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大纲中药药剂学
执业药师中药一大纲

执业药师中药一大纲以下是执业药师中药学科的一份大纲:
一、中药基础知识
1. 中药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2.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规范
3. 中药常用名词解释与定义
二、中药药材学
1. 中药药材产地、性味归经与功效
2. 中药药材的鉴别与贮藏
3. 中药药材的制剂与加工方法
4. 中药饮片的制备技术与质量评价
三、中药化学与药理学
1.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特点
2.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3. 中药药效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四、中成药学
1. 中成药的定义、分类与命名规范
2. 中成药剂型、成分与适应症
3. 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五、中药配方学
1. 中药配方的理论与实践
2. 中药配方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3. 中药配方的评价与优化
六、中药临床应用
1. 常见中药治疗常见病与多发病
2.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
3. 中药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管理
七、中药药事管理
1. 中药处方的合理使用与审方技巧
2. 中药计量与制剂配伍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3. 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管理
此大纲只是中药学科的一部分内容,具体还需根据考核要求进行细化和完善,并且可能会因不同教育机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而有所调整。
2023年执业药师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大纲2023年执业药师大纲参考内容1. 药物学1. 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并能解释其在药理学上的作用机制。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及其药效学特点,了解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
3. 了解国内外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物的剂型、生产工艺和配方设计。
4. 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体系、药物检验和评价方法,能够判断药物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2. 药物治疗学1. 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 掌握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
3. 能够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调整和监测。
4. 了解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能够识别并解决药物治疗中的问题。
3. 临床药学1. 掌握临床药学知识和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建议。
2. 熟悉医疗机构的药物供应和管理流程,能够参与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管理工作。
3. 掌握合理用药宣教技巧,能够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药物相关信息和意见。
4. 了解临床药学研究的方法和进展,能够参与或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4. 药事管理1.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指导医疗机构的药事工作。
2. 掌握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配送和库存管理等流程,能够进行药物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3. 了解电子药品管理系统和医药信息化平台的操作和维护,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药事管理工作。
4. 能够参与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规划和合理用药政策的制定。
5. 医药知识1.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能够理解药物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2. 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能够理解中药和方剂的使用原理。
3.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证据药学的原则,能够评价药物研究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4. 了解药物经济学和药物政策,能够分析药物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合理用药的影响。
以上是2023年执业药师大纲的参考内容,内容涵盖了药物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和医药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
[精选]中药药剂学复习大纲资料
![[精选]中药药剂学复习大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1a2634b84ae45c3b358c6c.png)
2016 年中药学专升本考生综合课复习大纲《中药药剂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药剂学、药典的定义;剂型的概念及剂型的分类方法,现行药典的基本情况,常用国外药典的缩写。
了解制剂、方剂的概念。
第二章药剂卫生掌握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及其用途;掌握湿热灭菌法的主要内容,化学灭菌法常用的溶剂及主要性质。
了解无菌操作法。
第三章散剂掌握药剂学中常用的粉碎方法及混合方法、典型药物的粉碎方法;掌握药筛的种类,目数的概念。
掌握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浸出制剂掌握浸出制剂的定义、常用的浸出溶剂及浸出方法。
了解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浸出制剂的特点、类型及浸出过程。
第五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掌握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类的方法;掌握液体药剂常用溶剂,如极性溶剂有水、乙醇、甘油等。
非极性溶剂有脂肪油、液体石腊等。
了解液体制剂的特点。
第二节溶解度、溶解速度及影响因素掌握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定义,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掌握常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应用。
了解增溶原理、影响增溶的因素。
第五节溶液型液体制剂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糖浆剂的定义及制备。
了解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类型。
第六节高分子溶液剂掌握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性质及制备方法。
了解高分子溶液剂的应用。
第七节混悬剂掌握混悬剂的定义;掌握影响混悬剂稳定的因素及常用的稳定剂。
了解混悬剂的特点及有关要求。
第八节乳剂掌握乳剂的定义及乳剂的类型;掌握常用乳化剂的种类及乳化剂的选择要求;掌握乳剂的稳定性及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了解乳剂的特点,影响乳化的因素。
第九节液体药剂的防腐掌握常用的防腐剂及其特点。
了解防腐措施。
第六章注射剂第一节概述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及质量要求。
了解注射剂的特点,给药途径。
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掌握注射用水的定义;掌握热原的定义、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除去热原的方法及热原检查法;掌握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基本观念-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2.中医病因病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储藏学说-内外邪气学说-病机学说的应用3.中医诊断学-四诊法及其应用-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判断疾病的分型与辨证论治4.中医治则治法-中药的基本治疗法则-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剂型与用法第二部分:中药学知识1.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取材与加工-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2.中药药物学-常见中药的药用价值与功效-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特点-常见中药的毒副作用与禁忌3.中药处方学-中医经典方剂的基本应用与调配-常见中成药的使用与剂型选择-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与技巧4.中药制剂学-中药的剂型分类与制剂方法-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的制备与应用-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与应用第三部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1.中药质量评价与标准-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药的质量标准与监管2.中药药效评价与药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3.中药临床应用与中西医结合-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与中药治疗-中药与西药的合用与药物相互作用-中医疗效评价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前景第四部分: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1.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常见中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质量控制的规范与标准2.中药药事管理与合理使用-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中药处方的审核与发药-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使用3.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中药师的职业责任与责任-中药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范以上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以及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和理解,提升自己的中药知识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执业药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
