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上)高二语文期末答案
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详细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期的中美贸易争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对于全球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中对中美两国的共同重要贸易伙伴——欧盟的影响不容忽视。
美国为了加强对华贸易战的效果,需要联合欧盟、日本等盟国对中国进行多边共同施压,使美国对华贸易战更加有效。
目前美国政府暂时豁免对欧盟的钢铝关税,但美国是以欧盟在未来40天内要满足诸多苛刻条件为交易。
它要求欧盟与美国合作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对中国的“贸易扭曲”政策提起申诉。
美国国内对于这种施压方式也更为认可。
在美国国内,那些出于自身利益反对贸易战的利益集团,大多也主张美国与欧盟等各方联合对华贸易施压,这样就能有效降低美国单方面遭受中国贸易报复的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中国需要积极加强与欧盟在贸易问题上的合作。
在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方面,中国应与欧盟抱团取暖而非被美国各个击破。
中欧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2016年,中欧贸易总额为547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出口3390亿美元,进口2080亿美元。
虽然中欧之间也存在贸易逆差,不过这主要是双方的贸易结构和生产链不同造成的,体现了贸易互补性,符合双方的合作共赢。
与此同时,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贸易沟通机制,在反垄断调查、政策补贴和企业并购等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对于双边贸易摩擦也能及时沟通和处理。
为了防止在对华贸易战上出现“美欧合流”,中国要积极加强与欧盟的沟通,要让它认识到一旦追随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那么欧盟恐怕是为他人火中取栗,得不偿失。
对于“美欧合流”对中欧合作的利害关系,中国要晓之以理,还要坚守中欧双方在维护开放贸易格局上的共同立场。
当前,全球经济的增长依然要求维护开放的贸易格局,中欧双方在此问题上持有共同立场,对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手段,中欧双方都持非常强硬的反对态度。
2018-2019(上)高二语文期末答案

•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15.(3分)C(C项错在“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 作家的写作”。) • 16.(3分)A(A项,参考第四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 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 无辜”。BCD项参考第四节关于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分析。) • 17.(6分)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9.(5分)①比喻: 破鉴喻未满之月,浮蚁喻酒面浮糟。
• ②视觉嗅觉结合:“将满”视觉,“已香”嗅觉。
• ③俯仰结合:“楼头破鉴”仰视,“瓮面浮蛆”俯视。
• ④动静结合:“楼头破鉴”静景,拨动“瓮面浮蚁”动景。
• 评分建议: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5分。
• (8)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别、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 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2.(3分)B(错在“体现了作者对于酒的厌恶与反感”) 13.(6分)①将“酒” 与 “茶” 并提,引出“茶”亦能醉人,解释照应题目。 ②以“酒”衬托“茶”,突出“茶”更为高洁,不会使人糊涂误事,甚至还可以化 仙成圣,为人崇拜。 ③将“酒文化”与“茶文化”的发展进行比较,表达了对“茶文化”进一步倡导和 研究的期盼。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①点,写出“酒与茶并提”,1分,写出“解释照应题目”, 1分;第②点,写出“以酒衬托茶”,1分,写出“突出茶更为高洁”或“不会使人 糊涂误事,甚至还可以化仙成圣,为人崇拜”,1分;第③点,写出“将酒文化与茶 文化的发展进行比较”,1分,写出“表达了对茶文化进一步倡导和研究的期盼”, 1分。 14.①茶味醇厚,让人沉醉;②故乡的茶园让作者在梦中沉醉;③茶生得自由洒脱, 坦荡蓬勃,令人神往;④茶的牺牲奉献精神,是有文人墨客的精神滋养与象征;⑤ 品性高洁的茶如同清奇不俗的散文,耐人品味。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评·语文(苏教版)·答案①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C (A 项“人们获得美的享受的源泉”说法错误。
B 项“对家乡的敬畏”说法错误。
D 项应是各具风格)2.(3分)D (“层层递进”错,文章三个例子是并列关系)3.(3分)C (“至今依然清晰呈现”错,原文为“往昔的礼仪传统使现代人倍感生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3分)B (“不是……而是……”错,应为“不仅……而且……”)5.(6分)①际遇相似,都曾是作者熟悉又稳定的伴侣。
②命运相同,都被无情地“挪出”了作者的生活。
③个性相同,都是“一辈子站着”。
④影响相似,都给予作者深远影响、永久回忆。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6.(6分)①运用心理描写,(1分)通过描写牛汉参会的方式和“我”看到这种方式后内心的反应,表现出“我”对老先生身体不再硬朗的伤感之情。
