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

合集下载

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2000年以来,中国中部地区的六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山西、陕西、安徽)的产业发展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这篇文章将对这六个省份的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就制造业而言,安徽、湖北和河南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

安徽省以汽车制造、航空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为主导,逐渐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制造业集群。

湖北省以武汉为核心,重点发展汽车、机械、船舶和电子信息等制造业,武汉汽车产业园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发展出了以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集群。

这些省份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早,产业链相对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就资源型产业而言,山西和陕西的煤炭和能源产业发展较为突出。

山西是中国著名的煤炭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为特色,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

这些资源型产业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再次,就服务业而言,湖南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

湖南省以长沙为核心,发展出了以旅游、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等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

长沙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旅游和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互联网产业也迅速崛起,长沙被誉为“中部硅谷”,孵化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

湖南省的服务业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最后,就现代农业而言,河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较为突出。

河南省以粮食种植、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为基础,逐渐推广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农机具的推广应用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此外,河南省还大力发展了食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部六省的产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和特点。

制造业发展较为突出的省份包括安徽、湖北和河南,资源型产业发展较为突出的省份包括山西和陕西,服务业发展较为突出的省份包括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较为突出的省份包括河南。

湖北VS湖南,原为一家人,如今谁更发达?谁更强?

湖北VS湖南,原为一家人,如今谁更发达?谁更强?

湖北VS湖南,原为一家人,如今谁更发达?谁更强?
洞庭湖以南称湖南,洞庭湖以北称湖北,湖南湖北原属湖广省。

经过多次的分离,雍正七年(1729)五月十三日,关于湖广官员回避规定的上谕的发布,则标志着湖南建省的最后完成。

那么288年过去了,被分离的湖北和湖南分别发展的怎么样了呢?图中是湖北,其2016年的GDP为32297.91亿元。

图中是湖南,其2016年的GDP为31244.7亿元。

图中是湖北,其2016年GDP的增长率为8.1%。

图中是湖南,其2016年GDP的增长率为7.9%。

图中是湖北,其2016年的人均GDP为55196元。

图中是湖南,其2016年的人均GDP为46063元。

图中是湖北,其2016年居民的人均社会消费为26744元。

图中是湖南,其2016年居民的人均社会消费为19809元。

图中是湖北,其2016年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725元。

图中是湖南,其2016年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1930元。

图中是湖北,其2016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9386元。

图中是湖南,其2016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31284元。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湖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1. 经济增长:湖南省近年来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湖南省GDP总量超过了4.8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

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中部地区第一。

2. 产业结构:湖南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建材等仍然重要,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3. 对外开放:湖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湖南经济开放型的发展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湖南积极吸引外资,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和项目。

同时,湖南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

二、湖南经济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毗邻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使得湖南成为连接南北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丰富的资源: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人力资源优势:湖南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湖南的劳动力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高,高等教育资源完善,建有多所高水平大学。

4. 政策支持: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推出一系列促进投资、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5. 文化底蕴:湖南省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三、湖南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和转型:湖南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湖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本文将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一、湖北省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19年,湖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3.86万亿元,在全国居于较为靠前的位置。

湖北省作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省份,其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平衡,以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为主导。

湖北省拥有多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如武汉、襄阳、宜昌等,这些城市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湖北省经济发展特点1. 制造业发展迅速:湖北省的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汽车制造、钢铁产业、电子信息等行业发展迅速,不仅为湖北省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 农业结构优化:湖北省的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等为主,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湖北省的农业产值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3. 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的服务业迅速崛起,金融、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蓬勃发展,为湖北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产业结构尚待优化:虽然湖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平衡,但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2. 区域发展不平衡:湖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江城市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需要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

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湖北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加大环保力度,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四、未来发展建议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湖北省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湖北省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湖北省应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湖南经济为何能与湖北并驾齐驱?

湖南经济为何能与湖北并驾齐驱?

