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道路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的要求。
一、绿化景观设计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规范要求:1.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使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具有美观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2. 绿化布局:根据道路宽度和流量,合理规划绿化带的宽度和布局。
在设计中应考虑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确保绿化带不会对交通流量造成阻碍。
3. 绿化养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养护计划,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等措施,确保绿化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二、景观照明设计规范要求良好的道路照明设计能够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美感。
在景观照明设计中,需满足以下规范要求:1. 照明选型:选择符合道路要求和环境特点的照明设备,如路灯、景观灯等。
考虑到能源效益,应尽量采用LED照明设备。
2. 照明亮度: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的不同,合理设计照明的亮度。
主干道和商业街等繁忙地段的照明亮度应更高,提供足够的照明效果。
3. 照明色温:在道路照明设计中,选择适宜的照明色温。
一般来说,路灯的色温应选择在4000K-5000K之间,既具备较好的色彩还原性能,又能减少眩光。
三、道路标识标线设计规范要求道路标识标线是指在道路上设置的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它们起到引导和提示作用。
在道路标识标线设计中,需满足以下规范要求:1. 标识标线布局:根据道路类型和功能,合理设置标识标线的种类和位置。
例如,道路中心线、车道线、停止线、禁止标志等。
2. 色彩鲜明:道路标识标线应具备良好的视觉辨识度,以便驾驶员和行人辨认。
常用颜色如黄色、白色等。
3. 提供明确信息:道路标识标线应提供准确、明确的交通信息,包括交叉口标志、限速标志、道路方向指示等。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公路绿化规范

公路绿化规范公路绿化是指在公路两侧或中央带等地段进行栽植草木,布置花坛和草坪等绿化景观,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目的的活动。
公路绿化对于改善道路环境,提高驾驶舒适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公路绿化规范应当制定,确保绿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绿化树种选择1.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好的乔木和灌木,以确保树种能够生长良好并长期保持绿化效果。
2. 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树种,避免植物生长过快或过慢,影响交通视线或者妨碍道路修缮工作。
3. 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到植物生长的高度、枝叶繁茂程度等因素,避免枝干太低影响交通通行,或者过于繁茂挡住路灯等设施。
二、绿化带设计1. 绿化带的宽度应合理设置,一般应为公路宽度的1/4至1/3左右。
绿化带的宽度过窄容易导致绿化效果不佳,而宽度过宽则浪费土地资源。
2. 在设计绿化带时,应考虑到公路两侧或中央带的地势特点,合理安排草坪、花坛和树木等景观,以打造和谐美观的绿化景观。
3. 考虑到公路的起伏变化,设计绿化带时应设置适当的护坡措施,以防止土地流失和坡面塌方等问题的发生。
三、绿化养护1. 公路绿化带应定期进行修剪、疏枝和除草等工作,保持草坪整洁和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
2. 定期浇水,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草坪的绿色健康。
3. 定期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4. 对于老化、死亡或者病虫害严重的植物,应及时更换和处理,以免影响绿化效果和景观质量。
四、环境保护1. 在进行绿化工作时,应遵守环境保护规定,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
2. 避免在公路两侧或中央带等地段乱倒垃圾,以保持绿化带的清洁和整洁。
3. 尽量选择无毒、低毒的农药进行草坪和花坛的病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公路绿化规范是为了确保公路绿化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并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等目的。
在制定规范时,应从树种选择、绿化带设计、绿化养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确保绿化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为行车提供舒适的环境。
景观设计常用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常用规范大全1.《城市绿化标准》:此规范主要针对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场所的设计要求、植物配置、景观特色等方面的规范。
2.《居住小区绿地设计规范》:此规范侧重于居住区绿地的设计规范,包括小区绿化、休闲设施、运动场地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创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3.《道路绿化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道路绿化的设计要求,包括路树、中央分隔带、景观岛等方面的规范,以实现城市道路绿化的美观和功能性。
4.《广场绿化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广场绿化的设计要求,包括广场植物配置、景观元素选择、游憩设施布局等方面的规范,以打造宜人的广场环境。
5.《水体景观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要求,包括湖泊、河流、喷泉等水体的安全要求、水质要求、周边景观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水体景观的美观和安全性。
6.《生态园林设计规范》:此规范侧重于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求,包括生态保护、景观恢复、植物选择等方面的规范,旨在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园林环境。
7.《残疾人设施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残疾人的需求,包括无障碍通道、坡道、残疾人设施等方面的规范,以提供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8.《照明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景观照明的设计要求,包括光线分布、灯具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规范,以创造良好的夜间景观效果。
9.《建筑景观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建筑景观的设计要求,包括建筑外立面绿化、屋顶花园、室外露台等方面的规范,以融合自然和人造景观。
10.《景观施工规范》:此规范主要针对景观工程的施工要求,包括土方工程、绿化工程、灌溉工程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景观设计的顺利施工和质量保证。
