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 作业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

课题: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课后作业一、学习目标1.了解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题目呈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下列能够体现其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飞梭B.轮船 C.火车D.电灯2.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这种“新动力发明”应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飞机3.内燃机的发明是19世纪后期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发明以汽油味燃料的内燃机的是( )A.德普勒B.戴姆勒C.本茨D.福特4.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A.英国、法国 B.法国、德国C.英国、美国 D.德国、美国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③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④瓦特改良蒸汽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下列哪些产品( )①碱②飞机③硫酸④人造燃料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二十世纪的石油世纪,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D.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A.雇佣关系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垄断组织形成10.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

《工业革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工业革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工业革命》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工业革命作为这一转变的关键节点,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深入钻研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摩登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工业革命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钻研主题: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摩登社会的影响。

2. 钻研内容:- 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 工业革命的主要阶段:如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大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等。

- 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如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械的改进、铁路的建设等。

- 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包括城市化经过、工人阶级的形成、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 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如生产方式的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等。

- 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如文学艺术的变化、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体系的改革等。

3. 钻研方法: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钻研等。

三、作业设计步骤1. 选题与资料收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钻研方向,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2. 文献综述: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总结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如瓦特的蒸汽机、阿克赖特的水力纺纱机等,深入分析其技术特点和社会影响。

4. 比较钻研:比照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工业革命中的表现,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5. 撰写报告:学生根据钻研效果撰写作业报告,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观点明确。

6. 效果展示:学生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钻研效果,进行班级交流。

四、作业设计要求1. 报告格式:遵循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

工业革命 (作业)

工业革命 (作业)

工业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保山二模)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

这些发展()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D[由材料中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多个行业兴起、内部分工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说明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D 项正确。

]2.(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

1775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

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

”这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A.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B.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C.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C[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瓦特的发明成果因获得技术专利而受到法律保护,并在生产领域中得到推广,C项正确。

]3.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

后愈演愈烈,议会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

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B.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C.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C[根据材料信息“1811年”“手工织祙工捣毁袜机、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故C项正确。

]4.(2018·九江二模)下表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1850-1870年间蒸汽动力使用情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一第一次工业革命(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郑州模拟)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A.与技术进步无关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C.只能发生于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解析】选B。

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B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C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D 错误。

2.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 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 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解析】选B。

材料强调工业革命高峰时期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而非强调发明数量的增加,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命,故A错误;工业革命高峰时期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体现出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高峰的到来,故B正确;材料反映出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没有涉及政府的领导,故C 错误;材料反映出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没有涉及专利制度自身的完善,故D 错误。

3.下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

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了 ( )A.西方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B.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缺乏C.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D.人们对动力革命的探索与向往【解析】选D。

根据题目中“19世纪中期”可知,此时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英国完成,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工业化下机械化不断实现,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故B错误;C表述与题目中“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不相符,故C错误;D表述与题目中“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相符,D正确。

《工业革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工业革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工业革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工业革命》是一部描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呈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变革,揭示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遥影响。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观看《工业革命》这部电视剧,让同砚深度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相关主题,培育同砚的历史认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作业目标1. 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进步过程;2. 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探讨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伦理议题;4. 提升同砚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作业内容1. 观看《工业革命》电视剧全集,并撰写500字摆布的观后感,包括对剧情、人物、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分析和感悟;2. 就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撰写一篇1000字摆布的探究报告,包括资料搜集、分析和总结;3. 就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伦理议题,选择一个议题进行深度探究,撰写一篇800字摆布的探讨文章;4. 参与小组谈论,就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启迪展开沟通,形成小结并进行展示。

四、作业要求1. 观看《工业革命》电视剧需全程跟进,确保对剧情和历史背景有全面了解;2. 撰写的观后感、探究报告和探讨文章需结合电视剧内容和实际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分析能力;3. 小组谈论需乐观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4. 作业提交需按时完成,按要求格式整理资料,保证文字通顺、语言规范。

五、评分标准1. 观后感、探究报告和探讨文章的内容丰富、观点奇特、逻辑明晰(分别占比30%);2. 小组谈论表现乐观、思维活跃、合作良好(占比20%);3. 作业提交准时、整理规范、语言流畅(占比10%);4. 总结展示表达明晰、内容精彩、结论明确(占比10%)。

六、作业打算1. 第一周:观看《工业革命》电视剧,筹办观后感;2. 第二周:完成观后感撰写和探究报告筹办;3. 第三周:完成探究报告撰写和探讨文章筹办;4. 第四周:参与小组谈论,展示作业效果。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业)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业)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工业革命的背景.(2021湖北荆州期中)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的这些技术进展不应该被仅仅视为欧洲的成就。