湖南经济为何能与湖北并驾齐驱?湖南经济为何能与湖北并驾齐驱?聊到湖南和湖北的历史渊源,简直是太深了!湖南和湖北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大国——楚国!而湖北和湖南就是楚国当时能够立足战国七雄的基本盘。

再到后来湖北和湖南也差不多是天下十三州之一——荆州的基本盘。

湖北和湖南的如今的大概轮廓最早的雏形形成于宋朝时期的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

然后再到明朝时期,湖北和湖南有了如今共同明晰的边界轮廓——被称为湖广行省。

再到清朝初年,湖北和湖南各自的如今行省版图终于形成。

但是湖北和湖南还共同属于湖广总督辖地。

也就是说湖北和湖南这两对兄弟省份的历史渊源有两千年多年时间。

摊开如今各省域地图,我们会有一个神奇的发现,长江流域南北对应的5对省份中,就人口和经济分布来讲,呈现出明显的北强南弱格局。

毕竟长江流域北部省份占据着长江主线,而南部各省份都是只临近长江岸线很小一部分,或者就在长江南岸支流上。

国内经济的三大主线之一的——长江线都主要在北部省份!但是我们还发现有一个省格外例外,那就是湖南。

在长江流域南北对比的省份中。

唯独过程与相对应的湖北经济差距比例最小,甚至湖南在人口方面也超过湖北。

湖南经济几乎达到了与湖北并驾齐驱的程度。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致看一下!国内目前经济交汇的三条主线,第一条就是以上海为中心往北延伸到京津、往南延伸到大湾区的沿海线;第二重要的一条就是长江流域的长江线,起于上海,一直到上游的成都;第三条就是北京到华中腹地武汉再到大湾区的京广线!由此我们会发现,如今的经济主线布局方面,对长三角和湖北是最为有利的!毕竟江浙沪地区在长江线和沿海线交汇处,而湖北武汉处在京广线和长江线交汇处。

如此湖北成为了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最高的省份。

站在这点来讲,湖南对比湖北好像毫无优势可言,经济差距最多只能相当于湖北的70%。

但是事实上湖南经济占比湖北达到92.1%,几乎达到了与湖北并驾齐驱的程度。

并且在近几十年的经济总量排名中,湖南在有些年份甚至于还超过了湖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因。

长沙与武汉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长沙与武汉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长沙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传统,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 而武汉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高质量、高 效益方向发展。
长沙在近年来也开始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和 高端制造业的投入;武汉则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 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比较
长沙的城市规划相对简单,主要围绕湘江展开,交通网络较为便捷;武 汉则以长江和汉江为依托,城市规划更为复杂,交通网络也更加发达。
长沙在近年来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 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而武汉也在积极推动产 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
长沙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 业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武汉则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鼓励企业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3
长沙与武汉经济发展比较
产业结构的比较
长沙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导,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 较为发达;武汉则以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为主,同 时也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基础。
长沙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而武 汉的产业结构更为多元化,涵盖了轻重工业、高科技产业 等多个领域。
长沙的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功能分区不够明确,交通拥堵等问题较 为突出;武汉则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加强了城市绿化、公共设施
等方面的建设。
长沙在近年来开始加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力度,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武汉则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城市建设水平,成为中部地区的文化、经济中 心之一。
04
长沙与武汉经济发展面临的挑 战与机遇
未来展望
01
长沙与武汉经济合作前景
长沙和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两个重要城市,未来可以加强经济合作,共

“兄弟之省”湖北和湖南,究竟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兄弟之省”湖北和湖南,究竟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兄弟之省”湖北和湖南,究竟谁的发展潜力更大?湖南与湖北就如同一对兄弟,一南一北位于洞庭湖的南北。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

省会长沙,下辖 13个地级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

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

下辖武汉市、黄石市、襄樊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州、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1:”我们来看一下两省的总体经济情况湖北省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