(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1分)将对“我”有影响的人比作树,形象表现出这些人的社会价值以及他们对“我”人生的指导意义。
(2分)(意思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3分)C (“并不是……而是……”错,原文为“未必……却经常……”)8.(3分)C (A 项“这是因为新诗远不如古典诗词来得精彩”于文无据。
B 项“精熟古典诗词……迫切的任务”说法错误。
D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9.(6分)①尽管喜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很多,但了解诗词、能写诗词的学生并不多;②几乎不读古典诗词的学生比例高达18%;③文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爱好、了解与掌握程度比不上理科学生;④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特别是传统的文本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弱;⑤当下时代的诱惑太多,诗词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3分)B (原文标点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11.(3分)D (《服鸟赋》是贾谊任长沙王太傅期间所写的一篇赋)12.(3分)C (“方正直谏”错,原文为“终莫敢直谏”)13.(10分)(1)众人都昏醉,为什么不吃那酒渣,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才美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5分。
山东省威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山东省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性原是指人类的自然本性。
古希腊流行的文艺信条说“艺术摹仿自然”,这个“自然”主要就指“人性”(朱光潜先生的见解)。
但是,这个定义容易误解为人性是指人的“动物性”,所以后来又有美学家李泽厚强调“自然的人化”,即自然的理性化与社会化,重心是社会性。
于是,人性便成了动物性与社会性的组合。
无论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性的确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复杂。
而文学面对的便是这种愈来愈复杂的人性。
有评论者指出,真实不是现实表层的真实而是现实底蕴的真实,这就纠正了一种普遍的误解,以为真实是现实的表象,生活的故事,忘记了真实的根本是人性深处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各种“恶”的可能性)。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伟大小说的真实,不在于写出喝茶的真实,吃螃蟹的真实,赛诗、斗草的真实,而在于写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王熙凤等一个个人物及其人性的真实。
那么多人物,没有一个是绝对的好,也没有一个是绝对的坏,其性格都带有多重暗示。
而莎士比亚的大悲剧《麦克白》同样也韵味无穷,让人品尝不尽的不是麦克白谋杀国王的那些细节,而是这个大凶手、大野心家复杂的人性。
他不是一个杀了国王得到王冠就庆祝胜利的简单刽子手,故事也不是一个实现阴谋就高枕无忧的简单故事。
莎士比亚在写出事件的真实之后,又写出人性的真实,这才是真的高明。
但是,抵达人性的真实并不是容易的事,有种种障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批判“人性论”,把“人性”变成禁区,这自然就无法进入文学的真实。
这之前,30年代批判梁实秋的“人性论”,也造成了进入人性真实的障碍。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LOGO
6.B项,“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错误。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 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 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 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 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故选B。
LOGO
1、
A项,精髓(suí)——suǐ,酩酊大醉 (mǐng);
B项,沅水(ruǎn)——yuán; c项,巨擘(bó)——bò D项,仙袂(jué)——mèi。
LOGO
LOGO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 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 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 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 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会”,音节; C项,“实”,充实; D项,“辛苦”,辛酸苦楚。故选B。
LOGO
3.下列句子中,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C 【解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
【10题详解】
LOGO
“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 跃跃欲试的样子。侧重事前振奋状态
“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侧重事中发挥才智
第二处说“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 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 是……”,这是说事前的振奋状态,故选“摩拳 擦掌”。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3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
