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关于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

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养老机构的运营现状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市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我市各类养老机构。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机构的基本情况、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主要是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员工和居住在机构内的老年人。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65份,回收率为93%。

三、调查结果分析1. 机构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的养老机构数量总体较多,包括养老院、养老社区和养老护理院等形式。

其中,养老院占比最高,达43%,养老社区次之,占比为30%,养老护理院为27%。

这反映了我市养老服务种类较为丰富,但也存在养老院数量过多、养老社区建设不足等问题。

2. 管理体制就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而言,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养老机构以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方式最为普遍,占比达到67%。

其次是社会机构独立经营(25%),个体私营(6%),政府直营(2%)。

这一结果表明,我市养老服务的运营主体较为多元化,但也存在不少社会机构面临资金压力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3. 服务内容和质量大部分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涵盖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疏导、文娱活动等多个方面。

其中,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是老年人关注度最高的服务内容。

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市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护理质量不稳定、活动内容单一等。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水平。

4. 服务费用调查显示,我市养老机构的服务费用较为分散,养老院的服务费用相对较高,养老社区次之,养老护理院最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经济实力的差异。

现代化背景下南通市市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

现代化背景下南通市市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

现代化背景下南通市市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养老问题是关乎我国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

本文从南通市居家养老的背景、现状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南通市市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南通市乃至全国的居家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目前对养老模式的划分尚无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将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是我国历史上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一种养老模式。

是指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资金住所、所需和日常生活照料的一种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独自居住或者与家庭成员共同居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养老服务模式。

”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在政府管理下兴办的社会专业养老机构中,按规定缴纳费用后便可得到食宿、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医院就医等全面照顾和服务[1]。

养老模式的选择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及文化类型所决定的[2]。

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民意、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是破解日益突出的养老难题,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养老模式[3]。

1南通市居家养老的现状1.1政府近年的养老工作近年来,南通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持續为老年群体办实事,每年都将为老服务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一方面,突出基础设施建设。

先后投资3.5亿元,兴建了10个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市老年人活动中心;连续5年在市区新增了50个社区老年活动场所。

另一方面,突出财政政策倾斜。

建立了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人救助自然增长机制;对市区新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启动补贴和运营补贴,对特困老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市区高龄老人优待标准,为百岁老人实施”五个一”(即每天免费提供一瓶牛奶,每年为老人上门免费体检一次,每年为老人祝寿一次,每月发放一次敬老金,志愿者每个季度上门为老人服务一次);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设立”尊老金”制度;市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

南通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南通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关注】
2017年第 10期·总第 280期
南通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赵桃敏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 以 2015年南通地区 1%人口抽样数据为依据,分析南通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指出南通地 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还不全面,缺乏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养 老服务差距较大;养老制度建设落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新型养老模式还不成熟,传统养老模式负担 过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准确定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健全社区养老功能,增加农村养老投入,改善农村养 老服务设施,加强养老服 务 的 相 关 制 度 建 设,规 范 养 老 行 业 管 理 及 推 动 养 老 模 式 的 创 新,完 善 养 老 服 务 体 系等。 [关键词] 南通;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养老制度 [中图分类号] C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0-0142-03
一、南通地区老龄化现状 (一)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城市老年人口健康 情况最佳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调查的 17606位老年人 口中,8976人健康,占 51%,6187人基本健康,占 35%, 有 2006人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占 11%,仅有 437人是 生活不能自理,占老年人口的 3%。可以看出,在抽样人 口中,有 86%的老年人口健康或基本健康,南通地区的 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对城市、镇以及乡村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调查中,有 62%的城市老年人口身体健康,有 30%老年人口基本健 康,有 6%的老年人口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2%的老年 人口生活不能自理;在对镇的调查中,老年人口有 36% 身体健康,有 39%老年人口基本健康,有 12%的老年人 口不健康但是生 活 能 自 理,13% 的 老 年 人 口 生 活 不 能 自 理;乡村老年人口中,有 49% 身体健康,有 34% 基本健

