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T工作流程及皮试方法的改进

合集下载

皮试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试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试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试的七个注意事项如下:
1.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不可做青霉素的皮试,已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如果停药,应该在停药后的72小时再做皮试,以及在应用中更换药物批号时,均需重新做皮试。

2.皮肤试验液需现配现用,应严格按照浓度与计量的要求准备皮肤试验液。

3.不可空腹进行皮试。

部分患者空腹进行皮试时,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易与过敏反应混淆。

4.皮试后局部会出现小皮丘隆起的情况,不可搔抓或揉按皮试局部,以免局部皮肤发红,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如有异常不适,应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皮试后,应在注射室外等候结果,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观察均为20分钟,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观察时间为30分钟。

患者在观察时间内应避免剧烈活动,若皮肤处出现皮疹或产生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6.皮试的观察时间结束后,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果超时需要重新进行皮试。

7.部分患者注射后会有迟发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可能会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腹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TAT皮试阳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TAT皮试阳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TAT皮试阳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操作中可能产生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结果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TAT皮试患者2000例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TAT皮试的高阳性率主要与护理因素相关,其次是患者本身因素。

结论:降低TAT皮试高阳性反应着重在于改善临床相关护理措施,考虑特定病人客观因素,正确规范判断TAT皮试结果。

重视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关键词】TAT皮试;皮试阳性;影响因素;改进措施TAT是一种用于预防破伤风的免疫马血清类药物,是临床上预防破伤风最常用的首选药物。

TAT是动物血清,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异体蛋白质,很容易发生变态反应,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迅速死亡,相当危险[1]。

因此,准确判断 TAT 皮试结果至关重要。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致皮试结果判断阳性率增高,影响正常治疗和增加护士工作量。

现在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高阳性率原因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需注射TAT预防破伤风感染患者2000例进行观察,其中男性患者1025例,女性患者825 例,儿童150例,年龄在3至79岁。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所有患者均无皮试药物过敏史。

阳性患者需脱敏注射总计46人。

2.分析原因2.1 护理因素2.1.1皮试液配置浓度不精确。

(1)传统方法配制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远远高于标准要求,导致假阳性率过高。

TAT试验液配制:要求每毫升皮试液含TAT150IU,传统TAT过敏试验液配制方法是每支1ML含TAT1500IU,取0.1ML (含15IU)。

而临床上所用的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AT,安瓿上没有注明剂量,只注明浓度为1500IU,实际抽吸为O.7ML。

如果按传统的配制方法,最后配制的皮试液0.1ML 所含浓度为34IU,大大高出标准要求15IU。

浓度过高,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影响皮试结果。

(2)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为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临床护理皮试液配制方法、脱敏疗法方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皮试液配制方法、脱敏疗法方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皮试液配制方法、脱敏疗法方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疗法方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皮试液配制一、青霉素80万U/瓶80万青霉素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二、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5ml+生理盐水至1ml;三、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50U)。

二、氨苄西林1g/瓶、氯唑西林1g/瓶、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1g/瓶、阿洛西林舒巴坦钠1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三、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2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8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四、美洛西林舒巴坦钠1.25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5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五、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5g/瓶、派拉西林舒巴坦钠1.5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6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六、美洛西林0.5g/瓶、派拉西林0.5g/瓶、氨苄西林0.5g/瓶以上所需药物加生理盐水溶解至2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2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七、长效西林(苄星青霉素)120万U/瓶长效西林+生理盐水5.8ml溶解;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取上液0.1ml作皮试;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糖 尿 病 患 者 在 胰 岛 素 强 化 治 疗 过 程 中极 易 出 现 低 血 糖 反 应 , 得不 到及 时 处 理 , 对 脑 细 胞 造 成 不 可 逆 的 严 重 损 如 可 害 。老 年 糖 尿 病 患 者 易 发 生 低 血 糖 。老 年 人 反 应 性 下 降 , 自 理能力差 , 当进 食 减 少 时 , 能 相 应 减 少 降 糖 药 的 用 量 , 老 未 是 年 糖 尿 病 者 发 生 低 血 糖 反 应 的 直 接 原 因[ 。 老 年 糖 尿 病 病 2 ] 程 长 , 肾功 能 差 或 合 并 肝 肾 损 害 , 延 缓 和 减 少 降 糖 药 的 肝 可 代 谢 , 少 胰 岛 素 的灭 活 , 长 其 作 用 时 间 , 成 蓄 积 , 而 减 延 形 从 导 致 低 血糖 反应 发 生 , 老 年糖 尿 病 者 易 于 发 生 低 血 糖 的 根 是 本 原 因 。在 糖 尿 病 治 疗 中 , 岛 素及 磺 脲 类 药 物 过 量 或 应 用 胰
讨 论

微 。而 以嗜 睡 、 搐 、 迷 等 中 枢 神 经 症 状 为 主 。 增 加 了 其 抽 昏 隐 蔽 性 , 易 被 误诊 为 脑 血 管 疾 病 。老 年糖 尿 病 患 者 一 旦 出 且
现 不 明原 因 的意 识 障 碍 , 首 先 考 虑 低 血 糖 昏 迷 的 可 能 。老 应
维普资讯
o r a 0 8, 13 . ui g M dc l u n l 0 Vo. 6No 3 a J 2
时 运 动 , 据 体 力 情 况 在 医 师 的 指 导 下 选 择 合 适 的运 动 量 和 根 运动 方 式 , 时有 较 大 的 体 力 活 动 , 适 当 增 加 进 食 量 或 随 临 要 身携带少许食物备 用 ; 旦 出现低血 糖症 状要及 时进 食 , 一 严 重 者 要 立 即 送 医 院 急救 , 止 因 低 血 糖 时 间 持 续 过 长 而 引 起 防 不 可 逆 的 脑 损 伤 。 养 成 良好 的 生 活 习 惯 , 时 、 量 进 餐 、 定 定 合 理 饮 食 、 量 运 动 , 理 用 药 。并 教 会 病 人 自我 护 理 方 法 , 适 合 外 出时 随 身 携 带病 情 卡 和糕 点 、 果 , 糖 以便 及 时 纠 正 低 血 糖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及脱敏注射方法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及脱敏注射方法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及脱敏注射方法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韦海霞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1(4)13
【摘要】目前,许多医院仍采用传统的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配制方法和脱敏注射法。

