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岳麓版必修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优质教案(7页)

第7课汉字与书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程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3、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4、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精华?一、汉字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劼造字”的传说,据说仓劼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栗、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劼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劼造字” 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优秀教案(4页)

《汉字与书法》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岳麓版必修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第一课,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
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我国古代篆刻艺术的成就,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学情分析】汉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但学生对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尤其是如何把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体会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本课通过展示生动丰富的文字、图片等材料,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汉字发展史的同时,提高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的历史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掌握书艺的发展历程以及书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原因;了解篆刻艺术的发展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各种书体和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学会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理解书法、篆刻的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从中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教材阅读、制作表格使学生掌握。
通过设置情境与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图形符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汉字的起源,成熟的标志,书法艺术产生的标志,不同时期代表的书法家,理解汉字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开展书艺历程的小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课堂的能力;通过对书法艺术特色与时代特征的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
教材分析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而汉字既是世界现有文字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
尤其是汉字以其构成上的特点孕育了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戏曲一起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方艺术。
本课是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这一单元的开篇。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其他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方面内容。
第一目“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讲述了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第二目“书艺历程”,介绍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三目“篆刻”,简单介绍了篆刻的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知识,比较熟悉。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如何理解书法艺术特色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因此,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分析、整合能力。
本课内容较为直观,可以展示大量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处理方法: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针对某个阶段的的书法成就,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探究,了解书法家生平,鉴赏书法家作品,归纳艺术特色,分析艺术特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将探究结论在全班进行展示与交流。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知道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图势法以及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了秦印汉印的特点、地位及明清篆刻艺术的成就。
篆刻艺术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方式: 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为1课时。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2012年中国形象宣传片《汉字》视频师:刚才播放的是2012年中国投放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形象宣传片《汉字》,3分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却能让那个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中国汉字及其传统文化,让汉字文化魅力绽放海外。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去传承汉字文化,所以我们更得进一步对汉字文化及其历史有进一步了解,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
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
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书社版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汉字与书法的介绍,深入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并培养学生欣赏、欣赏和欣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知识点梳理1.中国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汉字起源和初步形成–谱系和字源学–甲骨文和金文–简化字和异体字2.中国书法的兴起和发展–书法的定义和分类–书法的历史演变–书法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著名书法家和代表作品三、实践教学1. 教学内容和方式1.汉字起源和演变的讲解–让学生听讲解,图示或动画辅助说明2.制作甲骨文和金文–让学生制作甲骨文或铜器上的金文,以增加对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了解3.了解简化字和异体字–让学生学习简化字和异体字的差异,以明确中文语言文字发展的方向4.学习书法基础和练习书法–让学生学习书法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书法发展历程–让学生练习书法,提高他们的书法技能和欣赏能力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考试能够检验学生对汉字起源、书法史和作品欣赏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监督学生的书法练习和作品评审,以评估他们的书法水平和欣赏能力四、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时应注重对汉字的爱国教育和知识付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汉字和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藏,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介绍相关书籍和古代典籍,给予市面上火热的“汉字学习”一些引导。
五、总结本课程通过展示中国汉字和书法的历史和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汉字、书法和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汉字与书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2)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3)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4)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自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探究,充分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2)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字由繁到简的总趋势,可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来完成。
(3)出示历代名书法家的作品画册,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2)通过汉字、书法、印章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学习,深刻认识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培养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及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内心修为。
重点与难点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北京奥运会会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中国是汉字的王国。
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到处都能见到汉字,汉字用各种表现形式发挥着它的装点美化作用;我们每一个人,也天天要接触汉字。
那么,中国的汉字到底有多少个呢?【板书】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画画,形成汉字。
