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
重组蛋白生产的工艺设计

重组蛋白生产的工艺设计
重组蛋白的生产工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例如表达系统的选择、蛋白纯化的方法、工作条件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重组蛋白生产工艺设计的步骤:
1. 基因克隆:首先,选择一个适当的表达宿主系统,例如大肠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
然后,将目标蛋白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这个载体通常包含启动子、选择性抗生素标记以及其他必要元件。
2. 表达和培养: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中,并通过培养条件使其表达目标蛋白。
对于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系统,培养通常在摇瓶或发酵罐中进行;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通常需要采用培养皿或生物反应器。
3. 收获和破碎:当目标蛋白在培养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表达水平后,培养液被收获并通过离心或其他方法分离细胞。
然后,使用适当的方法(例如超声波、高压或化学方法)将细胞破碎,以释放目标蛋白。
4. 蛋白纯化:破碎的细胞溶液包含大量的非目标蛋白质和其他杂质,需要通过蛋白纯化步骤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蛋白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透析等。
5. 产品质量控制:对于重组蛋白的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
质量控制测试包括目标蛋白的纯度、活性、空载体和副产物的水平、杂质的水平以及生物活性的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例如SDS-PAGE、Western blot、ELISA等。
总结来说,重组蛋白的生产工艺设计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和培养、收获和破碎、蛋白纯化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
这些步骤需要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以达到高产和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产量。
生物制品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生物制品是一类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制备的药物。
它们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生物制品的研制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本文将从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来介绍生物制品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物制品的制备工艺生物制品的制备工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组蛋白制备重组蛋白是一类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生物制品。
它们包括了多种生物药物,如克隆抗体、生长因子和疫苗等。
重组蛋白的制备工艺分为四个阶段:基因克隆、融合表达、纯化和检测。
其中,融合表达是最核心的环节,要求高效率、纯度和可扩展性。
2.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用于研究组织、细胞和体液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功能。
它主要依赖于蛋白质质谱仪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鉴定和定量大量蛋白质。
因此,蛋白质组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中。
3.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生物制品制备的关键步骤之一。
细胞培养技术能够将特定的细胞株培养到高密度和高纯度,为后续的制备和纯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不同的细胞分泌不同的蛋白质,因此选择合适的细胞株对于生物制品的成功制备非常重要。
4. 培养基优化培养基是细胞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培养基能够提高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分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般来讲,培养基的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生长因子、氨基酸、激素、维生素和糖等。
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高质量的生物制品能够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常见的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检测整体产物检测是最常用的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如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等,来确定产物的成分和纯度。
这一步骤对于检测杂质、降低批间变异性和保证生产质量都非常重要。
2. 生物反应器监控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制品大规模生产的关键设备。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生产中的问题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生产中的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由人类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蛋白质,具有与人类自身血清白蛋白相同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在医药领域中,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工艺优化。
生产重组蛋白需要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因子和生长因子,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表达目标蛋白。
不同细胞株对培养条件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
提高产量和纯度也是工艺优化的重要目标,需要通过改进细胞培养条件、提高蛋白表达水平等途径来实现。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过程也是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存在着许多技术难题。
由于重组蛋白和其他细胞培养基组分之间的相似性,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蛋白质结构的损失,导致产物的纯度下降和活性丧失。
如何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活性成为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稳定性也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蛋白质易受热、酸碱、氧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稳定性较差,容易降解失活。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冷冻保存、添加稳定剂、优化工艺参数等,以提高蛋白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如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质量标准不统一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000字】第二篇示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在生产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药物。
