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思想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思想解析一、保罗泰勒对理性—情感二分法的非批判性使用( PaulW.Taylor )是生物平等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尊重自然:一种环境伦理学理论》( RespectforNature :ATheoryofEnvironmentalEthics ,1986)一书中,他首次阐述了生命平等主义理论,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生物平等伦理学体系。
泰勒认为,应该把生命本身看成是具有自身生活目的的存有,对它的尊重应该建基于它们本身( fortheirownsake ),而以关怀者自身为导向的尊重并不是真正的尊重。
普鲁姆德赞同泰勒的这个观点,但泰勒把尊重看成是一种普适的、去利益化的道德态度,普鲁姆德认为这其中隐含了康德的理性—情感二分法。
在生物平等伦理中,泰勒以康德的义务论为基点,阐明了尊重自然这个态度的性质。
他认为尊重自然和爱自然不同,尊重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感情,也不是持此种态度的人和接受此种态度的他者之间的一种私人关系。
“对自然的尊重并不排除情感上的关怀和对生命物的关心。
一个人可能出于简单的善良意图而不去伤害它们。
但具有此种动力并不意味着同样具有一种尊重的道德态度。
你有为了野生动植物本身的内在价值去保护它们的愿望,这本身虽不违背对自然的尊重,但也不表明你具备这种尊重态度。
具备此种愿望的人应该理解到,使这种愿望付诸实施的行为是出于伦理上的义务;而且,即使没有这种主观愿望存有,他们也将受到这种义务的驱使去作为或不作为。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这个人真正具有对自然的道德尊重”②。
在泰勒看来,尊重与关爱的区别是:尊重自然的态度不是建立在情感诉求上,而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这个人真正具有对自然的道德尊重”③。
于是,道德被赋予远离情感和个人偏好的核心特征,对自然的尊重变成一种本质上的认知性行为。
普鲁姆德认为:“这种论述依据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理性—情感的尖锐对立,它把‘愿望'、关怀和爱看成仅仅是‘个人的’和‘个别的’,并与普适性和无私性相对立。
《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一本小说,以奥兰多这个角色为中心,表现了他经历的时代变迁和他个人的生命历程。
其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贯穿整个作品,体现在角色的性别、环境和自我认同的转变中。
首先,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的性别变化,展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念。
小说中,奥兰多从男性转变为女性,这一变化象征着人类的本质和性别观念的变迁。
人们往往将男性与理性、力量相联系,将女性与柔弱、情感相结合。
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则认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导致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她认为,男性与女性应该是相等、相互依存的存在,而不是纯粹的二元对立。
因此,她借助奥兰多的性别变化,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次,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的环境变化,反映了生态女性主义观念。
小说中,奥兰多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从乡村转变为城市,从16世纪到20世纪。
不同的环境和时代对他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环境和自然是生命力的驱动力,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无可分离的联系。
她认为,只有通过合适的环境和自然的保护,才能使人类得以生存。
因此,她在小说中反复强调自然的美好与可爱,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共同生存。
最后,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的自我认同的变化,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念。
小说中,奥兰多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历了自我认同的转变。
不同的环境和经历重塑了他的身份和认同。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人们的身份和认同是不断变化和前进的,不应被固定和定义。
人们应该具备自主性和自由性,不断发掘和探索自己内在的潜力和可能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强调自我认同的自由和开创性,呼吁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并寻求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同。
总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奥兰多》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念,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性别观念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自我认同的变化和革新。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论文导读: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一词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奥波妮(Eaubonne)1974年首创的。
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表面上,生态批评的锋芒指向人类中心主义,要把自然从人类的傲慢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消除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许多生态女性主义者探讨了出现在宗教、神学、艺术和文学中的对妇女和自然的双重贬低以及二者之间的象征联系。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批评,自然,文学一、关于生态女性主义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一词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奥波妮(Eaubonne)1974年首创的。
她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是想强调妇女在生态革命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正如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卡伦沃伦(KarenWarren)指出的那样,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即统治妇女与统治自然之间在历史上、经验上、概念上、宗教上、文字上、政治上、伦理上、认识论上、方法论上以及理论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伞状的术语,她可以包括各种把统治人类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们,尤其是妇女的社会制度与统治非人类的自然联系起来的关于自然的多元文化视角。
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它首先承认男性偏见的存在,其次它试图消灭这一偏见。
