近义词,拓宽词汇的广度。
2. 词性拓展:学习目标词汇的不同词性,丰富词汇的层次。
3. 词语搭配:学习目标词汇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用法,提高词汇运用的准确性。
三、训练步骤第一课时:词义拓展1. 引入目标词汇:选取一个常用词汇,如“飞”,引导学生联想到与“飞”有关联的其他词汇,如“鸟”、“飞机”、“蝴蝶”等。
2. 拓展同类词:在黑板上列出目标词汇的同类词,与学生一起读音、讨论词义,并提供相关例句加深理解。
3. 示范训练:选择一个同类词,如“鸟”,写一段包含该词的描写文段,引导学生模仿并创作自己的句子。
第二课时:词性拓展1. 引入目标词汇:选取一个常见名词,如“书”,引导学生思考与“书”有关的其他词性,如“读”、“读物”等。
2. 拓展词性:在黑板上列出目标词汇的多个词性,与学生一起读音、讨论词义,并提供相关例句加深理解。
3. 示范训练:选择一个词性,如“读物”,写一段包含该词的句子,引导学生模仿并创作自己的句子。
第三课时:词语搭配1. 引入目标词汇:选取一个常用动词,如“跑”,引导学生思考与“跑”有关的名词、形容词等,如“步伐”、“快乐”等。
2. 搭配训练:在黑板上列出目标词汇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用法,与学生一起读音、讨论词义,并提供相关例句加深理解。
3. 示范训练:选择一个搭配用法,如“快乐的跑”,写一段包含该词语搭配的句子,引导学生模仿并创作自己的句子。
四、训练评估利用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拓展其他词汇,并运用到句子中。
通过听读和书写的评估,检查学生的词汇拓展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拓展练习1. 选择一篇与二年级学科相关的课文,让学生自主进行词汇拓展,并创作一篇小短文展示自己的成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 -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包括四个部分:“识字加油站”用我们熟悉的课表,既复习了“一至五”几个数字,又认识了“文、数、学、音、乐”等生字。
“用拼音”是把学过的声母连起来,组成一个可爱的海豚,我用手,小线绳,小棒摆各个声母的形或通过“读一读,比一比”区别声母“b—d”“p—q”“f—t”等,或是通过读一读,认识音节词,以及轻声。
“字词句运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只有会读拼音,才能学会识字。
“和大人一起读”,再一次通过读拼音,学会识字,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
(教师)2.若干小棒,毛线绳。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用拼音)【学习目标】1.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复习23个声母,使学生喜欢拼一拼的过程。
2.会用小棒、毛线、手势等摆字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
【学习重点】1.复习23个声母,体会学拼音的乐趣。
2.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音。
【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2.若干小棒、毛线绳。
(学生)【教学环节】识字加油站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一个星期要上哪些课程呀,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
二、认识课程表,认识五个生字。
1.指名说班级开了哪些课程。
2.课件出示本班课程表,先认识“课程表”三个字。
3.师举例说星期一的课程,出示词语卡片:“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
”4.认识以上五个词语,并让学生认识相关的课本名字。
5.重点学习“文、数、学、音、乐”五个字。
6.课件出示以上五个生字,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加强印象。
三、认识课程表中的所有课程。
1.课件:本班课程表。
2.指名学生上台,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认识每门课程。
3.师重点指导学生不认识的生字。
4.认课程表比赛。
用拼音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好吗?这里有你们学过的声母,你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二、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
2位置第2课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2-位-置-第-2-课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能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对的含义及其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的概念。
2. 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1. 方格纸。
2.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木块、小卡片等)。
3. 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数对的含义,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尝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方格纸,向学生讲解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教师演示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
2. 学生互相交换数对,尝试在方格纸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四、拓展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
2. 学生独立或在小组内合作,尝试在方格纸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堂活动:寻找隐藏的宝藏活动目标:1. 巩固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方格纸。
2. 藏宝图(数对表示藏宝位置)。
3. 学生分组。
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藏宝图,向学生讲解藏宝图的表示方法。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予:给予。
送给别人玫瑰花,自己也会留下香味。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比喻让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更加美好。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了帮助。
雪中送炭的行为比锦上添花的行为更加让人感动。
2.拓展: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放心上。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株紫丁香》,并尝试脱稿朗诵。
3.继续修改写话练习,然后发给老师批阅。
圈出锦上添花和
雪中送炭
读句子,师生合作读
再读这两句
听课体会
本节课栾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学习了《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先通过雷锋叔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出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三句谚语,并逐句分析其意思,然后进行拓展,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放心上,每有患急,先人后己,从而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的写话环境,刘老师出示多个例子和例文,帮助学生分析写好句话的要领,重点分析指导了外貌描写,并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练写。
3.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
这株紫丁香给老师带去了什么?
4.写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她)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干什么?
借助例文,分析讲解外貌描写。
三、拓展小练习
1.搜集更多表达“关爱他人“的谚语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
胶州市第五实验小学远程教学听课记录
时间
2020年3月13日 第2节
学科
语文
课题
《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栾菲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④
②和④
一
对称、平移与旋转
图形的平移
第二课时
拓展练习
1. 判断图甲、图乙分别平移后可以得到哪个 图形,把那个图形先涂色,然后填空。
甲
A
B
乙 C D
(1)图甲先向( 右 )平移( 8 )小格,再 向( 下 )平移( 5 )小格与图 ( C )重合。 (2)图乙先向( 右 )平移( 13 )小格,再 向( 上 )平移( 4 )小格与图 ( B )重合。
2. 下面的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①Βιβλιοθήκη ⑤②和④3. 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用
线连起来。
4. 看图说一说风车是怎样转动的,再填空。
①
②
① ②
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 90 )度 。
风车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270)度。
5.下面的方格纸上共有四个直角三角形,其 中哪两个通过平移可以和中间的平行四边 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请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