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岳麓版必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4.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纂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疑点:汉字从混乱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分析】

一、汉字

㈠文字发明的意义:

㈡汉字的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的甲骨文

3.商周时期: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籀文——金文的标准字体

4.春秋战时期:混乱

原因: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简省笔画,紊乱偏旁

表现: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

危害: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5.秦代——统一文字(书同文):

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政务繁多,文书频繁,丞相李斯上书“奏罢不合秦文者”。秦始皇及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命李斯制定新书,推行“书同文”政策。

做法:规定汉字的基本偏旁,废除合文和一些异体字;规定汉字偏旁和笔画数,避免任意增减;规定汉字偏旁在一个字中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允许随意放置。李斯创立了小篆体。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各异的书面,使我国文字呈现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克服了以往各诸侯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也为书法艺术发展的系列化与体裁化奠定了基础。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的出现,提高了书写的效率,秦隶的创立,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书法艺术

1.汉字成为艺术的原因与条件:

首先的汉字的诞生,为书法艺术的源起奠定了基础。另外其他原因包括:第一,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第二,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虽然书法艺术中有各种字体,但各种字体都万变不离其宗,汉字的艺术书写以有出处、合“六书”为原则。第三,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汉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

术。第四,笔墨纸张等工具的发明与流行。“笔”的出现为书写及汉字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笔由毛、发、竹、骨为材料制成的软制笔,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书写时是按是提,是运是转,撇捺弯钩,随意发挥,任你表现。

2.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魏晋以前,这一阶段基本上是自发阶段。第二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各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及其成因。

(1)秦代官狱文书最多,小篆书写缓慢,于是产生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成为艺术,一是士人群体思想处于比较自由的状态,他们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书法表达出来,于是形成不拘一格的行书和草书。二是当时纸张比较普及,但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都是抄出来的,抄书讲究字要写得好,这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形成。(3)唐代,由于兴科举,科举中字的好坏也是一个标准颜真卿的字作为规范化的书法适应了科举考试的要求。那时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并且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4)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政府养了很多文官,士大夫生活无忧,尽管国家积贫积弱,但诗词、书法、绘画大有发展。出现了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终上所述,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士人的生活环境、制度的要求、社会风气都有很大的关联。三、篆刻

1.篆刻的由来与特点: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他的创制也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姊妹艺术。

2.篆刻的发展过程。

(1)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2)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4)汉代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5)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创作为代表,篆刻终于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小结:语言的成熟和工具的创制使人类区别于动物,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告别了野蛮,汉字与书法的神妙使华夏文化焕发出异彩奇光。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之树滋生和丰茂的肥沃土壤。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记录、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从自身的书写形式中衍化一种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书法。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园地的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