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生命与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教材分析精品课件
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部分答案)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4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植物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植物”与后面的“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的三大类群。
本节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
通过对生物类群的介绍将为本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第5章“生态系统”、第6章“城市生态”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只是其中的一员。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动物和植物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沿用得最广。
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动物和植物两界之外,另立了原生生物界。
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根据两界学说,植物界是生物界中相对动物界的一大类生物,包含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本节把植物类群中营自养生活方式和具有从低等至高等进化关系的四大类群放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进化的思想。
但教师在教学中切不要让学生造成这样的误解:体形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高大的乔木等因为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归入植物界;而细菌、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也就归在微生物中了,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提到生物分界中,三界、四界和五界学说的概念,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讲述植物学的基础知识,为力求它的教学性,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在“信息库”栏目适当增加了拓展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拓展的知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讲。
整节内容按照本教材的体例,分四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你知道吗”模块选择了“我国有哪些珍稀植物”这样一个带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为学生第二册教材首先学习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了解祖国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对学习植物学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八年级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孢子的传播过程”。
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真菌的繁殖方式。
8、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的传播过程。
9、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节真菌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二、真菌的结构:1、青霉的结构:孢子、直立菌丝、营养菌丝
2、蘑菇的结构:菌盖、菌柄、菌丝
三、真菌的生殖:孢子繁殖
课后反思
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4、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5、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6、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了解真拉塔基亚的繁殖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
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讨论: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谭桂红执教者谭桂红总序第个教案
课题
第三节真菌
共课时
第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真菌ppt课件

培养特性:
沙保培养基(需氧;室温或 37℃生长良好) 菌落呈类酵母型,灰白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带有
浓厚的酵母气味,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临床意义
条件致病: 皮肤粘膜感染: 鹅口疮、真菌性阴道炎 内脏感染:肺炎、心内膜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染:脑膜(脑)炎、脑脓肿 变态反应性疾病
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叶状孢子
芽生孢子: 假菌丝 厚膜孢子
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关节孢子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 真菌都能产生
青 霉 菌 的 小 分 生 孢 子
多细胞真菌形态
hypha spore
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 繁殖方式: 单细胞---出芽 多细胞---有性、无性繁殖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生殖菌丝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多数致病性真菌
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
2.孢子 spore 孢子
芽胞
作 真菌繁殖结构 用
细菌休眠结构,抵 御不良环境
抵 抗 不强,加热60~70℃短 强 , 有 的 可 耐
力 时间即可死亡
100℃数小时
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 减数分裂形成
• 标本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毛发、皮屑、指甲 痰、血液、脑脊液等
• 直接镜检:
– 浅部标本---KOH处理后镜检 – 白假丝酵母菌---革兰染色(假菌丝、厚膜孢子) – 新型隐球菌---墨汁负染(厚荚膜) – 其他多细胞真菌----特殊染色镜检
• 分离培养
菌 丝
孢子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3.1 真菌 教案

有氧呼吸——制作面包、馒头。
无氧呼吸——酿酒。
体会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青霉素发现历史
除了酵母菌,下面我们介绍另一种真菌——霉菌。以青霉为例。
说到青霉,大家能够想到什么物质?
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历史:青霉素是由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发现的。
1928年7月下旬,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3号,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刚进实验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寒暄中问弗莱明这段时间在做什么,于是弗莱明顺手拿起顶层第一个培养基,准备给他解释时,发现培养基边缘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因此发现青霉素,并于次年6月发表最终使其获诺贝尔奖的论文。
5,瓶口气球的状态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它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较少)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不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异养。没有叶绿素。
回答: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腐生是从动植物的遗体上获取营养。
利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引导学生推测青霉适合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出青霉的营养方式。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腐生与寄生的不同。
青霉的形态结构与生殖方式
1,组织学生观察桌上的腐烂橘皮,说一说橘皮上的青霉菌是什么颜色的?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否仅仅只是偶然?
回答:青霉素。
虽然有偶然因素,但更是因为他平日孜孜不倦地研究、思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通过介绍青霉菌发现的历史,让学生体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体会只有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二册(试用)全套PPT课件