这种方法可导致皮试液浓度过大及脱敏注射剂量不准确。

我院自2010年采用改进的配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临床应用
【作者】韦海霞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相关文献】
1.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对结果判定的影响 [J], 李惠英
2.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J], 付文玉;王桂珍;邱玲芳
3.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应注意的问题及脱敏注射法的改进 [J], 张元云;郭杰
4.分析两种不同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皮试液阳性率的影响 [J], 周玉婷
5.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对结果判定的影响 [J], 李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研究进展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3版[8]对TAT皮内注射的剂量要求为0.1 mL (含15 IU)。

张亚琴[9]研究认为,TAT 最佳皮试剂量及浓度为7.5 U(0.1 mL),此时不会发生漏诊(假阴性率为0),误诊率(假阳性率0.55%)比传统15 U为低,故建议临床应用TAT 皮试剂量为7.5 U,浓度为75 U/ mL。

黄秀华等[10]认为,皮试液中TAT含量与TAT过敏试验结果的阳性反应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引起皮试阳性反应的直接因素,而与药品质量有关系。

3 皮试部位的选择传统的皮试部位为前臂内侧,神经末梢分布较多,进针与皮纹方向垂直,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引起假阳性反应。

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为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最少部位,注射时采用与皮纹平行进针法,机械损伤性小,注射药时无阻力,病人多数感觉微痛或无痛,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假阳性的发生[11]。

有研究报道,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病人,分别选取左右锁骨中点与胸骨连线三角区域、下肢小腿内侧、下肢大腿内侧、上肢上臂内侧等部位按常规做皮试,在皮试结果的判定上是无差异的[12]。

4 TAT皮试判断标准教科书规定,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阳性:局部皮肤红肿硬结,直径>1.5 cm,红晕超过4.0 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或有其他过敏症状[8]。

有人对360例皮试病人采取的阴性判断标准是局部皮丘红肿,硬结不大于1.5 cm,红晕直径不超过4.0 cm,无自觉症状与全身变态反应,给予注射TAT,严密追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出现变态反应[13]。

黎清等[14]提出,皮试30 min 后观察结果,阴性:硬结≤2 cm,红晕<4 cm,伪足<2个,局部无痒感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稍有痒感;强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症状。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

规格
• 0、75ml,1500IU每支
免疫程序和计量
• 1、接种的部位:皮下或肌内 • 2、接种的途径: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 附着处。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 臀大肌外上部。 • 3、剂量: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500- 3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 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 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不良反应
• 1、过敏性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数分钟 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 现沉郁或烦燥、脸色苍白或潮红、胸 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 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 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轻 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 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 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 行抢救;
注意事项
• 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 敏休克,立即抢救。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 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
• 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 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 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 (2)脱敏疗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
注意事项
• 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 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 一次可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 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
• •
谢谢观赏
注意事项
• 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 阳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 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 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 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 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 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 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探讨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探讨

1 (3 3 9 3 . ) 2 6 7 9 6 . ) (0 O (. )
墨望
3 讨 论
!: ! ! ! :


)一 .7,>00 c o7 P .5 2 7
6 例患者中首次换药时均使用双氧水彻底清除坏 0 死组织 , 再次换药时直接用药 , 避免 了对组织细胞
关键词 皮内试验 ; 破伤风抗毒 素
R 5 ; 7. 4 2 R9 9 5
验组采用新方法进行 T T皮试 , A 皮试结果 阳性 率为 1. , 0 0 对照 组采用 传统 注射 法进行 T T皮试 , 试结果 阳性 率为 A 皮
降低皮试液 的浓度一倍 , 严格掌握 T AT皮试液 的配制方法 , 最佳 观察 时间及注射原则 , 明显降低 TA 可 T皮试结果阳性率 , 增加患者用药机会 。
l 杨惠花 , 眭文洁 , 施耀 方, 课题 小组在 压疮护理 管理 中的应 等. 用I] 中华 护理杂志 ,0 6 4 ( ) 3 3 - . J 2 0 ,1 4 :4 . 2 李玉华. 应用人胎膜治疗压疮 的效果评价 口] 中国实用 护理杂 .
志 ,0 72 () 2 . 2 0 ,3 7 :2
临床护理杂志 2 0 09年 2月第 8卷第 ]期

7 ・ 7
破伤风 抗毒素皮试的探讨
王桂 梅 曲立 美 于建 民
选择新 法稀释液 , 格掌握皮 严 实
摘要 目的 对避免破伤风抗毒素 ( T) TA 皮试结果 阳性 率高的做法进行 探讨 。方 法
试液配制方法及皮 内注射方法 , 规定皮试结果最佳观察时 间, 规范皮试结果 判断标 准 , 严格掌握 TAT注射原则 。结果 5 . , 6 1 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c 0 ) P ・ 5 。结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