尽管人们对女性主义的理解有分歧,但女性主义至少是一个反对性别歧视的运动,它包括消除任何形式和所有形式对女性的歧视以及从制度上统治和压迫妇女的所有因素。
在女性主义者中,对于压迫妇女的本质和消除这种压迫的途径看法并不相同,但所有女性主义都同意这种性别歧视是存在的,它是存在的和必须被消除的。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一、蕴含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两性战略伙伴关系古往今来,社会都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和奉献,都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飞速发展。
“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人类文化的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和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一中国家庭的普遍观点,不也正说明了男性和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吗?如果男性和女性不能和谐共存,如何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生态女性主义者普鲁姆德(ValPlumood)看来,“对二元论的划分既不是中性的,也不是随性的,而是由具有鲜明对比的两组概念构成的————统治的概念和屈从的概念,即相互之间形成了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立足于对文学研究的多角度结合,着眼于女性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统一,不仅把女性和大自然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对男权思想的“二元制”社会给予了批判,同时为女性争取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要求而尝试探寻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构建。
而在生态学中,环境主义者认为人类奴役自然、破坏环境,自然环境成为被男权社会统治的人类社会压迫的对象;而在人类社会内部,女性主义者则持女性思想被男权奴役,女性生活被男性世界操纵掌控,成为“失语者”,也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奉献者的观点。
由此可看出,“环境”和“女性”两者之间的确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同为男权社会被统治和被奴役的对象,这样就使得“同病相怜”的两者惺惺相惜,仿佛两个亲密无间的“闺蜜”。
而大自然往往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比喻成母亲,也常常被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这更使得生态女性主义者情不自禁地把两者纳入到共性范围内进行研究,把女性争取自由的权利和自然获取救赎的渴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生态女性主义是站在女性的立场来分析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因此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相对于生态主义学说而言,更具有女性敏感、细腻的独特研究角度和审视点。
《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奥兰多》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小说,以奥兰多这一主人公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展现了一个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四百年间的变幻人生。
在这部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影响贯穿始终,可以通过对奥兰多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读来理解伍尔夫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思考。
在小说中,伍尔夫通过奥兰多这一跨性别人物呈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解放,而生态女性主义则更进一步,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和谐。
奥兰多在小说中的性别身份从男性变为女性,呈现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他(她)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身份,体验了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和困境,从而更能理解、关心自然环境的生态问题,并以此为动力去探寻和追求一种更和谐的生活方式。
奥兰多在小说中对自然界的描写和表达也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点。
伍尔夫通过描述奥兰多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在小说中,奥兰多常常与大自然接触,例如他(她)在古代的乡村中度过了长时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在穿越不同时代的过程中,奥兰多也亲眼目睹了自然界的巨变,如冰雪融化、湖泽干涸等,这些描写展现了伍尔夫对自然界脆弱和易受伤害的关注。
通过描绘奥兰多与自然界的关系,伍尔夫呼吁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奥兰多》中体现了伍尔夫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思考,通过奥兰多这一跨性别的人物形象、对自然界的描写和表达以及奥兰多的成长和觉醒,向读者传递了保护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通过解读奥兰多的形象和故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和价值,拓宽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通过自身行动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末英国农村的社会景象,并通过主角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冲突的多重层面。
在这部作品中,哈代塑造了一个鲜活、丰满的女性形象,苔丝,她的一生充满了对爱与自由的渴望,对传统的反抗,以及最终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无奈。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期揭示哈代笔下女性的生态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如何与她们的生活和命运紧密相连。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它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自然环境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塑造与她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从苔丝的生活经历出发,分析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她如何在对抗传统道德和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生态女性意识。
本文还将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以及这种命运如何与她的生态女性意识相互关联。
通过这一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哈代笔下女性的生态意识,还可以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启示。
