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过程。

(2)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3)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源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充分运用资料,提高学生阅读材料以及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工业革命产生条件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在谈话中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万能蒸汽机使用的重大社会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工业革命的成果被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课时:1 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工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导入新课: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

工业革命由此展开。

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教学过程: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由 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 的重大飞跃。
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 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 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 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 的革命。
对比两个图表,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3)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相对减 少,工业比重日益增多,工业逐步取代农业在国 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史料四: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 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业的 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 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 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 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 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资本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圈地运动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资本。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三 (英国)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 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 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第7课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史蒂芬孙
新课标: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 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013年德国 汉诺威世界博 览会上提出了 工业4.0的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起因、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蒸汽机、纺织机等发明,以及它们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3.认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世界市场、阶级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导入环节,我将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询问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初步认识,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接着,通过展示一系列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
新课讲授环节,我将重点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成果及影响。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结构、世界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对工业革命的基本了解,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氛围: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一、工业革命(一)含义: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即社会生产从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飞跃(二)原因和条件1、前提:资本主义确立,政治稳定(政治)2、条件:(1)(资本)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奴隶贸易;(2)(劳动力)圈地运动;(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4)(原料)殖民扩张;(5)(市场)①国内市场:圈地运动②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圈地运动1、含义:15-19世纪,英国贵族地主驱赶农民,圈地养羊,是资本主义性质土地关系的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2、变化:(1)(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2)(经营方式)封建地租剥削变为资本主义榨取工人剩余价值;(3)(阶级关系)贵族地主变为新贵族(资产阶级化),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3、影响:(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2)形成了新贵族,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出现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4、标志:19世纪40年代,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手工生产5、特点:①从轻工业开始;②技术突破者多为熟练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③首先在英国,后来扩展到美法德等国;④是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蒸汽时代(四)影响1、推动英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1)经济方面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取代封建生产方式,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比重下降,工业部门逐渐占主导地位;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产业布局工厂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且日益集中城市化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2)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3)政治:①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要求进一步扫除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工业无产阶级壮大,领导社会主义运动(4)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发展(5)国际关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加紧殖民扩张,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推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造成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但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生产方式,并使这些国家缓慢走上工业化道路2、消极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新问题(贫富分化、人口膨胀、失业问题、住房问题、环境污染)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一)表现:详见人教版必修二教材P32(二)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三)组成:资本主义国内市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市场(四)原因:1、根源:工业革命的开展2、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革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3、直接原因:殖民扩张(五)影响1、对列强: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及资本输出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1)主观:不平等的市场,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客观: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3、对世界:加强世界各地区的紧密联系(六)特点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2、不平等、掠夺性;3、亚非拉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附庸,边缘化△重商主义1、时间:16至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2、内涵:主张金银是财富的标志,国家要富强,就应该积累金银,金银越多,国家越富3、措施: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而不流出4、影响:(1)(主观)封建君主推行的这一措施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增加财富的愿望,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2)(客观)是资本主义早期盛行的经济思想,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主义1、时间: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2、内涵: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3、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4、影响: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废除封建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阶段。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 级。
作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亚当· 斯 密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要求取消 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 由放任,他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不变的法 则,要求国家不干涉工商业活动……
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6、社会意识: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自由经
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7.世界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手工 工场

工厂
农业比 重下降
工业发挥 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
PK
城市化进 程加快
工业城 市形成
自由主义的思想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思考:明清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
产生工业革命?

政治前提 资本



资本主义制度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封建专制制度 买田置地 小农经济 文化专制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煤产量
12.8
1
1700年 1840年 2
20
1
1740年 1850年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
社会生产力 1.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_
16世纪的纺织业
19世纪的纺织业
2.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工厂制度兴起。
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 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1%
农业
1 2
发明家多为经验丰富的工匠;
靠水力为主,因此工厂的发展受到自然的限制。
1785年,瓦特制成第一台改良型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 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 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 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 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 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是引起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使用时英国率 先展开工业革命,也是英国人发明的蒸汽 机,但是这不能说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 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再在英国与其他国 家交流的基础上传播出去。因此蒸汽机就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也是当时英国 的“代言人”。
3.(2007年全国)《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 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 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 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 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 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三、分析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 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1)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原因:政治,资产阶级的殖 民扩张;经济,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提高;文 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拓展阅读
想一想
你知道瓦 特吗?
詹姆斯· 瓦特
詹姆斯·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 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英 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 院士。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 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 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 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贡献。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 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制 中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称为瓦 特,常用符号“W”表示。
骡机
瓦特 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蒂芬孙
史蒂芬孙(17811848年) 是英国铁路机车 主要发明家。出身矿工家庭,没受过学校教 育,19岁时操作纽可门蒸汽机,工余参加夜 校学习并坚持自学。1814年,研制了一台蒸 汽机车,能以每小时六公里多的速度牵引八 辆装有30吨煤的货车。经过不断改进,1825 年,他驾驶自己设计的机车,运载450名旅 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斯 托克顿。后来,各界人士请他修建利物浦至 曼彻斯特的铁路,64公里铁路建成后,曾举 行一次机车比赛,他的新机车“火箭号”, 以时速58公里获胜。

高一历史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重视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②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维护 儿童权益的物质保障;③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 ④关爱儿童身心健康是社会的责任
展品:主要为传统手工业品如茶叶、丝绸、瓷器 原因:中国仍是传统的封建国家、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尚未产生(农耕经济) 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
5、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 以下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 的认识?
基础设施 【材料三】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 建设和城 工厂 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是茅屋,……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建立 活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厂林立,工 世界 水 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 各地 平 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 ……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 联系 社 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 密切 会 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习 ――[美]托马斯《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俗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②工厂制度建 立;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⑤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2010· 嘉兴)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 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 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 回答有关问题。
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 材料一:1851年由英国承办的第一届博览会在伦敦举行,参 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 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造币机,抽水机 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 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 ④倡导和平、推广工业文明的理念。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和影响。

2、初步形成本课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⑵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⑷找出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结构、内政外交四个方面的变动表现。

b5E2RGbCAP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⑸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

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标志。

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认识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及工业革命引起的变动表现。

3、掌握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标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学习重点是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是完整地把我本课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p1EanqFDPw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讲解: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

DXDiTa9E3d⑵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⑷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合作探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政局较稳定;
(2)劳力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合作探究】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3)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4)技术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课时教案
课题: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1年月日执行时间:2011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工具与机器的区别
⑴工具:一般是指人从事劳动、生产所使用的器具,它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如剪刀、斧头。
⑵机器: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工具机(或作业机)、传动机和动力机组合而成
3、蒸汽机的改良与广泛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作探究】蒸汽机是如何改良与广泛使用的?
二、从工场到工厂:(工业革命的四个变化)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教学(后记)后思:
批注
(5)资本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2、珍妮机的发明——工业革命的开始:
【合作探究】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1)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2)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培养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本课小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基本形成:
4、深远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4)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