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

合集下载

小儿惊厥科普知识

小儿惊厥科普知识

小儿惊厥科普知识一、惊厥定义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这种症状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中,如癫痫、脑炎、脑外伤等。

惊厥通常在体温突然升高时发生,如高热、感染等,但也可以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

二、惊厥的类型根据发作时的表现,惊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身性惊厥:全身骨骼肌群同时发生不自主收缩,可伴有意识障碍。

2.局灶性惊厥:局部骨骼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可伴有意识障碍。

3.肌阵挛性惊厥:肌肉在收缩前突然出现短暂的肌张力丧失,导致身体突然抖动。

4.癫痫持续状态:惊厥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或者反复发作的惊厥在间歇期意识仍不恢复。

三、惊厥的原因惊厥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感染性原因包括脑膜炎、脑炎等;非感染性原因包括癫痫、脑外伤、中毒等。

此外,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出现缺氧、产伤等,也可能导致惊厥。

四、惊厥的诊断对于惊厥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1.询问病史:了解孩子的发病情况,如发作时的表现、持续时间、频率等。

2.体格检查: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检查,以确定病因。

4.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CT、MRI等检查,以了解脑部病变情况。

五、惊厥的治疗对于惊厥的治疗,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2.控制体温: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

同时给予退热药物。

3.镇静止痉:使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镇静剂和抗惊厥药物。

4.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癫痫等。

5.补充营养和水分: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六、惊厥的预防为了预防惊厥的发生,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注意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免疫接种。

2.避免孩子接触感染源,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等。

3.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小儿高热惊厥健康宣教

小儿高热惊厥健康宣教

何时发生高热惊厥? 发热原因
高热惊厥通常发生在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的发热中,如感冒、流感等。
感染初期体温迅速上升时最容易出现惊厥。
何时发生高热惊厥? 易感因素
家族史、年龄(6个月至5岁)、以及既往有 高热惊厥史的儿童更易发生。
某些疫苗接种后也可能出现短暂性高热。
何时发生高热惊厥? 发生频率
一般情况下,约2-5%的儿童在发热时会经历 高热惊厥。
大多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减少发作频 率。
如何应对高热惊厥?
如何应对高热惊厥?
急救措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惊厥发生时,确保孩子周围环境安全,避免跌 倒和碰伤;如有呕吐,侧卧以防窒息。
不要强行压制抽搐或放入任何物品于口中。
如何应对高热惊厥?
监测时间
记录抽搐持续时间,若超过5分钟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需要评估孩子的病因及后续治疗。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类型
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为一次性抽搐,复 杂型则可能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
简单型通常预后较好,复杂型需进一步评估。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症状
表现为全身性抽搐、意识丧失、眼睛上翻等,通 常持续数分钟。
抽搐后孩子可能会感到疲惫、困倦,恢复正常后 可继续活动。
何时发生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2. 何时发生高热惊厥? 3. 如何应对高热惊厥? 4. 如何预防高热惊厥? 5.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定义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在发热情况下,儿童出现的短 暂性抽搐或失去意识的现象。
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5岁之间,且多见于体温超过 38.5℃的情况下。

