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建设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建设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建设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3.1.1专利授权状况

下面图3.1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获得的专利的情况,从图3.1我们可以得出,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获得的“成长之星”的专利授权在2014年的时候有32项,在2015年的时候有36项,在2016年的时候有46项,在2017年的时候有54项,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获得的“科技之星”的专利授权,在2014年的时候有26项,在2015年的时候有28项,在2016年的时候有31项,在2017年的时候有35项,同样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具体的成长之星的专利授权和科技之星的专利授权见下图3.1所示:

图3.1 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专利授权情况

3.1.2融资需求状况

下面表3.1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

向建设银行申请融资的增长率,下面表3.1我们可以读出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在“成长之星”方面的融资增长率在2015年的时候比2014年的时候高出了88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6年的时候比2015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25.1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7年的时候比2016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42.4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在“科技之星”方面的融资增长率在2015年的时候比2014年的时候高出了50.7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6年的时候

比2015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41.8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7年的时候比2016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55.6个百分点,可以看粗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也就是2014年到2015年增长较快,与之相反的是,2015年到2016年则增长相对来说较慢。

表3.1 企业向建设银行申请融资的增长率

3.1.3科技创新人力状况

下面图3.2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科技创新人力状况3年来平均的扇形分布图,根据扇形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之中,其中,科技企业创新人员大专生的比重有10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创新人员本科生的比重有52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创新人员硕士生的比重有26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创新人员博士生的比重有12个百分点,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科技企业创新人员之中本科生占有绝大部分,超过了50个百分点,其次就是研究生,也达到了26个百分点。

图3.2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科技创新人力状况

3.1.4信贷状况

下面图3.3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申请的成长之星和科技之星的具体的信贷状况,从下面图3.3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信贷状况可以看出来,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有关成长之星这个产品,在2014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12631 万元,在2015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12274万元,在2016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16659 万元,在2017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17291 万元,有关成长之星这个产品,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量每一年都在增加。并且在2015年到2016年的时候信贷业务量上升幅度较大。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有关科技之星这个产品,在2014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4751 万元,在2015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5239万元,在2016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7253 万元,在2017年的时候信贷量大约达到8901 万元,有关科技之星这个产品,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量每一年都在增加。并且在2015年到2016年的时候信贷业务量上升幅度较大。并且整体趋势来看,成长之星信贷业务量是比科技之星的具体的信贷业务量高出不少的。

图3.3 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信贷状况

3.1.5不良贷款率

下面图3.4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申请的成长之星和科技之星的具体的不良贷款率,从下面图3.4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可以看出来,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有关成长之星这个产品,在2014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1.23个百分点,在2015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1.43个百分点,在2016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0.98个百分点,在2017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1.31个百分点,有关成长之星这个产品,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都在波动。并且在2015年到2016年的时候虽然信贷业务量上升幅度较大,但是不良贷款率反而下降了0.45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有关科技之星这个产品,在2014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1.53 个百分点,在2015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1.47 个百分点,在2016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1.99个百分点,在2017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大约达到2.01个百分点,有关科技之星这个产品,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几乎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并且在2015年到2016年的时候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较大,增长了0.42个百分点。并且整体趋势来看,虽然说成长之星信贷业务量是比科技之星的具体的信贷业务量高出不少的,但是成长之星不良贷款率是比科技之星的具体的不良贷款率低很多的。

图3.4 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不良贷款率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目录 精品

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1、电子银行 2、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3、发展中的问题 4、发展策略 5、制约因素 6、建行的优势 7、建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建行的发展战略 9、活动实施方案 1、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通俗地说,电子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其实现了全面无纸化交易,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用。随着中国网上交易增多,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网上银行用户数也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网民选择网上银行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网上银行的方便性,主要体现在节省时间、更方便的在家或单位中使用并且可全天候使用。还有一部分选择网上银行服务的原因是更愿意使用更新科技、追求更优金融服务与更高生活层次以及获得更多服务/功能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日益丰富,互联网特别是宽带的日益普及,网上银行这种方便、快捷的使用银行方式正越来越受广大网民的青睐,网上银行这一新银行形式正悄悄融入我们的生活。

