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入学《药剂学》考试大纲全版.doc

合集下载

2024甘肃专升本中药学大纲

2024甘肃专升本中药学大纲

2024年甘肃专升本中药学大纲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中药学作为中医药学科之一,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中药学领域的专业人才,2024年甘肃省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制定了新的考试大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二、考试内容1. 中药学基础知识考生需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药理学、毒理学等知识,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需要熟悉中药学与西药学的异同点、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2. 中药资源学考试内容涉及中药资源的分类、鉴别、采集、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包括中药质量标准、药材产地、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等内容。

3. 中药化学考生需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性质、结构、相互作用等知识,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纯化和分析技术。

4. 药剂学考试内容包括中药剂型、处方学、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知识,考生需熟悉中药的制剂原理、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

5. 中药药理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药效、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6. 药物分析考生需了解中药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常用的分析仪器、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

7.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包括中药的鉴定技术、标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考生需熟悉中药鉴定的理论与实践。

8. 中药制药学考试内容包括中药的制药工艺、技术、设备等知识,以及与中药制药相关的质量标准、生产管理等内容。

三、考试形式考试采用笔试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笔试占70,实验操作占30。

考试内容覆盖中药学的各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1. 报名条件考生需具备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且专业为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者具备相应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

2. 报名时间每年的八月至九月为考试报名时间,具体时间以当年考试通知为准。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021年药物制剂专业-药剂学-考试大纲(专插本)

2021年药物制剂专业-药剂学-考试大纲(专插本)

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1、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及外界因素有哪些2、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是什么3、制剂稳定性的研究范围第六章粉体学基础1、粒径的表示方法与粒度分布图2、粉体密度的概念3、粉体流动性的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第七章流变学基础1、流变学基本概念、流变性质2、影响触变性的因素第八章药物制剂设计1、新药研究中开展剂型和处方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原理和方法2、处方前研究内容第九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和常用附加剂2、举例说明液体制剂常用溶剂的类型3、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定义4、溶解度的概念,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5、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和特点6、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与溶胶剂有何区别7、混悬剂的定义与质量要求8、混悬剂的微粒沉降定律(Stokes方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根据这一公式增加稳定性9、混悬剂中絮凝剂的概念与作用,控制稳定混悬剂的ζ电位范围是多少10、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方法11、乳剂的定义、组成和类别12、乳化剂的种类选择对乳剂类型的影响13、乳剂不稳定性的表现和原因第十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各种水的来源和质量要求,原水处理技术2、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3、热原的定义、组分、性质及去除方法4、注射用水和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5、注射剂常用附加剂6、等渗、等张的概念及调节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7、物理灭菌方法的种类,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8、制备注射剂的工艺流程9、输液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10、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流程图及存在问题11、滴眼液的定义、质量要求,举例说明滴眼液常用附加剂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包衣)1、散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备工艺流程2、颗粒剂的定义、特点与储存3、颗粒剂湿法制粒的主要步骤4、片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5、片剂的常用辅料的,主要辅料举例6、润湿剂和黏合剂的区别和种类7、生产中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和速率特点8、湿法制粒压片流程图9、包衣的目的、包衣种类和质量要求10、主要的包衣材料有哪三类?肠溶衣有什么特点11、片剂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和标准是什么12、压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3、溶出度和释放度有何区别,检测溶出度有何意义,测定方法是什么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1、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2、空胶囊壳的成分与规格3、肠溶胶囊剂和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4、胶囊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和合格标准5、滴丸剂的概念与特点6、膜剂的成膜材料、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1、软膏剂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2、举例说明常用于制备软膏的油脂性基质有哪些3、常用乳剂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实例分析乳剂型基质4、水溶性基质的种类5、举例说明常用的透皮促进剂6、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7、眼膏剂的定义、特点和基质要求8、凝胶剂基质的种类及特点9、栓剂的基质及附加剂10、栓剂的处方设计、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11、置换价的定义及计算第十四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1、气雾剂的定义、分类、组成和特点,气雾剂在临床有哪些应用2、气雾剂的处方类型和举例3、喷雾剂的定义、装置及质量评价4、粉雾剂的定义、组成及质量评价第十五章中药制剂1、中药制剂的特点、中药的提取2、浸出制剂的定义与特点,常用浸出溶剂有哪些3、浸出过程的四个阶段,影响浸出的因素4、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和回流法的定义和特点5、酒剂和酊剂的定义和区别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药剂学考试大纲

