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1220名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调查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究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治提供帮助。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收集社区健康体检的居民2696名,采集病史,包括性别、年龄、饮食行为习惯、身高、体重、血压和肝功、血糖、血脂情况,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情况。
结果:调查对象中,脂肪肝患病率为20.8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整体高于女性(P<0.05),35~45岁、45~55岁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45~55岁组男性患病率相对较高。
脂肪肝组各因素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肝患病率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注意针对危险因素,明确高危人群,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防病于未然。
标签:脂肪肝;患病率;相关因素;社区人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
为了解脂肪肝在社区居民中的患病情况,笔者对青岛市市南区社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社区内参加体检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696名,其中男1474名,女1222名,平均年龄(45.32±24.72)岁。
1.2 方法(1)所有受检者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及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量)、体育锻炼情况、饮食偏好、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
(2)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指标。
早晨空腹腹部B超常规检查。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 ; 。 1 6 2 20—0—1 作者简介 : 平(96 , , 王秋 17 一)男 江苏姜堰人, 医师。
维普资讯
P
Me d,M a c 2 0 Vo 3 No. rh, o 2. I1 ,
( 4 i0 5 ( z 4 8 P< 0 0 ) 5 / 5 )z :4 . , . 1。
1 材料与方法
12 调查方法 .
脂肪肝诊断采用 S N S 2o O O - o 型
B超 。数据分析采用 E i f pi o软件。 n 2 结果 2 1 患病率 . 总患病率 为 9 6 , . 0 其中男性 患病 率 为 l. 3 ( 0/ 2 ) 女 性 患 病 率 为 26 25 138 2 , .1 (/4 ) 男性 明显高于女性 , 935 , 两者之间有 显著性 差
25 饮食行为调查 脂肪肝人群中, . 回答长期经常 性高脂饮食者 占 9. , 82 长期饮酒者占 9 . , 2O 缺 乏体育锻炼者占 9. %。 60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脂肪肝总体患病率较陈俊才[等的 结果为低 , 与杜冰嘲的结果较 为相近 , 可能与本 资料 未将肝内脂肪浸润计入脂肪肝有关 。 脂肪肝与性别、 血脂 、 血糖 、 肝功 能的关系与 陈俊才 、 ]董解菊[研 3 3 究结 果一致 , 中不论 单项 其 T c高或者两者均 高时, 脂肪肝的患病率均高于血脂正常人群 , T 且 G 的影响大于 T C的影响 , 当两者均高时影响最大。 有
王秩平
(扬 中市卫生 防疫 站 , 江 苏 扬中
C屯 懒 蒯
2 20 12 0)
码】 B 【 中圉分娄号 】 R143 【 9. 文章编号 】 10 —97 (020一O1 —0 06 0020 )1 03 2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引言: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的异常积聚。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一、脂肪肝的患病率根据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超过30%,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此外,脂肪肝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例如美国、日本等地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习惯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加工食品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从而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2.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
此外,代谢综合征的存在也增加了患脂肪肝的风险,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
3. 饮酒: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进入肝脏后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最终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也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1. 年龄和性别:脂肪肝的发病年龄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过去认为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儿童也被诊断为脂肪肝。
此外,男性患脂肪肝的风险高于女性。
2. 地理分布: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3. 其他相关疾病:脂肪肝与许多其他慢性疾病存在关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脂肪肝的存在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加重其病情。
