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舟蛾、美国白蛾越冬蛹调查方法

合集下载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 的防治工作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和可持续性。
05
杨树杨小舟蛾防治的前景与展望
杨小舟蛾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表现
杨小舟蛾在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后,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 导致农药防治效果下降。
抗药性机制
杨小舟蛾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降低药剂吸收、增加药剂分解速度 、改变细胞膜透性等。
蛹的特征
蛹为红褐色,有黑色斑点 。
杨小舟蛾的繁殖与扩散
繁殖方式
杨小舟蛾以蛹越冬,次年春季羽化成成虫,并进行繁殖。
扩散方式
杨小舟蛾主要依靠成虫飞翔和人为运输进行扩散。成虫具有趋光性,会飞向灯 光源,因此夜间运输车辆或物流工具可能会携带虫源,导致杨小舟蛾的扩散。
03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
04
杨树杨小舟蛾防治的实践与效果
防治实践案例
案例一
01
在江苏省南京市,针对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采用了生物防治方
法,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
02
在河南省郑州市,采取了化学防治方法,使用低毒农药进行喷
洒,有效控制了杨小舟蛾的繁殖和危害。
案例三
03
在湖北省武汉市,利用灯光诱杀杨小舟蛾成虫,减少了成虫数
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问题二
对于一些采用化学防治的地区,长期使用 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天敌造成伤害,需要 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对于采用生物防治的地区,天敌昆虫的数 量和种类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需 要加强对天敌昆虫的监测和管理。
对策一
对策二
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结合不 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防治 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美国白蛾监测预报办法

美国白蛾监测预报办法
标准地设置 选择喜食树种多,疫情发生重的乡、镇或城区,设2~3块固 定标准地,新发生区可设临时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要有100株以 上喜食树种。并填写美国白蛾标准地调查表(表1)。
表1 美国白蛾标准地调查表
乡镇(或办事处)名称: 村(或街道)名称: 标准地编号: 主要树种: 树高(米):
乡镇(或办事处)代码: 村(或街道)代码: 地点: 树龄(年): 冠幅(米): 胸径(厘米):
分布
原发于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 1922年 加拿大,1940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 ,1945年 日本 。
2003年 北京 1990年河北(秦 皇岛) 2009年吉林 (四平市)
2010年内蒙古 (鄂尔多斯、通辽)
1995年 天津
1979年在辽宁丹 东首次发现
1984年陕西 (武功)
1982年山东 (荣成)
昆虫分布区和发生范围的监测; 害虫发生期监测; 害虫暴发监测; 害虫发生量的监测。
优点

使用简便 不需能源


费用低廉
灵敏度高


定向诱捕
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尤其适合面积大,复杂地形的害虫的监测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
性信息素有5种组分: (Z9,Z12)-18碳二烯醛; (Z9,Z12,Z15)-18碳三烯醛; (Z3,Z6)-9S,1OR-环氧-2l碳双烯;
使用。
13 收灯时,应将撞击屏、机体、漏虫斗内、机体内的
大小盘等擦拭干净,机体应避免接触酸等腐蚀性物质,
以延长灯的使用寿命。
14 室内用机带包装布包好,室外用防腐蚀雨蓬遮盖。
昆虫信息素

求偶、觅食、栖息、产卵、自卫等过程 中起通讯联络作用 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示踪信息素、 报警信息素等。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02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与识别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有浅黄色、灰白色、浅红色等不同颜色。直径约为0.5-0.6mm,初期为浅黄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美国白蛾的蛹呈椭圆形,长约为2-3mm,宽约为1-1.5mm,初期为浅黄色,后变为黄褐色。
成虫
美国白蛾的成虫翅膀展开约为30-50mm,前翅近前缘处略弧状,后缘呈波状,翅脉灰褐色。
生物防治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但其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和天敌种类的限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从实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人工调查
定期对美国白蛾发生地进行巡查,观察其发生情况并记录。
生物指示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如蜘蛛、瓢虫等生物的捕食量和活动状态进行监测。
美国白蛾监测技术
收集美国白蛾历年发生数据,包括发生地、发生量、发生时间等。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信息发布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预测预报模型。
将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提醒人们采取防治措施。
03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监测技术
美国白蛾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
生命周期
美国白蛾在春季和夏季繁殖迅速,秋季和冬季生长缓慢。
发生时间
美国白蛾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湿度较大、光照充足的地方容易发生。
发生环境
灯诱监测
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等诱虫工具诱集美国白蛾成虫,并对其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
由于防治管理不到位,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疫情仍然存在扩散的风险。
防治管理不到位
美国白蛾防治中存在问题