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

特点: 1. 多有感染中毒症状 2. 疾病初期或极期反复、顽固惊厥发作 3. 常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4. 伴有不同程度颅内高压 5. 常有神经系统体征 6因及分类
感染
非感染
颅内 脑膜炎
脑炎
颅脑损伤 颅脑发育畸形
脑寄生虫病
颅内肿瘤
脑脓肿
颅外
热性惊厥 感染中毒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 代谢性:
水电解质紊乱
肝肾衰竭、Reye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鼠药、有机农药等
.
11
惊厥-感染性病因(颅外)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
定义: 发生于婴幼儿,多在6月-3岁,颅外感染性疾病
的发热初期出现的惊厥发作,发作后不留神经系统体征, 除外颅内感染、各种颅脑病变以及代谢性疾病。
.
12
.
7
Question 2: 导致惊厥的病因?
.
8
病因及分类
感染
非感染
颅内 脑膜炎
脑炎
颅脑损伤 颅脑发育畸形
脑寄生虫病
颅内肿瘤
脑脓肿
颅外
热性惊厥 感染中毒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 代谢性:
水电解质紊乱
肝肾衰竭、Reye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鼠药、有机农药等
.
9
惊厥-感染性病因(颅内)
颅内感染
—— 脑膜炎、脑炎、寄生虫脑病、脑脓肿
中毒性:鼠药、有机农药等
.
18
惊厥-感染性病因(颅外)
感染中毒性脑病
特点:1. 并发于颅外严重细菌感染 (败血症、重症肺炎、菌痢、百日咳等) 2. 原发病极期出现反复、顽固惊厥发作, 伴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 3. 脑脊液除压力升高外,常规、生化均正常

小儿高烧惊厥正确的急救步骤

小儿高烧惊厥正确的急救步骤

小儿高烧惊厥正确的急救步骤高烧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对于家长来说,正确地应对高烧惊厥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迅速缓解孩子的症状,降低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小儿高烧惊厥的正确急救步骤。

1. 保持冷静当孩子发生高烧惊厥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

惊厥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家长的恐慌和担忧,但镇定的态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稳定自己的情绪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2. 寻求帮助在孩子惊厥的情况下,家长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疗帮助。

拨打急救电话或将孩子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

同时,告知医护人员孩子的基本情况和发病经过,以便他们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

3. 保护孩子的头部高烧惊厥时,很多孩子会出现抽搐现象,这时家长需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头部。

将孩子平放在柔软的地面上,将枕头向一侧搁置,以防止孩子因头部受伤。

4. 注意孩子的呼吸孩子发生高烧惊厥时,抽搐会导致呼吸不畅,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确保孩子的呼吸通畅。

拨开孩子周围的障碍物,同时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

如果孩子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就医。

5. 松开孩子的衣物抽搐发作期间,孩子的身体会不自主地抽动,紧身衣物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运动以及呼吸。

因此,家长需要松开孩子身上的衣物,以保证孩子的呼吸畅通和身体的自由运动。

6. 注意儿童体温调节高烧是导致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急救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儿童的体温调节。

尽可能迅速地将孩子移到相对凉爽的环境中,并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降温,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7. 不要强行阻止孩子抽搐当孩子发生高烧惊厥时,家长应意识到,抽搐是孩子的身体自行应对高烧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抽搐发作期间,家长不应强行阻止孩子的抽搐。

相反,家长应该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的抽搐情况,并确保孩子的安全。

8. 定期监测体温在急救过程中,家长应该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

高烧惊厥通常与高热有关,因此,及时监测体温的变化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是否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儿惊厥护理PPT

小儿惊厥护理PPT
小儿惊厥护理PPT
目录 背景知识 急救步骤 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什么是小儿惊厥? - 表现为发作性失神、抽搐或肢
体僵直。
背景知识
为什么会出现小儿惊厥? - 可能是病毒感染、高热、脱水、低
血糖等原因引起。
背景知识
小儿惊厥应该怎么处理? - 首先保持环境安静,让孩
子平躺、松开衣领,等待医生 到来。
急救步骤
急救步骤
首先稳定孩子情绪,观察其呼吸是否正 常。 确认孩子是否发生抽搐,护住孩子头部 ,松解衣物。
急救步骤
留意孩子面色变化、流口水等情况 ,并记录抽搐时长。 不要灌水、吃东西、过度晃动孩子 ,避免发生窒息等、处理 。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多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可以预防惊厥。 合理喂食:避免过度喂食和空 腹引起低血糖。
预防措施
预防感染: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 避免刺激: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玩耍等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发现孩子出现惊厥一定要冷静应对 ,不要惊慌失措。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发作情况,及 时记录并告诉医生。
注意事项
小儿惊厥常常会反复出现,家长应该做 好长期的照顾和护理工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惊厥总结

