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练16 工业革命 (作业).doc

合集下载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7.21 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7.21 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一第一次工业革命(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郑州模拟)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A.与技术进步无关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C.只能发生于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解析】选B。

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B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C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D 错误。

2.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 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 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解析】选B。

材料强调工业革命高峰时期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而非强调发明数量的增加,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命,故A错误;工业革命高峰时期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体现出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高峰的到来,故B正确;材料反映出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没有涉及政府的领导,故C 错误;材料反映出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没有涉及专利制度自身的完善,故D 错误。

3.下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

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了 ( )A.西方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B.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缺乏C.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D.人们对动力革命的探索与向往【解析】选D。

根据题目中“19世纪中期”可知,此时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英国完成,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工业化下机械化不断实现,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故B错误;C表述与题目中“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不相符,故C错误;D表述与题目中“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相符,D正确。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科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科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

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近代工厂的开端是()A.珍妮纺纱机广泛应用B.飞梭的发明C.水力织布机的发明D.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2.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圈地运动的进行B.蒸汽动力的应用C.石油工业的发达D.电器的广泛使用3.1750年英国全国人口约700万人,到1870年猛增到27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二分之一。

在美国,1815年马萨诸塞有57家工厂,康涅狄格有14家工厂,19世纪20-40年代,北部进入工厂制盛行时期。

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英美加速建立垄断组织D.英美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4.作为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动机和核心产业,没有别的工业的重要性能与其相比,“由它开创的长期经济增长最终变成‘持续性的增长’”。

“发动机和核心产业”是指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冶金业D.交通业5.“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的该观点强调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B.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推动力C.人们盲目追求过于廉价的商品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全世界6.文学家如此赞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故选B。

答案:B2.(2012·天津高考)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再结合图片可知,他所创办的工厂建在河流边上。

因此答案选B。

答案:B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9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数量急剧上升,农民数量下降,故选B。

答案:B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解析: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C项正确。

答案:C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解析:依据“19世纪中叶” “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6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含解析岳麓版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6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规范练16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有学者统计出1775年世界部分地区劳动者日均工资状况,他发现英国劳动者的日均工资是中国北京、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的三倍以上,是印度德里地区的六倍以上,这一状况( )A.展现世界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B.推动英国进行技术革新C.导致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高涨D.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2.(2021·浙江模拟)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明确指出,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列入资本的组成部分,而自然因素的应用是与科学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的发展相一致的。

在工业革命中,敢于打破自然因素应用、引入技术力量的标志性事件是( )A.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B.韦奇伍德引入制陶工序制度C.瓦特改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D.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3.(2021·甘肃庆阳期末)一位经济史学家认为:工厂不是扩大了的工场,它使用了动力机器,在英国,工厂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欲望,而在于动力,即机器和引擎。

在拥有这些东西之前,我们不可能有工厂,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们克服分散生产的成本优势。

这反映出( )A.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自然过渡B.传统手工生产迅速退出历史舞台C.技术变革是工厂制兴起的前提D.工厂制继承了传统生产组织形式4.(2021·重庆二模)有学者在探讨英国工业化进程时引用到以下两组数据:1823年,一个英国织工一周平均生产7匹布,1845年一周平均生产11匹布。

英国棉纺织工人的工资指数(以1850年为100):1809—1818年,137;1820—1826年,100;1833—1842年,93。

其分析得出的结论最有可能是( )A.技术进步提升了劳动效率B.机器化大生产降低了劳动者收入C.工业化的收益向资本倾斜D.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5.(2021·四川绵阳三模)当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时,他从中获得四大洲的能量。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 工业革命课时作业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 工业革命课时作业

第2讲工业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材料强调的是( )A.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用于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答案 C解析材料信息“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由于缺乏刺激”“未被应用于工业”表明,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故选C。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后,工厂主博尔顿要求买主只付出每架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的费用,另外加上比使用同等马力的气压机所获得燃料上节省费的三分之一。

”此做法( )A.保证了对生产技术的垄断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C.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D.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工厂主低价出售蒸汽机,不利于对生产技术的垄断,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同类商品的价格,无法得出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故D项错误。

3.(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说明(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过程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答案 C解析“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A项错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被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故B项错误;通过“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也开始追求工业化”说明有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西方崛起的原因,故D项错误。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6工业革命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6工业革命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六)工业革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2018 •云南保山二模)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 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

这些发展( )A. 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B. 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 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D. 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D [由材料中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多个行业兴起、内部分工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说明英 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2 . (2019 •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瓦特的发明成果因获得技术专利而受到法律保护,并在生 产领域中得到推广,C 项正确。

3. 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

后愈演愈烈,议会 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

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 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B. 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C. 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D. 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C [根据材料信息“ 1811年”“手工织袜工捣毁袜机、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夺走了 手工工人饭碗,故 C 项正确。

]4. (2018 •九江二模)下表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 1850- 1870年间蒸汽动力使用情况。

D 项正确。

]获得4项技术专利。

1775年英国 F 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 1800年。

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 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

