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遣用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暗示教学法”运用的几点尝试-4页文档资料

初中英语“暗示教学法”运用的几点尝试-4页文档资料

初中英语“暗示教学法”运用的几点尝试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的桥梁,暗示能使人意识中最有力量的意念转化为潜意识,从而产生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

”而暗示教学中的那种积极暗示,没有命令和强制,因而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潜力,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让我们巧妙地运用活动暗示、体态暗示等他人暗示,帮助学生找寻到那片属于他们的灿烂星空;让我们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暗示,引领学生遨游在那片属于他们的快乐天地间。

一、暗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

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

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人脑两部分并用,比用一个部分效果要好。

暗示教学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

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

二、暗示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活动暗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难懂,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

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富有创造性的英语教师,总是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表演唱,或是故事接龙,模拟交际活动等等,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时,教师新授完以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 击鼓传花。

论积极地肯定与暗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积极地肯定与暗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积极地肯定与暗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杨静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3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现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一等教师教自尊,二等教师教方法,三等教师教知识。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面对学生们薄弱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我也感到有点儿无助。

但是,面对即将参加中考的九年级学生,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全身心的参与他们的学习和教学中。

在连续几年带毕业生的经历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那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和心态去鼓励,暗示他们,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期盼,对自己有学习的计划,对学习计划有执行力。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潜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积极肯定与暗示的含义与作用受暗示性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性,它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用间接方式诱使某人用特定方式去行动,接受某个观点或相信某个事情的过程。

”它有两个关键点:非强迫性的意见和接受者不加批判的接受。

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肯定与暗示也是心理学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心理学已经走进了学校,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

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在受到积极的肯定和暗示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发展。

积极的情绪也会产生积极的能量和磁场,从而使学生积极向上。

二、积极的肯定与暗示的要求1.尊重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差异。

就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要尊重每位同学的人格及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而有些学生则性格外向,他们的记忆力,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力,也都存在着差异。

浅谈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暗示教学法”是指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暗示教学法”可以贯穿于课堂始终,可以延续到课堂下,正确地运用可以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暗示愉快而不紧张情感与理智无意识状态与有意识状态相互结合教师的积极暗示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暗示。

格奥尔基·卢扎诺夫(Georgi Lozanov)是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

他根据心理学的无意识原理、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技能原理、哲学的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提出了暗示教学思想。

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隐喻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

所谓“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情)境作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想象、联系和音乐、表演等各种方法,营造充满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氛围),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以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简单说,就是: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初中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低估这种潜力。

大量的课堂信息量容易造成学习者的紧张心理, 对学习不利, 如何合理运用暗示教学法激发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心情愉快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愉快时,感觉、观察都比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

所以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应处于一种愉快、适度松弛、相对集中的心理状态。

只有当学生们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他们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平时要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良好的接触,让学生喜欢,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学生见到老师进课堂才不会有抵触情绪。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

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某种附加的信息。

优秀的教师都很重视语言的暗示作用,对学生含而不漏的批评,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时机的启发和鼓励都可以通过语言暗示传递。

如一位教师教学生“carefully”这个单词时,看到个别学生开小差,老师就说“carefully”是“认真地、仔细地”的意思,We need listen carefully.Let’s listen carefully.开小差的同学和其他的同学都听出了老师的话中之话,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2、体态暗示体态暗示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暗示方法。

所谓体态暗示就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

体态暗示手段在课堂语言交际中具有特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

如:教师在表扬某同学认真学习的同时,用目光扫视做小动作的学生,就会起到一种调控作用;学生回答问题后竖起大拇指或是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鼓舞;教师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也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某些英语中的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段话,教师往往只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帮助学生意会。

3、环境暗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的环境中,学生许多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无意识地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暗示所作出的反应。

教师创设特有的教学外部环境,能使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巧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英语教学中巧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英语教学中巧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者:张小英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8期摘要: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心理暗示;特点;积极心理暗示;方法;英语教学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或受到影响。

比如:上课时,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打哈欠,旁边的学生往往接二连三地跟着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咙也会发痒跟着咳嗽(并不是故意之举);看见别人赛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抬起脚来。

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暗示呢?一﹑心理暗示的定义《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在接受实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告之这是一种有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