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2021年全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养老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而建立的专门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关乎到老年人的福利和社会稳定。

为了了解全市养老机构的运营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并编制了本报告,以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了解全市养老机构行业情况,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全市范围内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机构规模、服务项目、人员组成、设施条件、运营模式、财务状况等。

三、调查结果1. 机构规模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养老机构数量总计为120家,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

2. 服务项目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服务,并逐渐增加了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精神激励等项目。

3. 人员组成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其中护理人员占比最高,其次是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

4. 设施条件大部分养老机构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包括食堂、卧室、洗漱间等。

但仍然存在一些机构设施老旧、状况不佳的情况。

5. 运营模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采用非营利性方式经营,由政府、社会组织或慈善机构资助或管理。

少数机构采用营利性方式运营,并展开了多元化经营。

6. 财务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的财务状况整体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机构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境,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

四、问题与对策1. 机构设施老旧针对设施老旧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改造和维护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 经费不足针对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养老事业,提供资金和捐助。

3. 人员培养与管理加强养老机构人员培养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满足。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全市养老机构的运营现状。

虽然整体情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关于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机构的发展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我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内容包括养老机构的数量、规模、服务质量、设施设备等方面。

三、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共有养老机构50个,其中20个为公办机构,30个为民营机构。

机构规模方面,绝大部分机构的床位数在100至500之间,少量机构的床位数超过500。

四、服务质量在问卷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较好,老年人在这些机构中得到了良好的关怀和照顾。

其中,公办机构的服务质量相对较高,83%的受访者对公办机构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而民营机构则为70%。

调查结果还显示,私人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因为私人机构资源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五、设施设备我市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水平普遍较好,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养老机构设有专门的医疗室,并且配备有照护员工。

但需要指出的是,仍有少部分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存在不足,例如缺乏生活辅助设备和无线网络服务等。

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我市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机构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公办与民办机构之间的服务质量差异较大,私人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

另外,机构设施和设备方面仍有部分存在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养老机构的规划与建设,增加机构数量,提高床位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2)加强公办机构的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示范机构。

(3)加强对民办机构的监管,加大对其服务质量的考核力度,促进其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22精品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22精品

养老机构调研报告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22精品
一、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了解养老机构的现状,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为
社会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二、调研方法:
1.实地访问:我们前往了10家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

2.问卷调查:我们发放了100份问卷给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居住者,调查他们对养老机构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养老机构现状:
(1)设施设备:大部分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较为简陋,缺乏现代化
设施,如电视、空调、床上用品等。

(2)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
的机会,缺乏充分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导致对老人的照顾不够细致。

(3)活动组织:有些机构缺乏活动组织,老人们过于单调和无聊,
缺乏社交活动,对身心健康不利。

2.解决方案:
(1)改善设施设备:养老机构应加大投入,改善设施设备,提高老
人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2)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养老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
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3)加强活动组织:养老机构应加强对老人活动的组织,丰富他们
的社交生活,提升老人的身心健康。

四、调研结论:
养老机构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改善设施设备、提升护理
人员素质和加强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未来,养老机构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
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保障。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背景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养老机构是长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养老机构的调查,对养老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某市所有的养老机构。

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涉及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管理情况。

问卷采用自填式形式,共计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

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养老机构的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类型主要有家庭养老、日间照料和养老院三种,其中养老院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3%。

养老机构的规模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规模参差不齐,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在100以下,占总数的64%。

其中,床位数在50床以下的养老机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4%。

养老机构的设施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设施状况良好,大部分养老机构配备了康复设施、娱乐设备、中央供暖和空调等基本设施,但是少部分养老机构设施比较陈旧,需要升级改造。

