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空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后扩展到其他国家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显著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电力的广泛运用发明家及重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汽船、史蒂芬孙-火车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电灯新能源煤炭电、石油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电力、电器、石油、化学、汽车工业结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中小企业占多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工厂制(大企业时代、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意义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经济霸权;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世界进入“电气时代”;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同点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⑤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同点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
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电脑、互联网、克隆技术、航天等
特点
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发展。
2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而后进入了煤炭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领域。
4重大发明大都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1政治背景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2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经济原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坚强后盾: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国家
英国
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标志性成就
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代表性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1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4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①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②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知识点补充说明
总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3)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对策(怎么办?)
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从国家来讲: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的特点和影响。
一次二次工业革命对比

工业革命比较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本和劳动力-圈地运动、 2.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和第一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市场-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3.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成就纺织:珍妮机(开始标志),电力:发电机、电灯等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动力:电动机、内燃机动力:瓦特改进蒸汽机交通:汽车、飞机能源:石油交通: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通讯:电话、无线电报富尔敦(美)发明汽船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 1.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 2.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更大,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的工人和技师; 3.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 1.生产力迅猛发展;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 2.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变化。
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2.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物质基础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3.同时也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4.它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事件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瓦特、
富尔顿、史蒂芬孙
贝尔、马可尼、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
科技成果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话、无线电报、汽车、
飞机、电灯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煤
电力、石油
发展快国家
英国
美、德
意义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中国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相同点
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⑤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无从受益。
不同点
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 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 机车(1814年)
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 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 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
始了城市化进程;
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 输出为主的时期;
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 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 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生改变。
二、迁移和运用:
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
次第 项目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 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意
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初三历史表格(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对比、一战、三大资本主义国家改革)

1、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如何避
免战争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英国君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后
开始国家
英国
重要国家:美国德国
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新动力
蒸汽机提供动力
电力
主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动车“旅行者号”、1807年美国富尔顿造出轮船
①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者
工人技师
科学家、发明家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能源:煤
动力机械:蒸汽机
能源:电、石油
动力机械:内燃机
1、首先从英国开始,向欧美扩展
2、从棉纺织业开始(轻工业)
3、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家大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此后,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4、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东方从属于西方。
5、工业革命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问题。
1、经济:生产力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形成。
2、政治:19C末20C初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首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几乎同时发生在美德等先进国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经验
3、文化: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
4、局限:没有根除弊端;列强侵略、瓜分、掠夺弱小国家。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企业产生
3制夷”
帝国主义更疯狂地侵略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商品输出为主,如英国侵略印度
以资本输出为主,如《马关条约》规定列强开设工厂
启迪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1、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2、经济繁荣
3、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蒸汽时代
电力时代
1.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动力部门: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2、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
3、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
新出现了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等
新出现了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生产组织形式
现代大工厂制
垄断、垄断组织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