药剂学考试大纲

制药工程2011级1、2、3班《药剂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的发展阶段:第一代:传统普通剂型(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第二代:以控制释放速度为目的的第一代DDS;第三代:靶向给药制剂,将药物输送至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组织器官的特定部位、病变部位的细胞内,为第二代DDS;第四代: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为第三代DDS2、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医药情报学3、药典定义: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4、现行中国药典及其分部:现行中国药典是2010版。

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单味制剂、中药成方;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5、GMP及其检查对象: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和制剂生产的全过程6、剂型的定义及作用:剂型即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1)不同的剂型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2)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作用速度;(3)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毒副作用;(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7、剂型的分类方法:(1)按给药途径分类;(2)按分散系统分类(3)按形态分类(4)按制法分类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特点: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给药途径广(内、外服);减少胃肠道刺激;稳定性差(降解、霉变);携带不便。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溶液型液体制剂应澄明,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的粒子小而均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分散介质最好用水;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服用。

2、液体制剂的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和其他附加剂(如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止痛剂等)3、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澄明溶液(真溶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2020-03-28 10:08一、考试内容中药学知识点难易程度及所占比例知识点难易程度知识点所占比例了解部分约占5%熟悉部分约占15%掌握部分约占60%应用部分约占20%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争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学术价值。

(2)熟悉主要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

(3)了解主要本草著作的载药数目及分类依据。

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掌握道地药材的含义及确定因素;常见道地药材举例。

(2)掌握植物类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叶、花、果实与种子、根及根茎、皮)的一般采集期。

3.中药的炮制(1)掌握中药的炮制的目的。

(2)掌握中药的炮制的含义。

4.中药的性能(1)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和确定依据。

(2)掌握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特征,四气、升降浮沉的作用。

(3)熟悉四气、归经的临床意义。

(4)了解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

5.中药的应用(1)掌握“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

(2)掌握并应用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3)掌握煎药时特殊煎法。

(4)熟悉“剂量”的含义。

6.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麻黄、桂枝、荆芥、羌活、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防风、桑叶、葛根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4)了解白芷、牛蒡子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7.清热药(1)掌握清热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白头翁、山豆根、地黄、牡丹皮、青蒿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天花粉、夏枯草、龙胆草、鱼腥草、红藤、射干、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药剂学大纲

药剂学大纲

药剂学大纲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配制、分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是现代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药剂学大纲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剂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药剂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药剂学2. 学时安排:理论课程40学时(包括讲座和讨论)、实验课程20学时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1)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点;(2) 理解药物的制剂形式、贮藏、稳定性和相关规范;(3) 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4) 了解药剂与药理学的关系,掌握药剂剂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剂学相关设备;(2) 具备制备或复制各种制剂的能力;(3) 能够正确计算和配制各类药剂;(4) 具备药剂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药物的制剂形式和贮藏(1)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等;(2) 液体剂型:溶液、悬浮液、乳剂等;(3) 半固体剂型:软膏、凝胶等;(4) 贮藏条件与稳定性:光、温、湿度等对药物贮藏和稳定性的影响。

2. 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动力学过程;(2)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和药剂学对药理学的影响;(3) 药剂学在药物剂型设计中的应用。

3. 药物配制和计算(1) 各种药剂的配方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2) 药剂的制备和操作规范;(3) 药物剂量计算和药剂配制的基本技术。

4. 药剂质量控制(1) 药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评价;(2) 药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3) 药剂质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1) 讲座: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点;(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药剂学相关问题。

2. 实验课程(1)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制备和药剂质量控制实验;(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