养老机构服务项目日常生活照料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日常生活照料项目基本覆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大部分养老机构提供餐饮服务、卫生保洁、洗衣熨烫、床铺清洁、休闲娱乐等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养老机构提供了基本的常见疾病诊治和药品发放服务,但是专科医疗服务和老年人疾病管理服务覆盖面较小,需要加强相关服务的建设。

康复和护理服务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康复和护理服务水平较为全面,大部分养老机构拥有康复设施,开展了多项康复和护理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康复和护理需求。

社会活动和心理服务根据调查结果,本市的养老机构社会活动和心理服务项目比较丰富,大部分养老机构开展了多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并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服务。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方法1.调研目的:对目前社会养老机构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服务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养老机构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参考。

2.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和服务情况,通过实地走访观察检查养老机构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素质。

二、调研结果分析1.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1)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养老机构中,有70%是民办机构,30%是公办机构。

这说明民办养老机构在提供养老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普遍较高,平均入住率达到80%以上。

这说明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很大,但也意味着养老机构在空间上需要进一步扩充。

2.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1)60%的受访者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30%表示一般,10%表示不满意。

这说明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改进空间。

(2)养老机构普遍提供基本的饮食、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但在娱乐活动、心理抚慰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2)人员短缺也是养老机构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康复师的紧缺。

这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这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改进意见和建议1.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事业,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和扩容。

2.注重培养和引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机构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3.强化养老机构的管理,建立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5.加大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养老机构的合法性和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通市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作者:朱娟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 要】目的:了解南通市养老机构现状,为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及入住的25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养老机构的情况,入住
老人的基本情况、身体状况、业余活动、入住养老机构原因等调查。结果:只有1所养老机构
配备有足够的医生护士康复技师,95.1%的护工文化程度在小学文化以下,年龄50岁以上的占
93%,入住老人中女性占70.5%,丧偶的占67.6%,确诊有慢性病的占82%,长期服药的占
7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占78.3%,无业余活动的占60.2%,入住养老机构原因子女无暇或
无能力照顾的占50.4%,结论:养老机构应增加医务人员的配备,建立入住老人的健康档案,
加强护工的培训和管理,注重老人的个性化饮食,重视老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以进一步完善
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席卷全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
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南通市早在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同期总人口的10.2%,先于全国18年进入
了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市有老年人170万,占总人口的22.3%,分别高出江苏和全国5.3%和
9.8%[1]。为了解养老机构的情况,于2011年10月至12月,对南通市7家养老机构及入住的
250位老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及入住的250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实地走访,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养老机构
问卷共7份,均有效,对入住老人的问卷实发250份,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97.6 %

2结果
2.1养老机构的情况 7所养老机构中只有1所养老机构配备有足够的医生护士康复技师。
养老机构的护工小学文化以下的占95.1%,50岁以上的占93%。7所养老机构提供给入住老人
的饮食均采取统一标准,虽体现了荤素搭配,但未体现个性化饮食。由此可见养老机构普遍存
在医疗资源缺乏,护工整体水平偏低,膳食缺乏科学性和个性化。

2.2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调查的244位老人中男性占29.5%,女性占70.5%。已婚的占
25.8%,丧偶的占67.6%,离异的占2.5%,未婚的占4.1%。入住老人中以女性、丧偶为主,调
查中发现此类人群情感上较脆弱,有孤独无助之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 调查的244位老人中82%确诊有慢性病,其中高血压患病率居首
位占41.8%,心脏病占19.7%,糖尿病占15.2%,脑血管疾病占10.2%,肺部疾病占7.8%其它
占5.3%,其中长期服药的占75%。有78.3%的老人生活不完全自理,仅有21.7%的老人生活是
完全自理的。这说明大部分老人受慢性病的困扰,身体状况普遍较差,自理能力较差。

2.4入住老人的业余活动 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无业余活动,有业余活动的老人中也仅
仅局限于以看电视看报纸为主,业余活动单调。详见表1

2.5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 调查的244位老人中因子女没时间或无能力照顾入住养老院的老
人超过50%,详见表2

