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合集下载

Wilkinson功分器设计与仿真

Wilkinson功分器设计与仿真

图12:由原理图生成的功分器版图
2. 功分器版图的仿真
生成功分器的版图后,为观察功分器的性能,需要在版图里再 次进行S 参数的仿真。参数设置与前面S参数仿真类似。本次功分器 版图的仿真结果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能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2.功分器的技术指标
1.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 输入端口1 的回波损耗根据输入端口1 的反射功率和输入功率之 P 比来计算: C 10Log P 20Log S 2.插入损耗 输入端口的插入损耗根据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与输入端口1 的输 入功率之比来计算:
r i 11 11
以上几点就是本次选题的意义所在
二 功分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1.基本工作原理
功率分配器是三端口电路结构,其信号输入端的输入功率为P1, 而其它两个输出端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2及P3。理论上,由能量守恒 定律可知:P1=P2+P3。若P2P3并以毫瓦分贝(dbm)来表示三端口 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写成:P2=P3=P1-3(dbm)。
a) H=0.8 mm,表示微带线介质基片厚度为0.8mm。 b) Er=4.3 mm,表示微带线介质基片的相对介电常 数为4.3。 c) Mur=1,表示微带线介质基片的相对磁导率为1。 d) Cond=5.88E+7,表示微带线金属片得电导率 5.88E+7。 e) Hu=1.0e+033mm,表示微带电路的封装高度为 1.0e+033mm。 f) T=0.03mm,表示微带线金属片得厚度为0.33mm。 g) TanD=1e-4,表示微带线的损耗角正切为1e-4。 h) Roungh=0mm,表示微带线的表面粗糙度为0mm。 完成设置的MSUB控件如图7所示:
2.建立工程与设计原理图

功分器的设计

功分器的设计

功分器现在有如下几种系列[11]:1、400MHz-500MHz 频率段二、三功分器,应用于常规无线电通讯、铁路通信以及450MHz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2、8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微带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 /CDMA/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3、8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 /CDMA/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4、17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5、800MHz-1200MHz/1600MHz-2000MHz 频率段小体积设备内使用的微带二、三功分器。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功分器:一、威尔金森功分器 我们将两分支线长度由原来的4λ变为43λ,这样使分支线长度变长,但作用效果与4λ线相同。

在两分支线之间留出电阻尺寸大小的缝隙,做成如图1-1所示结构。

图1-1 威尔金森功分器二、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将威尔金森功分器进行变形,做成如图1-2所示结构。

两圆弧长度由原来的4λ变为43λ,且将圆伸展开形成一个近似的半圆。

每个支路通过2λ传输线与隔离电阻相连,这样做虽然会减小电路的工作带宽,但使输出耦合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可以用于不对称,功分比高的电路,隔离电阻的放置更加容易,且两支路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输出口可直接接芯片。

图1-2 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三、混合环混合环又称为环形桥路,它也可作为一种功率分配器使用。

早期的混合环是由矩形波导及其4个E-T 分支构成的,由于体积庞大已被微带或带状线环形桥路所取代。

图1-3为制作在介质基片上的微带混合环的几何图形,环的平均周长为 23g λ,环上有四个输出端口,四个端口的中心间距均为4g λ。

环路各段归一化特性导纳分别为a, b, c ,四个分支特性导纳均为0Y 。

这种形式的功率分配器具有较宽的带宽,低的驻波比和高的输出功率。

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上)

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上)

1第9章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以及,分别放置在原理图区中。

选择画线工具按照图9-10所示将电路连接好,并双击每个元件设置参数。

(3)滤波器两边的引出线是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微带线,它的宽度W 由微带线计算工具得到。

