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合集下载

2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2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一概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好等特点。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

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

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

如(图4.3),胆甾酮(a)与异亚丙基丙酮(b)分子结构差异很大,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峰。

两分子中相同的O=C-C=C共轭结构是产生紫外吸收的关键基团。

紫外-可见以及近红外光谱区域的详细划分如图4.4所示。

紫外-可见光区一般用波长(nm)表示。

其研究对象大多在200-380 nm的近紫外光区和/或380-780 nm的可见光区有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测定的灵敏度取决于产生光吸收分子的摩尔吸光系数。

该法仪器设备简单,应用十分广泛。

如医院的常规化验中,95%的定量分析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化学研究中,如平衡常数的测定、求算主-客体结合常数等都离不开紫外-可见二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光的照射下待测样品内部的电子跃迁,电子跃迁类型有:(1)σ→σ* 跃迁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2)n→σ*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3)π→π* 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n→π*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电子跃迁类型不同,实际跃迁需要的能量不同:σ→σ* ~150nmn→σ* ~200nmπ→π* ~200nmn→π* ~300nm吸收能量的次序为:σ→σ*>n→σ*≥π→π*>n→π*特殊的结构就会有特殊的电子跃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波长),反反映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上就有一定位置一定强度的吸收峰,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推知待测样品的结构信息三特点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所对应的电磁波长较短,能量大,它反映了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

紫外习题答案

紫外习题答案

紫外-可见光谱:填空: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的是分子的(价电子)跃迁,它还包括了(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其跃迁所需能量的高低决定了( 吸收峰的位置 )。

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原则主要是(吸收最大)和(干扰最小)。

3、在朗伯-比耳定律中,如果入射光波长相同,物质浓度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 相同 ),入射光波长相同,物质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不同 )。

4、当分子中的助色团与生色团直接相连,使*→ππ吸收带向(长波 )方向移动,这是因为产生( p-π)共轭效应。

6、价电子的类型有 ( n 电子、σ电子和π电子 ),紫外光谱仪所能检测的是( nπ*、π π* )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因而,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 (共轭 )结构的化合物。

7、紫外光谱图由 (横坐标 、纵坐标 、 吸收曲线 )组成,紫外吸收曲线的强度与(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几率)有关8、紫外光谱图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溶剂的极性增加,由π→π*的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红移 ),由n →π*的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蓝移)。

选择:1.丙酮在乙烷中紫外吸收为279nm(ε=14.8L.mol -1.cm -1),该吸收峰是由下列哪种类型的跃迁引起的?A 、 π→π*B 、 n →σC 、 n →π*D 、 π→σ2.有A 、B 两份不同浓度的同种有色物质溶液,A 溶液用1.0cm 吸收池,B 溶液用2.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他们的浓度关系为:A 、B 是A 的1/2 B 、 A 等于BC 、 B 是A 的2倍D 、 A 是B 的1/2 3.下列基团属于发色团的是:A 、-OHB 、-NH 2C 、-C ≡C -D 、-OR4.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 、吸收峰的强度;B 、吸收峰的数目;C 、吸收峰的位置;D 、吸收峰的形状 5.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 、紫外光能量大;B 、波长短;C 、电子能级差大;D 、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的跃迁6.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 、σ→σ* B 、π→π* C 、n →σ* D 、n →π*7.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 值最大的是:BA 、1,3-己二烯;B 、2,4-己二烯;C 、1,4-己二烯;D 、1,5-己二烯 8.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B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C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

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 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

Beer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 mol/L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 mol/L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400nm~760nmB、200nm~400nmC、200nm~600nmD、360nm~800nm2、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I/I0称为( )。

A、吸光度B、吸光系数C、透光度D、百分透光度3、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D、移动方向不确定·4、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0时的透光度为T0;如果其浓度增大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A、T0/2B、2T0C、2lgT0D、5、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 )。

A、T2B、T/2C、2TD、T1/26、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C、光度计没有调零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B、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C、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A、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D、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10、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 A>M B。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

A、εA>εBB、εA<εBC、εA=εBD、2εA>εB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C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紫外光谱试题及答