它是一种用于治疗众多疾病的生物药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前景。
在生产过程中,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其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影响着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重组蛋白药物纯化与质量控制

Contents
1 2
蛋白纯化原则与方法 蛋白质量控制方法
LOGO
蛋白纯化原则
基因重组 技术
生化分离 技术
免疫检测 技术
现代生物 技术
给人类带来了抗体和药物。
LOGO
蛋白纯化原则
LOGO
蛋白纯化原则 Guidelines for Protein Purification • • • 确定目标 – purity, quantity, biological activity, economy 充分了解目的蛋白及主要杂质的理化特性 – to simplify technique selection and optimisation 确定活性测定方法 – fast detection of protein activity/recovery and critical contaminants 尽量减少纯化步骤 – extra steps reduce yield and increase time, combine steps logically
Resolutio n
Spee d Recover y
LOGO
Capacit y
纯化流程
一般生产纯化不超过4个步 骤。
LOGO
分离纯化机制
不同的大小和尺寸 带电基团 疏水基团 极性不同 相互作用
LOGO
分离纯化机制
不同层析介质的成本:离子交换,金属螯合,疏水层析,分子筛,亲和层析
LOGO
纯化总结
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液体(血液、细胞液)
中未知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优点:快速、灵敏、定性、定量、定位,是目 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
重组蛋白药物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外源宿主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药物。
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培养和表达: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如CHO细胞、
细菌、酵母等),通过转染或转化技术将目标蛋白的基因
导入细胞中,使细胞能够表达目标蛋白。
2.发酵过程优化:对细胞培养的条件进行优化,包括培养基
成分、温度、pH值、搅拌速率等,以提高目标蛋白的产
量和纯度。
3.蛋白纯化:采用一系列的离心、过滤、层析和纯化技术,
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将目标蛋
白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和纯化出来。
4.构建和验证二级结构:通过光谱技术,如红外光谱、紫外
吸收等方法,验证目标蛋白的二级结构,确保其与自然蛋
白相似。
5.结构和活性的确认:利用质谱等分析手段对目标蛋白进行
结构分析,确保其三维结构的正确性。
同时使用生物学活
性和特定的生物学试验来确认目标蛋白的活性。
6.病原体和杂质的清除:利用一系列的技术,如超滤、凝胶
过滤、酸碱处理等,清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杂质和过剩的细胞基质。
7.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建立稳定可行的生产工艺,
并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8.特殊注意事项:由于蛋白质药物的复杂性,还需要关注蛋
白聚集、丧失活性、潜在的免疫原性等问题,并通过相关实验和分析来评估和控制这些问题。
以上是重组蛋白药物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一般要点,实际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会根据具体的药物和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
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

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生物药物与化学药物不同,其主要成分是一种或多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多肽、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由于这些大分子物质的复杂性以及来源的不同,使得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变得比较繁琐,需要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以确保生物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生物药物制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发酵技术、纯化技术、表征技术和疫苗生产技术。
1. 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生物药物制备技术中最关键的一环。
生物药物通常是通过细胞培养的方式制备而来。
在细胞培养中,需要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使得细胞能够快速地分裂增殖,并且产生所需要的药物成分。
发酵技术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细胞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
2. 纯化技术生物药物中所含的复合大分子物质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很容易受到污染。
因此,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药物进行纯化。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通常采用多种不同的纯化技术对药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以确保纯度高、重组蛋白的活性高。
3. 表征技术在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药物进行严格的表征检测。
表征技术主要是为了检测并确保生物药物的效果和稳定性。
对于蛋白质类的生物药物,常用的表征技术包括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
4. 疫苗生产技术疫苗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制品,其制备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疫苗生产技术也是生物药物制备技术中的一大难点。
疫苗的制备需要保证菌株的稳定性,确保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现代生产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基因重组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二、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是生物制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生物药物的特性非常复杂,其制备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为了确保生物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 药物纯度检测生物药物的纯度对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简答重组蛋白的生产流程