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监测及防治技术付少敏【期刊名称】《河北果树》【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38-39)【作者】付少敏【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林业局 05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cunea(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

别名秋幕毛虫、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等。

具有食性杂、危害严重、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对象。

1979年在我国辽宁丹东首次发现,1989年扩散到我省秦皇岛,后蔓延至山东、陕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2009年传入邯郸市魏县。

美国白蛾在邯郸市大面积发生,对果树、绿化道树、景区观赏树、农田林网及瓜果、蔬菜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对本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美国白蛾在本地一年发生3代,根据对越冬代情况调查,综合气候因素及各项调查数据,预测近年将继续有蔓延趋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防治任务非常艰巨。

1.1 测报调查前准备1.1.1 物资准备年初准备诱虫灯、毒瓶、捕虫器、高枝剪、机动喷雾器、农药、调查记录本等。

1.1.2 调查地点的选择对发生区,以自然村、居民区、机关、学校、街道、路段、河堤段为统计单位全面调查;对未发生区主要调查靠近发生区的村庄、道路、河渠、片林等。

1.1.3 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统计面积以疫点所在调查单位的林地面积统计。

发生程度以有虫株率小于2%为轻度发生,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5%为中度发生,大于5%为重度发生。

1.2 监测调查方法1.2.1 蛹的调查在美国白蛾羽化前后,选择上年发生较重的树木,在树干下围草、地上设置砖瓦木块诱集,采集后集中焚烧,并及时调查发生区的老树皮缝内、乱石堆中、墙缝、屋檐下等,采集越冬蛹。

1.2.2 监测成虫地点和日期根据美国白蛾发生规律,成虫期悬挂诱虫灯。

挂灯地点应选在美国白蛾发生地,3 hm2林地挂1盏,挂灯高度应该让灯底部距地面1.5 m左右;开灯日期分别是4月1日至5月31日、6月下旬至7月31日、8月中旬至9月30日。

防治林业害虫美国白蛾药剂的遴选与天敌调查

防治林业害虫美国白蛾药剂的遴选与天敌调查

的重视,根据病虫害防治的特点和要求,加大科技、资金、人力、物力等相关资料投入的力度,同时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导致病虫害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才能确保我国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1]周杰.林业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09:212.[2]莫喜忱.浅议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18,3604:86.收稿日期:2018-6-12治林业害虫美国白蛾药剂的遴选与天敌调查王广东(五河林业局临北乡林业站安徽省五河县233300)摘要:本文首先对防治美国白蛾药剂的遴选实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开展了美国白蛾天敌的相关调查与分析,最后对美国白蛾药剂遴选与天敌调查的结论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于制定美国白蛾的科学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白蛾;药剂遴选;天敌调查中图分类号:S4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14-0282-021防治美国白蛾药剂的遴选实验1.1室内药效的测定首先应用浸叶法来对药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力进行测定,测定的结果发现,产生的药效情况应该是:苦参碱、烟碱、阿维菌素、按油精等,这些药剂都能够对美国白蛾的防治产生一定的效果。

1.2野外药效试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的试验药剂在推荐浓度野外美国白蛾幼虫防治试验之中,使得美国白蛾幼虫的死亡率高达100%。

在12h调查的时候仅仅有高效氯氢菊酯的效果达到了100%;在24h的时候,按油精、烟碱以及苦参碱等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0%;在36h的时候甲维盐、苦参碱、按油精以及烟碱等药剂的防治效果高达100%,但是也有一些药效较为缓慢,美国白蛾的致死率较低。

