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阶段计划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和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提供营养餐、住宿条件改善、医疗保障等。
2. 提供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应对情感问题。
3. 提供素质教育课程,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家校合作,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
5. 协调社会资源,吸引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工作计划,具体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完整版)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
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
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
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国家给留守儿童关爱,研究了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学校、家庭建立了留守儿童联络网。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前期成效及阶段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前期研究阶段性成果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现如今已基本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以下将对前期研究阶段成果做个总结:第一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1、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班级学生信息统计,筛选出留守儿童名单。
在我校600余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300余人,约占总数的50%,我们课题小组确定了我校10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12个班级当中. 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6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66.7%。
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0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
2、认真分析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形成调查报告;多渠道收集相关材料。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非留守儿童各方面进行对比。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本校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辈照顾,学习习惯欠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性格比较孤僻,主要表现不合群、易怒;其中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
严重缺乏家庭教育。
二、全面实施方案:2017年10月—2018年9月1、总结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通过学生交谈和家访我们了解到家庭教育及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经统计,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 直接监护人教育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
隔代监护人教育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
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
7%。
2、选择各方面表现较为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把他们的突出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找寻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及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及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
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
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名词,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并不陌生。
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民工纷纷外出务工,随之涌现出大批量的留守儿童。
随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和出现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
我发现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主要存在身心发展和亲情饥渴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不断增加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2.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由长辈照料或自己照料的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学习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方面。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父母的教育关注和支持,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益明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存在的原因,分析现有对策的局限性,提出可行的新对策建议,并评估这些对策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构建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他们通常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注,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孩子无人照顾,缺乏正规的学习环境和规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现象频发。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匮乏,加剧了他们的教育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综合体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保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修改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cb99e54431b90d6d85c7c3.png)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辰溪县地处大湘西的腹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
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在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们火马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319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火马冲镇的各个山村。
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6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13%。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
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 “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受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看,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支持。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发展受阻。
缺乏家庭的照料和关怀也会给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讨对策,对于保障这些儿童的教育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提出有效的教育改革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是一个涉及广泛群体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困境,而这些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会造成长期影响。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资源调配的策略和措施,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完善教育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无人照料,他们往往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内容
一、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走出农村问题研究: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步入城市社会的过程,包括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精神健康,生活均衡等,研究留守儿童社会融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如留守儿童家庭、校园、社会环境下的心理发展状态,留守儿童悲伤情绪状态、学习能力等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3、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研究:留守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有待改善,研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制度,强化有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家庭等的责任,提高公众对留守儿童的认识。
4、留守儿童教育改革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进步极度缓慢,研究分析留守儿童教育改革,探讨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制定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模式,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水平。
5、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研究:留守儿童备受社会关注,研究分析留守儿童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全面有效的帮扶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贫困,脱贫致富。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计划
一、研究的目的。
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影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因素,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有针对的进行分析,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课题准备阶段(2019年2月—3月底)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 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研究准备。
三.研究方法:
1.交流法。
通过教研组以及学校组织的集体研究交流,考察教师研究的具体程度。
2.问卷调查法。
课题承担教师将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从3到5年级随机抽取40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样本(每个年级10名学生),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四.对调查表的理解和运用:
本次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表包括23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性问答题构成。
该问题设置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进行考虑。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旨在调查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期的研究打好基础。
南市镇中心小学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