湖南省2017年市县地区生产总值34590.6亿元湖北高于湖南将近2000亿2:再来看一下各个城市的GDP湖北各市Top1 武汉市 13410.34亿元增速8.0%Top2 襄阳市 4064.90亿元增速7.2%Top3 宜昌市 3857.17亿元增速2.4%Top4 荆州市 1922.18亿元增速7.5%Top5 黄冈市 1921.83亿元增速7.6%Top6 孝感市 1742.23亿元增速6.6%Top7 荆门市 1664.17亿元增速7.5%Top8 十堰市 1632.32亿元增速10.1%Top9 黄石市 1479.40亿元增速7.7%Top10 咸宁市 1234.86亿元增速8.1%Top11 随州市 935.72亿元增速6.8%Top12 鄂州市 905.92亿元增速8.6%Top13 恩施自治州 801.23亿元增速6.2%........................................................................................Top14 仙桃市 718.66亿元增速7.8%Top15 潜江市 671.86亿元增速6.9%Top16 天门市 528.25亿元增速8.0%Top17 神农架林区 25.5亿元增速7.0%省会武汉一枝独秀达到13410亿,襄阳宜昌分别超过或接近4000亿,形成湖北两个重要的增长极。

湖北、浙江、湖南百强企业分析对比

湖北、浙江、湖南百强企业分析对比

湖北省与浙江省、湖南省百强企业的分析情况一、湖北省与浙江省、湖南省百强企业经营情况对比湖北、广东、湖南2022年百强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单位:亿元)(一)湖北省百强企业奋楫争先,构建发展新格局湖北省2022年企业百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均呈现两位数增长,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6.7%,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6%,呈跳跃式上升态势;纳税总额同比增长20.6%;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同比增长30.5%。

湖北企业百强榜中,武汉“一城独大”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以黄石、黄冈、荆州、荆门等地为代表的一批实力型企业正发力,向湖北企业三项百强聚集。

民营百强企业第二产业入围67家,服务业企业入围25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民营企业入围5家,进入营收总额行业排名前五。

其中百强企业位列前三位企业分别为卓尔控股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信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浙江省百强企业稳步增长,阿里蝉联遥遥领先浙江省2022年100强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21.6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1%;纳税总额同比增长22.04%;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同比增长了29.5%。

百强企业排名前三的企业为:阿里巴巴、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阿里巴巴营业收入为8364.05亿元,蝉联了浙江百强企业的榜首位置,营业收入接近第二名的两倍,企业实力遥遥领先。

与2021年相比,十强企业中仅有排名第九的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为新面孔,其余九家均为上一年的十强,只是排名略有变化,其中荣盛集团反超吉利集团升至次席,后者则退居第三。

无论是入围门槛增幅,还是营收总额、纳税总额增速,均超过了20%,2022年浙江百强企业的规模增长非常不错,当然净利润增幅比较低主要是受外部大环境影响较大。

(三)湖南省百强企业门槛提升,七家荣跨千亿台阶湖南省2022年100强民营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9.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 2.89%;纳税总额同比增长了11.7%;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同比增了13.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湖北、湖南同处我国中部地区,区位紧邻。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两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了既具有一定地缘共性,又具有各自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特征。

以邻为师,透析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湖北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一)发展水平──经济规模水平:湖南经济总量略高于湖北,但人均水平湖北领先。

经济总量上,2010年湖南和湖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902.12亿元和15806.09亿元,湖南高于湖北96.03亿元。

从“十一五”时期发展过程看,两省GDP规模大小互有交替;其中2006年、2007年湖北GDP规模分别高于湖南72.45亿元和30.68亿元,2008年、2009年湖南高于湖北226.08亿元和98.59亿元。

从两省GDP的相对差异(湖北/湖南-1)看,2006年至2010年分别为0.96%、0.33%、-1.96%、-0.75%和-0.6%。

虽然湖南GDP总量规模大于湖北,但两省的相对差异不大,多数年份(除2008年外)在±1%以内。

在人均GDP水平方面,2005年湖北和湖南人均GDP同时跨越一万元大关,分别达到11431元和10426元;2009年又同时超过两万元,分别达到22677元和20387元;预计2010年分别达到27600元和24800元左右。

