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含答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纲要一、条件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3.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4.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5.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二、进程三、特点1.开始: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发明○1__________,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扩展:冶金、采煤等领域。

3.关键:动力,瓦特在1785年制成○2______________,影响最为深远。

4.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3发明汽船和1814年英国人④发明火车。

5.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1.机器的发明者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2.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一国到多国。

4.发明的成果主要在轻工业领域,绝大多数发明成果来自英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的近代化开始。

三、影响A.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提高。

C.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D.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资产阶级成为主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E.政治变革: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F.政策调整:对内:经济思想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代替重商主义,要求⑥对外: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G.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基础达标]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于() A.冶金业B.交通业C.棉纺织业D.采矿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中,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

2.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手工作坊B.手工工场C.工厂D.垄断组织『答案』C『解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下图是1750年至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答案』D『解析』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情况,体现不出工业化、城市化、资本输出等内容。

『答案』为D。

5.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C『解析』“穿袜子”的普及反映了生产、制造袜子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6.观察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A.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854~1856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是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原材料进口比例大,而工业制造出口比例巨大。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1.“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 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项错误。

【答案】B2.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B.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C.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与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3.“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是指()A.工业革命B.通信技术C.世贸组织D.国际贸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据此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19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时间都不符,故A、B、C项错误;15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C)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人塞维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人惠特尼,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近代大工厂制度创立的标志是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人卡特莱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9·威海高一月考)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C)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其发明源于需要。

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应该是市场因素。

故选C项。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故选A项。

4.(2019·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D)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解析]材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是工匠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科学理论的产物,说明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9: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9: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2.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3.以下对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A.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B.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C.被推广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D.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有①可乘火车、轮船旅行②电报、电话已成为通讯工具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④大气、河流污染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提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著作是A.《资本论》B.《君主论》C.《共产党宣言》D.《国富论》6.在欧洲大陆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A.西班牙B.法国C.德国D.俄国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目的是A.掠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B.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C.把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广到中国D.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8.以下各项,属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是A.工厂B.工商业城市C.手工工场D.资产阶级9.“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这些资产阶级被轻蔑地称为“爆发户”,这样的描述反映了A.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财富巨增B.启蒙思想的传播,挑战了封建等级观念C.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提高D.贵族生活日益腐朽10.下列哪些发明使棉纺织业有可能在1830年时完全实现机械化①珍妮纺纱机②水力纺纱机③骡机④水力织布机⑤瓦特研制出改良的蒸汽机A.①②③B.④⑤C.①⑤D.①②③④⑤1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者主要来自于A.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B.具有专业知识的科学家C.具有先进理念的政治经济学家D.具有一定实力的农场主1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③工场手工业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知识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是如此的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初,下列哪项被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A. 友谊赛B. 科技革命C. 文化大革命D. 帝国主义战争纷争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下哪种发明被认为是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的重要里程碑?A. 水车B. 火车C. 钢铁D. 纺织机3、下列关于蒸汽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 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C. 蒸汽机的发明者是瓦特,他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进D. 蒸汽机只能用于动力,不能用于生产加工4、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下列哪个发明对纺织业的影响最为显著?A. 火车B. 灯泡C. 钢铁D. 纺纱机5、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优越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D、大量吸收外来移民6、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A、提高了生产效率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降低了人口增长率7、题干: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对早期工业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下是关于蒸汽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 蒸汽机由詹姆斯·瓦特改良,提高了热效率B. 蒸汽机的燃烧室采用外销式,可以随时供应蒸汽C. 蒸汽机使工厂可以设在水源附近,减少了提水成本D. 蒸汽机的效率不高,经常需要补充燃料8、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重要变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蒸汽机车和汽船的发明使得交通更加迅速和方便B. 马力机车在此时期取得显著进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流C. 钢铁的使用使得铁路轨床的寿命大大延长D. 电气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直接关系9、题干: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总量跃居世界首位,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工业革命完成B.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殖民扩张C.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 工业革命使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10、题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下列哪项技术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 火车B. 蒸汽机车C. 轮船D. 灯泡1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哪种能源成为了主要的能源?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核能12、下列哪项发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A、电话B、蒸气机C、电灯泡D、计算机13、以下哪个发明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性突破?A. 蒸汽机B. 轮船C. 钟表D. 打字机14、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 铁路和蒸汽动力共同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C. 工业革命导致了手工业者的失业和贫困D. 工业革命使人的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5、19世纪初,下列哪项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 蒸汽机B. 电报C. 火车D. 钢铁16、以下哪项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主要发明?A. 水力织布机B. 火车C. 纺纱机D. 电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工业革命把“分散的、涓涓小溪般的自然力集中到一个中心来了”,把“力从自然界的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自然力便成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了”。

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作业及答案 精校打印版 名校用过

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作业及答案 精校打印版 名校用过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右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3.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5.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

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6.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7.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8.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解析:选B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项正确。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解析:选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其中内容出现了疏漏。

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解析:选D 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D项正确。

4.“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选A 材料“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体现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纺织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

5.“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

”材料现象反映(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解析:选C 根据“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可知用煤来运煤,可以推测是用铁路来运输,故C项正确。

6.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解析:选D 材料主要阐述了在19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院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收学生的现象,由“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强化了性别分工,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7.18世纪6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解析:选D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项。

8.下表罗列了1870~1900年间美、欧、亚、非四大洲的铁路长度(单位:千公里)。

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B.非洲尚未接触工业文明C.工业化成果在世界扩散D.铁路发展呈现均衡态势解析:选C 铁路为工业文明的产物,1870~1900年欧美亚非四洲铁路里程日益增长,体现了工业成果不断在世界扩展,故C项正确;从铁路里程无法体现美国对世界市场的主导作用,A项排除;非洲铁路里程增长速度较快,尚未接触工业文明的表述明显错误,B项排除;从图表可知,四洲铁路长度发展极不均衡,D项排除。

9.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其含义之一是(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解析:选D “19世纪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实力大增,从而使资本主义具有了征服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封建主义的实力,其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故选D项。

10.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解析:选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与材料中“不止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相符,故A项正确;带来技术突飞猛进与材料中“不止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不符,故B项错误;增强改造自然能力与题干中作者观点不符,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奖项设立,故D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

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

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

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

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

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

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结合所学从运输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2)问,依据材料“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并结合所学从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密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拓宽市场、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等角度概括作答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课后拔高练|1.(2019·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选A 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主要发明创造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D项。

2.(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选B 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Ⅰ)表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可知,1830~1835年和1790~1793年相比,英国国民总收入增加了两倍多,而1835年和1797年相比,工人实际工资则增长了不到一倍,甚至1797年比1755年工人实际工资有下降,说明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劳动力并非廉价,故B项错误;工资收入增加必然促进工人生活的改善,故C项错误;工人的实际收入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必将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故D项正确。

4.(2016·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选A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时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