十几分钟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化,并且摸上去有发热感。

但事实上,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暗示作用往往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暗示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暗示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教 师应通过 创设合适的教 学环境 、 创 设 自然的课堂设计 , 创 设轻松的心理环境等 多种教 学策略 ,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趣 、 需要 , 增 强 学 习投 入 度 , 实现课 堂教 的 高效 性 、 学的有效性。
[ 关键词] 暗示心理学 学 习兴趣 需要
抗 的条 件下 , 用含 蓄 间接 的方 法 , 对人 的心 理和 行动产 生影 响 , 在不知不觉 中产生 巨大 的“ 熏陶” 作 用 。教室不 应 千篇 一律 , 而 应 富于个 性 , 充 满语 言 元素 。教室 的墙 面不应 洁 白无 瑕 , 而 应在 不突 兀 的地 方 由学生 收集 、 设 计、 张贴 各 类 语 言 教 学 素 材 。牛 津 江 苏 版 7 B Un i t 1 D r e a m Ho me s 第一课 时是关 于 国家 、 首都、 名 胜 和家庭
识 因素 , 使 学 生 的学 习成 为 一 种 享 受 , 提 高 学 习 的效 率 。 正 如 德 国教 育 学 家 第 斯 多 惠 所 说 : “ 教 学 艺 术 的 本 质 不
果这一 过程 不是 自然产 生 , 而是 带有被 驱使 的性质 , 学 生在潜意识 中便会 产生 抗拒 。因此教 师在 进行 课堂 教 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 特点 , 使课 堂设 计尽 量 自然 、 轻松 , 消除人工驱使的痕迹 , 让 学生在愉 悦而不 紧 张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
的话题 。课前 , 学 生 自行 收集 、 设计 贴 出带 英 文说 明 的 风景 和名人 图片 , 历史 文字说 明 , 图腾 实物等 。课 间 , 学 生凑 到展 示墙 前面 去 阅读 、 观察 和谈论 , 投入 和环境 的

浅谈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新 校 园
X j n X i a o Y u a n
教学 研究
浅谈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黄 忠 策
( 温 州 市 瓯海 区梧 田一 中 , 浙江 温州 3 2 5 0 0 0 )
暗示是个人或群体通过含蓄 、 间接 的方法对个体施加影响
教师可以先利用百事可乐 的广告导入 , 该广告 内容生动 、 滑稽 , 学生非常感兴趣 。 欣 赏完广告后 , 问学生该广告是关 于什么的 ,
三、 挖 掘学 习潜 能 。 拓 展 发 展 空 间
示激 发学 生的 内部动机 ,通过看 录像 激起 学生 的求 知欲和兴 趣。 然后再 出示一个很有创 意的钥 匙扣 , 问学生它是什么及用 途 。因为东西新颖 , 所 以一下子就激起 了学生 的好 奇心 。 学生 七 嘴八舌 地猜测之后 , 学习兴趣就在不经意 间被 激发 出来 了。 在学习 S e c t i o n B的 3 a 部 分 时 ,让 学生 讨 论 问题 : “ D o y o u

激发学 习兴趣 。 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暗示 中的激发 动机 包括激发外部动机 和 内部动机 两 个方面。 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提高学生的学 习动机水平 , 如奖赏 、 赞许等。 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优化个人 内 部心理因素来提高学 习的动机水平 , 如激起好奇心 、 求知欲 、 兴 趣、 成功感 、 自尊 、 自信等。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提高其 动机水 平, 这样 的例子在教学中比比皆是 。 案例 1 : 在G o F o r I t 九年 级 U n i t 9 S e c t i o n B的教 学 中,
t h i n k t e a i s t h e mo s t p o p u l a r d in r k i n t h e wo d d ? Wh y O r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到了初中阶段,学生才真正意义上开始系统的学习英语知识,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暗示教学法的合理引进,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还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文主要就暗示教学法的优势以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初中英语应用策略引言暗示教学法是一种借助心理暗示手段来实施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遗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而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暗示教学,教师就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权威、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或音乐、节奏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转换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自主学习以及跨文化意识等能力。

一、暗示教学法的优势(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苦口婆心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管束,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学习活动,而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艰苦”,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

而暗示教学法则是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暗示和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英语知识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味的强迫学生去学习是无法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尤其是对于叛逆心理较重的初中生来说。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灵活调整暗示手法,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发育尚未成形的初中生以适当的心理暗示,最大限度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遣用
发表时间:2014-01-03T10:52:32.62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戴晓华[导读]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 戴晓华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
一、导语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

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通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人的心理,快捷而灵活。

积极的心理暗示容易使人信心大增,成功率也会增加。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

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

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

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

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事实上,曹操正是利用了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