3讨论及对策
3.1增加养老机构医务人员的配备,建立入住老人健康档案。
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中有82%确诊有慢性病,长期服药的占75%。老年
人患病特点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常同时存在,易发生并发
症。本次调查发现只有1所养老机构配备有足够的医生、护士、康复技师。养老机构应配备足
够的专业医生及护士,以应对老年人突发病情变化,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给予肢体功能障碍
的老人进行功能锻炼,并且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给予用药指导,加强老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训
练相应的自我保健方法以减少老年人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养老机构在老人入住时应对其进行
评估,包括健康史、精神状况、自理能力、功能活动等,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老人健康状况
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医务人员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在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需入院治疗时
提供既往病史依据。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与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联
系,充分利用卫生服务资源,在解决老有所养的同时,保证老有所医[2]。

3.2加强养老机构的护工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占78.3%,这就要求养老机构
有较多的护工去给予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护工承担着在住老人生活护理的各项工作,对提高
老人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发现护工队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职业道德欠
高尚,整体素质偏低,护工的培训均由养老机构自我培训,没有按标准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考
核。调查结果与黄菲等人对于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现状的调查结果相似,从全国范围
来看也存在同样持证率较低的状况,全国的养老护理员有20多万人,而取得养老护理员执业
资格证书的只有2万多人,持证上岗率只有10%[3]。养老机构应规范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
实行上岗资格认证制度。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对未取得资格证的在职人员
分期、分批进行职业培训,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逐步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保证
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而提高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4]。制定老年护理操作规范
与评价标准老年护理的各项护理操作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如整理和更换床单位、洗头、沐
浴、洗脚、会阴清洁、口腔清洁、修剪指(趾)甲等]、饮食护理(如喂水、喂食、食物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加工等)、大小便护理、体位移动等,应有相应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质量评价体系,让
护工做每一项操作都有规范可循,有标准可依,并定期进行考核。抓好在职护工的职业道德,
增加责任感,学会换位思考,体贴同情病人,不断地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

3.3注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个性化饮食
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一日三餐全部都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
弱,咀嚼能力也因为牙齿松动脱落和咀嚼肌力的降低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食物应细、软、
松[5],加上入住的多数老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饮食又要符合治疗的要求,而本次
调查发现老人的饮食一日三餐都是同一个标准,养老机构应配备专业的营养师针对老年人的不
同特点制定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个性化的膳食,并选择精通厨艺的厨师掌勺,保证合理营养、美
味可口的膳食。

3.4重视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中女性占70.5%,丧偶的占67.6%,子女无暇或无能
力照顾占50.4%,60.2%没有业余活动,有业余活动的也是以看电视看报纸为主,缺乏社交活
动。这些老人远离亲人,在情感上较脆弱,有孤独无助之感。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起
着重要作用,与外界沟通不够或缺乏活动,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其心
理健康和精神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倾向[6]。本次调查发现养老机构除负责老人的生活
起居,房间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外,对老人的精神及心理需求相对忽视,养老机构应多设计和
开展符合老年人的活动,如下棋,阅读,绘画,健身等,定期组织老人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出
去游玩参观,观赏市容,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壮大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动员
社会力量,开展和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志愿者定期来养老机构与老人谈心,表演文艺节目
等,给予老人一定的心理支持,使志愿者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让老人体会到亲情和关怀。养
老机构应配备心理辅导员,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在解
决老有所养的同时,保证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 葛迎峰.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和对策[J].考试周刊,2011(29):237.
[2] 唐万琴,丛晓娜.徐波,等.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分析[J].江苏省卫生事业管
理,2009(6):34—35.

[3] 黄菲,张会君,尹姣.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570—573.

[4] 张慧清,申秋.广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状况的分析与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8
(10):28—3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
[6] 俆冬英,陈姗姗,谭秀英,等.广西养老机构现状调查[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
(4):110—112.

南通市科技局课题 项目编号K20100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