小儿惊厥总结

小儿惊厥总结引言小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症,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发作性抽搐。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引发惊厥。

本文将对小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策略进行总结,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常见的儿童急症。

病因小儿惊厥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 1. 高热:高热是小儿发生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更为常见。

2. 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感染会导致儿童出现惊厥的症状。

3. 遗传因素:有些儿童存在家族史,其亲属中也有发生过惊厥的情况。

4. 电解质紊乱: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也是引发儿童惊厥的原因之一。

临床特征小儿发生惊厥时,常见的表现包括: 1. 突然发作的全身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2. 意识丧失,可能伴有瞳孔散大。

3. 肢体强直及弛缓交替出现。

诊断方法对于儿童惊厥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1. 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孩子的发作过程、持续时间、频率等情况,排除其他发作性疾病。

2. 肢体检查:观察抽搐的症状、持续时间和频率,检查其他体征如发热等。

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等检查,排除电解质紊乱等原因。

4. 脑电图(EEG):对于反复发作或疑似癫痫的儿童,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

处理策略针对小儿惊厥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 1. 保护通气道:将儿童放置在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控制惊厥:可以通过给予镇静剂或抗惊厥药物来控制惊厥。

3.处理原发病因: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如退烧、抗感染治疗等。

4. 定期复查:对于严重病因、反复发作或疑似癫痫的儿童,需定期复查和随访。

结论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正确的诊断和妥善的处理对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该熟悉小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自身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的能力,以便能够及时救治患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惊厥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意识丧失的症状。

它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下面是小儿惊厥急救的标准流程:1. 保持冷静:首先,家长或者急救人员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便能够正确应对急救情况。

2. 确保安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将患儿放置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远离尖锐物品和危险区域。

3. 保护头部:在患儿抽搐期间,用柔软的物品(如衣物)垫在头下,以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4. 保持通气道畅通:确保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将他们的头部转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能够自由流出。

5. 不要阻止抽搐:尽管抽搐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家长或急救人员不应该试图阻止抽搐。

抽搐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阻止抽搐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6. 记录抽搐时间:记录抽搐开始的时间,以便后续医疗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估情况。

7. 解开紧身衣物:解开患儿身上的紧身衣物,以保证通风和舒适。

8. 观察症状:在抽搐期间,观察患儿的症状,包括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身体的其他异常表现,这些信息对医疗人员的评估和诊断非常重要。

9. 避免刺激:在抽搐期间,避免对患儿进行任何刺激,如摇晃、喊叫或者灯光刺激。

10.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抽搐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持续昏迷等危险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1. 安抚患儿:在抽搐停止后,安抚患儿,保持他们的安全感,避免过度刺激。

12. 跟进治疗: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定抽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的急救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和迅速的反应至关重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的伤害风险。

小儿惊厥应急预案

小儿惊厥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小儿惊厥突发事件,保障患儿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机构内发生的小儿惊厥突发事件。

三、应急预案1. 发现惊厥(1)发现患儿惊厥时,立即安抚患儿,保持冷静,同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

(2)立即将患儿平放于床上,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引起窒息。

2. 确认惊厥原因(1)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初步判断惊厥原因。

(2)询问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史、用药史等。

3. 处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儿衣领,清除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

(2)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下、大腿内侧等部位,迅速降温。

(3)止惊:用拇指按压患儿人中穴(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持续1-2分钟。

(4)药物止惊: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当的止惊药物。

4. 通知医生(1)立即通知医生,报告患儿情况。

(2)医生到场后,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 密切观察(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

(2)记录患儿病情及治疗过程。

6. 后续处理(1)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

(2)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根据患儿病情,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惊厥、确认原因、处理措施、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1. 本预案由医疗机构负责修订。

