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基础达标]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于() A.冶金业B.交通业C.棉纺织业D.采矿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中,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

2.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手工作坊B.手工工场C.工厂D.垄断组织『答案』C『解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下图是1750年至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答案』D『解析』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情况,体现不出工业化、城市化、资本输出等内容。

『答案』为D。

5.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C『解析』“穿袜子”的普及反映了生产、制造袜子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6.观察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A.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854~1856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是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原材料进口比例大,而工业制造出口比例巨大。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1.“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 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项错误。

【答案】B2.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B.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C.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与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3.“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是指()A.工业革命B.通信技术C.世贸组织D.国际贸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据此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19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时间都不符,故A、B、C项错误;15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3: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3: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巩固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2.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强,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变化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的开辟D.西欧殖民扩张3.从1651年开始,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涉足与英国及其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但这些法案最终在1849年都被废除了。

这一变化的根源是由于英国() A.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殖民优势地位丧失C.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D.建立起代议制政治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A.开辟新航路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D.建立福利国家5.“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男人、女人和儿童被绑缚于永不疲倦的机器;这里创造出了文明的奇迹,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了赤足的黄金。

”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出现于()A.公元前6世纪的斯巴达B.18世纪中后期的印度C.19世纪30年代的伦敦D.20世纪70年代的丹麦能力提升6.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7.“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8.对右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7第一次工业革命1.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2.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属于下图所示资本原始积累特点最典型的国家是( )A.荷兰B.英国C.俄国D.美国3.“面对海上航行的竞争者,荷兰联省共和国政府、阿姆斯特丹市及私人贸易公司于1602年创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图垄断印度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这家公司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有(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葡萄牙D.英国与法国4.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

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5.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表(单位:吨)进行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英国、西班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6.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表(单位:吨)进行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英国、西班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7.“他们在1600年时就拥有10 000艘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他们的造船厂效率高,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

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他们的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

”“他们”是(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C.英国人 D.荷兰人8.15—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9.“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C)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人塞维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人惠特尼,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近代大工厂制度创立的标志是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人卡特莱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9·威海高一月考)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C)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其发明源于需要。

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应该是市场因素。

故选C项。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故选A项。

4.(2019·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D)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解析]材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是工匠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科学理论的产物,说明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9: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9: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2.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3.以下对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A.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B.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C.被推广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D.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有①可乘火车、轮船旅行②电报、电话已成为通讯工具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④大气、河流污染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提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著作是A.《资本论》B.《君主论》C.《共产党宣言》D.《国富论》6.在欧洲大陆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A.西班牙B.法国C.德国D.俄国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目的是A.掠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B.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C.把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广到中国D.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8.以下各项,属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是A.工厂B.工商业城市C.手工工场D.资产阶级9.“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这些资产阶级被轻蔑地称为“爆发户”,这样的描述反映了A.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财富巨增B.启蒙思想的传播,挑战了封建等级观念C.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提高D.贵族生活日益腐朽10.下列哪些发明使棉纺织业有可能在1830年时完全实现机械化①珍妮纺纱机②水力纺纱机③骡机④水力织布机⑤瓦特研制出改良的蒸汽机A.①②③B.④⑤C.①⑤D.①②③④⑤1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者主要来自于A.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B.具有专业知识的科学家C.具有先进理念的政治经济学家D.具有一定实力的农场主1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③工场手工业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知识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是如此的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解析:选B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 项正确。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解析:选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其中内容出现了疏漏。

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解析:选D 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D项正确。

4.“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选A 材料“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体现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纺织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

5.“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C )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解析] 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人塞维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人惠特尼,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近代大工厂制度创立的标志是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人卡特莱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9·威海高一月考)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C )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其发明源于需要。

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应该是市场因素。

故选C项。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解析] 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故选A项。

4.(2019·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 D )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解析] 材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是工匠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科学理论的产物,说明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故D项正确。

5.(2019·聊城高一月考)下列图片说明了( D )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解析] 从图中1740年、1800年和1764年、1789年可知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图中生铁产量和棉花加工量增长的数据,体现出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故选D项。

6.“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

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解析] 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由于产品的产量猛增,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新型的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汽船与火车诞生了。

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

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因此,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题干不符。

7.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其含义之一是( D )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解析] “19世纪‘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实力大增,从而使资本主义具有了征服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实力,其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故选D项。

8.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 D )A.①B.②C.③D.④[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并且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④错误。

故选D项。

9.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D )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D.价格低廉的商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并以此为媒介,积极向海外扩张,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

A项与经济活动无关,B项只是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C项是经济手段的辅助和补充,均不正确。

10.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C )A.东方从属于西方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解析] 题干中“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注重运用整体史观对工业革命进行解读,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科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解析] 要依据材料一中的“市场”“资本”“劳动力”等信息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

[答案]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劳动力资源。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 材料二体现了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动力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答案]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解析] 要依据动力来源、对环境的影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①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③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④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⑤蒸汽机的使用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2.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

……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作肥料)、1 348 000公吨和16 251 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

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解析] 第一小问“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工业革命的兴起,再从材料一中“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的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的信息进行概括,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分析。

[答案] 背景: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的需要。

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等。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解析] “影响”从材料二、三来概括即可。

[答案] 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加快了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对能源利用的影响: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好啊!英雄来了!”的信息可知其态度是歌颂;第二小问“原因”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来分析思考。

[答案] 态度:歌颂。

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