从发展进程看,近5年湖北和湖南两省人均GDP的绝对差额分别为1347元、1714元、1726元、2290元和2800元(预计),湖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两省人均GDP相对差异情况看,近5年湖北分别高出湖南11.3%、11.8%、9.5%、11.2%和11.3%(预计)。

──财政收入水平:湖南财政收入规模大于湖北,但财政收入质量湖北占优。

2010年,湖南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1.69亿元,高于湖北70.46亿元;2006年至2009年湖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477.93亿元、606.55亿元、722.71亿元和844.96亿元,分别高于湖北1.85亿元、16.19亿元、11.86亿元和30.09亿元;湖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从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看,2006年至2010年湖北分别为72.82%、73.51%、75.57%、75.61%和76.9%,分别高于湖南5.92、5.81、8.28、8.36和9.3个百分点。

湖北财政收入质量明显优于湖南。

──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湖南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比优势明显,但湖北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从居民收入水平看,2006年至2010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505元、12294元、13821元、15084元和16566元,分别高于湖北702元、809元668元、717元和508元,并分别先于湖北一年突破一万元和一万五千元大关。

“十一五”时期,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湖南,其中2009年跃上五千元台阶,达到5035元;2010年达到5832元,高于湖南210元,且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从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看,2005至2009年湖南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低于湖北3.2个百分点,湖北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低于湖南2.7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水平:湖北对外贸易水平相对于湖南具有较大优势,湖南对外招商引资规模后来居上。

虽然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2010年湖北仍实现进出口总额259.07亿美元,是湖南的1.76倍,绝对差额112.18亿美元;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是湖南的1.82倍,绝对差额64.8亿美元。

相对而言,2005年以来湖北进出口贸易总体领先优势扩大了2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优势扩大了63个百分点。

与湖南相比,湖北对外贸易水平不仅具有明显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而且优势还在进一步拉大。

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看,2005年之前湖北大于湖南,2006年湖南超过湖北,并逐年拉大距离;到2010年湖南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51.84亿美元,比湖北多11.34亿美元,高出湖北28%。

近5年湖南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年均增长23.6%,快于湖北12个百分点。

(二)发展速度2010年,湖北和湖南两省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4.8%和14.5%,湖北略快于湖南。

“十一五”发展动态上,湖北和湖南两省经济总量均呈较快增长态势。

5年来,湖北生产总值(现价)增长1.42倍,年均名义增长19.4%,湖南增长1.44倍,年均名义增长19.5%;按可比价格计算,湖北、湖南年均实际增长13.9%和13.98%。

增长速度湖南与湖北大体相当。

──从产业发展看,湖南第一、三产业强于湖北,湖北第二产业强于湖南。

2010年,湖北和湖南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6%、21.1%、10.1%和4.3%、20.2%、11.5%;湖北第一、二产业增长快于湖南0.3和0.9个百分点,湖南第三产业增长快于湖北1.4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湖南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大于湖北192.44亿元和354.68亿元,湖北第二产业增加值大于湖南451.09亿元。

从“十一五”期间发展动态看,湖北第一产业发展稳健,湖南第二、三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快于湖北。

近5年间,湖北第一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名义增长14.7%,快于湖南0.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22.5%和17.5%,分别慢于湖南0.5和1.1个百分点。

──从内部需求看,湖北内需规模整体大于湖南,投资领域领先优势明显,消费市场领先优势较大。

投资方面,2010年湖北和湖南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2.69亿元和9821.06亿元,湖北投资规模大于湖南980.63亿元;与2005年相比,湖北领先优势扩大709亿元。