∙ 点击菜单栏【Tools 】→【LineCalc 】→【Start Linecalc 】,出现新窗口,如图9-11所示 ∙ 在窗口的“Substrate Parameters ”栏中填入与MSUB 中相同的微带线参数 ∙ 在“Component Parameters ”栏中填入中心频率1GHz ∙ “Physical ”栏中的W 和L 分别表示微带线的宽和长∙ “Electrical ”栏中的Z0和E_Eff 分别表示微带线的特性阻抗和相位延迟 ∙ 点击“Synthesize ”和“Analyze”栏中箭头, 完成W 、L 与Z0、E_Eff 间的换算∙ 计算过程中,出现另一个窗口显示当前运算状态以及错误信息图9-10 Wilkinson 功分器连接方式第9章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2图9-11 LineCalc 主界面填入Z 0=50 Ohm 可以算出微带线的线宽1.52 mm 。

填入Z 0=70.7 Ohm 和E_Eff=90 deg 可以算出微带线的线宽0.79 mm 和长度42.9 mm 。

(4)单击工具栏图标,在原理图中放置VAR 控件,双击该图标弹出设置窗口,依次添加微带线的W ,L ,S 参数,如图9-12所示。

∙ 在“Instance Name ”栏中填变量名称,Variable Value 栏中填变量的初值,点击按钮添加变量 ∙ 单击单击,弹出菜单,选择【Tuning 】选项卡,按钮设置变量的取值范围∙ Enabled/Disabled 表示该变量是否能被优化。

图9-12变量设置中间微带线长度L1及宽度W1为优化变量。

设L1初始值=15mm ,由于W1为微带线的宽度最窄只能取0.2mm ,最好取0.5mm 以上。

功率分配器

功率分配器

定义: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将称为合路器。

分类:功率分配器按照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体分配器概述: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1):同轴腔体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

(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分配原理: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

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Ω,也就是说在分支处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Ω。

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看Ω==500Z Z in ,而Ω==50//21in in in Z Z Z ,且是等分的,所以1in Z =2in Z ,①处1in Z 、②处2in Z 的输入阻抗应为100Ω,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Ω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功分器功率分析:我们知道,当从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加一功率,由于每一路间的信号是同幅同相的,而且理论上电路是完全匹配的,所以隔离电阻上无功率通过,也就是说不承受功率,所以功分器的功率容量主要根据插入损耗计算出在传输线上损耗的能量,从而计算出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即可。

功分器的设计

功分器的设计

功分器现在有如下几种系列[11]:1、400MHz-500MHz 频率段二、三功分器,应用于常规无线电通讯、铁路通信以及450MHz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2、8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微带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 /CDMA/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3、8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 /CDMA/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4、1700MHz-2500MHz 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PHS/WLAN 室内覆盖工程。

5、800MHz-1200MHz/1600MHz-2000MHz 频率段小体积设备内使用的微带二、三功分器。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功分器:一、威尔金森功分器 我们将两分支线长度由原来的4λ变为43λ,这样使分支线长度变长,但作用效果与4λ线相同。

在两分支线之间留出电阻尺寸大小的缝隙,做成如图1-1所示结构。

图1-1 威尔金森功分器二、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将威尔金森功分器进行变形,做成如图1-2所示结构。

两圆弧长度由原来的4λ变为43λ,且将圆伸展开形成一个近似的半圆。

每个支路通过2λ传输线与隔离电阻相连,这样做虽然会减小电路的工作带宽,但使输出耦合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可以用于不对称,功分比高的电路,隔离电阻的放置更加容易,且两支路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输出口可直接接芯片。