结论: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重庆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现为转 氨酶轻 一 中度 的升高 。减轻体重 , 高血脂 和维持正常 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 措施 。 控制
I 关键词 】 脂肪肝; 健康体检; 危险因素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55 R7. 5 【 文献标识码】 B 【 收稿 日 】 0 —6 1 期 2 6 0—4 0
范建高对3175名上海成人采输入合成储备和输出脂质及脂蛋白任何调控肝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发现脂肪肝的检出率为脏脂质输入合成和输出氧化之问平衡的因素特208脂肪肝已成为上海成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是胰岛素抵抗均可引起肝脏脂质聚集在肝脏万方数据72一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第32卷第2期journal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2007v0132no2肪变性基础上又发生以线粒体反应氧体系re2lonardoafattyliver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wheredowestandwegoingj
wa n r a e t a eT e s s n f a t dfe n e b t e e ft ie d n n ft v r g o p n t er BMI B TC、 s ic e s d w h g . h r wa i i c i r c ewe n t a t l r a o - t H e r u s i i i e g in e h y v n a y h 、 P、
f t l e n m l WS s n c t i e(24 a y i ri a a i i al h hr2 .%)ta a o n f l s8 9 )ao t26 t s 1 rv ec fft l e t v e g fn y g i hn t t fi e e(. % ,bu . i . 1 p a ne o t i r h ma 6 me e e l I ay v
脂肪肝致病因素调查分析

脂肪肝致病因素调查分析朱涛;刘静【摘要】目的了解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致病因素,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社区常住居民随机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结果,由腹部B超筛查确诊脂肪肝患者,并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5.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9:1.脂肪肝组中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组中慢性酗酒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2组间胆石症、冠心病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血脂异常、慢性酗酒、糖尿病、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做好定期体检,包括血脂、血糖和肝脏B超等检查,以积极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07【总页数】2页(P131-132)【关键词】脂肪肝;致病因素;分析【作者】朱涛;刘静【作者单位】广东省军事体育进修学院门诊部,广州,510500;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重的3%~5%。
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即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无明显症状,多是在健康体检腹部B超时发现,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流行趋势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解本社区居民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致病因素,笔者于2011年对本社区常住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本社区常住居民中随机抽样调查1638例,以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259例为病例组,其中男性215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4.9:1;年龄22~84岁,平均43.5岁。
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

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方法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结合选择来徐州市东大嘉宾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72例受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1872例受检对象中,患有脂肪肝的有271例,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4.48%;其中有男性患者193例、女性患者78例,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对象对于脂肪肝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尤其是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与动物性食物摄入的关系以及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了解较差。
结论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同时,民众对于脂肪肝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教育和推广。