而手机银行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逐渐成为又一个崭新的服务渠道,满足了人们期望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方式的真正3A金融服务需求。伴随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 务,银行业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开展增值业务的模式具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2、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电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型分销方式和渠道,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 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展示银行经营形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各行的电 子银行业务均得到加强,市场基础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产品营销的推动力和牵引 力不断增强。 (1) 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近年来,各行以有效发展为主题,以质量、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加大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加强风险控制,使得电子银行对全行经营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电子银行的营销方式正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为争夺市场份额,各行在管理模式上都有所创新。有的行单设独立的电子银行部;有的行转换科技部门职能,将科技部更名为电子银行部,具体负责全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和管理工作,将科技部门建成全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管理和推广中心;有的 行由银行卡部门负责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市场调研、客户维护、信息反馈和售后管 理工作,由科技部门负责电子银行服务渠道的技术支持。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极大 地推动了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 (2) 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目前,各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功能。例如,招商银行的电话银行系统开发较为完备,可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20余项专业服务,其中代理缴费和通信功能尤为突出;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均以在客户申办银行卡的同时自动开通电话银行为特色,话费、上网费、寻呼费、房租费等的代收代付功能较为完善;兴业银行”在线兴业’.2.O升级版增加了网上自助申请贷款服务,可一次性完成股票、基金、外汇和国债等多种投资;继”金融c通道”后,工商银行推出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可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网上汇市等12类、60多项功能;中国银行企业网上银行5.O版在实现网上银行与银行后台业务系统自动联机处理的基础上,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农业银行推出的2.0版网上银行,增加了漫游汇款、贷记卡还款、网上缴费、记账式债券、开放式基金、分行地方特色业务、电子商务和服务定制等功能,使网上银行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推广上的便捷性。 (3) 客户群体日益壮大 银行传统业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客户群体,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各行利用多层次、全方位营销和主动上门推介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黄金客户。 (5) 内部管理走向规范 一是推行规范化管理,为电子银行从立项到产品上线运行全过程拟订规范化操作流程,保证了电子银行的安全和畅通。二是建章建制与技术防范并举,全面加强管理,构 筑坚实、牢固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电子银行的监控。三是制定并完善电子银行管理 制度和办法,规范业务操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各级行和基层网点在电子银行运营中的工 作内容,并结合审计、财会等部门自律监管的要求,将电子银行业务重要凭证领用(销 号)和出入库管理、业务检查等内容,纳入监管工作职责中,强化检查与督导。

中国建设银行行业特色知识

中国建设银行行业特色知识 一、银行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 本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设有约13629家分支机构,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纽约、胡志明市和悉尼设有海外分行。本行的子公司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二、银行文化 1、愿景: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 2、使命: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 3、核心价值观:诚实公正稳健创造 4、理念: (1)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2)服务理念:客户至上注重细节 (3)风险理念:了解客户理解市场全员参与抓住关键 (4)人才理念:注重综合素质突出业绩实效

“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是建行人理念与追求的浓缩。 5、作风:勤奋严谨求真务实 6、员工座右铭——时时敬业,处处真诚,事事严谨,人人争优。 7、员工警言 我的微小疏忽,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麻烦; 我的微小失误,可能给建行带来巨大损失; 贪欲、失德、腐败必然给自己、亲人和建行带来耻辱。 8、宣传用语(口号) 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 与客户同发展与社会共繁荣 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善建者行 三、发展历程 中国建设银行是一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境内及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业务。2001年7月,建设银行在《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位居第29位。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建设银行成立的基本背景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建设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全国陆续展开,为管理好巨额建设资金,建设银行应运而生,开始了艰苦而光荣的历程。 从1954 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了集中办理国家基本建设预算拨款和企业自筹资金拨付,监督资金合理使用,对施工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办理基本业务结算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b14753567.html,/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赛迪投资顾问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在肯尼亚,手机支付系统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而且不是由商业银行运营。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比如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参考:中国建设银行竞争战略分析实施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引言 作为全球第一战略权威,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力竞争模型”和“三大竞争战略”。其中,“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对抗当中,波特提出了三大著名的竞争模式,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性战略。“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多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面的独特性,等等。“集中性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围实现其目标,集中性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围竞争的对手。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作出选择,它希望在广泛的领域还是狭窄的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它是采用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即:企业必须在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选择一种并有效地加以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不断兴起,使得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如今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己经日益与世界经济融合成一个整体,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逐步提高。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而且一旦发生,其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波及的围也越来越广。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我国商业银行和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相比,竞争力水平非常低,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低下、金融创新乏力、资产质量低下等多面。我国银行业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就全面开放了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地域也在逐步扩大,2006年底人民币经营业务对外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目前采用的基本竞争战略是差别化战略,即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建立其独特的品牌效应的战略,使其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和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和“三大基本竞争战略”的理论,首先对我们金融行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用SWOT分析的法,研究中国建设银行为要采取差异化战略,并提出了今后如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战略。 一、建设银行竞争战略的实践活动 中国建设银行,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ICBC),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是中国五大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法人账户,

