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对比表

合集下载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开始国家政治前提
时间
开始标志标志性发明动力机械
成果
能源
时代特征
影响
对中国的影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
德走在前端。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
和加强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
珍妮机的发明(棉纺织业部门)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电力、内燃机
蒸汽机内燃机
生活: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电力为动力:电车、电话、电灯、生产:改进蒸汽机(瓦特)电报交通:轮船( 1807,富尔顿,美国)内燃机为动力:汽车、飞机火车( 1825 史蒂芬孙,英国)
煤电力、石油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生产力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生产力: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汽时代 .发展,人力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际格局 :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国主义阶段。

局面国际格局: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求(东方从属于西方)着月球、富者越富”的局面。

(东西方拉大了距离)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发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本殖民地封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建社会的深渊。

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
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 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 机车(1814年)
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 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 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
始了城市化进程;
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 输出为主的时期;
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 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 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生改变。
二、迁移和运用:
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
次第 项目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 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含义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发源地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电力革命——电气时代重大发明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2、电话—贝尔(美国)1876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莱特兄弟(美)1900~1902影响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关于世界整体趋势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备注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九年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九年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1、科技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2、但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使战争更为惨烈;3、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本131页和126页
九下105页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2、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行缓慢。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1、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更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帝国主 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新兴产业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影响
课本90页
九下104页
共同影响
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变;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启迪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的对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主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等
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4、汽车:本茨(德)1885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 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 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 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 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 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 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 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备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
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 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央)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 电动机一格拉姆(比利时)1870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岂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前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电力的广泛使用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轻工业)电力行业(重工业)
主要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
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成果)
(英国)珍妮机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最重要发明)
(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最重要发明:发电机、内燃机
美国)爱迪生碳丝电灯
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共同点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