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

洪水+渍
洪水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 及时排除的现 象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 被江河、湖库容纳 定义 ,水位上涨而泛滥 的现象
以降水为主要补 蒸发弱、排水 地区 给的河流汛期 不畅的低洼地
【2】成因分析: 短时间有大量来水:降水集中,多暴雨, 流域内集水面积广,支流多,植被稀疏 容水: ‘来水’:短 无足够空间容水: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 无足 时间有大量的 去水:无 调洪、滞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容积小 够空 来水。 排不出 法及时去 间容 无法及时去水: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水 水 地势低洼,流速减慢;河道淤塞,河床 抬高;人口密集,侵占空间。
2、风暴潮
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 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来势猛、速 度快、强度 大、破坏力 强 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台风引 起的风 暴潮
温带风 暴潮
多在夏秋 季节台风 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 地区均可能发生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 欧洲北海沿岸、美国 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 方海区沿岸为多。
蒸发弱 难下渗
洪涝的形成原因分析
【3】分布地区 【4】防治措施:对洪水灾害的防治 从气候来看: 中低纬度地区 洪涝 主要是针对容水和去水过程:具体 (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 措施如下: 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从地形来看:江河两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涝渍 低洼地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实行防洪保险
春秋季节
其他水文灾害: 融雪洪水:高纬度或高山积雪区,季节性 气温升高形成融雪洪水 冰凌洪水:河水中冰块堆积导致河道堵塞 而形成的洪水。形成条件:【1】河流最 冷月在气温0℃以下 【2】河流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 地区 雨涝:降雨造成的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 内渍:低洼地区地下水过高使土壤水分长 期处于饱和状态
水文灾害的概念

水文灾害的概念水文灾害是指由于水文过程的异常变化或失控而导致的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自然灾害。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滑坡等多种类型,其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广泛,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洪水是最常见的水文灾害之一,指的是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造成周边地区被淹。
洪水的发生通常与降雨量过大、雪融水过多、河道狭窄、堤坝破裂等因素有关。
洪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包括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交通中断、供水中断等,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干旱是指地区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的自然现象。
干旱对农业、畜牧业和水资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水源枯竭等问题。
干旱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降雨过多或山体滑坡等原因,导致山坡上的土石流动,形成泥石流现象。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冲击力大的特点,对沿途的建筑物、农田和交通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泥石流还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对水体造成淤积和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滑坡是指山体或土坡由于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导致的土壤和岩石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对周边地区的建筑物、道路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还会导致土地沉降、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水文灾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降雪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洪水和干旱的发生。
地质条件决定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易发性。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也会增加水文灾害的风险。
为了减少水文灾害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水文过程的变化,提前预警和应对水文灾害。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少干旱和洪水的影响。
此外,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在易发水文灾害地区进行建设,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高中地理《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水文灾害包括陆地上发生的洪涝灾害等,以及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
一、洪水灾害洪水灾害属于洪涝灾害,洪涝灾害除了洪水灾害外,还包括涝渍灾害。
首先介绍洪水灾害与涝渍灾害的区别。
洪水灾害是指由降水过多、冰雪融化等原因造成的江河洪水泛滥,进而形成的灾害。
涝渍灾害是指在洼地地区积水难以及时排出所形成的灾害。
由于二者往往接连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下文对洪水灾害进行介绍。
按照成因,洪水灾害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
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地少。
这是由洪水灾害的发生条件所导致的。
洪水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包括:1.气候条件:降水季节及年际变化大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等。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洪水灾害。
2.地形条件: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容易发生洪水灾害,例如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易有洪水灾害发生。
人类活动也可能对洪水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由于森林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能“削峰补缺”,湖泊也能在洪水发生时发挥其蓄洪作用,因此人类的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活动也使得洪水灾害更易发生。
二、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山体滑坡等引起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够引起近岸海面的大幅度涨落。
海啸传播速度快,可达700km/h以上,波长极长,对海上航行的船只影响不大。
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如下:1.发生在深海。
因为深海海底上方有巨大的水体,而海啸发生需要大规模的水体扰动。
2.海底地震等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这样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水体扰动。
3.开阔、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这样才能使得海啸波进入岸边时波速变小、波高陡增。
三、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造成强风和气压骤变,并叠加在天文潮上导致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
我国沿海各省份均有风暴潮灾害发生,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等)遭受风暴潮不利影响最为显著。
四、其他海洋灾害一览除了海啸和风暴潮,海洋灾害还包括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咸潮入侵、赤潮、绿潮、海冰等。
水文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研究