建设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建设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3.1.1专利授权状况 下面图3.1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获得的专利的情况,从图3.1我们可以得出,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获得的“成长之星”的专利授权在2014年的时候有32项,在2015年的时候有36项,在2016年的时候有46项,在2017年的时候有54项,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获得的“科技之星”的专利授权,在2014年的时候有26项,在2015年的时候有28项,在2016年的时候有31项,在2017年的时候有35项,同样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具体的成长之星的专利授权和科技之星的专利授权见下图3.1所示: 图3.1 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专利授权情况 3.1.2融资需求状况 下面表3.1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 向建设银行申请融资的增长率,下面表3.1我们可以读出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在“成长之星”方面的融资增长率在2015年的时候比2014年的时候高出了88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6年的时候比2015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25.1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7年的时候比2016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42.4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在“科技之星”方面的融资增长率在2015年的时候比2014年的时候高出了50.7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6年的时候

比2015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41.8个百分点,融资增长率在2017年的时候比2016年的时候高出了大约是55.6个百分点,可以看粗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也就是2014年到2015年增长较快,与之相反的是,2015年到2016年则增长相对来说较慢。 表3.1 企业向建设银行申请融资的增长率 3.1.3科技创新人力状况 下面图3.2显示了建设银行从2014年到2017年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具体科技创新人力状况3年来平均的扇形分布图,根据扇形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之中,其中,科技企业创新人员大专生的比重有10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创新人员本科生的比重有52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创新人员硕士生的比重有26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创新人员博士生的比重有12个百分点,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科技企业创新人员之中本科生占有绝大部分,超过了50个百分点,其次就是研究生,也达到了26个百分点。 图3.2建设银行所投资的一些企业的科技创新人力状况

继往开来,以创新驱动中国建设银行蓬勃发展

继往开来,以创新驱动中国XX银行蓬勃发展 成立60年来,中国XX银行围绕改革发展为主线,不断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XX银行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为指引,改革和优化自身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致力于XX“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创新型银行,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 创新是XX银行鲜明的文化特征 XX银行自1954年成立以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XX银行从专业专注审基建,到一心一意办银行,创新贯穿始终。一部建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拼搏创新的历史。 创立伊始,立足基建,专业专注。改革开放以前,XX银行“守计划、把口子”,肩负着基本XX拨款和审查等重要任务。XX银行的成立,使国家基本XX拨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业务范围从国家预算内基本XX拨款扩展到自筹基本XX、地质勘探、勘察设计,以及国营企业“四项费用”等拨款的更宽领域。1956年开办的新业务——审查工程预算,在商业化改革后转变为审查工程造价,成为一项重要中间业务。迄今为止,XX银行仍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商业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探索,敢为人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XX银行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尝试新业务。1979年,发放了第一笔基本XX贷款。1986年,开办了第一笔储蓄业务。1988年,开办了国际业务。1990年,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1992年,房改金融业务登上了《新闻联播》,而该项业务自开办以来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商业化改革以后,全面发展,独具特色。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拉开了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序幕。商业化改革以后,XX银行以死里逃生、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一心一意办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改革和创新的领跑者。如先后办理了第一笔债券融资业务,发行了第一张多功能龙卡,创新了存款免填凭条服务,推出了实时到账的电子汇款,“要买房,到建行”更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2005年10月,XX银行率先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开创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境外上市的先河。股改上市以来,XX银行秉承创新文化传统,争创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电子银行、私人银行、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行长专访建设银行

《金融时报》高端访谈:专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加大转型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艰巨复杂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已经驶离快速增长通道。那么如何在棘手的环境中既守住风险又保持良好的业绩?当一些银行机构仍在寻找答案时,中国建设银行却已开始大胆“实践”:“通过彻底转变经营模式,全面实施战略转型,走‘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稳健的发展、良好的业绩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建设银行选择的正确。 考虑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承担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那么未来一年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今年又会有怎样的工作部署?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改革元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启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等重要领域,存在商业银行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那么未来一

