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微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社会转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主要成果蒸汽机、火车、汽船等电灯、汽车、飞机等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3.促进英、法、美等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对中国的影响(拓展点)1.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拓展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消极面 ①科技的发展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武器的进步带来 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②环境破坏:工业污染(煤炭、石油、核能等带来的 废水、废气等)、城市化带来的污染(汽车尾气、生 活污水等)、对地球资源的无限度开采(森林砍伐、 矿产资源和能源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 (2)在科技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 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 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三、启示(两次工业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了人类历史的 重要转折点,将人类千年的缓慢增长推进到快速增长 的轨道上来。 (2)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 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 新。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之下,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 6. 新的阶级诞生 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无产阶 级,随后在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继续成长、 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诞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 中日甲午战争及随后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处于亡国灭种边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后的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
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 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 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11分)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其核心是推动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及其带来的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带来了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和外国侵略的方式传入中国。
虽然当时的中国社会封闭,未能主动参与到这场工业革命中去,但工业革命带来的商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资本的渗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机器生产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吸收并不全面,影响有限。
但这次的冲击,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意识到落后就会遭受外来势力的侵袭,意识到工业革命对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深远而重大,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初次接触工业革命时未能抓住机遇,但也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和变革的必要性。
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推动自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1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这一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的英国。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各种能够提供更有效、更强大动力的机械装置。
在这一背景下,詹姆斯瓦特,一位苏格兰发明家,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开始致力于蒸汽机的改进工作。
瓦特的蒸汽机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加热的水产生的蒸汽引入到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使容器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
这一创新使得蒸汽机不再仅仅依赖于风力和水力,而是可以通过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来驱动。
这使得蒸汽机的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随着蒸汽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让中国一度陷入了危机和挑战,也起到了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750-1900)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英国的纺织业和煤炭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其影响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和全球。
这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上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先进技术,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电报、化学工业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变,人们开始利用机器取代人力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这对中国的农民经济有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进程逐渐加快,许多传统农业工艺也逐渐消失,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
2.对经济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贸易、制造业、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经济依赖于纺织、茶叶、丝绸等传统手工业的中国,受到了英国商品制造和贸易的挑战。
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与此同时,中国的纺织业逐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商品质量低下,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了经济落后,失去了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变化导致了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因此开始。
由于农民的财富被剥夺,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使得城市生活环境和卫生形势急剧恶化,社会压力增加,也引发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90-1939)主要以电力、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造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中国的改变也十分显著。
1.技术上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骨干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如钢铁、汽车、飞机、轮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变革。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
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 世纪 60 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 世纪 70 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
这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从经济方面来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工厂制度得以确立。
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机器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商品价格随之下降,从而扩大了市场需求。
同时,工厂的集中化生产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高效化,内燃机的发明为交通运输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贸易和交流的发展。
此外,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进一步丰富了工业体系。
在工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侧重于电力、化学、石油、汽车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中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产业格局。
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阶级结构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渐掌握了社会的经济命脉。
无产阶级则成为工厂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条件艰苦,生活贫困。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开始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垄断资产阶级。
他们通过垄断组织控制了生产和市场,获取了巨额利润。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其斗争方式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追求经济权益转向争取政治权利和改善工作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5.对垄断组织旳评价不正确旳是 A.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旳要求而产生旳 B.促使生产力得到更,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6.19世纪晚期开始利用旳新能源有①煤②石油③电力④核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选项,正确旳顺序是 ①生产力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 义形成⑤垄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8.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化工业产生旳直接原因是 A.电力旳广泛应用 B.内燃机旳发明 C.飞机制造业旳发展 D.垄断组织旳出现
3.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旳影响表述不正确旳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垄断资产阶级更多旳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 C.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自由主义思想出现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旳背景不涉及 A.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 B.自然科学研究旳重大突破 C.世界市场旳初步形成和扩大 D.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经济生活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旳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升③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旳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旳深远影响是 A.生产和资本旳集中产生垄断 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旳迅速发展 C.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旳不平衡性加剧 D.增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旳对外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与此同步中国近代工业 产生,落后旳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旳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旳 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西方旳侵略,进 一步崩溃了中国自给自足旳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旳发展发明了条件,伴随中国民族危机旳不断 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据此我们也可以把工业革命的影响简单归纳为“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
所谓“破坏性”就是指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冲击了当地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所谓"建设性"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都对中国大肆侵略掠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双重作用和影响,但是,到底哪种作用和影响更大更主要呢?我们必须注意到列强侵华的主观动机不是希望中国摆脱封闭落后,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而是要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输出商品和资本,也就是说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其本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服务的,所以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他们极力阻挠和破坏,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百般压制和摧残,相对于他们客观上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而言,他们的破坏性更大更突出,根本是无法抵消和替代的。