水文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土地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水文地质灾害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水文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和治理这些灾害,需要综合考虑灾害发生原因、地质环境、土地利用、气象变化等方面因素进行研究。
一、水文地质灾害发生原因水文地质灾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其中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水文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等。
地质因素:山体结构破碎、裂隙变化、地质构造不稳定等都会增加山体滑坡的危险性。
此外,草地的破坏和植被的短缺也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是引起山地灾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降雨量大于土地所能承受的雨水量时,就会形成持续不断的表面径流和地下水流,这些水流会逐渐侵蚀土壤,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降水和温度等因素。
当降雨量较大且温度较高时,雪、冰、岩石等物质的膨胀和缩小就会加剧,这将使山坡表面的土壤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增加发生灾害的危险性。
土壤因素:土壤是山地发生地质灾害的主体。
土壤的厚度、质地、坡度和质量等条件都将对山地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土地的开发利用、采矿、河流调水等人类活动也会对土壤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导致灾害的发生。
二、水文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为了减少水文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①调整土地的利用方式,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不良影响。
②增加绿化覆盖率,重点加强山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保持土壤的稳定状态。
③加强水资源的调节和管理,通过不同的固水措施,合理地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储备不足、干旱等问题。
④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工作,及时发现水文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阶段,为各级政府和群众做好应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⑤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包括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增强应急能力等措施,确保货物和人员的安全和稳定。
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一、洪涝1、概况2.洪涝的危害①造成人员伤亡②对农业危害最大: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淹死牲畜;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③淹没村庄和城市,摧毁房屋、道路、桥梁、堤坝等,造成供水、供电、通信、交通中断④淹没厂房和物资,造成停工停产;⑤造成水质污染;⑥引发瘟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3.防御措施工程措施:①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建分洪区②退耕还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植树造林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警②制定灾害应急预案③购买防洪保险④加大土地利用管理,加大宣传,提高意识二、中国的洪水灾害(灾情第一)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三、风暴潮: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防御措施:①加强监测预报②制定灾害应急预案③加大宣传,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④修筑防潮大堤⑤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思考: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1、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强度大。
2、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
3、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四、中国的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总结: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害严重的原因1、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且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2、阶梯交界处多山,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3、中下游地势地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人为原因:1、滥伐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洪水流量变大2、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降低;3、我国经济核心地带,人口密集、财产密度大。
气象水文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水文灾害应急预案让我们从理解气象水文灾害开始。
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台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现象,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且多面。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数据,仅去年一年,我国就因气象水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生活的重建。
因此,构建一个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减轻灾害影响的计划,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制定这样一份计划呢?需要对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最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其潜在的影响。
建立一套预警机制,这包括但不限于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以及快速准确的信息发布渠道。
同时,应急响应流程要清晰,包括紧急疏散路线、避难所设置、救援队伍的组织和物资储备等。
以某市为例,该市位于河流交汇处,历史上多次遭遇洪水侵袭。
市政府依据多年数据积累,制定了详细的洪水应急预案: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洪水监测网络;明确了各级预警信号对应的行动指南;设立了多个临时避难点,并与周边城市建立了联动机制。
在去年的一次大洪水中,这套预案发挥了巨大作用,及时的预警和有序的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然,任何预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预案,更要有持续的演练和评估机制,确保在真正的灾害面前,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
公众教育和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定期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气象水文灾害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这对于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同样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
利用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预案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同时,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广泛。
中国的水文灾害(正式)

学习目标
• 1.了解我国主要的水文灾害类型 • 2.理解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灾
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 ★ 3.分析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
发的原因。
东部诱发雨涝的1根1本00原E因: 450N
雨涝主要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发,生范围
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00N 2.20中国洪水点
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4)工程措施: ①上游植树造林; ②中下游疏浚河道,修建修建水库; ③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区; ④下游开挖入海新河; ⑤退耕还湖。 非工程措施: ①加强预报、监测; ②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水和地 下水补给较少。淮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流 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 灾害;
②“退耕还湖”可以调节湖泊的蓄水能力; “封山育林”可以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的能 力,从而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 补给的比例,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当堂检测】
6.B 7.A 8.D
9. (1) 台风侵袭 (2)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3) 松嫩平原:北方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快
行冷锋; 四川盆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太平洋
暖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进入四川,遇 地形或北方冷气流影响降暴雨。
人员伤亡。
风暴潮灾害的防治措施(记住)
①加固海堤、营造沿海防护林②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监测网
络③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④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等。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自然原因
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阶梯的交界处 多山,迎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东部沿海
中国的水文灾害

乱砍森林
陡坡开垦
6/18/2014
水土流 失 10
防汛抗洪
工程措施 (1)修筑堤坝,整治河流 (2)修建水库,分滞洪区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 (4)防汛抢险,物资准备 非工程措施 (1)天气的预报 (2)洪涝信息系统 (3)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冰凌洪水
受河道流向和地理位置的 制约
河流从低纬度向高 纬度流的河段
秋末春初
6/18/2014
8
(1)诱发雨涝的自然原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 不畅。
(2)诱发雨涝的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6/18/2014
9
•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冰凌洪水图片 6/18/2014 7
我国洪水类型,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地区及发生时间对比: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洪水
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 低平,排水不畅;人类经 济活动频繁。
东部季风区
4----9月
融雪洪水
受气温升高影响形成
西北和东北山区 及高纬度地区
4---5月8/2014
5
3.融雪洪水 融雪洪水是漫长的冬季积雪或冰川在春夏季节随着气温 升高融化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或是海拔较高 的山区。若前一年冬季降雪较多,而春夏季节升温迅速, 大面积积雪的融化便会形成较大洪水。融雪洪水一般发生 在4-5月。在我国融雪洪水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的高纬 度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灾害
教研组长:尹永灵年级主任:教务主任:编制:万建星审核:尹永灵时间: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水文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措施等。
★学习重难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一、洪涝
自主学习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2、暴雨洪水——特点:影响我国范围、时间、危害的洪水灾害。
4、洪水灾害的危害:
探究活动: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滥伐森林陡坡开垦、围湖造田、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
总结:1.我国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
(提示: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
2.洪水灾害防御的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
二、风暴潮灾害
自主学习
1.概念:是指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的现象。
3.风暴潮的防御措施:
探究活动: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原因):
【典型例题】
新华网2010年5月14日消息:记者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根据最
新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今年淮河流域降雨可能比常年偏多二到五成,发生大洪水
的几率增大。
淮委紧急动员,部署今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据此并结合下图
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 。
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 _ 。
(2)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
_____ 的特点和南方地区_____ 的特点。
(3)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历史上淮河流域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议?
【随堂练习】
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
2.(09·海南)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