标签: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健康知识;掌握度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中性脂质在肝脏中沉积,导致肝细胞中大量脂肪颗粒累积的病理状态[1]。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相关诊断技术水平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疾病。
有研究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脏纤维化,其中 1.5%~8.0%的患者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2]。
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12月徐州市东大嘉宾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72例受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有男性974例、女性898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44.6±7.1)岁;患者的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的患者602例、高中421例、大专及以上的患者有849例。
1.2方法1.2.1检查方法应用B超对所有受检对象进行检查,探头的频率设定为215 MHz,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为:①肝脏有轻微或中度增大现象,边缘和轮廓清晰;②肝脏回声增强,前半部分细密、呈现云雾状的变化,由浅到深逐渐减弱,深部偶尔会出现无法正常显示的情况;③肝内管道法分级不清[3]。
重庆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情况及影响因素

随着我 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人们生活水平 提高 , 饮 食 结 构 变 根 据 B超 脂 肪 肝 的 诊 断 标 准 , 在2 2 7 1 个 受 检 人 员 中 查 出脂 化,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已 悄 然 成 为 我 国 仅 次 于 肝 炎 的 第 二 大 肝 肪 肝 1 0 6 5人 , 检 出率 为 4 6 . 9 , 其 中男 性 8 3 8例 , 占受 检 男 性 病_ 】 一 。脂 肪 肝 是 由 于 多 种 原 因 导 致 肝 脏 脂 质 代 谢 发 生 障 碍 , 肝 的 5 2 . 9 ( 8 3 8 / 1 5 8 2 ) ; 女性 2 2 7 例, 占受 检 女 性 的 3 2 . 9 ( 2 2 7 / 内脂 类 物 质 合 成 与 分 泌 的 动 态 平 衡 失 调 , 中性 脂 肪 在 肝 细 胞 内 6 8 8 1 , 男 性 脂 肪 的 检测 率 明 显 高 于女 性 , 是女性 的 1 . 6倍 。男 性 蓄积超过肝 重的 5 以上或组织 学每单 位 面积超过 1 / 3以 上 肝 发 病 年 龄 普 遍 要 比女 性 早 , 2 2 7 1名 体 检 人 群 中 , 男 性 都 集 中 在 细胞脂肪变性 E J 『 称 为 脂 肪 肝 ] 。有 文 献 表 明 5 O 的 脂 肪 肝 可 发 4 l ~5 O岁 , 而 女 性 集 中在 5 l ~7 O岁 。
足 预 防脂 肪 肝 的 霞 要方 法 。 关键 词 : 脂 肪肝; 健康 体检; 危 险I 索 ; 解决 矗 法 文章 编 号 : l 6 7 3 — 8 6 4 0 ( 2 0 1 6 )0 2 5 2 0 2 中图 分 类 号 : R5 7 5 文献 标 志 码 : B
师嘉 阳,赵 小 兰 ( 第 三军 医大 学西 南 医院健康 管理 中心 ,重庆 4 0 0 0 3 8 )
某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某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该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脂肪肝与其他体检因素的关系,了解影响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从2009—2015年,脂肪肝检出率呈高位递升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7.3%、23.3%、27.5%、34.5%、21.7%、33.5%、31.3%。
影响脂肪肝的因素有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谷丙转氨酶,且均为危险因素(Exp(B)分别为3.178、1.829、2.666、3.237)。
结论甘油三酯高的、血糖高的、超重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
标签:体检;脂肪肝;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危险因素脂肪肝指的是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可以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等。
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脂肪肝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
过量喝酒、抽烟、口味过咸、缺少运动等因素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病的发病率。
而慢病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或改变的,包括:抽烟、喝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及精神因素等,当然也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该文通过分析某人群体检数据,了解影响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健康管理和慢病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某单位2009—2015年参加年度健康体检人群。
其中2014年体检人数最多,该研究横断面研究主要基于2014年体检数据。
1.2 数据采集和处理1.2.1 采集方式数据从计算机体检系统内汇总生成,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B超等。