紫外光谱试题及答

紫外吸收光谱法1一、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 )(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3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4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1)(1)σ→σ* (2)π→π* (3)n→σ* (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2)(1)(2)(3)(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2)(1)(2)(3)(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1)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处于基态和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吸收具有连续分布的某些波长的光而跃迁到各激发态,形成了按波长排列的暗线或暗带组成的光谱,这种光谱即称为吸收光谱。

(2)吸收带出现的范围和吸收强度主要由化合物的结构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吸收光谱一般都有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上。

含有共轭结构的和不饱和结构的都会有吸收,不饱和度越大吸收波长越大。

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答:其原因是分子在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在紫外光谱上区分不出其光谱的精细结构,只能呈现一些很宽的吸收带。

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答:(1)如果在200~400nm区间无吸收峰,没该化合物应该无共轭双键系统,或为饱和有机化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COCH3D.CH CH 22.在下列化合物中,*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

一、选择题 ( 共85题 ) 1。 2 分 (1010)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 (1) 消失 (2) 精细结构更明显 (3) 位移 (4) 分裂 2. 2 分 (1019) 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 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 )

3。 2 分 (1020) 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 (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 (3) 光度滴定法 (4) 分光光度法 4. 2 分 (1021)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 10%,如果更改参 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 光率应等于 ( ) (1) 8% (2) 40% (3) 50% (4) 80% 5。 1 分 (1027) 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 滤光片? ( ) (1) 红色 (2) 黄色 (3) 绿色 (4) 蓝色 6。 2 分 (1074)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 n→*,→*,→*跃迁的化合物是( ) (1) 一氯甲烷 (2) 丙酮 (3) 1,3—丁二烯 (4) 甲醇 7。 2 分 (108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在 1和 2处吸收之差 (3) 试样在 1和 2处吸收之和 (4) 试样在 1的吸收与参比在 2的吸收之差 8. 2 分 (1082)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 (4) 极大或极小值 9。 2 分 (110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10. 2 分 (1105) 在紫外光谱中,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 )

11。 2 分 (1106)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1) 配合物的浓度 (2) 配合物的性质 (3) 比色皿的厚度 (4) 入射光强度 12。 2 分 (1173) 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

OH

NO2

COOHI

(1)(2)(3)(4) 13. 2 分 (1198) 1198 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 UV 光谱测得其max 为 302nm, 问应是哪种化合物?ﻩ ( )

CH3CH CHCOCH3CH3

CH3

(4)

(3)(2)BrO

HOO

CH3

CH3

CH3

(1)

