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苏版历史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苏版历史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第7次教案数量大大提高。
18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使农村的土地关系、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都发生重大的变革,不仅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和农产品,而且扩大了国内市场。
——李其荣主编《世界历史.近代卷》合作探究一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的影响:1、是导致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农业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
2、圈地运动使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
3、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
4、在经过圈占的资本主义农场上,使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粮食产量比封建农业生产提高了三四倍。
5、造成英国自耕农消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条件。
6、圈地运动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7、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贵族(圈占土地后或自己经营或出租他人经营的贵族;在农村雇工经营农场或牧场的商人、富农,他们或者被赠送,或者购买了贵族爵位)和农业工人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和新贵族(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的贵族、商人、富农等),随着他们经济力量的壮大,他们要当权,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8、引起了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剥削封建地租→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或自主经营总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
2、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合作探究二】: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三:从16世纪开始,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一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必修2)】【重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30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教学环节:(27分钟)一、何为工业革命?(2分钟)【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0分钟)1、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教师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学生回答】:【教师解答】: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另外还有四个条件:政治前提: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1765年前后,法国仍处于君主专制的社会,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美国还没有建国,而英国。
资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他们要求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了要有稳定的政局,还要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比如资本、劳动力等)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在前面学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英国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在亚洲、非洲、美洲等都建立了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给英国提供市场、原料,并且获得财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研究性学习:
-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组选择一个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主题,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阶级状况”等,进行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工业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遗迹,并撰写观后感。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事件、人物、发明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4.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探究和合作能力。
-定期进行阶段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工业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印记。
b.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教师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
4.学生学习: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难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
(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明时间轴。
(2)设计一些关于工业革命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目的:
(1)巩固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深入剖析其影响。
(3)组织实地考Βιβλιοθήκη ,让学生了解当地工业发展历程,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对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明的兴趣,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如制作科技发明时间轴、小组分享科技发明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1)论题自选,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2)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评价。
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明的手抄报,要求如下:
1.学生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兴趣浓厚,但对其背后的社会变革和影响认识不足。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科技发明与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史料分析、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2 / 1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第 7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经济到农业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种草养羊也许更适应英国的自然环境。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近代 化历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要解决市场和生产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圈地运动。
哈格里夫斯夫妇不得不流落诺丁汉街头,但他俩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1768 年,哈格里夫斯获得 了专利;到了 1784 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工业革命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1769 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 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 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 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 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到 1800 年, 英国已有这样的工厂三百家。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太粗,还需要改进。
教学设计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掌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2、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3、探讨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作用。
【知识梳理】工业革命概念: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1)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2)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
(3)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进一步发展。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2、工业革命的进程:(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
(2)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3)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
二、从工场到工厂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形成了许多,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和影响。
2、初步形成本课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⑵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⑷找出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结构、内政外交四个方面的变动表现。
b5E2RGbCAP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⑸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
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标志。
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认识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及工业革命引起的变动表现。
3、掌握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标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学习重点是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是完整地把我本课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p1EanqFDPw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讲解: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
DXDiTa9E3d⑵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⑷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最新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完美版教学提纲

3.了
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世界历史进程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
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对内、 对外血腥掠夺基础上的, 是“恶
之花”。 2.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演进,需要不断
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结论:
① 飞梭是零件,珍妮机是机器
② 珍妮机使纺纱效率提高 8 倍 ③ 珍妮机对于各领域的机器发明起到了原动力的作用
2.珍妮机后,纺织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关发明?哪些领域也出现发明使用机器的热潮? ① 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② 冶金采煤等领域
续齐备后,英国终于率先迈上了近代工业化之路。
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稳定
2. 资本原始积累
3. 海: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
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每个公民每年创造商
品和服务数量的标准 ,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增长而增长 ,
的创新。 3.树立公平、正义原则,尊重生命,坚持以人为本
导入:
过程:
一、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这种用词经常受到质疑 .因为它描述的不是一个迅速的 18 世纪之前就早已开始并由于各种实际的目的而一直持续到现在的 含义是指一个突然开始和结束的惊人变化 .那这并不是一场革命
.一夜之间的变化 .而是一个 “革命.显然如果革命的
的建立起来了,以及由此引发的酿酒、磨粉、造纸、制革等部门。使新的行业不断的涌现 出来。转至 1821 年,英国已经有将近 1500 台左右的蒸汽机投入到了使用之中,工厂也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知识重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工业文明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
1、设置“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2、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即设置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
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视频《大国崛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温故知新:通过图示展示前后知识联系,突出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走进历史,探源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二。
多媒体出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图片,最后通过表格形式概括,增强直观性,理解“蒸汽时代”到来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体验历史,感受工业革命。
三、从工场到工厂(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三: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爱丽丝一家的辛酸史》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角色模拟,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板书)
教学设计:欣赏视频《大国崛起》,然后分组讨论,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后从条件、途径、标志、影响四个方面归纳概括。
第三环节:反思历史,反思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感受文明背后的问题和困境,并通过时空连线看我们今天对待环境的措施。
本课小结:设计知识体系,归纳本节内容。
高考链接:设计高考题、模拟题,既巩固所学,又体验高考。
创新训练:在故事中轻松掌握所学。
课后拓展探究:设置题目,拓展思维,提高认识。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