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考试大纲
专插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贯众。
1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黛、山豆根、蚤休、红藤、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马勃、秦皮、白鲜皮、鸦胆子。
1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黛、鸦胆子。
15、掌握山豆根、鸦胆子的使用注意。
16、掌握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7、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18、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水牛角、紫草。
19、掌握水牛角的用法。
20、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21、掌握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2、掌握下列药物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24、掌握青蒿的用法和使用注意。
25、掌握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七、泻下药1、掌握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临床应用。
2、掌握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大黄、芒硝。
4、了解下列药物的功效:芦荟、番泻叶。
5、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7、掌握大黄、芒硝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
9、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大戟、芫花、巴豆。
八、祛风湿药1、各类祛风湿药的含义、性能特点、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独活、蕲蛇、木瓜。
3、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雷公藤。
4、掌握川乌的用法。
5、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乌、雷公藤。
6、掌握独活与羌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7、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秦艽、防己。
8、了解下列药物的功效:豕希莶草、络石藤、桑枝。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基本观念-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2.中医病因病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储藏学说-内外邪气学说-病机学说的应用3.中医诊断学-四诊法及其应用-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判断疾病的分型与辨证论治4.中医治则治法-中药的基本治疗法则-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剂型与用法第二部分:中药学知识1.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取材与加工-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2.中药药物学-常见中药的药用价值与功效-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特点-常见中药的毒副作用与禁忌3.中药处方学-中医经典方剂的基本应用与调配-常见中成药的使用与剂型选择-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与技巧4.中药制剂学-中药的剂型分类与制剂方法-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的制备与应用-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与应用第三部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1.中药质量评价与标准-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药的质量标准与监管2.中药药效评价与药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3.中药临床应用与中西医结合-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与中药治疗-中药与西药的合用与药物相互作用-中医疗效评价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前景第四部分: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1.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常见中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质量控制的规范与标准2.中药药事管理与合理使用-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中药处方的审核与发药-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使用3.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中药师的职业责任与责任-中药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范以上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以及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和理解,提升自己的中药知识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执业药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61科目名称:中药学综合I.考察目标中药学综合主要考察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药学综合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三者都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药学》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并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药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熟悉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考生科研实践能力。
《中药化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考察考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共50分选择题45小题,共90分简答题10小题,共100分论述题4小题,共60分III.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考察内容】中药学综合之中药学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熟悉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及采集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按药用部位划分不同植物的采收时节和方法。
熟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药性理论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熟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掌握归经的含义及依据,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分级,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五章中药的配伍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掌握配伍七情。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2020-03-28 10:08一、考试内容中药学知识点难易程度及所占比例知识点难易程度知识点所占比例了解部分约占5%熟悉部分约占15%掌握部分约占60%应用部分约占20%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争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学术价值。
(2)熟悉主要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
(3)了解主要本草著作的载药数目及分类依据。
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掌握道地药材的含义及确定因素;常见道地药材举例。
(2)掌握植物类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叶、花、果实与种子、根及根茎、皮)的一般采集期。
3.中药的炮制(1)掌握中药的炮制的目的。
(2)掌握中药的炮制的含义。
4.中药的性能(1)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和确定依据。
(2)掌握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特征,四气、升降浮沉的作用。
(3)熟悉四气、归经的临床意义。
(4)了解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
5.中药的应用(1)掌握“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
(2)掌握并应用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3)掌握煎药时特殊煎法。
(4)熟悉“剂量”的含义。