他们客观上给中国的建设性作用,只是表明他们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十八世纪初,飞梭、珍妮纺纱机的先后发明,完成了轻工业发展的奠基工作;十八世纪中后期,詹姆斯·瓦特两次改进的蒸汽机将工业革命推向高潮;十九世纪初期,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无疑使得本就十分强大的海军如虎添翼;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也带起了近代汽车行业的发展。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建设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建设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关键时期,对于全球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国家建设历程中,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围绕着如何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建设来展开讨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国家建设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国家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机器制造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完善了机器化生产体系,并开拓了大规模生产和全球市场。
这一革命对于中国的国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逐渐接触到西方的新技术和新思维,推动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启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等得到了迅速发展。
2. 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科学知识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也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科学知识,支持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科学知识不仅有利于技术创新,也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其中的英国更是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中国积极学习西方的文明、制度、科学和技术,在国际上与西方进行了交流,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国家建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末开始的,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凭借着新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加强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不仅推动了创新和发明,更为全球经济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中国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如下:1. 对中国工业的投资影响。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工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并使中国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
2.提供了新的技术和产品。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保持了长期的制造领头羊地位,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对中国的电气工程、通讯、交通等行业推动了极大的影响。
3. 有助于中国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水平
发展阶段特征
对资本主义 国家发展
社会关系 世界格局
要 求
殖民侵略及特点
对亚非拉地区
破坏领土、 主权完整, 瓦解旧的 经济制度
背 景
民族民主运 动及特点
对中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 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⑵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
第一次
开始时间 核心成就 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发电机、电动机、 内燃机
蒸汽机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 科学理论
蒸汽时代
瓦特
电气时代
爱迪生
交通工具
新能源
牛顿力学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 现象 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 机 煤 电力、石油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时 间
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 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市 条件 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主要 成就
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 联系:前一次为后一次的发展创造了条 !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 完全以科技为基础 总结,发明工具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 各国都有发明创造、 进英国设备 美、德居多
二、迁移和运用:
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 以重工业、电力、通 等 讯等领域为主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 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 妮纺纱机(1765年);2克 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 隆普顿-骡机(1779年); 动机; 2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1785年) 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 (1785的) 飞机;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 船(美、1807年);2、史 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 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报
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背景 原因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 统治的确立; 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18世纪后半期, 2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 场的形成,进一步扩大 大的殖民国家。国外 了对商品的需求。 市场不断扩大,手工 3科技--自然科学理论取 劳动不能满足需求。
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上的共同点
1、都创造了巨大地生产力,促 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3、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消极影响
• a、战争:武器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 b、环境;污染(工厂废水、废气、汽 车尾气)
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主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 成就 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 特点 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 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3、大机器生产代替 工场手工业
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 叉进行。
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第次
项目
第二次 工业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 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1、生产力迅猛发展 力, 2、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 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 化。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 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 加紧瓜分世界。 的统治地位,东方从属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 于西方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 面?
政治
中国人民救亡 图存运动高涨
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军事企业
洋务企业 经济
民用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思想
结论及启示
• 科技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进步 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得重大突破。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时
间
背景
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 确立; 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 贸易和殖民掠夺; 突破性进展; 3、劳动力-圈地运动;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 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 殖民地的掠夺; 大; 4、市场-德、意、日等国 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 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 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 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 了对商品的需求
主要 成就
下面这些发明有几种分类方法?
A B C
F
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
第次 项目
特点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开 1同时在几个国家发 始于轻工业(棉纺织) 生,规模广泛,发展 部门;以大机器生产代 迅速; 替手工劳动为完成标志。 2,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2、科学技术开始与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 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技师; 3、后起的资本主义
•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鼓励知识创新。
• 个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 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新意识。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 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 发展,趋利避害。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 性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 的自然经进一步瓦解. 传统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发展, 科举制度被废除.
所谓“建设性使命”是指客观上资 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 社会奠定基础.
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近代工业 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领 鸦导 片了 战禁 争烟 中运 英动 勇 抗 击 英 军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 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 ;一个是 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 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 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 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骡 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机 车(1814年) 1、首先产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 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 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新的科技革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 断增强综合国力。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 对中国的影响
•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 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 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 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恩格斯
第一次工业革命
•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 的生产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变成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 —— 九上教材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比 较
特点
影响
次第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时间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 背景 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 条件 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