2. 如遇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修订预案。

3. 修订后的预案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的实施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预案。

3. 对违反本预案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通过以上预案的实施,确保在发生小儿惊厥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惊厥小儿高热惊厥有何特点?任何颅外感染所致的突发高热,均可引起小儿惊厥,故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

其发病率约2%~8%。

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可能主要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分析鉴别及抑制能力较差,一个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因而发生惊厥。

祖国医学认为幼儿系“纯阳之体,患受诸邪,生热甚速,热极生风”。

典型的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以后罕见。

患儿一般体质较好(纯阳之体),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惊厥(生热甚速,热极生风),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

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

但自此以后,30%~50%的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出现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在同一疾病过程中,很少发作两次以上。

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应注意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其它系统的严重疾病。

什么是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在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在欧美为2%~5%。

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

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而每次惊厥均有脑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细胞异常放电,加之惊厥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无热惊厥常见于代谢性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氨基酸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低钙、低钠、高钠、低钾、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症);各种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先天畸形、外伤等)、癔病、癫痫等。

此类疾病通常不发热,但有时因惊厥时间较长,也可以引起体温升高。

此时发热为惊厥的后果而不是原因,一般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寻找疾病的原发灶和病因后,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不难鉴别。

什么是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典型高热惊厥又称单纯性(或简单性)热性惊厥,非典型高热惊厥又称复杂性高热惊厥。

凡热性惊厥的患儿,发病年龄、发热程度、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发作形式等不具备单纯性高热惊厥特点时,就可考虑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复杂性高热惊厥初发病的年龄多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

全身性惊厥持续的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低热时也可出现惊厥,发作形式可以是部分发作或全身性发作,在同一次疾病过程中(或在24小时内)惊厥发作1次以上,惊厥发作后可有暂时性麻痹综合征等异常神经系统体征。

热退后1~2周作脑电图仍可有异常,预后较单纯性高热惊厥差,尤其伴有癫痫家族史患儿或第一次高热惊厥前即有脑部器质性病变者,较易发展为癫痫。

高热惊厥容易复发吗?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这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的现象,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亦可由于末梢神经肌肉刺激阈的降低,如血中游离钙过低引起。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而高热惊厥又是引起小儿惊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具统计5岁以下小儿,2%~3%曾有过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发作以后,约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

在高热惊厥小儿中,1/3有第二次惊厥,其中的1/2有第三次发作。

总共9%或更多的复发率。

因此预测是否会复发,对判断高热惊厥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复发的预测主要是根据起病的年龄。

初次发作在一岁以内的患儿复发率最高,大约1/2病例会复发。

另如果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有癫痫家族史者,复发机会多。

复发多发生在初次高热惊厥后的2年以内。

热性惊厥能引起癫痫吗?准确地预测某一热性惊厥能否出现后遗症,是否会变为癫痫,有一定困难。

但根据一些“危险因素”进行估计是有一定帮助的。

若热性惊厥首次发作是单纯性的,且惊厥前神经系统正常,则癫痫的发生率为1%;在热性惊厥前已有神经系统异常或为复杂性高热惊厥,则癫痫发生率为2%~3%;若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有异常而且为复杂性发作,则癫痫的发生率为9%。

并且有报道,热性惊厥病儿如有围产期异常,当转变为癫痫时往往是全身性发作。

而另一些热性惊厥的小儿,惊厥时间长,反复发作,或局限性发作,以后转变为癫痫时,往往表现为精神运动型癫痫。

总之热性惊厥一般预后良好,仅有极少部分患者可转变为癫痫,留有后遗症,其发生率为热性惊厥的2%~7%。

当热性惊厥患儿出现以下危险因素时,预示转变为癫痫的百分率增高。

(1)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时间长约15分钟,限局性发作,低于38℃时发作,一次热病连续发作。