谢谢
34
实验与实践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实验目的
1.知道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生环境中的 适应特点。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 功能。
3.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二、实验材料
材料:鲫鱼 用品:解剖镜、解剖盘、剪刀、镊子、解 剖针、解剖刀等。
39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1.将新鲜鲫鱼置于解剖盘,用解剖剪敲击其头 部使其昏厥。
鳃耙
46
循环:单循环
心脏:静脉窦、一 心房、一心室、动 脉圆锥(或动脉球) 组成。
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心脏(缺氧血) 入鳃动脉 鳃 (多氧血) 出
鳃动脉 背大动脉流 全身 静脉(缺氧血) 心脏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其中软 骨鱼类的大脑较硬骨鱼类发达
实验方法
材料的准备和修整: •将植物茎切成2~3cm长的小段,并将其切面削平; •若为质地较软而薄的材料,如叶片,可沿主脉两 侧切成宽5~6mm、长1~1.5cm的小块,夹在支持 物中进行切片。
•支持物通常为萝卜、胡萝卜、马铃薯、通心草等。 先将支持物切成高3~5cm、长、宽0.5cm的立方 体小块,将其中部纵切一缝,然后将修整好的材 料夹在其中。
2.将鲫鱼腹部向上,用剪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 直方向剪一小口,将剪刀插入切口,沿腹中线向前 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
3.自肛门前的开口向上剪至脊柱,再沿脊柱下 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 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注意:剪开体壁时剪刀尖不要插入太深,应向 上翘,以免损伤内脏;移去左侧体壁肌肉前,注意 用镊子将体腔腹膜与体壁剥离开,以不损伤覆盖在 前后鳔室之间的肾脏和紧靠头后部的头肾。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真菌人教版ppt课件

叶绿体
比较不同之处
观察形态
观察结构
推测营养方式
形态和结构
鞭毛
荚膜
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自养
异养
你认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呢?
探索细菌生殖速度
细菌的生殖
四个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有
25600个
分裂生殖
20~30分钟分裂一次
分析芽孢的作用
细菌的生殖
你认为芽孢是 .
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鲜肉汤放几天,变质了,大量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自然发生论
细菌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
巴斯德:微生物之父
几天后
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低热消毒也称巴氏消毒,是利用低于100℃的温度对物品进行消毒。能够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而又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及营养素,温度范围为60一95℃。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某些饮料等的杀菌。包括63℃30分钟的传统巴氏消毒法,和72—95℃10一30秒的高温瞬间巴氏消毒法,后者生产效率高,杀菌效果相同。
5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 生活,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6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 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列文.虎克
巴斯德
球
杆
螺旋
DNA
细胞核
有机物
分解
芽孢
不良
思考与练习
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久?
真菌的种类
【突破 1】以下各种真菌中,属于 单细胞结构的是(
)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
C
【突破要点】真菌中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和大型的真菌——蘑菇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真菌》第2课时课件

