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行业之单抗和长效重组蛋白药物篇
生物制药技术在种类繁多的药物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制药技术在种类繁多的药物中的应用案例生物制药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物相关基因、蛋白质和细胞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制造技术来生产药物和生物治疗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制药技术已成为现代医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列举一些生物制药技术在不同种类药物中的应用案例。
1. 重组蛋白(Recombinant Protein)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是由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由于这些药物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质,因此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中,生产出与人体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的胰岛素。
2. 抗体药物(Monoclonal Antibodies):抗体药物是由单克隆抗体制备而成的药物,在抗癌、抗炎、免疫调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帕博西尼(Herceptin),一种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帕博西尼基于HER2蛋白质,并通过抑制 HER2受体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生长。
3.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向人体细胞中传递正常的基因来修复异常基因导致的疾病。
例如,在罕见遗传性疾病脊肌萎缩症中,使用基因治疗给患者注射正常的SMN1基因来恢复患者肌肉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未来治疗多种遗传疾病的希望。
4. 疫苗(Vaccines):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
利用生物制药技术,疫苗制造商能够生产出高效且安全的疫苗。
例如,经典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联合疫苗,通过利用合适的表达系统,生产出包含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等三种病毒抗原的疫苗。
5. 基因工程药物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rugs):基因工程药物是通过改造生物体的基因来生产药物的技术。
重组蛋白类药物

重组蛋白类药物重组蛋白类药物是一种来源于生物技术的药物,它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细胞培养中大规模生产,因此也称为基因工程蛋白。
重组蛋白类药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包括肿瘤治疗、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结缔组织疾病、肾病治疗等领域。
其作用是通过对人体分子信号通路的调节来治疗疾病。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种重组蛋白类药物,其中经典的有克隆型单克隆抗体、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克隆型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重组蛋白类药物。
它是一种由人工制造的与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相似的单克隆抗体。
克隆型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针对指定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于肿瘤细胞表面或体内产生的疾病相关蛋白质上,并进而发挥从而发挥对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目前市场上已有较多的克隆型单克隆抗体药物,如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
另一类重组蛋白类药物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相关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中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它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治疗与血管造成有关的疾病。
比如,rhVEGF可以促进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肌肉或神经组织恢复,这在一些心脏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重组蛋白类药物,它是一种由线粒体分泌的蛋白质。
通过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生分化,它能够增加红细胞数量,从而治疗贫血等一系列与水肿相关的疾病。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商业化生产的rhEPO产品,如新豪尔达、安能达等。
总的来说,重组蛋白类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为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它们能够以更精准、更有效的方式治疗疾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这也是未来医疗领域的一大趋势,将会持续发展,为全人类带来更健康的未来。
生物医药行业之投资趋势篇:化学药与生物药差异化发展,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行业研究·行业跟踪2020年09月28日[Table_Title1]生物医药行业之投资趋势篇——化学药与生物药差异化发展,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Table_summary1]■药品按照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等不同,可分为化学药、生物药等。
其中,化学药和生物药在结构复杂度、靶向性、开发成本、生产工艺难度及给药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整体看来,生物药复杂程度、开发成本及生产/仿制难度更高,但同时,生物药的靶向性更强、副作用更小。
而化学药由于结构相对简单,生产、仿制及纯化难度也相对更低,化学药行业经历了长期发展,技术相对更加稳定,市场也更加成熟。
■全球药品市场生物药增长迅速,但仍以小分子化学药为主。
近几年,相比于化学药物市场渗透速度,生物药增长迅速。
2014-2018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由2800亿美元增长至4400亿,复合增长率高达12%,而同期化学药市场增速仅3.5%。
但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全球药品市场小分子仍占据70%以上的份额。
我们认为,国内生物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也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考虑到目前全球及国内药物研发中化学药数量远高于生物药数量,我们预测未来10-20年内化学药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领先地位。
■化学药及生物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细分领域投资策略应予以区分。
我们认为,化学药相对于生物药在研发储备、价格和现有市场规模等方面仍具有较强的优势,中期看仍有投资价值。