这些规范大多由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发布,旨在对景观设计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这些规范,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这些规范也为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提供了评估和监督的依据,以确保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围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围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公路绿化设计规范公路绿化是指在公路两侧或中央,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等方式,修建绿化带,以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净化空气等目的进行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公路绿化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公路绿化设计时需要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从绿化带规划、植物选择和管理等方面,简要介绍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一、绿化带规划1. 宽度规范绿化带的宽度应根据公路类型、车流量和地形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绿化带的宽度应在30~100米之间,一般公路绿化带的宽度应在15~50米之间。
对于山区或曲线较多的路段,绿化带的宽度应适当增加。
2. 空间布局绿化带应根据公路的形状、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绿化带可以分为两侧绿化和中央绿化,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景观点、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3. 地势处理绿化带应根据地势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
对于山区公路,可以设置防护带、护坡等设施,保护绿化植物不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对于平原地区,可以进行适当的填坑、排水等处理,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植物选择1. 选择原生植物公路绿化应优先选择当地的原生植物,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原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等特点,更容易生根生长,减少后期管理成本。
2. 选择抗逆植物公路绿化的植物选择要考虑到公路环境的特殊性,如车辆尾气、噪音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因此,应选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的植物,如耐污染性强的植物、耐干旱、抗风沙等特殊环境的植物。
3. 树种搭配公路绿化应注意树种的搭配,避免单一树种过多或过密,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可以选择不同树种的组合,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三、管理要求1. 种植和成活率公路绿化应保证植物的种植质量和成活率。
种植时应注意减少植物根系的损伤,保证根系的完整性。
定期浇水、施肥、修剪等,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成活。
2. 植物维护公路绿化需要进行定期的植物维护,包括除草、灌溉、修剪等工作。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三、交通岛绿地设计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在40—50m,是最常见的交通广场;交通岛绿化要点:●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四、广场绿化设计●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1、商业广场绿化●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
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
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
●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
2、纪念广场绿化●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3、停车场绿化●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
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4、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
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
这就是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七、相关术语●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地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宽度0·9m至高3·0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八、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公路绿化●公路绿化应根据公路的等级、路面的宽度来决定,一般路面在9m或9m以下时,不宜在路肩上植树,应植于边沟外,公路征地范围边界线以内1m处。
●路面在9m以上时,可种在路肩上,距边沟内缘不小于0·5m为宜,以免树根破坏路基。
●公路交叉口处应留出足够的安全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则5m以内不得种树。
●公路线长,则可在20—30km的距离内换一种树,使公路绿化不单调,增加了公路上景色的变化。
●公路绿化的行道树应选择3—5年生规格的苗木,冠幅大、枝叶密,移植容易成活,深根性、耐瘠薄及粗放管理、病虫害少的树种。
在北方要求耐寒。
一、高速公路绿化●在平原地区,路两侧绿地宽度各30—50m,共计实有绿地宽度60—100m,绿地率不低于60%,绿地覆盖率90%以上。
●高速干道长在100km以上时,在每50km设一休息站,休息站应包括减速道.加速道.停车场.加油站.汽车修理及食堂,小卖部,厕所等服务设施。
●高速公路要求3.5米以上的路肩,以供出故障的车停放.●中央分隔带宽为5—20m,只允许种草或低矮的地被植物,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同时也可避免乔木落叶满地造成滑车事故。
●隔离带宽度应为4.5米以上,其内可种植花灌木、草皮、绿篱和矮的整形常绿树,较宽的隔离带还可以种植一些自然树丛,但不宜种植成行乔木,以免影响高速行进中的司机视力。
分车带内必须装设喷灌或滴灌设施,采用自动或遥控装置。
●如隔离带较窄,则需增设防护栏。
●遇到下坡转弯路段的外侧宜种植树丛树群,起到诱导视线和增强驾驶人员安全感的作用。
●植物种植在采用遮光种植时,种植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和前大灯的照射角度有关。
树高根据司机视线高决定。
小轿车要求树高需在3750px以上,大轿车需在5000px以上,但过高则影响视界,同时也不够开敞。
二、省级公路绿化●平原地区,路两侧绿地宽度各20—40m,共计实有宽度40—80m,绿地率不低于50%,绿化覆盖率90%以上。
●路边行道树不得小于5m,行道树枝下不得低于4m。
三、其他公路●路两侧留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至少有两行乔木一行灌木的位置,乔木株行距在3m以上,乔木枝下高不得低于4m,树种以“乡土树种”为宜,绿地率不得低于25%,绿化覆盖率90%以上。
●公路路面在9m以下时,行道树不宜种在路肩上,要种在边沟以外,距外缘0·5m处为宜。
●路面在9m以上时,行道树可以种植在路肩上,距边沟内缘不小于0·5m处为宜。
●可与路长2km以上或县、乡镇换树种。
●在桥梁、涵洞等构筑物5m以内不得种树。
四、铁路绿化●在平原地区,铁路路轨6m以外,各设绿地宽度30—50m的绿化带,共计实有绿化带宽度60—100m,绿地率60%以上,绿地覆盖率90%以上。
●在铁路两侧种植乔木时,要离开铁路外轨不少于10m;种植灌木要离开铁路轨道6m。
●在铁路的边坡上不能种乔木,可采用草本或矮灌木护坡,防止水土流失。
●铁路通过市区或居住区,在可能条件下应留出较宽的防护带种植乔木或灌木以50m以上为宜,以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公路与铁路交叉时,应留出50m的安全视距,距公路中心400m以内不了植遮挡视线的乔木或灌木,可种草坪和矮小的灌木。
●在机车信号灯处1200m之内不得种乔木,可种及草本花卉。
●火车站台和广场上及候车室外空间,在不妨碍交通、运输、人流集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布置花坛、水池、遮荫树和坐椅等,并应体现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