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漫谈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探寻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探寻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探寻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理解,还传承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这些神话故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其赏析与探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一、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它们表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万物、生命和死亡、善恶与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化内涵的体现。
首先,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比如《女娲补天》故事中,女娲创造人类、补天救世的形象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神话故事也关注生命的起源与传承。
《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形象,代表了宇宙的开端,同时也象征了生命的诞生与延续。
再者,神话故事中也探讨了人性、善恶与道德的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中的孟姜女忠贞不渝的爱,表现了古代人们崇尚的品德和价值。
另外,神话故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其他几位师徒的经历,象征着修行的道路和人性的挣扎。
古代神话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传达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二、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藏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在故事中往往通过人物、动物、景物和事件等进行表达。
首先,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象征着一种特定的品质或者价值观念。
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被描绘成邪恶、昏庸的形象,象征着暴虐和贪婪的统治者。
其次,动物在神话故事中经常扮演着象征意义。
《白蛇传》中的白蛇与青蛇分别代表着爱情与友情的力量。
再者,景物的描绘也经常具有象征意义。
《桃花源记》中的桃园,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境地。
除了人物、动物和景物,神话故事中的事件和情节也常常寓意深远。
比如《大禹治水》中,禹洪水之时全力拯救河山,代表着治理社会的决心和勇气。
上古浅谈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浅谈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自然和人类起源的想象和解释。
这些神话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简要探讨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过程。
一、混沌初开:原始神话的产生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十分有限,许多自然现象和生命奥秘都无法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发挥想象力,试图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各种奇异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在最早的神话中看到对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自然现象的诞生和功能的描述。
例如,《山海经》中描述的盘古开天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他用自己的力量将混沌的宇宙分成两部分,形成了天和地。
这个神话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理解。
二、部族融合:神话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部族逐渐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使得神话开始发生变化。
不同部族的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碰撞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神话内容。
例如,炎帝和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的神话故事被广泛传播。
炎帝的神话主要强调他的智慧和发明,如火的使用、农业的推广等;而黄帝的神话则更注重勇武和治国能力,如《山海经》中描述的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这些神话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特色和信仰,也展示了神话多元化的趋势。
三、儒家影响:神话的人伦化转变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对神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因此在儒家的视角下,许多神话被重新解释和改造,以强调其道德教化的作用。
例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神话,原本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人类起源的想象,但在儒家的解读下,它变成了一个关于忠诚和毅力的故事,用来激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追求正义的决心。
这种转变使得神话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使得神话更加富有教育意义。
四、道教兴盛:神话的宗教化发展道教是中国的一种本土宗教,其信仰体系中融合了许多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中国神话的故事的观点和感受

中国神话的故事的观点和感受篇一: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神话的故事,以及作者对这些故事的感受和观点。
一、神话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国神话故事大多发生在古代的各地,它们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宇宙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故事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各自不同,但都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例如,《山海经》中的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话世界的探索和想象;《红楼梦》中的红楼梦梦,则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梦境和灵魂的探索和思考。
二、神话故事的主题和意义中国神话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多样而深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例如,《道德经》中的“道”和“德”理念,就是中国神话故事中常见的主题和意义。
这些故事还传递了许多关于人性、情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念,例如,《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夫婿许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她的爱情观念和“仁”字的价值观;《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拯救唐僧,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了种种魔障,也体现了他“义”字的价值观。
三、神话故事的叙事手法和结构中国神话故事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独具特色,其中蕴含了许多文学技巧和叙事策略。
例如,《红楼梦》中曹雪芹采用了“总-分-总”的叙事结构,将整部小说分为三个部分,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白蛇传》中白娘子为了救夫婿许仙,采用了“白蛇-青蛇-许仙”的叙事结构,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将故事的情节逐步展开。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宇宙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还传递了许多关于人性、情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篇二:中国神话故事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和研究者。
本文将探讨中国神话故事的观点和感受,包括其起源、特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让你感受神秘的力量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让你感受神秘的力量中国古代是一个神秘而充满想象力的时代,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描绘了神奇的力量和令人着迷的人物,让人们瞥见古代中国人心中的神秘世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几个知名的古代中国神话故事,让你感受到神秘的力量。
1. 盘古开天辟地在人类诞生之前,天空和地球是混沌一片。
相传盘古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存在,他用一把巨斧劈开了混沌,将天地分开并创造了世界。
盘古的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他的血液转化为河流和湖泊,身体的肉变成了大地上的山脉和土地,头发成为了美丽的森林。
他的呼吸形成了风,声音变为了雷鸣。
盘古的创世神话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创造世界的神秘力量,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极度干旱使人们无法生存。
传说中,嫦娥是神仙玉皇大帝的妻子,她喝下了玉皇赐予的不死药,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
嫦娥不愿看到人们受苦,于是她偷走了剩下的不死药,并在广寒宫(月亮)中度过余生。
每当中秋节,人们会向她祈福并仰望月亮,祈求幸福和团圆。
嫦娥奔月的故事展现了神奇的转化力量和人性的善良之美。
3. 女娲补天传说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第一个人类,她用黄土捏成了人的形象,并为了给这些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而补天。
相传天空中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天地失去了平衡。
女娲拿起巨石和五彩石修补天空,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辰。
她的补天行为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安全的世界,更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这个神话故事传达出了对女性力量和创造力的崇敬。
4. 燃灯古佛传燃灯古佛是中国佛教传奇中的重要人物。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慈悲心。
相传燃灯古佛的成就与他多年修行有关,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众生解决各种困难和痛苦。
他开创了很多佛教的法门,传播佛法,拯救了无数众生。
燃灯古佛的故事彰显了智慧和慈悲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这些古代中国神话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无边神秘力量的存在。
15个上古神话传说!炎黄子孙都应该知道,值得你来品读