而生物药市场增长迅猛,部分赛道企业竞争优势初步显现,但不确定性仍较高。
我们建议从产业链角度进行分割,对于上游原材料、生产设备、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商及药品生产企业,资产投放关注度予以区分。
(1)化学药领域,国内外市场竞争均已较为充分,我们认为行业发展确定性角度,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企业>药品研发企业>原料药>药品生产设备。
(2)生物药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但考虑到收益风险比,我们认为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企业>药品研发企业>上游原材料>药品生产设备。
生物制药细分领域龙头股

生物制药-细分领域概述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小,设备比较落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几个方面。
而且,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因为仿制药品成本比较低,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动力不足。
此外,对于二级市场而言,目前生物制药产业的投资标的还比较有限,并且主要集中在生物疫苗、生物诊断制剂、重组蛋白质类药物这三个子行业中。
而在基因治疗药物和生物芯片技术产业中,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上市公司。
至于单抗类药物,目前仅有兰生股份、华神集团与海正药业略有涉足。
我们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生物制药企业开始涌现,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机会正在逐渐显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着眼于生物制药股的内在价值,进行长期关注,而不应只是短期的概念炒作。
从我们来看,投资者对公司内在价值把握的核心,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未来是否有可以不断的推出重磅新药,对于新产品的营销能力怎样以及目前是否有稳定增长的现金流。
而对于处于全球前沿的,市场前景无限广阔的品种,如幽门螺杆菌疫苗,艾滋病疫苗,乙肝疫苗与新方案抗肿瘤药物等应该重点关注。
一、基因工程药物1、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1.1获得具有遗传信息的目的基因1.2选择基因载体获得重组DNA1.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1.4鉴定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1.5目的基因的扩增及获得目的产物2、基因工程制药的下游技术2.1基因工程菌的培养2.2基因工程菌细胞的破碎2.3基因工程动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2.4基因重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3、药物3.1基因重组细胞因子3.1.1干扰素类3.1.2白细胞介索类3.1.3集落刺激生长因子3.1.4红细胞生成素3.1.5干细胞因子3.1.6血小板生成素3.1.7肿瘤坏死因子3.1.8表皮生长因子3.1.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2基因重组激素3.2.1胰岛素3.2.2生长激素3.2.3降钙素3.2.4心钠素及利钠多肽家族13.3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3.3.1已被批准使用的溶栓药物a)链激酶b)双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c)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衍生物3.3.2正在研究的溶栓药物a)葡激酶b)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原c)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衍生物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衍生物e)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衍生物f)t-PA和scu_PA等嵌合体g)t-PA或sctrPA与单抗结合3.3.3其他a)提高溶栓药物疗效的综合措施(肖成祖)b)水蛭素(陈松森)c)水蛭素的结构与性质d)水蛭素抑制凝血酶活性及其应用3.4基因重组可溶性受体3.4.1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3.4.2白细胞介素-1可溶性受体3.4.3白细胞介素-4可溶性受体3.5基因工程血液代用品3.5.1基因重组血清白蛋白3.5.2基因重组人血红蛋白3.6反义核酸药物3.6.1反义脱氧核糖寡核苷酸3.6.2反义RNA3.6.3核酶3.6.4三链形成寡核苷酸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缔造的重磅药物经久不衰。
蛋白质药物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药物的名词解释蛋白质药物,顾名思义,是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是利用蛋白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进行治疗的一类药物。
本文将对蛋白质药物的定义、分类、研发和应用进行解释。
蛋白质药物是指利用蛋白质来实现临床治疗目标的药物,其中蛋白质作为药物的活性成分。
蛋白质药物的制备一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获取目标蛋白质,这是一种以人类基因为基础,通过重组蛋白质的方法生产出医疗用途的蛋白质药物,或者利用工程改造人源蛋白质而获得的新型蛋白质药物。
蛋白质药物有广泛的分类,包括单抗类药物、融合蛋白类药物、肽类药物等。
单抗类药物是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制备的药物,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能够选择性地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发挥治疗作用。
单抗类药物在抗肿瘤、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融合蛋白类药物是将两种或多种蛋白质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蛋白质,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就是一种融合蛋白类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
肽类药物是指由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
例如,生长激素释放肽是一种肽类药物,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产生,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蛋白质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首先,需要确定具有治疗潜力的靶点,并设计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蛋白质大量生产。
接下来,对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确保其完整性和活性。
最后,进行临床试验和监测,以确保蛋白质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蛋白质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蛋白质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更少的副作用。
然而,蛋白质药物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其生产成本高、储存和运输条件苛刻等。
因此,蛋白质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