年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张建国:从机遇来看,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这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具体来说,首先,新型城镇化成为银行最重要融资服务领域之一。作为未来10年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关键领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在带来新一轮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重要融资服务机会。 其次,产业转型升级蕴藏着重要结构性投融资机会。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物联网、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经济领域的金融服务大有可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立等,呼唤着信贷类业务的创新。 最后,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将带来重大业务发展机遇。我国区域经济由东向西的梯度推进,将形成几个新的增长带。一是上海、广东、天津等自贸区的加快建设,为开放前沿重要城市行带来难得的业务拓展机遇。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将加快新疆、陕西、甘肃等相关区域基础设施与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方案中重要着力点,这将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以科技提升银行数字化竞争力——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以科技提升银行数字化竞争力 以科技提升银行数字化竞争力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2018年02月28日 便捷的金融服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不可或缺的乐章——摆脱实物束缚,让数字确定客户信用,客户在网上或手机端指指点点间即可享受到金融服务已成为现实。然而,看似轻松的这一切来源于银行数字化领域的不懈探索与转型创新。目前,银行数字化建设不再是纸上谈兵,它已成为银行创新发展、服务大众的硬实力。如何进行科技转型,提升银行数字化竞争力正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 六年数字化转型探索造就科技优势 六年数字化转型探索造就科技优势 中国建设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在“战略的远见、执着的坚持、高层的魄力”的大背景下启动的。《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规划》提出,建行要朝着“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方向整体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关键的一步,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就是展现数字化转型成就的核心平台,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新技术应用,而是包含了业务流程再造、技术创新与业务价值融合、技术架构变革等众多突破。 建立企业级架构。以企业级视角,全面梳理金融业务和产品,进行架构再造,构建了企业级架构。在企业级架构指导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实现对客户360度画像,制定更贴近客户需求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从而更为精准地营销;完整地分析产品,准确地定位和配置,更科学地制定价格与销售策略,更快速地推出新产品;实时运用数据,全面整合和深度挖掘,更灵敏划分客户、防控风险,前瞻性智能运营、决策管理。 实现技术与业务价值链的融合。紧密贴近市场、深度融入价值链,参与到客户价值创造活动中,与客户建立“伙伴式”关系,更精准地推送金融服务,更有效地匹配金融资源,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推动传统存贷汇为主的商业模式向“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以及创新型、智慧型”银行转型,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目前,建行集团的租赁、基金、信托、寿险、资产、造价咨询、期货、养老金和财险等子公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母行形成良好的协同联动,客户可一点快速接入、一站式得到“一揽子”金融服务。 完成业务全流程再造。新一代核心系统突出客户导向和价值创造,形成全流程的统一视图,促进客户服务综合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纵向层级扁平化、管理措施差异化、操作应用智能化、客户体验极致化。 搭建了业界领先的基础框架平台。融汇了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采用了组件化、参数化的架构设计,保证了未来良好的扩展性,奠定了支撑未来转型和持续创新的技术基础;同时,标准化、动态适应的方法和流程,确保了IT 架构能够不断吐故纳新,灵活地适应转型创新。企业级工程实施方法,实现了业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需求、设计与研发、生产的无缝衔接,为建行转型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来源:金窝窝 现在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主导的金融行业,称为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技术、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上都有很大改变。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推动了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金融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情况,概括国内网络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最后对未来国内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做出肯定。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措施;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促进了金融创新。在此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易,人们在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时,也深受互联网弊端的困扰,比如财产被盗,网上诈骗,网上支付漏洞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持续增加,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形式也不断复杂化,使得国家无法对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管理,进而各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大。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通过对比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找出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合理性建议,以便国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从字面意义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总和,它涉及两个方面,但是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只涉及狭义的互联网金融范畴,却忽略了互联网金融的广义内涵。举例来说,狭义的互联网金额活动主要指网上银行业务,而广义的金融活动除了网上银行业务,还包括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互联网金融市场。 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在涉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学术成果中,孔繁强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这句话概括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互联网与金融活动紧密联系。 最新的百科查询结果更为简单明了,它将互联网金融直接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上述两种说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便是互联网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业务模式创新 研究

Finance 金融, 2019, 9(3), 241-24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4753567.html,/journal/fin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b14753567.html,/10.12677/fin.2019.9302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on Commercial Bank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Jie Fang, Wenwu Xie, Yue Lu, Yangfan Zhen, Siqi Yu, Ning Chen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pr. 30th, 2019; accepted: May 15th, 2019; published: May 22nd, 2019 Abstract With the wave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that has swept through, commercial banks are shifting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to active embrace. From the operational idea to the service concept, the front-end business to the back-end technology, or the customer-acceptance model, they are ac-tively integrating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nancial technology has forc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ercial bank to update its system, boosting the reform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model and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its internal cha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nel data of 16 commercial banks, selects the empirical model,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through panel data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s. It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under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alysi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Keywords Financial Technology, Commercial Bank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业务模式创新 研究 房洁,谢文武,陆悦,郑扬帆,余斯琪,陈宁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22日

建设银行发展史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自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1954年10月,建设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后,其任务是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几十年来,建设银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阶段,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通过开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商业银行业务,丰富了银行职能,为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为国有商业银行时期。1994年,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 求,建设银行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给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从功能转换上迈出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一步。 经过近50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到2004年6月末,资产总规模为37228亿元,负债总规模为3522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17%。按照境内外全口径统计,全行不良贷款余额657.1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3.08%,达到了银监会要求的3 —5%的标准。境内外营业性分支机构15401个,其中有6个海外分行,2个驻海外代表处。全行正式员工26.3 万人。同时,全资拥有建新银行,并持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权,持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1%的股权。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名称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继原中国建设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后,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实现股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