(2)热性惊厥多次复发。

(3)热性惊厥前有神经系统异常、发育异常、智力低下或围产期异常。

(4)首次发作在1岁以内。

(5)家中有癫痫或热性惊厥史。

热性惊厥能引起智力低下吗?脑损伤可以引起惊厥,惊厥发作也可造成脑损伤。

有人证明,一次惊厥发作对近记忆力有一过性影响,相当于脑震荡所致损害;惊厥持续状态可产生严重脑损害,而致智力低下。

因为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 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

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这是因为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

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即使不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即认为热性惊厥病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并非惊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于热性惊厥起病之前,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共同原因所决定的。

另外惊厥引起脑损伤和年龄也有密切关系。

小儿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性改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小时才发生这种改变。

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细胞处于生长、分化旺盛时期,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最易受损害,所以惊厥发病年龄越早,其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可能会越高。

总之热性惊厥之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将来的智力低下,严重惊厥本身也能引起脑损伤而影响智力。

哪种情况下不应诊断为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是“发热”和“惊厥”的简单相加。

1981年Nelson和Ellenberg 提出了热性惊厥是指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在6个月至5岁之间),惊厥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致,亦无其它明确原因。

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

因此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考虑为热性惊厥。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惊厥。

(2)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占位病变、脑水肿、癫痫)伴发热惊厥。

(3)严重的全身性生化代谢紊乱,如缺氧、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维生素缺乏(或依赖症)、中毒等伴惊厥。

(4)明显的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或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结节性硬化症)、先天性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和神经苷脂病等,出现的发热伴惊厥。

新生儿的惊厥。

如何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热性惊厥除控制惊厥外,必须及时退热,积极寻找发热原因,予以相应的处理。

由于热性惊厥的复发率高,因此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4~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

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易被家长接受。

但若选用苯巴比妥,实际并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因为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次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小时才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在体温骤升时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有人试用安定栓剂,每次5mg,在发热期间每8小时一次,有一定效果。

为预防复发,也有人提出了长期用药,即不论是否发热,每天坚持服药。

但热性惊厥发病率很高,而严重后遗症只是少数,一律长期服药会造成大多数病人不必要的负担,且苯巴比妥也可引起嗜睡、兴奋不安、多动等副作用。

因此目前提出了以下长期服药的适应症。

(1)复杂性热性惊厥。

(2)有危险因素的病例,且第二次发作以后。

长期用药可选用苯巴比妥、扑痫酮、丙戍酸钠或卡马西平。

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怎么办?有过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度患病发热时家长便提心吊胆,担心发热会引发惊厥。

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怎样才能防止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呢?最好的办法是在惊厥缓解后应用中药进行善后调理。

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因为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致。

因此,在热退风止,惊厥缓解后,中医应采用镇静、熄风等方法进一步治疗,使肝火得清,肝风得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这样就不至于再发惊厥。

中医对惊厥后的调理应针对不同患儿的体质特点,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

一般比较常用的镇静熄风药有:钩藤、蝉蜕、珍珠母、生牡蛎、僵蚕、地龙、防风、白芍、炒枣仁等。

另外,小儿热病后多会伤阴,应酌情滋补阴液。

常用滋阴药有:生地、沙参、麦冬、天门冬、天花粉等。

如果孩子多次发生高热惊厥,应该请中医治疗。

下面介绍几个儿科名老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验方,以供参考。

(1)防惊汤:由蝉衣、钩藤、栀子、炒枣仁、杭白芍、青黛、防风、黄连、珍珠母、甘草组成。

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药1次,连服4周。

有防止惊厥再发的作用。

(2)清宫粉:由广郁金、生山栀、寒水石、黄芩、黄连、玳瑁、琥珀、朱砂、冰片组成。

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

本方有进一步清除余热,镇惊熄风作用。

(3)清热散:由朱砂、琥珀、钩藤、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组成。

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

本方有镇惊熄风作用。

中医怎样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

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在惊厥发作之时,急予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以尽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