图1-2 变形威尔金森功分器三、混合环混合环又称为环形桥路,它也可作为一种功率分配器使用。

早期的混合环是由矩形波导及其4个E-T 分支构成的,由于体积庞大已被微带或带状线环形桥路所取代。

图1-3为制作在介质基片上的微带混合环的几何图形,环的平均周长为 23g λ,环上有四个输出端口,四个端口的中心间距均为4g λ。

环路各段归一化特性导纳分别为a, b, c ,四个分支特性导纳均为0Y 。

这种形式的功率分配器具有较宽的带宽,低的驻波比和高的输出功率。

功率分配器设计

功率分配器设计
微波工程期中報告
論文研討: 洪子聖、吳建銘,” 無線通訊正交調制器之 單晶微波積體電路設計”,89年6月26日
報告人: 碩研通訊一甲 MA0S0109 徐子軒
摘要
研究方向:
設計一個正交調制器。
設計方法:
以LC 高通/低通濾波器的方式 製作 正交調 製器,損耗小且振幅平衡度佳。
89年6月26日 洪子聖、吳建銘”無線通訊正交調制器之晶微波積體電路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89年6月26日 洪子聖、吳建銘”無線通訊正交調制器之晶微波積體電路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90 度相位偏移器電路設計
在考慮 UHF 及VHF 頻段內擁有寬頻、準確的90 度
相位差之下,90 度相位偏移器將採用LC 高通/低通 通濾波器的設計方式。LC 高通/低通濾波器藉著LC 高通濾波器領先45 度的相位與LC 低通濾波器落後 45 度的相位實現準確的90 度相位移。
120MHz 正交調制器設計
• 120MHz 正交調制器是由一個相位差為 90 度的功率分配器與兩個雙平衡混波 器以及一個功率結合器所組合而成。 • 藉著相位差為90 度的功率分配器將LO 訊號均分為兩路而且彼此的相位相差90 度,再分別與IQ 訊號於雙平衡混波器 做各種數位調制,最後經由功率結合器 將兩路之已調制訊號結合。
89年6月26日 洪子聖、吳建銘”無線通訊正交調制器之晶微波積體電路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雙平衡混波器電路圖
89年6月26日 洪子聖、吳建銘”無線通訊正交調制器之晶微波積體電路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正交調制器之整合與測試
評估正交調制器性能的重要參數為 EVM 值、IQ 訊
89年6月26日 洪子聖、吳建銘”無線通訊正交調制器之晶微波積體電路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功分器的设计与调试实验

功分器的设计与调试实验
14
4.6 微带线计算工具
15
微带线计算工具(续)
单击Synthesize按钮,在LineCalc计算窗口中显示计算结果如下
W=0.48mm,微带线宽度 L=24.33mm,微带线长度
LineCalc计算窗口如图
同理,计算特性阻抗为 50Ω的微带线宽度,参 数设置为
Z0=50Ohm 其余与前面一样
下图是一个等功率分配器,它由两段不同特 性阻抗的微带线组成,两臂是对称的。我们以这 种结构的功分器为例,介绍一下设计的过程。
10
功分器的设计(续)
设计指标: 工作频率1.6GHz~2.0GHz 工作频率内S11小于-20dB 工作频率内S21大于-3.1dB 工作频率内S22和S23小于-10dB 微带线基板的厚度为0.5mm 微带线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2 各个端口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采用50Ω
6
4.2 创建新的工程文件
点击File->New Project设置工程文件名称(本 例中为divider)及存储路径
点击Length Unit设置长度单位为millimet
7
创建新的工程文件(续)
工程文件创建完毕后主窗口变为下图
8
创建新的工程文件(续)
同时原理图设计窗口打开
9
4.3 功分器的设计
设置界面及设置完成的SP控件如图
22
4.9 优化目标的设置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优 化工具栏
选择优化设置控件 放置 在原理图中,双击该控件设 置优化方法及优化次数。
选择随机Random优化方法 (随机法通常用于大范围搜 索,梯度法则用于局部收敛)
优化次数选择50次 其余选项保持默认状态
观察仿真曲线(续)29 Nhomakorabea(五) 实验要求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仿真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仿真

实验一Wilkinson 功率分配器的仿真2013级电信2班20131305047 王庭哲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功分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2.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HFSS对功分器进行仿真3. 掌握功分器的实际制作和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力二、实验原理在微波电路中,为了将功率按一定比例分成两路或多路,通常使用功率分配器。