总之,蛋白质药物作为新一代的生物制药,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研究和开发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药物,我们可以为人类健康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重组蛋白药物行业壁垒

重组蛋白药物行业壁垒目录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市场需求分析是重组蛋白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了解市场现状、背景分析、趋势预测以及挑战与机遇,可以为企业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研发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组蛋白药物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重组蛋白药物市场的发展将受益于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定制化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将更加普及,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为市场的进•步发展奠定基础。
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而重组蛋白药物的高效性和低毒性使其成为治疗这些慢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因此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重组蛋白药物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因此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重组蛋白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但由r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竞争激烈,市场格局己经初步形成,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挑战。
重组蛋白药物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的利好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趋势都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宓的动力和契机。
未来,重组蛋白药物行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
一、行业壁垒(一)技术壁垒1、研发技术难度: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需要具备深厚的生物医药知识和技术,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新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这使得只有少数具有雄厚实力的医药公司或研究机构能够承担研发风险。
2、专利保护:重组蛋白药物通常会受到专利保护,这种保护可以有效地阻止竞争对手仿制同类药物,从而形成技术壁垒。
重组蛋白药物

重组蛋白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利用真核细胞或者原核细胞表达外源基因,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药物。
这些蛋白质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于很多常见病、罕见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制备流程、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重组蛋白药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通过细胞表达和修饰,获得一种具备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的蛋白质药物。
这些蛋白质药物可以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蛋白质的突变体或者是全新设计的蛋白质。
二、制备流程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流程一般包括基因克隆、转染表达宿主细胞、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等步骤。
首先,需要从人体组织或者合成基因片段中得到目标蛋白的基因序列,并进行连接和修饰,得到克隆载体。
然后,将克隆载体转染至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表达和修饰,获得目标蛋白质。
最后,通过纯化工艺,将蛋白质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药物。
三、应用领域重组蛋白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领域:1.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重组蛋白药物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
TNF-α抑制剂、IL-1受体拮抗剂等重组蛋白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病情症状。
2. 肿瘤治疗:重组蛋白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抗原进行选择性识别和结合,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3.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重组蛋白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血友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重组凝血因子可以有效控制血友病患者出血风险。
4.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重组蛋白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
重组抗体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阻断神经递质的异常信号传导。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 个性化治疗:重组蛋白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医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医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无论是治疗常见病还是罕见病,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药技术在药物开发、生产和治疗领域持续创新,为医疗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讨论医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的核心之一,它可以通过重组DNA 技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使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过程中,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蛋白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与传统药物相比,重组蛋白药物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疗效,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突破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特定抗体。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准确性和疗效,还使得药物研发更加快速和可控。