发展动态上,“十一五”期间湖北和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两省投资增长基本同步。

但在投资结构方面,两省存在一定差异。

2010年,湖北、湖南两省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39.4%和40.5%,湖北低于湖南1.1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2010年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9.44亿元,湖南为5775.26亿元,湖北比湖南多944亿元左右;与2005年相比,湖北零售市场规模的领先优势扩大了近1倍。

发展动态上,“十一五”期间湖北和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名义增幅分别为17.8%和18.5%,湖南对湖北形成追赶之势。

(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湖北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突出,湖南第三产业相对占优,且产业结构更为均衡。

2010年,湖北和湖南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3.6、49.1、37.3和14.7、46、39.3,湖北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湖南3.1个百分点,湖南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高于湖北1.1和2个百分点。

从两省第二、三产业比重差异看,湖北二、三产业比重相差11.8个百分点,湖南为6.7个百分点,湖南产业结构相对均衡。

从“十一五”期间两省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看,湖北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而第一、三产业比重则分别下降了3个百分点;湖南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4.6和1.5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两省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同,但湖南不仅在第二产业比重提升幅度上略高于湖北,而且第三产业的地位也明显高于湖北。

──工业结构:湖北工业规模大、基础雄厚,湖南工业成长快、发展灵活。

整体上看,两省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在同一方阵,但结构差异较大。

增加值总量:湖北工业增加值规模大于湖南,但相对领先优势在缩小。

2010年,湖北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现价)6726.53亿元,比湖南多451.43亿元,高出湖南7.2%;而2005年高出11.3%,5年来湖北相对领先优势下降了4.1个百分点。

规模结构: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实力相对雄厚,但规模以下工业总量偏小,与湖南的差距较为明显。

2009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现价)15567亿元,比湖南多2059亿元,高出湖南15.2%;而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现价)比湖南少800.69亿元,与2004年相比差距扩大了481.86亿元。

行业结构:湖北工业以资本、技术和能耗密集行业为主导,湖南则以资源优势行业为支柱,两省存在较大差异。

2009年,湖北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行业达到5个,分别为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力;湖南有食品、石化、有色冶金3个行业过千亿。

湖北过千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50.8%,湖南过千亿行业的比重仅为24.3%。

从高新产业发展情况看,湖北基础相对较好。

2009年,湖北以医药制造、通信电子、仪器仪表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9.7%;总量和比重分别高于湖南435亿元和1.7个百分点。

从高耗能产业发展情况看,湖北规模相对较大。

2009年,湖北石化、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12亿元,占全省工业38.6%,湖南为37.9%。

产业集群:湖北与湖南旗鼓相当。

在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中,全国有19个省市区入围,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五省占了70个。

其中浙江24个、江苏15个、广东13个、山东和福建分别为11个和7个,而湖北、湖南同为2个,少于山西(4个)和河南(3个)。

市场主体:湖南企业数相对较多,结构多元。

到2009年末,湖北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66324家,比湖南少44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027家,比湖南多716家;规模以下企业52297家,比湖南少5131家。

2008年,湖北个体工业22.35万家,比湖南少9.15万家。

从市场主体类型结构看,两省国企数量接近,湖北“三资”企业相对较强,湖南私营企业规模较大。

2009年,湖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为864家,湖南为823家;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湖北为42.0%,湖南为29.6%。

湖北“三资”企业数达到891家,居中部首位,比湖南多297家。

湖南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达到9021家,比湖北多1146家;实现现价产值5672亿元,是湖北的1.58倍;私营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42.0%,高于湖北19个百分点。

──主要服务业:湖南服务业发展重点突出,旅游产业特色鲜明,文化产业整体优势明显。

旅游产业:湖南基础较好,发展特色鲜明;湖北进步明显,发展潜能较大。

湖北、湖南两省旅游产业在2009年共同迈上千亿台阶,2010年两省分别实现旅游总收入1460.53亿元和1425.8亿元;旅游总人数2.11亿人次和2.06亿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