2美国白蛾天敌调查2.1卵期天敌调查首先,选择在美国白蛾成虫羽化的繁盛时期开展试验调查,选择那些成虫产卵的页面,对其进行相应的观察与记录,把一部分的美国白蛾卵放到野外对捕食性天敌的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另一部分等到发育一周左右再采回,放到试管之中进行饲养,每个试管之中放进一块卵,然后运用脱脂棉进行塞紧,将其放到室温之下进行培养,对其进行仔细观察,看是否存在寄生性天敌羽化的状况。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2:美国白蛾(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秋毛虫、秋幕蛾)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2:美国白蛾(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秋毛虫、秋幕蛾)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2:美国白蛾(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秋毛虫、秋幕蛾)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1 概述2 各论2*1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 (Drury)美国白蛾寄主多,阔叶树上多作恶;繁殖迅速食量大,适应性强耐饥饿;传播路远途径广,有时扰民屋中躲。

该虫原产北美洲,现在欧亚多传播;我国辽宁先受害,如今长江已跨过;幼虫前后共七龄,习性不同暂啰嗦:一到三龄喜群集,吐丝结网幕中缩;幕内取食叶之肉,仅留叶脉如白膜;四龄开始四周散,吐丝结网叶缀合;连成网幕面积大,啃叶成洞和缺刻;五龄以后弃网走,树成光杆林相破;次生灾害易发生,连续受害树难活。

成虫蛾子好认识,虫体白色眼黑褐;前足基节和腿节,桔黄颜色多观摩,胫节跗节内侧白,颜色发黑是外侧;雌蛾触角锯齿状,形同鱼刺是雄蛾。

卵近球形有刻点,白毛鳞片卵表着。

老熟幼虫头黑色,红头类型在外国,体背纵贯一宽带,黑色毛瘤带上着。

椭圆形茧薄而松,混有体毛灰白色。

我国一年二三代,越冬以蛹石下躲。

虫爬蛾飞都不远,防范虫蛹远传播;幼虫耐饿能力强,远传依随车或货。

美国白蛾危害重,综合防治有举措:政府主导是关键,联防联治互协作;属地管理有重点,督查通报勤问责;定点诱捕加普查,监测管理用网格。

检疫放在第一位,禁把蛹虫乱携裹。

树干墙壁立物上,黄昏清晨捕成蛾。

性信息素杀虫灯,诱捕成虫并监测。

卵期查找其卵块,人工摘除不繁琐。

幼虫期间摘网幕;一灭就灭一大窝。

树干缠草越冬前,引诱化蛹里面缩;冬季挖蛹石块下,莫忘砖下柴草垛;集来虫蛹莫散失,集中消灭投入火。

释放周氏啮小蜂,我国独创结硕果。

阿维菌素灭幼脲,化学防治有原则:越冬成虫第一代,防治重点有两个;一至三代幼虫期,三个时机莫放过;重点治与普遍防,空中地面要灵活。

最佳防治是何时?一代幼虫网未破。

2*2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在毗邻县拍的美国白蛾幼虫美国白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昆虫。

怎么样治美国白蛾

怎么样治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 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 为淡绿色,孵化前变为灰 褐色。
幼虫
幼虫有7个龄期,1-2龄 幼虫黑色,3龄幼虫开始 出现白色斑点,4龄以上 幼虫为纯白色。
成虫
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体 长12-15毫米,翅膀展约 30-35毫米。
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
生活史
04
美国白蛾防治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选择合适的农药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并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 使用,避免使用过期或假冒伪
劣的农药。
避免农药中毒
在使用农药前,要穿戴防护服 、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
触皮肤或吸入农药。
注意农药储存
农药要存放在通风、干燥、阴 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
湿环境。
注意保护环境
保护有益生物
美国白蛾的天敌有很多种,如鸟类、昆虫等,要 尽量避免使用对有益生物有害的农药。
保护水源
在防治美国白蛾时,要尽量避免污染水源,特别 是水源地和河流等敏感区域。
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要合理控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度污染。
注意防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上海地区美国白蛾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上海地区在防治美国白蛾方面,注重生态治理和化学防 治相结合,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生物防治。
详细描述
上海地区在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手段。 首先,生态治理是重要的手段,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减 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生存条件。其次,化学防治也是常 用的手段,使用一些针对性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杀死美 国白蛾。此外,植物检疫也得到了重视,对进境植物进 行严格检查,防止美国白蛾的传入。最后,生物防治也 得到了应用,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美国白 蛾。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可采用药剂灌根、树干 注射等方式,对美国白蛾的蛹进
行防治。
成虫期防治
在成虫期,可使用一些杀虫剂如 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对美
国白蛾的成虫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
01
02
03
灯光诱杀
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 可使用黑光灯或紫外灯对 其进行诱杀。
人工剪除网幕
在幼虫期,可人工剪除网 幕,并集中销毁,以减少 其繁殖数量。
白色细毛。