01761药剂学(二).doc

01761药剂学(二).doc

01761药剂学(二).doc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药剂学(二)课程代码:0176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剂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理、、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科学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各药物剂型的特征和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

熟悉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以及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理论研究、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应考者运用药物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新剂型和新制剂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在药学各学科的前沿在工业化大生产和药学基础研究的交叉点上在临床医学和药物学之间一方面,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这三门课基本理论可以为本课程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将药物化学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地设计剂型、制备工艺,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转变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药剂学、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2.药典、药品标准、处方与非处方药、GMP、GLP、GCP 概念3.了解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了解药物的传递系统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剂学的概念和任务(重点)理解:药剂学、制剂和剂型的概念()药物剂型与DDSGMP、GLP与GCP(次重点)理解:剂型的重要性;剂型的分类识记:药物的传递系统GMP的定义;GMP的发展历程GLP、GCP的含义()辅料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一般)识记:辅料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外药典;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理解:药品标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第二章液体制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高分子溶液剂性质和制备方法2.掌握混悬剂的概念、物理稳定性;熟悉混悬剂的稳定剂及质量评价3.掌握乳剂、乳化剂的概念、乳化剂的选择以及乳剂的稳定性4.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和分类5.熟悉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6.了解不同给药途径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概述混悬剂乳剂(重点)识记:液体制剂的概念,液体制剂的特点理解: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及分类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与稳定剂乳剂的定义、组成、类型;乳化剂的种类乳剂的稳定性与质量评价;应用:混悬剂的制备、质量评价乳剂的制备(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次重点)识记:液体制剂常用的极性、非极性溶剂理解:液体制剂的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识记: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三)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一般)识记:溶胶的性质及制备理解: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溶胶的定义、双电层构造;应用: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涂剂、酊剂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搽剂、涂膜剂、洗剂、滴鼻剂、滴耳剂、含漱剂、滴牙剂、合剂的概念及应用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灭菌制剂、无菌制剂的定义与种类2.掌握常用的物理灭菌技术;掌握F0值的概念及意义3.掌握注射剂的概念、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4.熟悉注射用溶剂、添加剂;5.掌握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掌握注射液的配制6.了解注射液的过滤装置、注射容器的处理7.掌握输液的质量要求与8.了解冻干粉末的制备、冷冻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概述注射剂(重点)识记:;F0值的概念及意义注射剂的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注射用溶剂、主要附加剂;理解:灭菌与灭菌法、无菌与无菌操作法定义;灭菌制剂、无菌制剂的定义物理灭菌技术(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应用:洁净室空气净化标准;空气净化技术;渗透压调节的计算方法;等张调节()注射剂的制备(次重点)理解:注射用水质量要求;原水处理方法识记:热原的去除方法应用:注射用原辅料的准备、注射容器的处理、注射液的配制与过滤、注射液的灌封、灭菌、检漏、质量检查()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液体制剂(一般)识记:输液剂大生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理解:输液的概念、分类与质量要求、输液容器的准备、输液的质量检查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应用:冷冻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滴眼剂和洗眼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方法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散剂概念、特点;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质量检查掌握固体剂型的主要制备工艺流程2.掌握片剂的概念、特点、常用辅料,片剂的湿法制粒流程3.熟悉片剂的分类、影响片剂成形的因素4.掌握片剂包衣的目的、类型5.了解片剂包糖衣、薄膜衣的材料及过程;了解包衣设备及包衣方法。

药剂学自学考试大纲

药剂学自学考试大纲

《药剂学》自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药剂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专科)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工业药剂学》潘卫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第1章绪论1.1基本概念1.了解: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

3.重点掌握:药剂学、剂型、制剂的概念。

1.2药剂学的任务与发展1.一般了解:药剂学的发展,2.了解:药剂学的任务。

1.3药典与国家药品标准简介1.一般了解:外国药典、国家药品标准。

2.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3.重点掌握:药典、处方的概念。

1.4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了解: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与临床药学的概念。

第2章生物药剂学基础2.1概述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

2.重点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

2.2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1.了解: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2.掌握: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

