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推荐8篇)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推荐8篇)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推荐8篇)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

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一)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一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7.8+1.6=4.7-2.8=11.7+2=8.6-5.3=1.2+0.8=7.5-2.5=(2)列竖式计算3685+279=3685-279=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预设: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3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3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

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

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

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3.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和小数位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和答案。

2. 准备实物和图形,用于直观演示。

3. 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实践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引出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物和图形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笔算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笔算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八、评价与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7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7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7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壹五9一三28-579426+982307-296(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口算口算练习(1)二、新授1、揭示课题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板书算式2.83+1.57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②竖式怎么列?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3、学习例2计算。

壹五.64-3.9(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

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4、试一试10.84+2.6 3.05-2.85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书上第2页1、4、5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三、作业书上第2页练一练第2、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珠算( p.3,例3、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3+0.4 1.5+0.5 2.4+1.2 4.5-0.9 5.3-4.88+2.5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7.65+2.一三 3.14-2.090.96+4.688-7.56二、新授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用珠算计算。

8.76+4.03(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

(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用珠算计算。

5.6-0.85(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和计数单位。

2. 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认识2. 小数加法3. 小数减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数,并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讲解新知1. 小数的认识介绍小数的概念,以及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让学生明白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便于计算。

2. 小数加法讲解小数加法的运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满十进一。

并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3. 小数减法讲解小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同样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老师再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清,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以上就是关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在计算小数加法当中和为整数时的去“0”以及整数减小数中需要补“0”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主题图设置同学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的情境。

学生把文具的价格介绍给同学,填在价目表中:编号商品名称单价(单位:元)1、橡皮0.52、卷笔刀0.83、小刀0.64、铅笔1.25、笔记本2.66、文具盒6.87、书包25.88、练习本0.9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个文具盒和1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1把小刀比1个笔记本少多少钱?……[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并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小数加法。

(1)独立思考。

一个笔记本2.6元,一枝铅笔1.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独立思考、计算。

(2)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①2.6元表示2元6角,1.2元表示1元2角,2元6角+1元2角=3元8角=3.8元;②26角+12角=38角=3.8元;③260分+120分=380分=3.8元;④竖式:6角+2角=8角,2元+1元=3元,3元+8角=3.8元;⑤直接算;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猜想小数的加法也是这样算。

汇报中重点强调竖式的写法。

师:用竖式计算时,在书写上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结:列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时,不但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还要把得数的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也就对齐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等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等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等奖教案一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法;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加、减法运算;2.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小黑板;2.学生练习册;3.学生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课堂氛围营造(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明星的生日问题,引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同时复习学生关于小数的一些基本概念。

2.新知探究(20分钟)提问:0.4与4÷10有什么关系?(2)小数的加法运算设置一个案例:小明去菜场买了0.45公斤的青菜和0.25公斤的白菜,一共买了多少公斤的菜?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然后进行实际计算。

(3)小数的减法运算设计一个地理问题:小明国庆节去云南旅游,第一天走了65.35公里,第二天走了45.25公里,小明在这两天里一共走了多少公里?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抽象和建模,然后进行实际计算。

3.整合练习(20分钟)(1)巩固小数的加法运算设计几道简单的小数加法练习题,通过个别呼叫或者分组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2)巩固小数的减法运算设计几道简单的小数减法练习题,通过个别呼叫或者分组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4.知识拓展(20分钟)(1)小数的实际问题求解设计几道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小数进行求解,可以包括生活中的购物、旅行、体育运动等场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问题探究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一公斤香蕉的价格是12元,你觉得0.5公斤香蕉的价格是多少?请写出理由。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实际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课堂总结(15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学习笔记,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和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

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 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元角元角
8角0. 8 8角0. 8
+ 6角+ 0. 6 - 6角- 0. 6
1元4角 1. 4 2角0. 2
答:一共用了1.4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加、减,角和角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例4“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的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了?(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与例3、例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练习巩固
1、教师引导从学生提问的算式种选择2题,如:6.8+2.6=、2.6-0.9=,分男女生竞赛练习。

2、口答题:
0.8-0.5 = 0.7+0.4= 1.6+2.3=
1.9-1.3 =
2.3- 2.3= 5.3+1.6=
0.5+3.1= 0.8+1.5= 3.6- 0.6=
3、引导学生讨论完成98页5、6题。

4、想一想
7 . □ 6 . □
- □ . 3 + □ . 5
3 . 5 1 3 . 3
四、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1、相同数位上得数对齐,从低位算起。

2、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3、做加法,满十进1;做减法,退1当十
五、拓展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我国人口增长很快,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48+9= 0.8+0.6=1.4(元)0.8-0.6=0.2(元)0.8+0.6=
元角元角0.9+1.2=
8角0. 8 8角0. 8 1.2-0.6=
25-17= + 6角+ 0. 6 - 6角- 0. 6 6.8+25.8=
1元4角 1. 4 2角0. 2 2.6-0.0=
答:一共用了1.4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25.8-2.6=2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