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877年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轻工业为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中的主要阶级
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
一块展牌上写着:“秘密社 团:在18 和19 世纪早期, 有技能的男工组建社团以改 善劳动条件。……但这些社 团是非法的,只能秘密聚会。 所以,嘘!不要告诉任何 人。”
秘密社团由哪个阶级组成? 工业无产阶级
1750年,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的产 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1/5产值 中的部分,另外的部分是非洲人和美洲人的贡献。
世界经济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在哥伦布和达伽马之前的几 个世纪里欧洲人就一直叫嚷着要归顺它。正是这个原因驱使 着他们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道路,尤其是最佳道路。但 是,在这些欧洲开拓者(不是世界开拓者)之后的几个世纪 里,欧洲人还是十分艰难缓慢地爬行,勉强地搭上亚洲经济 列车。他们只是到了19世纪才在车头找到一席之地。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2: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年份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改良者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编制:审核: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引导,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本节重点是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点是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1、识记工业革命相关基础知识及重要发明,认识蒸汽机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习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为什么从棉纺织业开始?结合课本P31页表格,说说这一时期的棉纺织机器存在什么局限性?第 1 页共4页2.蒸汽机比起人类原来使用过的原动力来,它有哪些优越性?3.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合作探究2 】: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合作探究3 】: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剧烈的变化?提示:(1)生产组织形式(2)生活方式(3)阶级关系(4)社会意识(5)世界市场【思考探究】材料: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第 3 页共4页【当堂检测】1、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
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A.地理大发现B.法国大革命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2、1851年5月13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1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进程

3、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 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 最好选在:
• A、临近铁路的地方 • B、临近煤矿的地方 • C、临近油田的地方 • D、临近河流的地方
4.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首先 产生于:
A.冶炼业
B.纺织业
C.机器制造业
D.交通业
• 5.(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3)据研究, 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 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效率提高40倍
瓦特:改良蒸汽机
优点: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 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 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 他工业生产部门,大大推 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
工业革命地域范围的扩展
美国
英国 法国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必要性(直接原因)
从以下材料能得出哪些信息?
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 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 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 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 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 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 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 这是“羊吃人”。
(3)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
①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大 量利益;
②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 改变世界面貌。
课堂小结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第 2、实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文反思(四篇)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文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本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讲述法,列表法。
在导学案的部分,我主要罗列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行业?结合书本59页,引导学生从市场、体制、资本积累等角度分析,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很快。但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的主体部分,我出示了: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从时间、人物、发明罗列。在学生上台展示之后,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
最后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共同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对于这个知识点,要多交代,因为这与下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有着直接联系。城市化的推进,则从生产力提高着手。以及改变世界形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引导学生也从这些有利因素中,总结得出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感悟:历史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的研读和结合史料分析,真正的要做到学生对于知识的通俗易懂,还得培养学生使用史料、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文反思(二) 本节课,从整体上看,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教学内容上缺少相应的知识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巩固运用是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设计恰当的题目,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地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小组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小组探究活动中,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言。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又能使教学井井有条,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改良蒸汽机使工厂设置突破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动 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一)疏理知识,步步为赢 考点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1.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⑴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⑵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兴起 ⑶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相对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⑷生活方式: 出现了城市化浪潮 ⑸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 会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社会 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海外贸易 资金 市场 圈地运动 劳动力 手工工场 技术
(一)基础梳理 步步为赢 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 政权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提 (环境)
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对生产力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方式的变化:手工劳动过渡到大机器生产, 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厂。
(一)疏理知识,步步为赢 考点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2: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在英 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市场需求 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一)基础梳理 步步为赢 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 政权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提 (环境)
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D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
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珍妮机纺出的纱线比较细, 容易断。1769年,英国钟表匠阿 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 水力纺纱机有4对卷轴,以水力作
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
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 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 现了。但一旦天气干旱,河流枯竭, 就不能运转了。
假设大家要开办一个工厂,那 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想一想:开办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广大的市场
政治前提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技术人才
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又是怎样具备的?
背景: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
①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中,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 变世界的面貌。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⑴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 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 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⑶发明过程为:纺织---动力---交通。 ⑷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 “蒸汽时代”。
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 4.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5.导致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6.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目:从工场到工厂
前方有辣辣
对!还是卫
新冲生鸭!产!!组织形式工厂出龙牌现!卫龙!
经济结构中工业逐渐成为主导
城市化进程加快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主要阶级
统治阶级政策转向经济自由主义和殖民掠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王东华
工业革命
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生产取代 个体工场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 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the Age of Machines)。
为什么要发明机器?
省力气?提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或者随便发明着玩?
世界市场,是通过商品交换把世界各国市场紧密 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始于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 基本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西方积极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立, ②机器大生产需要世界的原料和市场,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第一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哈格哈里格夫里斯夫后斯来由不一断个改纺进织技工术人,从申此请了珍 妮机的专利走,上张据了珍统人妮计生纺后的纱来巅机大峰。概!卖了20000
工业革命背景(条件)
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 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当时,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 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 市场,英国的很多商品供不应求。由于 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地主 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 地,去工厂做工。很多人把在殖民地掠 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手工 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