简答重组蛋白的生产流程
重组蛋白的生产流程是基因工程中一项令人振奋的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药物发现,疾病诊断,抗体生产等领域。
重组蛋白的生产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设计、合成、重组和表达。
第一步是设计。
在这一步,分子生物学家和药物研究员根据其工作的需求,设
计具有现代生物学方法,诸如结构预测、物种关系和其他遗传变体,生成重组蛋白的基因构建。
第二步是合成。
这步是用不同的生物材料来生产新的基因。
最常用的技术是多
聚体PCR,它使用法律的合成反应来从现有的原序列中切割出设计好的重组蛋白基因。
第三步是重组。
在这一步,研究员将合成好的基因携带载体质粒中,从而使它
在一个细胞里被插入。
第四步是表达。
得到重组的基因后,重组蛋白就被按预期的方式在体外表达了。
表达通常会涉及到控制基因及细胞环境条件,确保蛋白质表达质量优良,质量最终需要检测验证。
重组蛋白的生产流程就是上面所描述的。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准的安排,特别是
设计和合成,它们的不断改进可以使重组蛋白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
重组抗体药物的质量控制

抗体药物是生物工程关键技术的前沿成果,在肿瘤、自身免疫、器官移植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在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中的比重也在迅速攀升。
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领域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如何通过质量控制确保抗体药物的安全有效一直是本领域的关注热点。
文中就重组抗体药物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进展及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作一简要综述。
药品的质量源于设计,而非依赖终产品的检测,重组抗体药物也不例外。
广义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终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
抗体由两条重链和轻链以链间二硫键形成连接,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大,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制备通常含有翻译后修饰,与原核体系制备的生物技术产品相比,其质量控制难度相对较大。
重组抗体药物的生产过程包括工程细胞的构建及传代扩增、细胞培养、抗体的纯化、产品分装保存等。
因此生产单位需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总体要求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质量保证部门对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才能确保终产品的安全有效。
鉴于抗体药物生产过程与其他生物技术药物类似,本文未对抗体药物生产的过程控制进行阐述(相关内容可参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法规与ICH指导原则等),而主要侧重于介绍重组抗体药物生产细胞、质控用标准物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Part1、生产细胞的质量控制重组单抗的生产细胞应来自于共同的原始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和生物学特征,经全面检测无病源微生物污染,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稳定持续地表达结构正确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体。
1工程细胞的构首先应清楚所采用细胞系的来源及培养历史等有关背景资料,包括细胞种属及地域来源、病原体检测结果、最初分离培养和建系信息、采用的方法与原材料等。
在构建中应说明构建和筛选的手段与步骤、克隆基因的序列、插入载体目的基因编码区和相关侧翼序列,说明载体引入细胞的方法及载体在细胞内的状态与拷贝数,并应提供宿主和载体结合后的遗传稳定性资料。
同时还应明确细胞的生长特征、培养条件、培养液组成、导入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等电点检测
不同蛋白质由于某些带电氨基酸带负电荷的Glu,Asp和带正电荷 的Lys,Arg,His等的存在,其净电荷各不相同,即等电点各不相同 。均一的蛋白质只有一个等电点,有时因加工修饰等影响可出现 多个等电点,但应有一定的范围。所以等电点测定是控制重组产 品生产工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30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肽图检测
肽图分析是DNA产品质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肽图分析,可从 一级结构研究重组产品与天然品的同质性。重组产品与天然产品 具有相同的指纹图谱,它们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进一步验证了 它们的同质性。 大多基因工程产品都将肽图分析作为控制其一致性的重要常规指 标之一,而采用的方法中.又以HPLC肽图分析最为多见。肽图谱 对每一种蛋白质来说是特征和专一的。因此可用于检查各批产品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一致性在肤图分析中的应用基因重组药物的肽 图分析是评价基因重组制品和天然蛋白质的同一性以及不同批制 品间同一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证明细胞遗传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 一。
文件编号: T09-SS10 生效日期: 年 版本号:01
月
日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与质 量控制要点
起草人/日期: . 审核人/日期: .
批准人/日期:
.
1
培训目的及范围
培训目的 1、熟悉生物制品一般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2、了解检验项目设置缘由及控制标准。 培训范围 1、QC部 2、QA部
21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菌种:一般检测项目
中间体名称 质量标准 检测项目 划种LB平板 染色镜检 对抗生素抗性 电镜检查 菌种 生化反应 表达量 质粒检查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 质粒稳定性 质粒检查 合格标准 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表达量 质粒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质粒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2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发酵液:一般检测项目
现质量标准
中间体名称 检测项目 表达量 质粒丢失率检查 合格标准 ≥25% 符合规定
发酵菌体
23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一般检测项目
1 生物学活性(有效项目) 2 蛋白含量(有效项目)
3
5 7 9 11 12
比活测定(有效项目)
分子量(鉴别项目) 肽图(鉴别项目) 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鉴别项目) 宿主菌蛋白残留量(安全项目) 细菌内毒素(安全项目)
第二步:菌体发酵与诱导表达
第三步:目标蛋白提取与纯化 第四步:配液与冻干
5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第一步:工程菌构
6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目标产物鉴定
