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论文概论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概论

生物技术概论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技术的含义1、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生物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

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人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nng):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称为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

酶工程(enzyme engineenng):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它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改造技术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技术。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nng):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摘要】在人类的历史上,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计算机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会带给社会巨大的推动。

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的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可能再提高了。

所以,寻找另一个提高的方向已十分必要。

现在,生物计算机理论的提出和诞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的希望。

如果有朝一日生物计算机能够普及,那这将会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关键词】生物计算机DNA神经元芯片【正文】一、计算机的发展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随着生物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2】二、生物计算机的诞生1994年,一位加州科学家首次使用试管中的DNA来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从而产生了利用DNA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创意。

这一创意也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课题与发展方向。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仿生学同样可以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

通过对生物组织体的研究,发现组织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细胞由水、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组成。

而有些有机物中的蛋白质分子像开关一样,具有开与关的功能。

因此,人类可以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仿制出这种蛋白质分子,用来作为元件制成计算机,科学家把这种计算机叫做生物计算机。

【3】计算机工业在近几十年内飞速发展,然而目前,晶体管的密度已经达到当前所用技术的理论极限。

所以,人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计算机结构。

另外,人们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时,借鉴生物界的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出了一些生物计算机的模型,部分模型已经解决了一些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4】三、生物计算机的优良特性生物计算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生物化学反应算法。

生物工程概论论文

生物工程概论论文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方面的应用与前景这个学期选修了生物工程概论,在卢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我对生物技术有了一定入门的了解,现在我通过参考文摘的形式,并加入自己的理论,简单地谈谈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方面的应用于前景。

摘要:本文介绍有关生物技术在农业玉米育种方面发展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其中关联到了细胞工程技术、染色体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玉米商业育种,并且玉米育种行业还遇到了挑战和创新机遇等问题。

关键词:玉米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挑战与创新机遇、发展机遇目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农业,而农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培育出更具价值的农作物,全世界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生物技术,并在生物育种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因此科学家开始把生物技术运用到农作物育种方面,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意义:加速了生物技术在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上的应用,农业上,为了尽快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生物学家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密切结合,进而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

从而加快实现生物技术到农业改进运用的步伐,使得生物技术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

发展史:玉米育种的发展史涉及到细胞工程与玉米育种、染色体工程与玉米育种、基因工程与玉米育种、分子标记与玉米育种先来看一下细胞工程与玉米育种。

玉米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起步较早,LaRue在1949年用甜玉米的胚乳做外植体,首次诱导出愈伤组织, 1975年,Green和Phillips用玉米幼胚做外植体,诱导出二倍体愈伤组织,首次获得再生植株。

S.M.S.Naqvi等(2002)进行了用玉米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A.M. Shohael等(2003)进行了对如何高效地获得再生植株的探索性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学者谢友菊(1987)、孙世孟(1994)等以玉米幼穗为材料,进行了建立悬浮细胞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原亚萍等(1997)用29种基因型材料分析了基因型对诱导率的影响;付凤玲(1999)对杂交种、自交系、远缘杂交后代的诱导率进行了比较;母秋华等(1994),向代宁等(1994),姜丽君等(1998)研究了培养基等外界因素对诱导率的影响;张莉萍等(2000)、王景雪(2004)进行了提高组培效率方面的研究;张红梅等(2004)对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_生物技术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_生物技术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_生物技术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建设现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阐述,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

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现代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师生角色转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大学传统教学及MOOC教学的优势,提出生物技术慕课开发及应用的思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新冠疫情时期,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模式,较好地保证了特殊时期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微课;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线开放课程逐步兴起,高校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尤其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通过不同平台提供了在线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视频、课件、教材、作业及测试题等,同时还建立了学习讨论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网上预习和自学,完成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在与学生线上互动的同时,根据监测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在线下课堂中有目的有重点地讲解探讨、答疑解惑[1]。

这种教学模式给过去以教师、教材、教案、PPT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这种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集技术和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1世纪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怎样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型向知识和能力并重型转变,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并且落实在课程设置上,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生物力学概论