图1即为一个典型的带有负载是一分二微带型功率分配器电路图。

图1 微带功分器电路图当信号从端口1输入时,功率从端口2和端口3输出,只要设计恰当,输出可按一定比例分配,并保持电压同相,电阻R上无电流,不吸收功率。

若端口2或端口3稍有失配,则有功率反射回来,为电阻所吸收。

从而保证两输出端有良好的隔离,并改善输出端的匹配。

设端口3和端口2的输出功率比为k2,即同时由于端口1到端口2与端口1到端口3的线长度相等,故端口2的电压V2与端口3的电压V3相等,即V2=V3。

又因为端口2和端口3的输出功率与电压的关系为将式(2)代入式(1)中,得式中:Z2和Z3为端口2和端口3的输出阻抗,若选择可满足式(3),为了保证端口1匹配,应有同时,考虑到则所以为了端口2与端口3隔离,即端口2或端口3的反射波不会进入端口3或端口2,可选在实际情况下,输出端口的阻抗也是Z0,因此,采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在端口2和端口3各加一段传输线,特性阻抗分别为如果是等功率分配器,则P2=P3,k=1,于是有三、实验步骤(一)HFSS建模过程1.新建工程power divider并设立参数2.绘出底板参数如图3.绘出地板4.在底板上添加微带线5.添加隔离电阻隔离电阻参数6.添加端口7.添加空气盒子盒子参数隔离电阻微带线地板空气盒子端口(从上至下分别为1,2,3)仿真设置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由一图可以看出曲线S(2,1)接近3dB,即S(2,1)基本满足要求2.由图二可知三个端口的匹配状况S(1,1) S(2,2) S(3,3)在理想状况下反射系数应为0即负无穷d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章在射频/微波电路中, 为了将功率按一定比例分成两路或多路, 需要使用功率分配器 (简 称功分器)。

反过来使用的功率分配器是功率合成器。

在近代射频/微波大功率固态发射源 的功率放大器中广泛地使用功分器,而且通常功分器是成对使用,先将功率分成若干份, 然后分别放大,再合成输出。

在20世纪40年代,MIT辐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发明和制造了种类繁多的 波导型功分器。

它们包括E和H平面波导T型结、波导魔T和使用同轴探针的各种类型的功 分器。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又发明了多种采用带状线或微波技术的功分器。

平 面型传输线应用的增加,也导致了新型功分器的开发,诸如Wilkinson分配器、分支线混合 网络等。

本章分析功分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ADS2009设计中心频率为750MHz的集总参数比 例型功分器和中心频率为1GHz的集总参数等分型功分器,进而给出中心频率为1GHz分布 参数(Wilkinson)功分器的电路和版图设计实例。

【本章重点】 • 功分器的原理及技术指标 • 集总参数功分器的设计及仿真 • Wilkinson 功分器的设计及仿真9.1 功分器的基本原理一分为二功分器是三端口网络结构,如图 9-1 所示。

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 P1,而其他 两个端口的功率分别为 P2 和 P3。

由能量守恒定律 2 可知 1 功分器 P2 P 1= P 2+ P 3 (9-1) 3 P1 如果 P2(dBm)=P3(dBm),三端口功率间的 P3 关系可写成 图 9-1 功分器示意图 P2(dBm)=P3(dBm)= P1(dBm)-3dB 当然,P2 并不一定要等于 P3,只是相等的情 况在实际电路中最常用。

因此,功分器可分为等分型(P2=P3)和比例型(P2=kP3)两种类 型。

9.1.1 主要技术指标功分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频率范围、承受功率、主路到支路的分配损耗、输入输出 间的插入损耗、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带、每个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等。

1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1)频率范围 这是各种射频/微波电路的工作前提,功分器的设计结构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

必须首 先明确功分器的工作频率,才能进行下面的设计。

(2)承受功率 在功分器/合成器中, 电路元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是核心指标, 它决定了采用什么形 式的传输线才能实现设计任务。

