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知识学习】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知识学习】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两次工业
革命
本篇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易错知识点:
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提示: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根本原因是英国在当时拥有最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而工厂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的需求,生产技术的革命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较早确立是其政治前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兴起了电力、石化工业等新工业部门,一些传统工业部门也获得了较快发展。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钢铁工业发展很快,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1889年建成的艾菲尔铁塔就是这一发展的典型。

3.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较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一般很大。

提示: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故工厂规模一般较小。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化工业为主,故工厂规模一般很大。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两国垄断程度最高,因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核心考点】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

5.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 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

其中人们利用电能的科学依据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3.主要发明成果:
①电能开发和利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理想是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最主要发明是出现在1879年的电灯泡,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②电讯业: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有线电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①科技和生产真正结合,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②源于美国和德国,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③在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个人: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提供了物质基础。

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来源,推动了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展。

3.化学工业诞生: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的出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了
便利。

4.传统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钢铁、纺织、采矿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气产品,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2.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3.贝尔:发明电话,使人类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
革命开始。
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
①美国的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②与电有关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前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蒸汽、煤炭
电力、石油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理论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通讯工业等
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
特点
①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②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首先发生在英国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领先。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 产生背景(1)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

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东方则还没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程度,只有日本是的资产阶级国家。

故而在大约30年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产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当中。

这里的“和平”是指没有产生革命,并不是相对于战争而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连续克服世界等方面,都得到了庞大的发展,终于到达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成型的程度。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空前活跃并获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在自然科学庞大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起来的。

正是在这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又不断有新的突破,并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当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令人佩服地体现了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发挥出来的庞大气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入侵,为占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竞争更加猛烈。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工业在全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主导地位,而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对商品生产给予了强大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的前程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

这就只能依靠科学技术。

从而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去在残暴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象征):①、重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工业由蒸汽时期跨入了电气时期。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内燃机充作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造成了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这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工业部门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和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4、垄断经济的产生、定义、评判:垄断经济的产生: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很自然的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显现了垄断组织。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 机也研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汽 车、飞机);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 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中国近代企业产生,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走上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掀起救
亡图存的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2、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附: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主要 成就
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 初
பைடு நூலகம்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
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开始: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机
特点 影响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 (美、);2)、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并 引起交通领域的革新汽车、飞 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 4、钢铁工业的进步
2、垄断组织出现
一方面,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 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类似于结盟) 主要表现:大垄断企业和大财团出现:各种大王、跨国公司 基本形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一下册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册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1)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第⼆次⼯业⾰命的出现②⾃然科学研究取得重⼤进展,科技迅速被应⽤于⽣产,初中学习⽅法,促进经济发展
(2)时间:1870年—20世纪初
2、主要成就(内容)
(1)电⼒的⼴泛应⽤:出现⼀系列电⽓发明 1866年,西门⼦(德):发电机
(*⼈类进⼊电⽓时代) 70年代,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具的创制和使⽤。

内燃机:19世纪七⼋⼗年代以煤⽓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新交通⼯具:8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发明夫妻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并相应地推动了⽯油开采业的发展和⽯油化⼯⼯业的产⽣。

(3)新通讯⼿段的发明:(1844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利⼈马可尼试拍⽆线电报成功,从⽽、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化联系进⼀步加强。

(1)科学在⽣产⼒发展⽅⾯发挥重要作⽤
3、特点 (2)⼏乎同时发⽣在⼏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有的国家两次⼯业⾰命交叉进⾏
(*与第⼀次⼯业⾰命⽐较⽽得出的特点)
4、影响:推动⽣产⼒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重⼤变动,出现垄断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