1.酵母菌的生殖
(shēngzhí)
2.霉菌的生殖
3.蘑菇的生殖
环境(huánjìng)不适:宜孢子(bāozǐ) 芽生体殖
环境适宜 :出芽生殖
2021/12/9
孢子生殖
第六页,共十四页。
孢子生殖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78页制作孢子印内容(nèiróng),掌握制作孢子印的方法,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在菌盖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
防止(fángzhǐ)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2.孢子印是由
组成的,呈与
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
排菌列褶一致的
状。 放射
3.孢子的大小怎样?呈现什么颜色?
孢子很小,不同种类(zhǒnglèi)的蘑菇孢子颜色不同, 有的呈褐色、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
2021/12/9
第九页,共十四页。
欣赏(xīnshǎng):孢子印
说明:酵母菌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环境(huánjìng)中现成的有机物。
2021/12/9
第三页,共十四页。
一、真菌的营养方式
异养
【阅读分析二】 阅读课本77页内容,指出青霉和蘑菇各部分结构名称。分析:霉菌和蘑菇生活
需要的有机物来源是什么?
① 孢子
(bāozǐ)
孢子
菌盖
菌褶
子实体
② 直立(zhí lì)
晶粒鬼伞: 幼嫩(yòu nèn)时
可食,菌褶变黑后不 能食用。
2021/12/9
第十页,共十四页。
欣赏(xīnshǎng):孢子印
香菇
营养(yíngyǎng) 丰富,
味道鲜美。
平菇
常见(chánɡ jiàn)食用菌,餐 桌上的常客。
4.3微生物酵母菌优秀教学案例沪教版生物第二册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制作面包、馒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如何制作的吗?其中涉及到了一种微生物,你们能猜到它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揭晓答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微生物酵母菌。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酵母菌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
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实验操作,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4.创设问题链,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地掌握酵母菌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等任务。
4.情景创设:教师通过实验、生活实例等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发酵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5.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面包、馒头的制作,引出酵母菌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观察青霉、曲 霉和酵母菌的 主要特征并归 纳真菌的主要
特征
教学目标2: 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和酵母菌, 学会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并 能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酵母菌的 主要特征
青霉的 、主曲 霉要的特主征要
特征
真菌的主 要特征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阅读教材, 学习微生物 概念及主要
类群
观察青霉、曲 霉和酵母菌的 主要特征并归 纳真菌的主要
特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观察蘑菇的 主要特征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阅读教材, 学习微生物 概念及主要
类群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微生 物的概念和主要类群,初步 学会通过寻找关键词来建构 概念的学习方法。
1. 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类群,初步学会 通过寻找关键词来建构概念的学习方法。
2. 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和酵母菌,学会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并能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3. 运用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蘑菇的主要特征,知道蘑 菇也是真菌。
4. 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真菌,感悟微生物生命体结构的精致。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细胞核
宏
肉眼观察
观
放大镜观察
光学显微镜观察
微
观
电镜下图片观察
孢子 菌丝
体 验
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
模式图观察
青青青 霉霉霉 曲曲 霉霉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微生物(1)——真菌
宏
一、微生物
观
1、概念
2、类群: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微
1、形态结构:多细胞、或单细胞
观
2、生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3、营养方式:腐生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观察青霉、曲 霉和酵母菌的 主要特征并归 纳真菌的主要
特征
教学目标2: 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和酵母菌, 学会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并 能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
设计依据——教材内容
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核心知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核心能力:由宏观到微观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设计依据——教材内容
真菌的主 要特征
观察微生 物的基本
方法
感悟微生 物结构的
精致
设计依据——学生情况
微生物的特征知之甚微 • 肉眼难以观察 • 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不了解
感悟 生命体结构的精致
设计思路——教学流程
引入
微生物的 概念及主
要类群
寻找 微生物
青霉、曲 霉的主要
特征
小结
观察蘑菇 的主要特
征
真菌的主 要特征
酵母菌的 主要特征
Thank you!
2009年11月
谢谢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菌丝
孢子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观察蘑菇的 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3: 运用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蘑 菇的主要特征,知道蘑菇也是真菌。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教学目标4: 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真菌,感悟微生物生命体结构察微生 物的基本
方法
重点难点的确定
“中学生命科学旨 在培养全体学生的 生命科学素养,它 以观察、实验、探 究作为主要的学习 手段……”。
重点难点的确定
确定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生情况 重点:1、学会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2、归纳出真菌主要特征。 难点:学会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观察蘑菇的 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3: 运用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蘑 菇的主要特征,知道蘑菇也是真菌。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青霉 曲霉 酵母菌
学习 观察微生物的 运用 蘑菇的特征 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目标达成中的活动 组织与思考
菌褶
菌丝
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