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又有所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
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
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
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坚守专注,不起别念。
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
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水的杯子,不能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不好之念。
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掉落,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再说“恭”,所谓“敬”的外在表现。
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让人望而畏之。
”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
宋明以来,道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斎”,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
在儒家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悖。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家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7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性的美李泽厚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河南省信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PDF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 撰《燕记》。) 11.D(“阙”并非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也可指墓阙,即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等。) 12.B(根据文意,“厚礼相待,对他委以重任”的是太祖,而不是张衮。) 13.(1)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 充当田赋(的建议)。 [5 分;关键词“衔”(怀恨)、“食”(吃食物)、“当”(充当)各 1 分,大意 2 分] (2)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 [5 分;关键词“答”(回复、回击)、“乃”(竟然、却、反而)、“何若”(哪比得上)各 1 分, 大意 2 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 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C(尾联“只有登上比以前望京楼更高的楼台”理解有误,“更上”意为“再一次登上”。) 15.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秋日松江渡口古城清冷、荒凉的图景。(1 分) 秋夜里,风凉露重, 冷月照拂着广阔荒凉的宫殿旧址;拂晓之时,几只公鸡在废弃的营垒上打鸣,南飞的鸿雁从 古城掠过。(2 分,分号前后各 1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2 分)
17.D(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才 思敏捷。屈指可数:弯弯手指头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不多。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 的人或事物。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 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18.C[A、D 选项不合逻辑,应改为“可见其建设难度令其他跨海大桥难以望其项背”, “难 以”应作为状语修饰“望其项背”;B、D 选项“它”(港珠澳大桥)是“世界首条海底深埋 沉管隧道”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是世界首条采用海底深埋沉管隧道技术的大桥。”] 19.C(此项老子是主张摒弃知识、智慧,摒弃仁义等道德规范。) 20.答案示例: 陈卓,字亦凡。“卓”意为卓然超凡,取字“亦凡”以谦虚戒之。 张鲲羽,字鹏飞。《逍遥游》中有鲲化而为鹏,振翅高飞,故取字鹏飞。 (共 4 分;每个人名取字合理 1 分,说明合理 1 分,言之成理即可) 21.(1)应先义后利(或者:追求利益要合乎道义,“义”比“利”更重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的嗣祖父是太学生,又更加喜欢读书,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藏书,到我立嗣 时,又有五六千卷图书。自从遭遇变故,辗转迁徙居无定所,十分之六七的 藏书散落丢失了,多是因为意外而丢失。二十年来,腿缠绑布肩挑书袋云游 四方,又另有所获,加上前几代传下来的,还不少于二三千卷书籍。那些书 因为挑选得好,比起以前虽然少了一精选半课件,还是要比以前藏书的质量高。3
高洁”或“不会使人糊涂误事,甚至还可以化仙成圣,为人崇拜”,1分;
第③点,写出“将酒文化与茶文化的发展进行比较”,1分,写出“表达了
对茶文化进一步倡导和研究的期盼”,1分。
精选课件