目前,许多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乳腺癌和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等。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制药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 CRISPR-Cas9,它提供了一种精确、高效和经济的基因编辑方法。
通过 CRISPR-Cas9 技术,科学家可以针对疾病相关基因进行修改,以治疗一些罕见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等。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有望在癌症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四、人工智能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通过分析大量的药物和基因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药物设计和预测药物毒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速了药物研发和上市的过程。
五、生物制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尽管生物制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制药的研发时间和成本较高,限制了新药的开发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小安进”之称沈阳三生是较早的生物制药企业代表,却没有成就安进的传奇:以EPO为例,作为安进的看家产品,1998年沈阳三生也获得了生产批件,在 当时被称之为“小安进”。然而当时很快获得生产批件的还有上海克隆生物、成都地奥、阿华生物制药、北京四环生物、华北制药和深圳斯贝克等16家企业,同时 上市这么多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也必然有所不同,行业混乱。2000年EPO价格下降60%,从250元降到了100元(2000单位/支,美国当时18美 元);同样竞争激烈的干扰素价格当年也下降60%到66元。上市后几年时间即如此大幅降价是在专利药中比较少见的。三生制药赴美纳斯达克上市后,获得了国 际投资者非常多的关注,然而“小安进”在二级市场上还是没有表现出安进的传奇。目前其私有化议案已经通过。
总结中国生物药发展认为:“审批制度的严格化和规范化”有望推动中国生物仿制药的发展;在更长远的未来,市场规范化以后,简略申请法律可能是市场的第二个推动力。
中国普通重组蛋白药物比如EPO、GCSF、干扰素、白介素等均竞争激烈,没有发展大,未来的机会集中在现在的空白领域长效重组蛋白药物和单抗药物:
注: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生物仿制药清晰的概念,大多数国外生物药品种在国内都是以新药来申报。但绝大多数国内的生物药都是生物仿制药,因此本文将国内仿造国外药物开发的生物药统一称为生物仿制药。
二、潜力领域单抗药物和长效重组药物
我国生物仿制药发展的潜力领域和国际市场相同的是——单抗药物和长效重组蛋白药物发展空间巨大;不同的是——传统药物的空间已经有限。
国内进口的单抗药物、进口长效干扰素,放量速度都显示出其潜力。且由于品种少,单抗使用才刚刚开始,目前国内单抗年销售额约20亿,仅占生物药的不到 2%,使用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0亿美金和46.8%的占比。目前这两个领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的潜力很大。未来随着国产单抗上市,治疗费用下 降,放量更有可能加快。
新的审批制度虽然使得企业的新药获批变慢,研发成本上市,然而却规范了市场的发展,给真正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减少了这个市场浑水摸鱼者的存在。我们期待看到中国真正的重磅炸弹生物仿制药的出现。
传统的生物仿制药在中国的格局已经形成而无法改变。然而新兴的生物仿制药给投资者以希望,重组蛋白和单抗领域将会出现大机会。
中信国健的TNF-α受体抑制剂(商品名益赛普)是新审批制度下第一个受益者:中信国健在2006年获批我国第一个TNF-α受体抑制剂,也称为肿瘤坏死 因子抗体-受体融合蛋白,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产品获批,只有部分厂家在申请生产批件中。仅依靠两个产品益赛普和欣美格(白介素-11),中信国健2010年 实现收入4亿,同比增长40%,净利润接近2亿,同比增长118%。
1、九十年代,审批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传统生物药在中国生存环境恶劣
中国生物制药的起步并不晚,国际上的大品种如EPO、GCSF、干扰素在国内九十年代均开始获批: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白介素等 在我国获批的均比较早,九十年代即上市,落后欧美市场很小。然而由于九十年代末,我国批准了大量的生物药,一个药品批准的生产厂家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 个,导致市场竞争恶化,没能产生出重磅炸弹品种的药物。最终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胜出的企业继续生存,只能获得稳定利润率。
生物药行业之单抗和长效重组蛋白药物篇[摘]
(2013-03-12 06:46:34)
标签:
分类:
日期:2013年3月5日资料来源:中投证券
一、审批制度严格化给新一代生物药带来发展机会,集中在单抗和长效重组蛋白药物
中国的生物制药经历了混沌的九十年代,审批数量的过多造成了过度竞争,国际上的大品种在我国都没有出现重磅炸弹药物。2007年推出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 法》给于我们以新的希望:办法中指出,所有生物制品按照新药来申报。生物药审批非常严格,获批数量大幅减少,未来新的生物药获批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改变 传统药物竞争激烈的局面,推动重磅炸弹的产生。
2、 审批严格化将给新兴生物仿制药在中国的发展带来机遇——单抗药物不会重蹈覆辙
2007年颁布的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生物制品的审批一律按照新药的审批流程。这一规定虽然减慢了生物仿制药审批的速度,但严格的审批制度将保 证新药的安全性;保证进入门槛,同一药品获批的企业数量将有限,有限的厂家进行良性竞争,既有利于降低医疗支出费用,又保证了企业的增长,行业的发展将趋 于健康。
药品审批数量大幅减少,生物药获批数量更少: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对于药品审批数据的解读,最大的特点是新批文显著减少。2008和2009 年还有非常多过渡时期的品种,因此批文数量还较多,2010年后回归正常审批轨道,过渡批文数量较少。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另一个特点,生物药2010年仅批 准新药16个,占整体的1.68%。数量非常少。
靶向药物包括大分子单抗和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物放量都值得关注(本文主要讲生物药,因此主要侧重在单抗药物)。我国靶向药物的使用才刚刚开始,也还未进入 全国医保,只进入部分省市的医保,放量还有限。然而其放量速度已经可以看出潜力。靶向药物以单抗药物(大分子生物药)和替尼药物(小分子靶向)两种为主, 其中单抗药物里还有一种融合蛋白,是TNF-α受体抑制剂,也计算入其中。
1、单抗药物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大,最可能出现重磅炸弹
全球来看,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单抗药物最大的市场。2011年全球单抗药物市场528亿美元,其中前7个产品441亿美元,占比83.5%,按领 域分其中自身免疫系统疾病233亿美元,占比44%,肿瘤207.8亿美元,占比39.4%。据南方所数据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2010年560亿美 元,2011年约600亿美元,其中可以统计到的前4大抗肿瘤单抗销售额207.8亿美元,抗肿瘤药物中,单抗占比超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