2.3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重点掌握: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第3章片剂1.1概述了解:片剂的概念、特点和质量要求,片剂的种类。

3.2片剂的常用辅料1.了解:片剂常用的辅料具体品种的特点。

2.掌握:填充剂或稀释剂、粘合剂和湿润剂、崩解剂、润滑剂的概念。

3.3粉碎、过蹄与混合1.一般了解:粉碎的意义、粉碎的设备、筛分设备、混合方法与设备2.了解:粉碎的方法,筛分的概念。

3.4制粒、干燥与压片1.一般了解:制粒设备、干燥设备、压片机。

2.了解:干燥的概念和方法、中药片剂的制备。

3.掌握: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重点掌握:制软材、制粒、整粒与混合、片重的计算、结晶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崩解机理、影响崩解的因素。

3.5包衣1.一般了解:包衣的设备2.了解:包衣的目的和种类、包衣的方法、3.掌握:包衣的材料与工序3.6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处方设计及举例1.一般了解:片剂的包装与贮存2.了解:中药片剂的处方设计,片剂的质量检查3.重点掌握:崩解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入学《药剂学》考试大纲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和制备理沦、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是具体研究和论述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及剂型设汁的基本原理,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各主要药物剂型的特征,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明确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药效的关系;熟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应用,熟悉各主要剂型所需的常用辅料和个剂型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了解制药设备的特点和作用,了解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了解药学服务的特点和内容。 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药剂学》,2009年1月第一版,张琦岩、孙耀华主编。

第一章 绪论 1、药剂学、药品、辅料、剂型、制剂、新药、非处方药的定义 2、举例说明药物剂型的三种分类方法 3、药品标准的概念,药典的定义和内容 4、GMP、GSP的含义和认证程序

第二章 液体制剂 1、 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应用 2、举例说明液体制剂常用溶剂的类型 3、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4、举例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5、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和HLB的定义 6、混合HLB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定义 8、溶解度的概念,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9、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和特点 10、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与溶胶剂有何区别 11、混悬剂的定义与质量要求 12、混悬剂的微粒沉降定律(Stokes方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根据这一公式增加稳定性 13、混悬剂中絮凝剂的概念与作用,控制稳定混悬剂的ζ电位范围是多少 14、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15、乳剂的定义、组成和类别 16、乳剂的不稳定性的表现和原因

第三章 浸出制剂 1、 浸出制剂的定义与特点,常用浸出溶剂有哪些 2、浸出过程的四个阶段,,影响浸出的因素 3、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和回流法的定义和特点 4、酒剂和酊剂的定义和区别

第四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1、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 2、热原的定义、组分、性质及去除方法 3、注射用水和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4、注射剂常用附加剂 5、等渗、等张的概念及调节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6、物理灭菌方法的种类,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 7、制备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8、Vc处方分析及实验步骤 9、输液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 10、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制和灭菌的主要方法 11、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流程图及存在问题 12、滴眼液定义、质量要求,举例说明滴眼液常用附加剂 第五章 软膏剂和贴膏剂 1、软膏剂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 2、举例说明常用软膏油脂性基质(凡士林、石蜡、羊毛脂、硅油)类别 3、常用乳剂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实例分析乳剂型基质(课后检测) 4、水溶性基质的种类 5、举例说明常用的透皮促进剂 6、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7、眼膏剂的定义、特点和基质要求 8、贴膏剂的概念

第六章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1、散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备工艺流程 2、颗粒剂的定义、特点与储存 3、颗粒剂湿法制粒的主要步骤 4、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制成胶囊剂的限制 5、空胶囊壳的成分与规格 6、肠溶胶囊剂和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7、胶囊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和合格标准

第七章 片剂 1、片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片剂的常用辅料的定义(用处),主要辅料举例 3、润湿剂和黏合剂的区别和种类 4、崩解剂的作用机制,生产中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和速率特点 5、湿法制粒压片流程图 6、包衣的目的、包衣种类和质量要求 7、主要的包衣材料有哪三类?肠溶衣有什么特点 8、理解片剂处方7-1,7-3的辅料分析 9、片剂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和标准是什么 10、溶出度和释放度有何区别,检测溶出度有何意义,测定方法是什么