7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5.(3分)C(C项错在“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 作家的写作”。)
•16.(3分)A(A项,参考第四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 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
辜”。BCD项参考第四节关于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分析。)
•17.(6分)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
萃取传统,注入现代精神;
跨越雅俗,铸就时代经典。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1点答“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
他的水平一定赶不上《史记》高;宋景文改《旧唐书》鉴》,他的水平也一定不及《资治通
鉴》高。”
精选课件
4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9.(5分)①比喻: 破鉴喻未满之月,浮蚁喻酒面浮糟。 • ②视觉嗅觉结合:“将满”视觉,“已香”嗅觉。 • ③俯仰结合:“楼头破鉴”仰视,“瓮面浮蛆”俯视。 • ④动静结合:“楼头破鉴”静景,拨动“瓮面浮蚁”动景。 • 评分建议: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5分。
(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5分) • 10.(6分)① 新秋清凉,明月清光,瓮中香酒,心中诗篇。
②高雅(清淡)。 • 评分建议:答案① 4分,每点1分。答精选课案件 ② 2分,与“高雅”近义即可。5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1.(8分)(1)更相为命
• (2)禾黍秋风听马嘶
•8.(4分)①丰富的藏书;②藏书、读书的良好习惯;
③挑选藏书的方法;④“著精书选课不件 如抄书”的教诲;
2
• 我的先祖安家居住在海边,世代都是读书人。我的高祖父做给事中时,正值 正德末年。当时天下只有王府、官署及建宁书坊才有刻板,那些在民间传布 的,不过是《四书》、《五经》、《通鉴》及性理之类的书籍。其他的书即 使有刻板印刷的,不是喜欢古籍的人家不会收藏,但是我家已经有六七千卷 书。嘉靖年间,家业衰败,但是那些书还保存得完好无损。倭寇侵犯江东各 州县,高祖父收藏的书籍连同顾家的老宅子全都被倭寇焚毁了,没有一点遗 留。
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亦可;第2点答“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选课件
8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8.(3分)D(D项表述不准确,原文第四节是“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 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或然说成了必然)
•19.(3分)A(A项表述不严谨,原文第六节是“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 总的来看,大学以上水平受影响最小”。)
2018-2019(上)期末试卷 讲评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精选课件
1
•文言文阅读 •5.(3分)B(洎:到) •6.(3分)A(在书被烧之前,就已经“家道中落”了。)
•7.(1)(4分)其他的书即使有刻板印刷的,不是喜欢古籍的人家不会收藏, 但是我家已经藏有六七千卷书。
• (3)不坠青云之志
• (4)风之积也不厚
•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6)木叶尽脱
• (7)小人穷斯滥矣
• (8)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别、精漏选课、件 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6
•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2.(3分)B(错在“体现了作者对于酒的厌恶与反感”)
13.(6分)①将“酒” 与 “茶” 并提,引出“茶”亦能醉人,解释照应 题目。
•评分建议:“即”“蓄”“寒家”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3分)又过了十几年,读书一天天增加,便后悔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的 错误。
•评分建议:“日”“其”“向者”各1分。“立言”译为“著书立说”“提出见解”亦 可。
•(3)(3分)大凡撰写著作,没有比那些把前人的著作窜改当作自己创作弊病更大的。
•评分建议:“病”1分,状语后置1分,“以……为”1分。
• 嗣祖父性格豪迈,超然不群,然而他自己说小时候每天的功课就是抄写几 张纸古书,现在散落丢失余下还有几十本,这是其他读书人的家里所没有 的。
• 从我十一岁时起,嗣祖父就教我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嗣祖父说:
“现在大多数人都只浏览《纲目》,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大凡撰写著作,
没有比那些把前人的著作窜改当作自己创作弊病更大的。班固改《史记》,
②以“酒”衬托“茶”,突出“茶”更为高洁,不会使人糊涂误事,甚至 还可以化仙成圣,为人崇拜。
③将“酒文化”与“茶文化”的发展进行比较,表达了对“茶文化”进一 步倡导和研究的期盼。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①点,写出“酒与茶并提”,1分,写出“解释照
应题目”,1分;第②点,写出“以酒衬托茶”,1分,写出“突出茶更为
• 从少时开始,学习科举应试文章二十年,以后学习赋诗写古文,偶尔改动 记录旧事,到了四十岁,便想穿凿附会,发表虚妄之谈;又过了十几年, 读书一天天增加,便后悔以前写的文章的错误。祖父赞善公的抄文编在一 起达到几百篇,却未曾撰写著作在当世流传。以前我曾经问过嗣祖父这个 问题,嗣祖父说:“写书不如抄书。大凡现在人的学问,一定赶不上古人; 现在人所读书的广博,一定赶不上古人。你要好好努力,认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