汉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甲骨文(商代)——金文(商代)——籀文(商周)——(春秋战国)文字紊乱——(秦始皇)“书同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7课 汉字和书法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目标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该艺术的发展历程。
能力与方法: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请你猜一猜仓颉卖字——打一成语谜底“自作自受(售)”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讲授新课:平,他决定穿越时空,到历史的长河领略一下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奥妙无穷的魅力。
第一站新石器时代追寻原始汉字何处是?展示: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中发现的陶器刻符提问: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
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
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符号就是原始汉字吗?第二站:晚清时期王明听说有人在中药里的有了惊世发现,发现了一种文字,你知道这种文字是什么吗?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第三站:商周时期王明听说有一种文字被称为“铸造出来的文字”,这是什么文字?展示西周时期的铭文即“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第四站春秋战国时期王明发现这个时期文化繁荣,但文字也繁杂,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4.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纂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疑点:汉字从混乱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分析】
一、汉字
㈠文字发明的意义:
㈡汉字的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的甲骨文
3.商周时期: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籀文——金文的标准字体
4.春秋战时期:混乱
原因: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简省笔画,紊乱偏旁
表现: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
危害: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5.秦代——统一文字(书同文):
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政务繁多,文书频繁,丞相李斯上书“奏罢不合秦文者”。
秦始皇及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命李斯制定新书,推行“书同文”政策。
做法:规定汉字的基本偏旁,废除合文和一些异体字;规定汉字偏旁和笔画数,避免任意增减;规定汉字偏旁在一个字中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允许随意放置。
李斯创立了小篆体。
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各异的书面,使我国文字呈现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克服了以往各诸侯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也为书法艺术发展的系列化与体裁化奠定了基础。
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的出现,提高了书写的效率,秦隶的创立,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书法艺术
1.汉字成为艺术的原因与条件:
首先的汉字的诞生,为书法艺术的源起奠定了基础。
另外其他原因包括:第一,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第二,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
虽然书法艺术中有各种字体,但各种字体都万变不离其宗,汉字的艺术书写以有出处、合“六书”为原则。
第三,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汉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
术。
第四,笔墨纸张等工具的发明与流行。
“笔”的出现为书写及汉字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尤其是中国的笔由毛、发、竹、骨为材料制成的软制笔,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书写时是按是提,是运是转,撇捺弯钩,随意发挥,任你表现。
2.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魏晋以前,这一阶段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第二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各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及其成因。
(1)秦代官狱文书最多,小篆书写缓慢,于是产生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成为艺术,一是士人群体思想处于比较自由的状态,他们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书法表达出来,于是形成不拘一格的行书和草书。
二是当时纸张比较普及,但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都是抄出来的,抄书讲究字要写得好,这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形成。
(3)唐代,由于兴科举,科举中字的好坏也是一个标准颜真卿的字作为规范化的书法适应了科举考试的要求。
那时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并且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4)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政府养了很多文官,士大夫生活无忧,尽管国家积贫积弱,但诗词、书法、绘画大有发展。
出现了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终上所述,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士人的生活环境、制度的要求、社会风气都有很大的关联。
三、篆刻
1.篆刻的由来与特点: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他的创制也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姊妹艺术。
2.篆刻的发展过程。
(1)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2)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4)汉代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5)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创作为代表,篆刻终于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小结:语言的成熟和工具的创制使人类区别于动物,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告别了野蛮,汉字与书法的神妙使华夏文化焕发出异彩奇光。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之树滋生和丰茂的肥沃土壤。
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记录、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从自身的书写形式中衍化一种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书法。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园地的奇葩。
【板书结构】
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时代
三、印宗秦汉明中叶成为独立艺术
清代艺术成就大
【练习巩固】
1.下列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籀文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秦朝
C.隋唐 D.宋朝
3.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是
A.《石门颂》 B.《兰亭序》
C.《自叙帖》 D.《玄秘塔碑》
4.下列作品的书法特色以其法度与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
汉
字
与
书
法
①早在时期,陶器上出现了刻画符号
②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汉字演变③西周时期形成金文的标准字体——
④秦朝推行“书同文字”,将作为规范字体,作为新字体
⑤东汉文字学家总结出汉字造字的“六书”理论
①秦小篆和汉隶具有书法美感,但仍属于实用性文字
②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③唐代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
书艺历程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④宋代书法倡导有意无法,既有苏、黄、米、蔡的行书,还有
赵佶创造的“”。
⑤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化创造,清代出现了因士人趋时应试而
兴的“”,精润美媚,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①时代是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期,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
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印宗秦汉②明中叶后,以等的创作为代表,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
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印章艺术成就远超历
代,各派纷起,出现了“”、邓石如、吴昌硕等大家。
A B C D
5. 宋代书法艺术的突出特点是
A .讲究法度和规范
B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C .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D .标新立异,变幻莫测
6.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7. 我国汉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过程,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创造了风格各异的书法特色,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观察下列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从图一到图六,图中文字字体分别是 、
、 、
、 。
答 案
答案:
1 D
2 A
3 B
4 D
5 B
6 C
7、从图一到图六,图中文字字体分别是 甲骨文 、 小篆 、 隶书 、 行书 、 楷书(柳体)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