生物力学概论

例:某人重75kg,手握重5kg的球, 而手肘呈90°。 1. 二头肌 (bicep)须出力多少 以维持前臂平衡? 2. 前臂施加多少力于肱骨 (humerus)?
解:根据静力平衡和静力矩平衡 前臂的重量为体重的0.022,故m = 0.022*75 = 1.65 kg, 臂重心位于rOP = 0.31 m处。 对于肘之支点O,其力矩之和
运动生物力学
•体育运动生物力学
人—机一环境系统生物力学
•职业生物力学 •人一机工效学
细胞力学
•细胞膜的力学性质 •原生质流动 •应力对细胞形态、生长、功能的影响
创伤力学
•器官的组织冲击损伤的机理和耐限 •软组织的创伤和愈合 •骨折及其愈合
· 生物反应器内的流动、传质和传热; · 应力对细胞、微生物生长和功能的影响;
Robert Boyle(1627-1691) 研究了肺,阐述了水中的气体与鱼类呼吸的关系
罗伯特•虎克(1635-1703)
虎克定律,细胞 莱昂哈得•欧拉(1707-1783) 提出了脉搏波传播方程 Jean Poiseuille(1799-1869)
医学专业学生,创造了用水银压力计测量狗的主动脉 血压的方法,发现了粘性流的Poiseuille定律
循环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一、心脏血液动力学(包括心瓣和人工心瓣的流体动力学问题)。 二、大血管流体动力学。主要课题是:脉搏波,分枝弯曲管道内流体的 运动,以及由于血管壁失稳而引起的流-固耦合作用等。脉搏波的研究以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无创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发明为目标;分枝、弯 曲管道里的流动问题,则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理有密切关系;而第三 个问题,则为一些异常的生理现象提供解释。 三、以微循环为核心的器官血流动力学。这是生物流体力学领域里最富 有成果的一个子领域。冯元帧关于肺血循环规律的研究,是一个成功的范 例。 四、微循环流体动力学。包括小血管(管径小于1mm)流动的异常现象, 肌性血管内的蠕动流,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通过毛纫血管壁的物质辅 运,局部血流的自动调节等等。 五、心血管系统动力学。其目的是从系统生理学的角度,对整个心血管 系统,或者某个子系统(比如说肺循环系统)在不同条件(如失重、超重、深 潜、药物作用、病态等等)下的功能.作出定量的评估。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邱殿武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邱殿武

中国民航大学生命科学概论选修课论文题目: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姓名:邱殿武学号:111******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信学院摘要:二十世纪是物理科学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与人类健康,农业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而且还将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源泉、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关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即全部核苷酸测序的即将完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向基因的功能及基因的多样性倾斜。

通过对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量基因表达的平行分析,研究相应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阐明不同层次多基因协同作用的机理,进而在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巨大的作用。

它将大大推动人类结构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的各项基因组研究计划。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技术,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以及技术程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因工程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将越来越紧密,并且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基因工程原理技术程序应用进展前景前言:大自然中,有鸥鸟鸣集和鱼翔浅底;有林木葱茏和绿草茵茵;有虎豹的威猛雄烈和猿猴的捷敏灵性;而最具奥妙的则是智慧、勇敢、富于创造、形体美丽的“人”。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生物工程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和设计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便更经济、更有效、更大规模地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和产品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和发酵工程。

其中基因工程是在遗传物质的分子水平上改造和设计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普通生物学论文(大全)

普通生物学论文(大全)

普通生物学论文(大全)第一篇:普通生物学论文(大全)文献综述题目:基因工程技术在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摘要所谓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在基因(DNA)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操纵、改变、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按要求发生定向的变异,并能将这种结果传递给后代。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在短短三十年中得到飞速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是当前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

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更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疗保健方面。

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基因工程技术将成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关键手段。

遗传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使医务人员已能识别、诊断和预防人类所患的4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及失调症。

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种诊断和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而基因技术将成为关键的治疗手段。

在治疗时,使用的主要是由基因技术开发的各种基因药物。

将来,人们对疾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即事先就将人体内有害的基因清除、消灭或抑制掉,也可以通过注射、吸入、服药等方法,将健康的替代基因送入人体或直接注入胎儿体内,以改变人体体质和预防疾病。

要求:1500字以上评分标准:1、书写格式(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10分2、摘要简洁,概括性强;10分3、关键词简练,紧扣正文;10分4、正文部分60分;5、正文内容丰富,有新意;10分第二篇:普通生物学知识总结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最终版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最终版

植物与氮素营养的关系及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分类摘要:氮素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氨基酸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有机氮化合物在植物生长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氨基酸转运蛋白是位于生物膜上转运氨基酸的蛋白家族,主要由归属于两个超家族的八个亚家族成员构成,家族成员的氨基酸残基数在400~650之间,含有8-14个不等的跨膜结构域。

本论文收集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及保守性研究,并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成员进行了序列的分析和结构的预测。

氨基酸转运蛋白被划分为8个亚家族,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氮;乔木;基因组;序列分析;生物信息一、氮的重要性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其对作物最终产量的贡献高达40%-50%,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磷脂和一些生长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体内的氮素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氮元素不仅作为叶绿素的重要组成,也在暗反应中通过影响关键酶活性对碳同化速率产生影响;同时,氮元素可以NO的形式作为信号分子可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1]。

地球上大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中。

在大气中,以分子态氮为主的惰性气体占到大气总量的78%;土壤中的氮元素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环境中的氮元素大部分不能够被植物直接利用,需要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也是提高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此,增加土壤的氮肥力和研究植物氮同化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氮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氮肥的利用效率较低,仅30%,且氮肥的过量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愈演愈烈,因此,从植物代谢的角度增加氮的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乔木品种是泛原生态环境中的多年生森林植物,其生活环境由于地表径流的作用导致氮元素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对于乔木物种来说,氮素营养对其有相对其他物种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氮素循环在自然界,氮元素以分子态(氮气)、无机的化合态氮和有机的化合态氮三种形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