消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如果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缺乏这方面的意识,稍不留神,在不经意间就会给学生传递消极的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牛津初中英语课本中8B Unit 5的语法内容是关于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 be used to do, be used for doing几个相似短语的运用,我们有很多老师包括曾经的我在讲到这里时也总是苦恼,因为每年我们都担心同学们会混淆,因此在教学时总会提醒同学们说:“这几个短语最容易混淆,你们最容易把used to do和 be used to do搞混,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 ……。

”结果每年总是越怕学生错,结果就越会错。

其实我们都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我们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不经意间已经给他们传递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同学们在学习之前就认为那很难,不容易区分,所以同学们在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觉得这几个短语复杂,容易混淆出错。

后来我在教这个语言点的时候这样告诉同学们说:“这几个短语很容易区别,他们虽然长的有点像,但是他们每个短语都有特定的使用语境,如…… ”从那以后,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这几个短语时准确率很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只有牢固确立课改新理念,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作为教师就应该恰当的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二、例析
1. 语言暗示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双边活动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直接的场所,因此老师如果在课堂上恰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

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某种附加的信息,优秀的教师都很重视语言的暗示作用。

如在教学新牛津7A第一单元“This is me”时,首先我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对那些语音语调较好、错误较少、表达较好的同学我让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同时特别表扬他们那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并经常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鼓励,如:“ Very good! Your pronunciation is excellent! ”“Good ,We can follow you very well...” 对于那些回答时错误较多的同学,首先我肯定他们所说的正确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试着重复,以此给他们自信;当有的同学介绍到自己是毕业于某小学时,我会说:“那可是我们这很不错的小学哦,以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也是那个学校的,现在她已经在很优秀的一所高中上高二了,你也会很出色的,加油哦!”事实证明:通过课堂上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暗示,同学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优秀者更优秀了,平凡者也不平凡了。

2. 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暗示方法。

所谓体态暗示,就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

体态暗示手段在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语言,如我在表扬某同学认真学习的同时,用目光扫视做小动作的学生,就会起到一种调控作用;同学回答问题后我竖起大拇指或是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会让他们感到莫大的鼓舞;课堂上老师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也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某些课文中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段话,我往往只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帮助同学意会,一个手势可以暗示学生张嘴说英语的勇气;一个温柔的抚摸可以传递老师对他的关爱;一个温情的微笑可以透露出老师对他的欣赏与赞叹;某同学开小差时,老师向他悄悄地走去,他会立刻清醒;这些都是教师行为暗示的魅力。

教师的体态行为暗示有时更具亲和力,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智慧。

有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行为暗示,才能慢慢养成习惯,自觉地把它应用于教学之中。

付出才有收获,别有心智的举止会为教师赢得学生的钦佩、理解、友爱。

3. 环境暗示
环境心理学认为,任何环境都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它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

环境以各种方式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做出反映,养成习惯,形成观念并指导我们的行动,许多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

课堂心理环境是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它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不同心理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会有很大差异,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

在我的班级里,我总是尽量赋予班级环境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营造和谐的教室文化。

从教室的整体布局、墙壁布置、储物柜的使用到桌椅的摆放等,都写满师生的心思。

“MOODS HERE”可以鼓励同学们抒写心情、表述看法。

“I CAN, I SHOW”可以展示同学们的英语书法作品或英语小报作品。

最具文化凝聚力的是讲台左边的文化栏,那里有中英文“每日一句”,上面用英文写着他们喜欢的一句格言。

黑板最上面用英文写着我送给孩子们的话:I BELIEVE,YOU CAN! 整个班级从板报里的英语角到文化栏的板块设计处处充满浓浓的英语文化氛围。

4. 角色参入
角色参入,是指暗示者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被暗示者的学习情境之中,或者将暗示者的角色变成被暗示者,将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激起被暗示者相同的想法,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

这种技巧常用的语言是: 假如我是你……、如果我来处理……、如果我们……等。

这些语言的运用可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更容易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顺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

三、结语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课堂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则主导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走向。

学生,就像植物向光一样,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学生的眼中,教师的神态、举止、言行等都表明着对自己的一种态度,他们也非常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一句不经意的气话,一句随口的赞扬,一段感人肺腑的教导,一个不为别人注意的细节,都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毋庸讳言,教师的言行举止均是出自一种善的动机,但出于善的动机的未必一定导致善的结果。

很多时候,教育的作用已经发生,教师自己还浑然不知。

但事实证明,作为人成长途中所接触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让你懂得什么,更在于悄悄改变你的人生。

这既源于巧妙设计的教育过程,也源于不经意的心理暗示。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自然恰当的使用暗示,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