一般地,传输线承受功率由小到大的次序是微带线、带状 线、同轴线、空气带状线、空气同轴线,要根据设计任务来选择用何种传输线。

(3)分配损耗 主路到支路的分配损耗实质上与功分器的主路分配比 Ad 有关。

其定义为Ad = 10 lgPin Pout(9-2)式中 Pin = kPout 。

例如两等分功分器的分配损耗是 3dB,四等分功分器的分配损耗是 6dB。

(4)插入损耗 输入输出间的插入损耗是由于传输线 (如微带线) 的介质或导体不理想等因素产生的。

考虑输入端的驻波比所带来的损耗,插入损耗 Ai 定义为Ai = A − Ad(9-3)A 是在其他支路端口接匹配负载,主路到某一支路间的传输损耗,其为实测值。

A 在 理想状态下为 Ad。

在功分器的实际工作中,几乎都是用 A 作为研究对象。

(5)隔离带 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带是功分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从每个支路端口输入功率只能 从主路端口输出,而不应该从其他支路输出,这就是求支路之间有足够的隔离度。

在主路 和其他支路都接匹配负载的情况下,i 口和 j 口的隔离度定义Aij = 10 lg隔离度的测量也可按照这个定义进行。

(6)驻波比 每个端口的电压驻波比越小越好。

Pini Poutj(9-4)9.2 集总参数功分器设计及仿真9.2.1 等分型功分器根据电路使用元件的不同,功分器可分为电阻式和 L-C 式两种类型。

1. 电阻式电阻式电路仅利用电阻设计,按结构分成Δ形和 Y 形,图 9-2 所示。

29.2 集总参数功分器设计及仿真(a) Δ形(b) Y 形 图 9-2 电阻式功分器图 9-2 中 Z0 是电路特性阻抗,在高频电路中,不同频段的特性阻抗不同。

这种电路的 优点是频宽大,布线面积小,设计简单;缺点是功率衰减较大(6dB) 。

如图 9-2(b)所示, 设 Z0=50 ,则U0 =14 2 U1 = U1 23 3 3 U2 = U3 = U0 4 1 U 2 = U1 2 U 20 lg 2 = −6dB U12. L-C 式这种电路利用电感及电容进行设计。

按结构分成低通型和高通型两种类型,如图 9-3 所示,下面分别给出其参数的计算公式。

(a) 低通型(b) 高通型图 9-3 L-C 式集总参数功分器(1)低通型Z0   2ω 0  1  CP =  ω0 Z 0  ω 0 = 2πf 0    LS =(2)高通型(9-5)3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ω0   2   Cs =  ω0 Z 0  ω 0 = 2πf 0     LP = Z0(9-6)集总参数功分器的设计过程是先确定电路结构, 再计算出各个电感, 电容或电阻的值, 最后,按照确定的电路结构进行设计。

9.2.2 等分型功分器设计实例在 1 ± 0.02GHz 的范围内 S11 ≤ -14dB,S21 ≥ -4dB,S31 ≥ -4dB。

设计工作频率 f0=1GHz 的功分器,特性阻抗为 Z0=50 Ω ,功率比例为 k=0.5,且要求1.电路结构的选择及参数计算选择高通型 L-C 式电路结构如图 9-3(b)所示。

按照式(9-6)计算得 L p = 7.96nH ,C s = 4.5 pF 。

2.ADS 设计与仿真(1)创建新项目• 启动 ADS2009 • 选择 Main windows ,按照提示选择项目保存的路径和输入文件名 • 菜单栏【File】→【New Project】 • 点击 • 点击 按钮创建新项目 ,新建电路原理图窗口,开始设计功分器 、 、 ,在“Simulation-S_Param” ,修改属性,要求扫描频率从(2)功分器电路设计• 在“Lumped-Components”类中,分别选择控件 类中,分别选择控件 • 在工具栏中单击 、 按钮,放置各端口接地,双击 ,放置到原理图中合适位置。