第八章 中药丸剂与滴丸剂 1、 中药丸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2、 举例说明中药丸剂常用辅料 3、 滴丸剂的定义与特点,冷凝液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 4、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滴制过程中如何控制质量

第九章 其他剂型 1、栓剂的定义和质量要求,栓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项目是哪些 2、气雾剂的定义、组成和特点,气雾剂在临床有哪些应用 3、微囊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 4、脂质体的组成和特点,画出单室脂质体的结构并注明组成 5、膜剂的定义与特点 6、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与普通制剂相比) 7、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

第十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围 2、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有哪些 3、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4、 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的条件是什么 第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2、药物体内吸收的概念,药物的转运方式及各方式的特点 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剂型因素有哪些 5、不同的剂型的吸收特点有哪些,口服吸收的顺序怎样? 6、药物体内分布的定义,表观分布容积的定义与意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7、药物代谢的定义、排泄的定义与方式,简述肾排泄的三个过程 8、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动力学模型的种类 9、主要参数K,t1/2,Vd,AUC的定义与计算 10、什么是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公式是什么 11、什么是房室,如何理解一室模型,特点是什么 12、单室静脉注射给药的血药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例题11-6) 13、单室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滴注停止后血药浓度计算(例题11-8) 14、单室口服(血管外)给药模式示意图 15、静脉推注给药的二室模型示意图 16、血管外给药给药的二室模型示意图

第十二章 处方调剂与药学服务 1、处方调剂的定义 2、什么是处方,医师处方的组成是什么 3、处方制度中对处方限量、处方保管有何规定 4、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处方审查的内容有哪些? 5、零售药房的定义、特点与任务是什么 6、药物制剂配伍的定义与目的 7、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8、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9、药学服务的含义与目标,与临床药学的关系是什么 10、简述开展药学服务的实施步骤

《生物化学检验》考试大纲 第一章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1、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特殊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抗凝剂和防腐剂的应用。 5、 标本的分离储存和转运。 6、 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 1、 纯水的制备方法和纯度检查。 2、 实验方法和标准试剂的分级。 3、 实验误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4、 实验方法评价的指标。 5、 评价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6、 方法学性能标准和方法性能判断指标。 7、 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 8、 诊断试验评价指标及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概念和应用。 第三章 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1、 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2、 其它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4、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5、 影响电泳的因素。 6、 常用电泳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7、 电泳区带的染色和定性定量测定。 8、 层析法的概念与分类。 9、 常用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10、离心技术原理和离心机分类。 11、各种离心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12、自动生化分析议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13、自动生化分析方法和校准。 第四章 酶学分析技术 1、 酶活性的概念、单位和单位的计算。 2、 酶促反应进程和底物动力学。 3、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4、 工具酶和酶偶联测定法。 5、 同工酶产生的机理和测定方法。 6、 血浆酶的来源和区域化分布。 7、 酶活性测定和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8、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第五章 体液蛋白质检验 1、 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2、 个别血浆蛋白质的特性、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3、 疾病时血浆蛋白质的变化。 4、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5、 血清白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6、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7、 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 体液葡萄糖检验 1、 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机制。 2、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3、 糖尿病的代谢变化。 4、 低血糖症的原因及分类。 5、 酮体的生成、测定及临床意义。 6、 半乳糖代谢及生化缺陷。 7、 血糖测定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8、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糖耐量曲线变化及临床意义。 9、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0、血清糖化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11、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12、尿糖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3、脑脊液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2、载脂蛋白种类和性质。 3、脂蛋白受体的种类和作用。 4、血浆脂蛋白代谢途径。 5、高脂蛋白血症和低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6、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原理、测定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 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 1、 体液中电解质的分布及其生理功用。 2、 钠、氯、钾的代谢及其平衡紊乱。 3、 钠、氯、钾的测定方法。 4、 血液中的气体分压。 5、 氧的运输与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