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试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完整版)师说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师说测试题(含答案)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5分)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5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分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一:请用汉字写出"师说"的全拼,并解释其含义。

练习二:请用一两句话总结"师说"的主要内容。

练习三:列举一至两个你在"师说"中觉得最有启发的观点,并说明它对你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有何影响。

练习四:你认为"师说"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何不同之处?请举一例加以比较。

练习五:你觉得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运用"师说"中的观点和理念?请提出一至两个建议。

练习六:请结合"师说"中的观点和你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一次教育案例,并总结你的体会。

练习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你觉得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请提出三至五个建议。

练习八:你对"师说"这本书有何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练习一:"师说"的全拼是Shī Shuō。

它的含义是指教师的言论、对教育事务的谈话。

练习二:"师说"主要内容总结:这本书记录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对于教育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入思考,探讨了教育者的角色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智慧。

练习三:观点选择及影响:在"师说"中,我对于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观点深感启发。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在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练习四:"师说"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一点是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观念中,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而"师说"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书中提到了运用启发性问题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与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有所不同。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专11 师说〔第2课时〕1.写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2〕师者,所以〔3〕吾从而..师之〔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小学..而大遗3.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2〕小.学而大.遗〔3〕吾从而师.之〔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4.重点虚词〔1〕于①而耻学于.师②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不拘于.时〔2〕乎①生乎.吾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郯子之.徒5.判断以下句子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那么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7〕不拘于时1.〔1〕“受〞通“授〞,教授。

〔2〕“不〞通“否〞,不,不要。

2.〔1〕学者,古义:泛指求学之人,读书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结果,连词。

〔3〕从而,古义:是两个词。

从,跟随;而,并且。

今义:因果连词。

〔4〕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5〕小学,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大学〞“中学〞相对的“小学学校教育〞。

3.〔1〕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3〕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5〕圣、愚,前面的“圣〞和“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6〕明,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作者韩愈主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A. 学习是为了个人利益B. 学习是为了追求知识C. 学习是为了社会地位D. 学习是为了国家利益答案:B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指的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传授技能C. 传授道德D. 传授经验答案:C3. 在《师说》中,韩愈对学习者的态度是什么?A. 学习者应该自满B. 学习者应该谦虚C. 学习者应该自大D. 学习者应该自卑答案:B二、填空题1. 《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答案:传道、授业、解惑2.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

答案:术业有专攻三、简答题1. 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理解。

答案: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

他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道德和做人的道理。

同时,他也认为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学习的关系。

2. 根据《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答案:《师说》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同时也要勇于超越,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论述题1. 结合《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学习者的要求。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决疑惑,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和生活。

对于学习者,韩愈要求他们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同时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和探索。

他认为学习者不必拘泥于老师的教导,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选择学习的方向。

师说试题及答案

师说试题及答案

师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A. 培养德行B. 培养技能C. 培养智慧D. 培养审美答案:A2. 以下哪位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A. 孔子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苏格拉底答案:A3. 教育公平是指什么?A. 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B. 教育机会的平等C. 教育结果的平等D. 教育过程的平等答案:B4. 现代教育技术中,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A. 多媒体教学B. 远程教育C. 纸质图书D. 网络课程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激励学生C. 促进学生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教育制度答案:B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D.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教育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寓教于乐D. 以上都是答案:D9. 教育评价的方法包括哪些?B. 测试法C. 访谈法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育的社会责任是什么?A. 培养合格的公民B.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 传承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答案:因材施教3.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______的发展。

答案:学生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答案:学习过程5.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和______。

答案:网络课程6. 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的______。

答案:平等7.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选拔______。

答案:人才8.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学习能力。

答案:终身9. 教育的社会责任包括培养合格的公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______。

(完整版)《师说》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师说》试题及答案

《师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 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3.选出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君子生非异也5.古文“说"是一种()文体A散文 B记叙文 C议论文 D小说6.下列关于韩愈的说法,错误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B.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C.韩愈和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韩愈借《师说》,论述了拜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是否 )2本文说理有据,大量运用了对比论证。

(是否)3作者认为,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句读。

(是否)三、填空题1师者, 。

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说一、选择题1(D ) 2(D) 3(D) 4(A) 5(C) 6(C) 7(B)二填空题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三判断题1是 2是 3否。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代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解惑也。