14. 2 分 (1217)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 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3) 钨灯 (4) 空心阴极灯灯 15。 5 分 (1231)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 ) (1)乙烯 (2)1,4-戊二烯 (3)1,3-丁二烯 (4)丙烯醛 16。 2 分 (1232)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 (3)波长不变 (4)谱带蓝移 17。 5 分 (1233) 对化合物 CH3COCH=C(CH3)2的n—*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 是 ( ) (1)环己烷 (2)氯仿 (3)甲醇 (4)水 18. 2 分 (124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 ) (1)多普勒变宽 (2)自吸现象 (3)分子吸收特征 (4)原子吸收特征 19。 2 分 (1300) 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 ) (1) 硅碳棒 (2) 激光器 (3) 空心阴极灯 (4) 卤钨灯 20. 2 分 (1301)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 ) (1) 热电偶 (2) 光电倍增管 (3) 光电池 (4) 光电管 21。 2 分 (1302)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 ) (1) 溶质的离解作用 (2)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3)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4)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22。 1 分 (1303) 分子荧光过程是 ( ) (1) 光致发光 (2) 能量源激光发光 (3) 化学发光 (4) 电致发光 23. 1 分 (1305) 在分子荧光测量中, 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 荧光强度与浓度呈正比? ( ) (1) 荧光量子产率较大 (2) 在稀溶液中 (3) 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 (4) 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 24. 1 分 (1306) 下列哪种方法的测量灵敏度高? ( ) (1) 磷光分析法 (2) 荧光分析法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目视比色法 25. 2 分 (1307)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处的百分吸收系数(比吸收系数)为 5000, 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 ) (1)1。6×104L/(moL·cm) (2)3.2×105 L/(moL·cm) (3)1。6×106 L/(moL·cm) (4)1.6×105 L/(moL·c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26. 2 分 (1308) 在310nm时, 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 (1) 1 (2) 0。1 (3) 0。9 (4) 0.05 27。 1 分 (1309) 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 (1) 高 (2) 低 (3) 相当 (4) 不一定谁高谁低 28。 2 分 (13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 (3) 原子的电子结构 (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29. 1 分 (1333) 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个有错误? ( ) (1) 荧光和磷光光谱都是发射光谱 (2) 磷光发射发生在三重态 (3) 磷光强度Ip与浓度c 的关系与荧光一致 (4) 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 30. 2 分 (1334) 指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 ( ) (1) 分子荧光光谱通常是吸收光谱的镜像 (2) 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波长有关 (3) 分子荧光光谱较激发光谱波长长 (4) 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呈正比 31。 2 分 (1335) 下列哪一种分子的去激发过程是荧光过程? ( ) (1)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 (2) 分子从第二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一激发单重态 (3)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三重态 (4)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 32. 2 分 (1336) 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 (1)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与发射波长无关 (2)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的荧光强度是激发波长的函数 (3) 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吸收与激发光谱常可以互换 (4) 得到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方法与常规吸收光谱方法是两种基本相同的方法 33。 2 分 (1338) 在荧光光谱中, 测量时, 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 ) (1) 180° (2) 120° (3) 90° (4) 45° 34。 2 分 (1339) 某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2。0×105L/(molcm),当用激发光强度为50(随机单位) 去激发该荧光物质, 若吸收池为1。0cm, 化合物浓度为5。0 ×10-7mol/L,测得荧光强度 为2。3(随机单位), 则该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约为 ( ) (1) 0.2 (2) 0.46 (3) 23 (4) 2.3 35. 2 分 (1340) 某化合物在max=356nm处, 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max=87 L/(molcm), 如果用1。0cm吸收池,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 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 ) (1) 87% (2) 2% (3) 49% (4) 98%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36. 2 分 (1341) 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 ×10—5mol/L,在max=380nm时, 有透射比为50%, 用1.0cm吸收池, 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max /[L/(molcm)]为 ( ) (1) 5。0 ×104 (2) 2.5 ×104 (3) 1。5 ×104 (4) 3。0 ×104 37。 2 分 (1342) 在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系统中, 以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 可以提高测量的( ) (1) 灵敏度 (2) 准确度 (3) 精确度 (4) 重现性 38。 2 分 (1343)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 (1) 光电比色法 (2) 荧光光度法 (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红外光谱法 39。 2 分 (1344) 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 (1) 原子荧光光谱法 (2) 分子荧光光度法 (3) 光电直读光谱法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40。 2 分 (1346)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 (1) 钨灯 (2) 氢灯 (3) 氙灯 (4) 汞灯 41. 1 分 (1355) 硒光电池主要用于检测 ( ) (1) X射线 (2) 紫外光 (3) 可见光 (4) 红外光 42. 2 分 (1357) 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 (1) 光路 (2) 光源 (3) 单色器 (4) 光电倍增管 43。 2 分 (1367)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1) 分子的振动 (2) 分子的转动 (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44. 1 分 (1371) 工作波长范围较宽的光度计为 ( ) (1) 581—G型滤光光度计 (2) 72型分光光度计 (3) 721 型分光光度计 (4) 751 型分光光度计 45。 2 分 (1372) 在一定波长处, 用2。0 cm比色皿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60%, 若改用3。0 cm比色皿时, 该试液的吸光度为 ( ) (1) 0.11 (2) 0.22 (3) 0。33 (4) 0.44 46。 1 分 (1374) 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 )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 47. 2 分 (138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和 (3) 试样在1和2处吸收之差 (4) 试样在1和2处吸收之和 48. 1 分 (1752) 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1) → * (2)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