0.9GHz 到 1.1GHz,扫描步长为 0.01GHz。

功分器仿真电路原理图如图 9-4 所示。

49.2 集总参数功分器设计及仿真Term Term1 Num=1 Z=50 OhmC L C1 L3 C=4.5 pF L=7.96 nH R=Term L Term2 L2 Num=2 L=7.96 nH Z=50 Ohm R=S-PARAMETERSS_Param SP1 Start=0.9 GHz Stop=1.1 GHz Step=0.01 GHz C C2 R C=4.5 pF R1 R=50 Ohm Term Term3 Num=3 Z=50 Ohm图 9-4 功分器仿真电路原理图(3)功分器电路仿真• 点击工具栏中 参数,点击 图 9-5 所示。

0 -2按钮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会出现数据显示窗口 按钮,弹出设置窗口,在窗口左侧的列表里选择 S(1,1)即 S11 按钮后, 按钮,弹出设置单位(这里选择 dB) 窗口,点击两次• 点击显示窗口左侧工具栏中窗口中显示出 S11 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加入 S31,S21,得到波形图如m2-4m1 m1 freq=1.000GHz dB(S(3,1))=-3.062 m3 freq= 1.000GHz dB(S(1,1))=-13.626 m3dB(S(3,1)) dB(S(2,1)) dB(S(1,1))-6 -8 -10 -12 -14 -16 0.90m2 freq= 980.0MHz dB(S(2,1))=-3.9790.920.940.960.981.001.021.041.061.081.10freq, GHz图 9-5 功分器仿真曲线9.2.3 比例型功分器比例型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口功率不相等。

假定一个支路端口与主路端口的功率比为 k,可按照下面公式计算低通式 L-C 式集总参数比例功分器。

5第9章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P3 = kP1 P2 = (1 − k ) P1 ZS  Z  0   = 1− k  2 2 ZS   Z  =k   P ZS = Z0 1− k(9-7)LS =Zsω01− k kZP = Z0CP =1 ω0 Z P其他形式的比例型功分器参数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9.2.4 比例型功分器设计实例设计工作频率 f0=750MHz 的功分器,特性阻抗为 Z0=50 Ω ,功率比例为 k=0.1,且要 求在 750 ± 50MHz 的范围内 S11 ≤ -10dB,S21 ≥ -2dB,S31 ≥ -12dB。

1. 电路结构选择及参数计算选择低 通型 L-C 式 电路结构 如 9-3 (a)所示 ,代入参 数计算得 Ls = 10nH ,C p = 1.4 pF 。

2. ADS 设计与仿真(1)创建新项目• 启动 ADS2009 • 选择 Main windows ,按照提示选择项目保存的路径和输入文件名 • 菜单栏【File】→【New Project】 • 点击 • 点击 按钮创建新项目 ,新建电路原理图窗口,开始设计功分器 、 、 ,在“Simulation-S_Param”(2)功分器电路设计• 在“Lumped-Components”类中,分别选择控件 类中,分别选择控件 • 点击 、 图标,放置两个地,双击 ,放置到原理图中合适位置 ,修改属性,要求扫描频率从 0.6GHz 到 0.8GHz扫描步长设为 0.01GHz,功分器仿真电路原理图如图 9-6 所示 69.3Wilkinson 功分器设计及仿真Term Term1 Num=1 Z=50 OhmC C1 C=1.4 pFL L1 L=10 nH R=C C2 C=1.4 pFTerm Term2 Num=2 Z=50 OhmS-PARAMETERSS_Param SP1 Start=0.6 GHz Stop=0.8 GHz Step=0.01 GHz L L2 L=10 nH R= Term Term3 Num=3 Z=50 OhmR R1 R=50 Ohm图 9-6 功分器电路图原理图(3)功分器电路仿真• 点击工具栏中 按钮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会出现数据显示窗口 按钮,弹出设置窗口,在窗口左侧的列表里选择 S(1,1) 按 按钮弹出单位(这里选择 dB) 设置窗口,点击两次 • 点击数据显示窗口左侧工具栏中的 即 S11 参数,点击钮后,窗口中显示出 S11 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