基因序列测定 表达产物结构确证 特异性鉴别实验 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氨基酸组成分析 C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
2
基本知识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
1、蛋白质大小(一般5-10nm) 2、蛋白质形状 3、蛋白质核电性 4、蛋白质等电点(一般4.0-10.0) 5、蛋白质疏水性
6、蛋白质溶解度
7、蛋白质密度(一般1.3-1.4g/cm3) 8、蛋白质与配体结合能力(酶,抗体) 9、蛋白质与金属螯合能力(CU2+、ZN2+、CA2+、NI2+) 10、蛋白质其它特殊性质(抗热性、抗蛋白酶)
3
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第二部分: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第三部分: 注射用重组人胸腺肽α1与注射用重组白 介素-2(125SER)生产工艺 第四部分:注射用重组人胸腺肽α1与注射用重组人白 介素-2(125SER)质量控制标准
4
第一部分: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第一步:工程菌构建
29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紫外光谱扫描检测
这是基因工程药物的一个重要物理常数,对于一个蛋白质来说, 它的最大吸收波长是固定的。对某一重组蛋白质来说,其最大吸 收波长是固定的;在生产过程中每批产品的紫外吸收光谱应当是 一致的。测定时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在200~350 nm范围内对待 检样品溶液进行扫描,每批制品紫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一致且 在280nm附近最大吸收波长应与理论值相符。
35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圆二色谱分析
对R和L两种圆偏振光吸收程度不同的现象,这种吸收程度的不同 与波长的关系称圆二色谱,是测定分子不对称结构的光谱法。 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立体结构,核酸和多糖的立体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肽链可形成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特定的 立体结构。这些立体结构都是不对称的。
金属亲和层析
免疫亲和层析 层析聚焦 凝胶过滤层析
金属螯合能力
特异抗原位点 等电点 大小、形状
14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蛋白纯化原理
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疏水层析 凝胶过滤层析 反相层析
15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带组氨酸标签的亲和层析 组氨酸是具有杂环的氨基酸,每个组氨基酸含有一个咪唑基团, 这个化学结构带有很多额外电子,对于带正电的化学物质有静电 引力,亲和层析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进行吸附的,亲和配体(也就 是填料)上的阳离子(一般是镍离子)带正电对组氨酸有亲和作 用。组氨酸标签是原核表达载体上6-14个组氨酸的区段,这个标签 在PH8.0时不带电,且无免疫原性,对蛋白质的分泌,折叠,功能基本 上无影响.能高度亲和镍离子,用于蛋白质的亲和纯化
冻干过程 预冻干 一次升华 二次升华
18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典型冻干曲线
19
第二部分: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辅料、包材、菌种 发酵液、原液 半成品、成品
20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辅料-符合药典和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等-略 包材-符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略 菌种-符合药典或注册要求 发酵液-符合药典或注册要求 原液-符合药典或注册要求 半成品-符合药典或注册要求 成品-符合药典或注册要求
28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分子量检测
分子量是蛋白质理化性质之一。一般采用还原型SDS-PAGE法测定 ,蛋白质在SDS和B-巯基乙醇存在下沸水浴5min,形成表面带大 量负电荷的杆状分子,降低了分子形态和电荷的影响,在电泳过 程中蛋白迁移率基本只与其分子量相关,目前广泛用于蛋白分子 量的测定。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观等特点,目前作为基因工 程药物原液检定的常规方法。该法可将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进行 分离,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纯度分析,同时还能对聚合体进行分 析。
第三步:目标蛋白分离与破碎
10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第三步:目标蛋白分离与破碎
11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第三步:目标蛋 白纯化
12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第三步:目标蛋白纯化(反相与超滤)
13
重组蛋白药物一般生产工艺
蛋白纯化方法
分离方法
沉淀法 硫酸铵 丙酮 溶解度 溶解度
蛋白质性质基础
4
6 8 10 12
纯度测定(有效项目)
紫外吸收光谱(鉴别项目) 等电点(鉴别项目) 外源性DNA含量(安全项目) 圆二色谱分析(鉴别项目)
24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生物学活性检测
生物学活性测定是保证基因工程药物产品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参 照中国药典标准中的规定及注册质量研究资料,采用脱E受体法或 MTT比色法检出本品,专属性强、方法可靠。
宿主细胞DNA只作为一种细胞污染因素而不作为一种危险因素。 目前均采用DNA杂交实验,用固相斑点杂交法,以地高辛标记检 测试剂盒或者用同位素标记DNA探针进行测定,必须提供相应宿 主细胞DNA标准品。由于设备和消耗试剂昂贵,一定程度限制了 该方法的普及。 由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表达系统中都含有 大量的DNA。因此世界各国的药品管理机构都对基因工程药物中 所允许的DNA残余量严加限定。WHO和FDA将此限量定在100pg /剂量。参照药典三部附录IX B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每1次人 用剂量应不高于10ng。
32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 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可以确证表达产物的编码准确性。对蛋白质的全氨基酸序列分析 ,难度大,耗时长,从统计学观点只要测定N-末端15个氨基酸便 可保证其顺序的正确性。故N-末端1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可作为重 组蛋白质的重要鉴别指标。
33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外源性DNA含量检测
36
重组蛋白药物质控要点
原液:圆二色谱检测
蛋白质的肽键在紫外185~240纳米处有光吸收,因此它在这一波 长范围内有圆二色性。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立体结构所表现的椭圆 值波长的变化曲线──圆二色谱是不同的。α-螺旋的谱是双负峰 形的,β-折叠是单负峰形的,无规卷曲在波长很短的地方出单峰 。蛋白质的圆二色谱是它们所含各种立体结构组分的圆二色谱的 代数加和曲线。因此用这一波长范围的圆二色谱可研究蛋白质中 各种立体结构的含量。蛋白质含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它们 在240~350纳米处有光吸收,当它们处于分子不对称环境中时也表 现出圆二色性。这一范围的圆二色性反映出在蛋白质分子中上述 氨基酸残基环境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