”这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A.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 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 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C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法国37万马力185万马力德国26万马力248万马力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蒸汽动力的增速领先B. 法国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源于政局趋向于稳定C. 德国工业速度最为迅猛,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D. 三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对科技态度差异B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总量虽然最大,但是增速却不是最快的,故A项错误;法国发展较为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法国政局相对稳定,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此时三国都完成或经历着工业革命,所以他们对科技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故D项错误。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要点专练1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要点专练1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要点专练16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押题角度1 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2023·广东茂名高三二模]下表为1751~1830年间英国离开农村流向城市人口总数A.农业生产呈现出衰退趋势B.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C.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D.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2.[2023·湖北武汉高三模拟预测]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3.[2023·江苏徐州高三模拟预测]18世纪英国的人均消费指数徘徊在57~60之间,19世纪中期上升到100左右,城市里也逐渐地出现了咖啡店、小酒馆、剧院、音乐厅、浴室等供市民特别是中产阶层消费的服务场所。

这反映了英国( )A.殖民掠夺提升民众生活水平B.工业革命推动市民生活变迁C.消费增加促使第三产业兴起D.生活方式改变加剧阶级分化4.[2023·山东潍坊高三模拟预测]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各郡女子独立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逐渐降低。

1866年,1 500名中产阶级妇女请愿要求妇女参与选举。

这些现象( )A.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B.根源于产业革命C.体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加剧了贫富分化5.[2023·广东深圳高三一模]《家,甜蜜的家》是19世纪初的一首歌曲,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

对他们而言,家不仅意味着豪华住宅和高雅、时尚的摆设,还是“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

这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革命扩展 B.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C.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6.[2023·山东聊城高三期中]在19世纪的美国,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在家庭领域中崇尚虔诚、顺从、纯洁、持家的“真正的女性”;但在19世纪上半叶的北方,女性却被视为具有天然道德优势而成为工厂首选。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工业革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工业革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工业革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解析:A、B、C、D四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项正确。

答案:D2.(xx年泉州质检)“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两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3.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注意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原棉输入重量增加得益于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棉纺织能力提高;A项为题干材料现象的结果,不是原因;B项判断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故选C项。

答案:C4.(xx年嘉兴模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解析:“1776年”“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了劳动效率,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十六) 工业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保山二模)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

这些发展( )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D[由材料中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多个行业兴起、内部分工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说明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D 项正确。

]2.(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

1775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

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

”这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A.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B.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C.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C[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瓦特的发明成果因获得技术专利而受到法律保护,并在生产领域中得到推广,C项正确。

]3.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

后愈演愈烈,议会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

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B.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C.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C[根据材料信息“1811年”“手工织祙工捣毁袜机、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故C项正确。

]4.(2018·九江二模)下表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1850-1870年间蒸汽动力使用情况。

A.英国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蒸汽动力的增速领先B.法国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源于政局趋向于稳定C.德国工业速度最为迅猛,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D.三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对科技态度差异B[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总量虽然最大,但是增速却不是最快的,故A项错误;法国发展较为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法国政局相对稳定,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此时三国都完成或经历着工业革命,所以他们对科技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故D项错误。

] 5.(2018·兰州一模)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巨大的城市”的形成。

主要基于( )A.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B.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C.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D.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C[材料反映出“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贸易中心转移推动西欧国家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D项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6.(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下图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

据此可知( )A.当时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重商主义促进海外市场扩大C.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快速发展D.英国实行轻重工业并重政策C[英国的棉花加工量与生铁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在18世纪后半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更多的机器被生产出来,应用于棉花加工,而生铁是制造机器的原料,故选C项;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最晚是在1800年,当时英国还未实现工业化,故排除A项;由于题干时间是18世纪后半期,这时已经不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了,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是在轻工业,故D项错误。

]7.(2018·汕头二模)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

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 ) A.英国已控制了中国市场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C[材料强调的是欧美各国对华出口总额的比较而非英国对中国市场的掌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欧美对华出口而非中英贸易,故B项错误;由材料英国的“1764年……占63.3%,到1829年英国占82.9%”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拉大了欧美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美对华出口而非自由贸易思想,故D项错误。

] 8.(2018·山东淄博部分学校二模)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法案。

该法案规定:按照英国国内市场价格,每夸特小麦低于八十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进口。

这一规定在英国()A.降低了谷物的价格B.提升了工人生活水平C.促进对外贸易繁荣D.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D[《谷物法》是对谷物价格的保护,故A项错误;主要是农业措施,不能体现提升工人生活水平,故B项错误;这个法案是一种贸易保护,故C项错误;《谷物法》影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故D项正确。

]9.(2019·渭南质检)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

这种变化反映了( )B.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C[从上表可知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和德国,故A项错误;英、美、德三国不能完全说明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增速不断加快,故B项错误;上表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德三国经济快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说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C项正确;表格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德三国经济快速发展,无法表明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10.(2018·海南高考)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A[根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 11.(2019·安徽十校联考)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 )A.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B.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C.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D.促成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D[根据材料“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可知,垄断组织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故选D项。

]12.(2019·齐鲁名校冲刺卷)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C.工业文明的发展D.原始资本的积累A[由“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可得出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最终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故A项正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为殖民扩张的情况,不能说是扩张的“需要”,故B项错误;“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这里与工业革命有关,但表格数据显示突出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全球,故C项错误;材料“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与原始积累不相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

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

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

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

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

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议,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

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

(7分)(3)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

(6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第(2)问应指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新工业的发展但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第(3)问应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

[答案] (1)背景: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

对策: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

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

(12分)(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

(7分)(3)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