6.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麻黄、桂枝、荆芥、羌活、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防风、桑叶、葛根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4)了解白芷、牛蒡子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7.清热药(1)掌握清热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白头翁、山豆根、地黄、牡丹皮、青蒿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天花粉、夏枯草、龙胆草、鱼腥草、红藤、射干、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2022年河北专接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2022年河北专接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中药学》考试是为招收中药学专业专科升本科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课程是联系和沟通基础与临床各科的一门桥梁课,是从事中医药的工作者必须拿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临床实践应用问题。
考生应掌握各章概述中的含义、性能特点、分类、功效与适应证、配伍原则、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掌握或熟悉各章节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等知识及部分药物的功效、临床应用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知识要点
1.中药的起源。
2.中药学的发展,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明确中药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掌握6部代表性本草著作一《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量及学术价值。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2023中药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中药执业药师是负责中药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是中药行业的一项重要资格认证考试,2023年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
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中药药材的分类、鉴别、采集、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制剂的分类、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药药理学
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药理学知识;
2.中药的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三、中药临床应用
1.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中药的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管理
1.中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2.中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考试大纲
以天然药物学基础中涉及的中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包括药用植物学基础、常用中药的鉴定及其性味功效等。
序号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1一、绪论 1.天然药物学的含义
和任务(1)天然药物学的含义掌握(2)天然药物学的任务熟悉
2.天然药物学的发展史(1)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掌握(2)天然药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
3.天然药物的命名和分类(1)天然药物的命名熟悉(2)天然药物的分类了解
2二、药用植物
学基础1.植物细胞(1)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特点了解
(2)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掌握2.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掌握
(2)植物组织的分类熟悉
(3)维管束的概念了解3.植物器官形态及解
剖
(1)根的形态及构造熟悉
(2)茎的形态及构造了解
(3)叶的形态及构造了解
(4)花的形态及构造了解
(5)果实、种子的形态及构造了解4.植物分类(1)植物分类的目的及任务了解
(2)植物分类的等级熟悉
(3)植物的学名了解
3三、中药学相
关知识1.天然药物的采收及
加工贮藏
(1)采收掌握
(2)加工掌握
(3)贮藏掌握2中药炮制(1)中药炮制的含义,起源与发展掌握
(2)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掌握
(3)炮制常用辅料的性能及功用熟悉
(4)中药的净选,切制,炮制的一般方法熟悉
3.中药鉴定(1)中药鉴定的目的与意义掌握
(2)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熟悉
(3)常用的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掌握
(4)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了解
4四、根及根茎
类药材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
概念
(1)根类药材的概念了解
(2)根茎类药材的概念了解2.根及根茎类药材(1)川乌,附子的来源,性状,功效及毒性
成分
掌握
(2)黄连的来源,三种不同黄连的性状差异,
显微特征及功效
掌握
(3)大黄的三种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功
效及药理作用
掌握
(4)甘草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及功效掌握
(5)黄芪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6)柴胡的来源,南北柴胡的性状差异及功
效
掌握
(7)板蓝根的来源,南北板蓝根性状差异及
功效
掌握
(8)黄芩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9)丹参的来源,性状及功效和现代药理作
用
掌握
(10)人参,西洋参的来源,园参及山参性状
及功效
掌握
(11)三七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12)川贝母的来源,松贝,青贝,炉贝的性
状差异及功效
掌握
(13)麦冬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14)半夏的来源,性状,毒性成分及功效掌握
(15)苦参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16)白芍,赤芍的来源,性状及功效熟悉
(17)防风的来源,性状及功效熟悉
(18)山药的来源,性状及功效熟悉
(19)延胡索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20)白术,苍术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21)巴戟天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功效
5五、果实种子
类药材1.果实种子类药材的
概念
(1)果实类药材的概念熟悉
(2)种子类药材的概念掌握2.果实种子类药材(1)五味子的来源,南北五味子性状差异及
功效
掌握
(2)小茴香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及功效了解
(2)山楂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3)马钱子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功效了解
(4)决明子的来源,性状及功效熟悉
(5)苦杏仁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6)其它常用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来源,性状
及功效
熟悉
6六、茎木类药
著1.茎木类药著概念(1)茎木类药著概念熟悉
2.茎木类药著(1)沉香的来源,国产沉香及进口沉香的性
状差异及功效
掌握
(2)鸡血藤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3)其它常用茎木类药材的来源,性状及功
效
熟悉
7七、皮类药材 1.皮类药材概述(1)皮类生药的概念熟悉
2.皮类药材(1)厚朴的来源及药用部位,性状及功效掌握
(2)肉桂的来源及商品规格,性状及功效掌握
(3)黄柏的来源,关川黄柏性状差异及功效掌握
(4)杜仲的来源,性状及功效掌握
(5)其它常用皮类药材的来源,性状及功效熟悉8八、花类药材 1.花类药材的概念(1)花类药材的概念熟悉
(2)金银花,辛夷的来源,性状及功效熟悉
(3)红花,西红花的来源,性状,水试鉴别
及功效
熟悉
(2)其它花类药材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9九、全草类药
材1.全草类药材概述(1)全草类药材的概念熟悉
2.全草类药材(1)麻黄的来源及药用部位,性状及功效掌握
(2)薄荷的来源及化学成分,性状及功效掌握
(3)广藿香的来源,性状差异及功效熟悉
(4)细辛的来源,性状及功效了解
效
10十、藻菌类,
地衣类药材1.藻菌类,地衣类药
材概述
(1)藻菌类,地衣类药材的概念熟悉
2.藻菌类,地衣类药
材
(1)冬虫夏草的来源及药用部位,真伪鉴别
及功效,药理作用
掌握
(2)茯苓的来源及化学成分,性状及功效掌握
(3)灵芝的来源,性状差异及功效了解
(4)其它常用藻菌类,地衣类药材的来源,
性状及功效
了解
11十一、动物类
药材1.动物类药材概述(1)动物类药材的概念熟悉
2.动物类药材(1)鹿茸的来源及药用部位,真伪鉴别及功
效,药理作用
掌握
(2)牛黄的来源及化学成分,性状及功效掌握
(3)羚羊角的来源,性状差异及功效熟悉
(4)麝香的来源,性状差异及功效了解
(4)其它常用动物类药材的来源,性状及功
效
了解
12十二、矿物类
药材1.矿物类药材概述(1)矿物类药材的概念熟悉
2.矿物类药材(1)朱砂的来源,功效,药理作用掌握
(2)石膏的来源及化学成分,性状及功效掌握
(3)其它常用矿物类药材的来源及化学成分,
性状及功效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