【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取样要求和方法.2.掌握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115中药材的中药拉丁文、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等.4.掌握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动物类及矿物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5.熟悉87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等.6熟悉中药采收、加工和贮藏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7.熟悉中成药鉴定的特点、基本程序和方法.8.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9了解140种中药材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能力(技能)目标】1.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常用中药350种以上.做到见药知名.2.能说出260种中药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要点.3.能运用显微鉴定技术鉴定中药并绘制显微特征图.4.能运用理化鉴定技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5.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6.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2.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教学内容】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含义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二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第三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括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一节中药的采收第二节中药的加工第三节中药的贮藏第四章中药鉴定的依据与基本程序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第五章中药鉴定的方法第一节来源鉴定第二节性状鉴定第三节显微鉴定第四节理化鉴定【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程序和取样要求.2.掌握中药的来源(包括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产地及采收加工要点).3.掌握中药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和经验鉴别(包括水试、火试等)方法.4.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方法.5.熟悉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6.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熟练操作中药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杂质检查法;2能熟练操作中药的浸出物测定法;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化学定性、荧光检查、微量升华等理化鉴定方法.3熟悉中药采收、加工及贮藏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4熟悉国家药品标准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熟悉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主要特点及使用方法.5熟悉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6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特点.7.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第二篇植物药类第六章根及根茎类中药【教学内容】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附:首乌藤、白首乌)、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草乌叶)、附子(附:白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附:广防己)、北豆根、乌药、延胡索、夏天无、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附:粉葛、葛花)、甘草、黄芪(附:红芪)、远志、甘遂、白蔹、人参(附:红参、人参叶、刺五加)、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独活、羌活、前胡(附:紫花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紫草(附:硬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胡黄连、巴戟天、秦艽、茜草、红大戟(附:京大戟)、续断、天花粉、紫苑、漏芦、(附:禹州漏芦)、三棱、泽泻、(附:两头尖)、天南星、半夏、石菖蒲(附:水菖蒲)、百部、川贝母(附:依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附:山麦冬)、知母、山药、射干(附:川射干)、莪术(附:莪术油)、姜黄(附:片姜黄)、郁金、高良姜、山慈菇、白及。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中药药材的加工、炮制和制备技术;3. 熟悉中药制剂的分类、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4. 掌握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现代制药技术,并能运用于中药研发和生产中;5. 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药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1.1 中药药材的分类和加工方法1.2 中药炮制技术及其影响因素1.3 中药药材炮制质量控制方法2. 中药制剂学基础2.1 中药制剂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2.2 中药制剂的分类和特点2.3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3. 中药制剂工艺学3.1 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3.2 中药制剂的成方原则和配伍禁忌3.3 中药制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4. 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1 提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2 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3 理化性质测定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2. 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研究论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 案例研究和课堂演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闭卷考试,考查对课程核心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评分:考查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七、参考教材1. 《中药药剂学教程》(主编:XXX)2. 《中药制剂与质量评价》(主编:XXX)3. 《中药制剂工艺学》(主编:XXX)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药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药学专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包括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和药事管理与法规四个科目。
其中,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应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科目主要包括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常见病证、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还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和药事管理与法规三个科目。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和专业知识二主要考查执业药师从事药学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中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制剂与剂型、中药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药事管理与法规则主要考查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监管法规,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总体来说,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对执业药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了解国家药物政策和药品监管法规,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有效。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内容:一、中药剂学1、掌握中药剂学的含义及范围;了解中药剂学的发展史和中药剂型的分类。
2、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各种剂型的特点与适应性。
3、掌握散剂的制备和质量要求;熟悉散剂的分类;了解散剂的特点和制备方法。
4、掌握浸出制剂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熟悉浸出制剂的分类和常用浸出方法;了解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煎膏剂、口服液剂等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5、掌握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熟悉液体药剂的分类;了解常用的液体药剂制备方法。
6、掌握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和制备方法;了解注射剂的包装及储存、运输要求。
7、掌握眼用制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眼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8、掌握喷雾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喷雾剂的制备方法。
9、掌握胶囊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了解空胶囊的原料种类及规格,以及胶囊剂的填充方法。
10、掌握丸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丸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丸剂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11、掌握颗粒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方法。
12、掌握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以及片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方法。
二、中药制剂分析1、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2、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5、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了解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6、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大纲中药药剂
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0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
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中药制剂单元操作(如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的基本原理
方法与应用。
3.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中药制剂常用辅较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6.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常用稳定化措施。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8.中药制剂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的基本知识。
9.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基本概念。
10.中药炮制的作用、常用炮制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11.常用中药和有毒中药的炮制方法、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其研究。
12.炮制辅料的分类、作用及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