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工业革命表格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起源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18世纪60时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启发(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汽车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空气污染、交通堵塞问题;电子计算机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方便,但也使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荒废学业。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法拉第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机车
汽车、飞机
主要发明
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轮船、火车机车
耐用碳丝灯泡、汽车、内燃机、飞机
电子计算机、克隆技术、生物工程
动力机器
改良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迅速繁荣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空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后扩展到其他国家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显著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电力的广泛运用发明家及重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汽船、史蒂芬孙-火车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电灯新能源煤炭电、石油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电力、电器、石油、化学、汽车工业结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中小企业占多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工厂制(大企业时代、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意义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经济霸权;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世界进入“电气时代”;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同点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⑤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同点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
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电脑、互联网、克隆技术、航天等
特点
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发展。
2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而后进入了煤炭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领域。
4重大发明大都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1政治背景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2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经济原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坚强后盾: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国家
英国
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标志性成就
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代表性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1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4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①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②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知识点补充说明
总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3)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对策(怎么办?)
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从国家来讲: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的特点和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184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在进行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主要标志开始: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性成就: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动力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核能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最先从美国开始主要标志开始: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重要标志: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动力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核能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发明家瓦特、斯蒂芬森、科尔特本茨、戴姆勒、爱迪生、莱特兄弟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电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新能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一次二次工业革命对比

工业革命比较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本和劳动力-圈地运动、 2.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和第一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市场-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3.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成就纺织:珍妮机(开始标志),电力:发电机、电灯等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动力:电动机、内燃机动力:瓦特改进蒸汽机交通:汽车、飞机能源:石油交通: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通讯:电话、无线电报富尔敦(美)发明汽船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 1.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 2.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更大,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的工人和技师; 3.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 1.生产力迅猛发展;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 2.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变化。
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2.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物质基础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3.同时也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4.它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事件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瓦特、
富尔顿、史蒂芬孙
贝尔、马可尼、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
科技成果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话、无线电报、汽车、
飞机、电灯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煤
电力、石油
发展快国家
英国
美、德
意义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中国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相同点
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⑤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无从受益。
不同点
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PPT课件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 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 机车(1814年)
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 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 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
始了城市化进程;
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 输出为主的时期;
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 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 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生改变。
二、迁移和运用:
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
次第 项目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 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首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几乎同时发生在美德等先进国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经验
4、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发明者
工人技师
科学家、发明家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能源:煤
动力机械:蒸汽机
能源:电、石油
动力机械:内燃机
1、首先从英国开始,向欧美扩展
2、从棉纺织业开始(轻工业)
3、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家大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此后,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文化: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
4、局限:没有根除弊端;列强侵略、瓜分、掠夺弱小国家。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企业产生
3、?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帝国主义更疯狂地侵略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
新出现了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等
新出现了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生产组织形式
现代大工厂制
垄断、垄断组织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以商品输出为主,如英国侵略印度
以资本输出为主,如《马关条约》规定列强开设工厂
启迪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4、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东方从属于西方。
5、工业革命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问题。
1、经济:生产力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形成。
2、政治:19C末20C初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2、经济繁荣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动力部门: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2、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
3、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