二、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巧妙地将苔丝的人生经历与自然环境相互映照,从而呈现出一种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
苔丝,这位来自农村的女孩,她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深深的和谐共生关系。
苔丝的一生都在与自然进行对话。
她的纯真、善良和坚韧,就如同那田野间坚韧不拔的野花,无论生活如何压迫,她都能在其中找到生存的力量。
她的反抗,就如同那狂风骤雨,虽然猛烈,但却充满了力量。
她的痛苦,就如同那深夜的寂静,虽然深沉,但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她的生活中,更体现在她的心灵深处。
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研究略论

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研究略论
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在中国,这一理论受到的关注相对
较晚。
早在1980年代,吴嘉瑞等学者就开始探讨女性对环境的影响,认为女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而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著作,如钱诚的《生态女性主义论》,李双华的《生态女性主义与国际妇女运动现状与展望》等。
这些著作在理论上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提出了女性在环境保
护中的特殊角色,同时也关注到了中国具体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近年来,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在中国不断深入。
例如,从性别角度出发,对城市污染、脆弱性等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
同时,一些学术期刊和学者专门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研究
和宣传,如某些中文期刊和学者论文发表。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些研究者表示,在实践层面,中国妇女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方面缺乏“话语权”,在科学与技术领域还需
要更多的探索。
在理论方面,生态女性主义需要更多的本土化研究。
有些批评认为,生态
女性主义注重女性,而缺少对其他弱势群体的关注。
综上所述,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
学者们需要探讨如何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应对当
下环境问题和性别不平等问题。
同时,需要更多的本土化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以达到更加
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导语:《所罗门之歌》是旧约圣经中的一本智慧书,据说是以色列国王所罗门所作。
虽然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爱情和婚姻,但是其中隐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却很容易被忽视。
本文将通过对《所罗门之歌》的解析,探讨其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期增加人们对这本经典之书的新的解读视角。
一、女性赞美的自然景观《所罗门之歌》中多次提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而这些景色与女性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
书中描写了鸽子在岩石间的歇息、葡萄园中的野花、苹果树的花朵等等,将女性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自然界的景色作为女性美的象征。
这种将女性与自然相联系的写作手法,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中存在的女性美,并且引起读者对自然元素与女性之间互为表述的思考。
二、女性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与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书中女性被形容为鸽子、山羊、鹿等动物,而这些动物代表着自然界的力量与自由。
通过这种写作方式,作者强调了女性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把女性形象与自然界中的美好元素相结合,传递出女性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信息。
三、女性的生育力与自然的孕育力在《所罗门之歌》中,女性的生育力被赞美为无比伟大。
书中形容女性的胸怀像葡萄园一样多产,而女性的子宫像是一片花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朵。
这种以生育力比喻女性的写作手法,暗示了女性对生命的孕育能力,而这种孕育能力与自然界的孕育力是相通的。
通过将女性的生育力与自然界的孕育力相联系,作者强调了女性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生命力。
四、女性的自主与自由《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描述为独立自主、自由奔放的存在。
书中的女性主动地与所罗门国王展开了对话,表达出她们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和追求。
同时,书中也赞美了女性的美丽和智慧,强调了她们在情感和性爱中的主动权。
通过这种描写方式,作者彰显了女性拥有自主权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并且呼吁女性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cological feminism)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是女权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指出男权统治与人对自然的统治都是根植于以家长制为逻辑的认识之上的,进而进行深入的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
这一思想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19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
关于生态女性主义有这样两种提法:女性主义的生态学(the ecology of feminism)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the feminism of ecology)。
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并且认为一个生态学家必定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环境运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其中主要代表任务有卡伦·沃伦、瓦尔·普鲁姆伍德、阿尔·萨勒等人,这些不同流派代表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从女性的社会地位出发引起了社会公平的内容。
女性通过身体功能与自然接近,因此女性与自然的这种联系应该得到张扬,自然和女性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女性的价值并非只有针对男性才拥有,生态主义女性者面对男性与女性的一元对立,大力宣扬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是女性主义和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