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合集下载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动力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特点
1、从英国开始,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2、以轻纺工业为主;3、发明者大多数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4、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1、同时在几个国家展开,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速;2、以重化工业为主;3、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4、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国际格局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建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完成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中国出现一股西学思潮。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额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

微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微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社会转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主要成果蒸汽机、火车、汽船等电灯、汽车、飞机等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3.促进英、法、美等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对中国的影响(拓展点)1.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拓展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迅速发展;(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

(5)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时代为主要特征。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新的特点?新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在几个资本主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开始,推广到重工业、轻工业的各个部门。

(4)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为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级。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先后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相同点: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都引起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巨变;2、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都对中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5、客观上都传播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6、都促使列强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但也都使得无产阶级受到压迫并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贫穷;7、从条件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为之提供了可能,殖民扩张为两次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市场的需要成为发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促成因素;8、都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不同点:1、发明创造者成分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人技师为主的劳动者是发明创造的成分,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第二次中绝大多数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发源地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扩展;第二次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3、工业发展的重心不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第二次则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第二次是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

5、对世界的影响不同:(1)生产的动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开辟了电气时代。

(2)社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使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垄断经营方式,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第二次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距扩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题提供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条件;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1.富尔顿发明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三.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作用,它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大发明也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的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其规模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 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 主要发明者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发展快。
新时代
开辟“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
扩展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来源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生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
工厂制
公司制、垄断组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重点
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
规模
局限于少数国家,时间长、进展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

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

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

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第二次
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