1.2.2 诊断标准①BMI: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正常范围为18.5~25.0;低于18.5为偏瘦;25.0~28.0为超重;>28.0为肥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一 2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 09年第 3 4卷第 2期 (o ra o o g igMe i l i ri 0 9 V 14No2) J un lf Ch n qn dc v s y2 0 . o. . a Un e t 3
调 查 研究 文章编号: 5 32( 0) —260 0 3 6 2 90 0 —3 2— 60 2 2
p y i a e a n t n i 0 6 i h n qn e e o s r e . h s n elc u l d a n s d a ie a cn ma u ommu e h p t i , h s l x mi ai n 2 0 n C o g i g w r b e v d T e e i tl t as ig o e s l rc ri o ,a t i c o e v n e ai s t
甘 油 三酯 ( C) 低 密度 脂 蛋 白 ( D C) 血 尿 酸 ( A) 平 显 著 高 于非 脂 肪 肝 组 , 密 度 脂 蛋 白( D C 水 平 低 于 非 脂 肪 肝组 ; T 、 L L 、 U 水 高 H L ) 多
因素 l ii o sc回归 分析 显 示 : 酸 ( R 2 3 7 、 gt 尿 O = 7 . )甘油 三 酯( R 41)空腹 血 糖 ( R 29 )收 缩压 ( R I 8 、 清 总胆 固醇 (R 4 O =. 、 3 O =. 、 2 O = . )血 6 O=
重 庆市 参 加 健 康 体 检 的正 高 职 称 人 员 , 筛 选 并 排 除患 有 肝 癌 、 性 病 毒 性 肝 炎 、 先 慢 自身 免 疫 性肝 炎 、 脓肿 等疾 病 ( 肝 B超 表 现 与 脂 肪 肝 相 似 的疾 病 ) 的人 员 。然 后 将 经肝 脏 B超 诊 断 为 脂肪 肝 的患 者 作 为 研 究 组 (0 32人 ) 同时 把 余下 的非 脂 肪 肝组 ( l 人 ) , 98
Y ANG Jn — ig,t l ig n e a
( e trfP yi l x m n t n Fr f l t si , h nqn d a U ie i ) C ne h s a a iai , o c E o i t f i e Ho t C o g i Me i l nvr t s Ai a d p a l g c sy
【 bt c】 bet eT nl eh r a ne fayl e a o g1 2 esn i i rf s n lieadi le c rt A s at O jci : oaa z e e l c t vr m n 2 0pros t hg po si a tl n s e t f t s o r v y t p v e oft i w h h e o t t r a d a o
重庆市 1 2 0名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
羊 晶晶 , 王永 红 , 李 革
40 1) 00 6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 检中心 , 重庆
【 摘
要】 目的: 对重 庆市 1 2 0名正高职称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 2 为脂肪肝 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0 6年 20
【 关键词】 脂肪肝 : 高级知识分子; g t l ii o sc回归分析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l R8
【 文献标识码 】 A
【 收稿 日 】 0—30 期 2 80—3 0
An lsso e p e ae c f a t v r n s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t d f c o sa a y i f h r v l n e o t l e d i ea e t r mo g 12 0 hg t f yi a t a n 2 ih r n t l c u l i o g igct a ki e l t as nCh n qn i n e y
做 为对 照 组 , 组年 龄 、 别 分 布 相似 。 后 将 两 组 的血 压 、 脂 、 糖 、 尿 酸 等检 测 结 果进 行 对 比分析 。 两 性 最 血 血 血 结果 : 庆 市 l 2 重 0名 2
高 级知 识 分 子 脂 肪 肝检 出率 为 2 . %, 性 检 出 率(0 7 明显 高 于 女 性 (. %)脂 肪 肝 组 的空 腹 血 糖 (B 、 固醇 ( G) 47 5 男 3. %) 4 80 ; 4 F G)胆 T 、
pr vd v d n e f rt e e in a d te t n ffty lv r M e ho :I el cu swih hih p oe so ltte wh a o t k o ie e i e c o he prv nt n ra me to at i e . o t ds ntle tal t g r fs ina i o c me t a e l
1 8、 密度 脂 蛋 白f R I 4 、 张 压 ( R I 4 这 8项 指标 与脂 肪 肝 的发 生 密 切相 关 。 论 : 庆 市高 级 知识 分子 脂 肪肝 患 病 . )低 6 O = . )舒 4 O =. ) 3 结 重
率 较高 , 多 因 素综 合 作 用 相关 。强 调 定期 体 检 , 强 健 康教 育 , 倡 健 康 的行 为 和 生 活 习惯 将 有利 于 其 健康 水 平 的 提高 。 与 加 提
c r ni ia e a ii, e a i b c s c r a iy c nus d wih f t ie y u ta o i yp h o c vr lh p tts h p tc a s e swhih we e e sl o f e t at lv rb lr s nc t e-B we e e cud d . tt lo 0 y r x l e A oa f3 2 c s sdig o e sf t i e y uta o ct p B r e ade ssud r u a e a n s d a at lv rb lr s ni y e- wee r g r d a t y go p.M e nwhi helf 8 c e r e a d d a o to y a l t e 91 as swe er g r e sc n rl e t g o p.Th wo go swe e sm i ri g ru e t rup r i l n a e,a d g n e srb i n . l1 2 ntle ta swe e m e u e h ev lo lo r s u e a n e d rditiuto s Al 0 i el cu l r as r d t e l e fb o d p e s 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