2. 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

A. 师生平等B. 师生严格分界C. 师生相互尊重D. 师生相互竞争2.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A. 只学不问B. 只问不学C. 学而时习之D. 学而不思则罔三、简答题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及其作用。

2. 韩愈在《师说》中如何阐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古代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五、翻译题1. 将《师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授业2. 终不解矣3. 术业有专攻二、选择题1. C2. C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

他认为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他们之间应该根据各自听到的道理的先后和掌握的技艺的专长来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论述题韩愈在《师说》中对古代教育的理解是,教育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强调师生平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则应耐心解答,共同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五、翻译题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加深对古代教育思想的认识。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德行C. 传授技能D. 培养审美答案:B2.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里的“道”指的是:A. 道德B. 道路C. 道理D. 道教答案:C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学习者应该:A. 只向书本学习B. 只向老师学习C. 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D. 只向自己学习答案:C4. “师说”中,韩愈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意味着:A. 老师一定比学生优秀B.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优秀C. 老师一定比学生差D. 老师和学生没有可比性答案:B5.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亲密的朋友关系C. 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D. 单向的权威关系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A. 学习古文B. 学习新知C. 学习礼仪D. 学习经典答案:ABD2. 根据“师说”,以下哪些是韩愈认为的“师”的特点?A. 经验丰富B. 知识渊博C. 年龄较大D. 有教无类答案:ABD3. “师说”中,韩愈认为哪些人可以成为“师”?A. 年长者B. 智者C. 有德者D. 有才者答案:BCD4.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到了哪些方面?A. 学习可以提高个人修养B. 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C. 学习可以增加个人财富D. 学习可以提升国家实力答案:ABD5.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了哪些学习态度?A. 谦虚好学B. 勤奋刻苦C. 骄傲自满D. 持之以恒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是传授道理、知识和技能的人,不局限于年龄、地位,只要能教导人,都是师。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哪些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答案:韩愈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不必比学生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老师,只要他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试题及答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师说》试卷
一、双基夯实
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贻.(yí) 嗟.乎(jiē) 针砭.
时弊(biǎn) B .郯.(tán) 严谨.(jǐn) 不拘.
于时(jū) C .聃.(dān) 阿.谀(ā) 六艺经传.
(zhuàn) D .蟠.(fān) 句读.(dòu) 不屑.
一提(xiè)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故圣.益圣.
(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B .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 (之:这些;贤:才干) C .惑之不解.
(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 (教:教育) D .小.
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 3.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 ) A .其.
可怪也欤 B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 .吾未见其.明也 D .今其.
智乃反不能及 4.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⑦青,取之于.蓝 ⑧而青于.蓝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 A .⑤⑩ B .④⑧ C .②③⑥ D .①⑦⑨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 C.⎩⎪⎨⎪⎧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余嘉其能行.古道 D.⎩⎪⎨⎪⎧
位卑.则足羞先帝不以臣卑.鄙
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
焉,或不焉 A .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 .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 .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7.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忌不自信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
无惑也难矣 B.⎩⎪⎨⎪⎧ 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 C.⎩⎪⎨⎪⎧ 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2.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

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

①这个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经过论证,形成了结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①这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

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试题答案
1、【答案】B(A.砭:biān;C.阿:ē;D.蟠:pán。

)
2、【答案】B(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
3、【答案】A(A项的“其”为副词,表强调。

B、C、D三项中的“其”为代词。

)
4、【答案】A(都表被动)
5、【答案】D(两个“卑”字都当“地位低”讲。

A业:①学业,②技艺;B 惑:①糊涂,②疑难问题;C行:①行走,②践行。

)
6、【答案】B(①③老师,名词;②⑤以……为师;④⑦⑨从师;⑥⑧学习)
7、【答案】A(宾语前置)
8、【答案】 B
9、【答案】A(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而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转折关系,却;C乎①疑问语气词,吧,②相当于介词“于”,在;D于①表被动,当“被”讲,②介词,跟。

)
10、【答案】 D
11、【答案】 B
12、【答案】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3、【答案】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答案】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