更准确地看,它们乃是世界发展过程的产物,而世界发展过程的空间焦点以前长期在东方徘徊,当时才向西方移动和在西方穿行。

”其意在说明工业革命()A.是世界技术交流的结果 B.产生于全球联系的加强C.导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D.利于建立世界经济体系.(2022江苏南京六校期末)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垄断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

英国的专利制度()A.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促使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反映了英国技术世界领先.(2021吉林长春月考)英国凭借国家权力推动的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

地主在圈占了大片土地后,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使农牧业迅速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这反映了英国()A.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归宿 B.土地兼并造成人口流失C.农村的变革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封建势力影响国家决策4.(2022江西抚州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哪些条件()A.代议制确立、资本、劳动力B.政治制度、劳动力、资本C.技术前提、资本、劳动力D.市场、资本、劳动力5.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表面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却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他意在说明()A.多重因素促成工业革命B.工业革命有一定偶然性C.技术进步发挥决定作用D.民主制度是主要的原因题组二工业革命的进程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发展到52家,1809年发展到64家,1830年增至99家。

历史2作业: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2作业: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

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研制成()A.水力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汽船D.蒸汽机车3.右图反映了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D.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4.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

19世纪,大约有6 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情况(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D.建立福利国家6.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7.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整理)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整理)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请回答:
材料一:针对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社会变化,恩格斯说:“当革命风 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
变革。”
材料二:英国在近代史上进行了两次著名的“革命”,一次是迎来自己新
①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 时代的“革命”,另一次是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的“革命”。 工业革命 1640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商品的需求。 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1)材料一中的“变革”指英国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18世纪60年代;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③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
(3)材料二中的两次“革命”分别是指什么?开始时间?结果如何?
强大的工业国。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评价这场“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作业: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学习测评 2、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错误的是 ( D) A、实现了手工生产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 B、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C、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D、导致垄断组织的产生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 B ) A、法国B、英国C、意大利D、美国 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 化。其表现有( B ) A、家庭电话普遍使 用B、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D、人们 络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B
)。
第二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 ) A.棉纺织业 B.机器制造业 C.冶金业 D.采矿业 3、工业革命中,在动力的发明和利用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成就 是( ) A.水力织布机的研制 B.火车机车的问世 C.改良蒸汽机的制成 D.“珍妮纺纱机” 4、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 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 ) A.发明“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发明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5、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女工和童工的大量使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 C.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D.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

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

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解析:选C。

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英国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但不是材料体现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从“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可知材料反映出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是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2.(2019·临沂模拟)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解析:选C。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个生产过程,没有涉及劳动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乡村制造业活动”,没有关于农村经济转型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19·岳阳高三质检)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主要说明() A.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善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完善解析:选D。

材料体现英国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A项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仍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材料内容政府应对工业化问题的措施属于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并非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英国制定公共卫生立法,并不能反映英国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故C项错误;为应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英国政府加强公共管理职能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故D项正确。

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

改变这些政策()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解析:选D。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改变这些政策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管制,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巨大的工业优势,改变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D项正确。

5.“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解析:选A。

材料“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

6.(2019·淄博模拟)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这一做法()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大发展,自由主义思想盛行,故A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降低关税,并未提到关税收入的变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罗斯福新政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英法两国间的贸易,并未提到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故D项错误。

7.(2019·临沂高三质检)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解析:选C。

1853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是真实的,并没有夸张和虚构,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文明的弊端,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要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弊端需要加强法制,故C项正确;材料的描述只是环境污染,而不是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故D项错误。

8.(2019·日照模拟)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是科技发展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重工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主题不是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贝尔、爱迪生、卡尔·本茨等科学家的行为说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项正确。

9.(2019·合肥高三质检)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选D。

从劳动力比重变化看,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化,不是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故A项错误;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在1871年,故B项错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故D项正确。

10.(2019·商丘模拟)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B.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解析:选C。

由“1901年”可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主要是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故C项正确;该现象与相对论提出无关,故D项错误。

11.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

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B.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选D。

从材料中“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可知垄断组织的行为有利于农业文明地区工业化发展,推动该地区近代化,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工业化,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工业文明的代表,其扩张和掠夺促进了工业文明与亚非拉农业文明地区的联系,故C 项错误;垄断组织对亚非拉国家的控制掠夺,进一步使亚非拉国家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故D项正确。

12.(2019·广安、遂宁、等四市高三诊断)如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

其变化反映出()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D.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解析:选B。

不能从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判断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在世界贸易中比重相对下降,美德和其他地区则相对上升,体现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下降,不具备垄断地位,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国家经济交流准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确立,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的大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

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

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