长8-12毫米,宽3-4毫米,红 棕色,被有锈色细毛。
生活史及生命周期
生活史
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生命周期
一年发生多代,以蛹在树皮缝隙、墙缝、土缝等处越冬。次年春季出现成虫, 交配后产卵,孵化出幼虫,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变为蛹,蛹羽化为成虫,继续繁 殖后代。
高温处理
对于一些生活史阶段如蛹 ,可使用高温处理的方法 对其进行防治。
05
美国白蛾的监测及预警
监测方法及技术
人工监测
01
组织专业人员和群众进行定期人工监测,通过观察和收集样本
,了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
灯光诱捕
02
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使用特定波长的灯光设置陷阱,诱捕
美国白蛾成虫。
信息化技术
0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遥感等手段进行监测,提高监
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美国白蛾的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确保防治 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施防治奖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形成全民参 与的局面。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1 2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美国白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等基础信息,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舟蛾、美国白蛾越冬蛹调查
一、标准地和标准株的选择
(一)杨树舟蛾类。

根据杨树舟蛾的历史发生情况,确定常发区、偶发区和未发区。

在踏查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面积为3亩的临时标准地,在标准地内选取10株标准株。

临时标准地设置比例为:片林每300~1000亩设1块,在其内按Z字形或对角线的方式随机选取标准株;沟河路渠林每5~10公里设一块(60株杨树折为1亩),按隔几株选1株的方法选取标准株进行调查(见表1)。

(二)美国白蛾。

1.大面积成片发生。

设立标准地和标准株,同杨树舟蛾类(见表1)。

2.小片或零星发生。

直接选定去年受害的10株进行调查(参照表1记录)。

二、越冬蛹调查方法
(一)杨舟蛾类
杨扇舟蛾:每年2~4月,在标准株树冠投影范围内的枯叶、墙缝、树干旁、粗树皮下,地被物上或在表土内查找其越冬蛹。

杨小舟蛾:每年2~4月,在标准株树冠下以树干为圆心取一扇形样方(样方面积为树冠投影面积的1/8),样方深度不小于25厘米。

在其中查找越冬蛹,将结果记入表2。

分月扇舟蛾:每年3~5月,在标准株树冠投影范围的枯枝落叶层内查找其越冬幼虫,或在树干上查找其越冬卵,将结果记入表2。

杨二尾舟蛾:每年2~4月,在标准株的树干基部和树皮裂缝内查找其越冬蛹,将结果记入表2
(二)美国白蛾
越冬蛹羽化前进行调查,第一次调查于2~3月,第二次调查于羽化10天前(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选择历
年化蛹基数大的场所,如老树皮缝内、乱石堆中、墙缝、屋檐下等,采集越冬蛹100~300头。

分别查出活蛹数、死蛹数(寄生或其它死亡数)、雌雄比,计算死亡率,将调查结果填入美国白蛾蛹期调查表(成片按表2、非成片参照表2记录)
附件:表1 杨舟蛾类、美国白蛾标准地记录表
表2 杨舟蛾类、美国白蛾越冬蛹调查表
表1 杨舟蛾(美国白蛾)标准地记录表
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称:村代码:地点描述:
林班面积(亩):主要树种:树木组成:树龄(年):胸径(厘米):树高(米):冠幅(米):
发生类型(未发生、偶发、常发):虫种:
其它病虫:
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厘米):植被种类: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填写说明:
1、临时标准地每年填写一次。

编号用100—999,每年都从100开始顺序编号。

对于撤消的标准地,其编号当年不再次分配给其它临时标准地。

2、固定标准地概况每三年填写一次。

3、乡镇代码:01—99,以县为单位统一编码;村代码:01—99,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码;固定标准地代码:001—999。

即:标准地号二乡镇代码崎寸代码标准地代码
4、固定标准地号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表2 杨舟蛾(美国白蛾)越冬蛹调查表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标准地号:虫种:世代:发生级别:
调查人:调查时间:
二0一二年三月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