15个上古神话传说!炎黄子孙都应该知道,值得你来品读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多少是你没有听说过的,又或是耳熟能详的,以下15则故事来了解一下吧——1.︱盘古开天︱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
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
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
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
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2.︱女娲造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中国古代神话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特点
1.崇拜自然: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多与自然界有关,比如太阳、月亮、山川、湖泊等。
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景象和规律有着深刻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自然的帮助和庇护,因此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力量拟人化,赋予他们神灵的形象。
2.人性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大多有着人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他们可能是善良和仁慈的,也可能是残忍和暴戾的。
这一特点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身情感和行为的理解和认知。
他们将自己的人性特点赋予神灵,认为神灵与人类有着相似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神明和人类的互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明与人类之间经常有着互动和交流。
人们相信神明能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他们会通过祭祀和祈求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同时,神灵也会向人类传递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智慧,或者给予人类一定的惩罚和警示。
4.历史和传说的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和传说相结合,常常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幻想和想象,创造出一系列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能够反映出古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神话具有人性化、崇拜自然、历史传说相结合以及集体意识和共同体感等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宇宙、人类和神灵的探索和思考。
这些神话故事至今仍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漫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漫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在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这些古代神话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漫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和教育意义。
一、神话故事的起源和特点神话故事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它们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命起源的探索。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世人。
它们以人物形象和情节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具有浓厚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起源《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传说。
根据传说,盘古是宇宙的始祖,他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天地万物。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寓言。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女娲补天》的创造力《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她用巧妙的方法修补了天空,使人类得以生存。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天空起源的神话,更是一个关于创造力和智慧的寓言。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
四、《后羿射日》的勇气与智慧《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
后羿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他用智慧和勇气解救了人类免受灾难。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天象变化的神话,更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智慧的寓言。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创新精神。
五、神话故事的教育意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作为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古代文明的神话与传说

中国古代文明的神话与传说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中一些著名的神话与传说。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为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山海经》中的故事。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志书,收录了大量关于山川、河流、动植物等的记载。
其中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大荒西经》中的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壮丽景象,而盘古开天辟地则描述了盘古用斧子劈开混沌,创造出天地万物的情景。
这些故事不仅揭示了古人对宇宙起源和天地万物形成的探索,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力量和宇宙规律的敬畏和崇拜。
其次,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些著名神话人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神话中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
青龙象征着东方,代表着春季和木属性;白虎象征着西方,代表着秋季和金属性;朱雀象征着南方,代表着夏季和火属性;而玄武象征着北方,代表着冬季和水属性。
这些神兽不仅在古代文化中被广泛应用,还被用作建筑装饰和吉祥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另外,中国古代文明中还有许多与历史人物相关的传说,如《史记》中记载的伏羲、神农、黄帝等。
伏羲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人类的始祖,他据说发明了八卦和文字,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农则被尊称为农业之神,他教人们种植谷物、养蚕等,使人类从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文明。
黄帝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统一了华夏大地,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这些历史人物的传说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们对历史的追溯和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智慧和勤劳的崇尚。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些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明崇尚自然,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比如《白蛇传》中的西湖和《牛郎织女》中的银河。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被誉为“天下秀水”,而《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正是发生在西湖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神话漫谈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它并非现实生活和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幼稚的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因此也可以说,神话就是古代人类企图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幻想故事。
关于神话产生的历史年代,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野蛮期低级阶段说。
马克思指出:“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
……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的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建国以后,这种说法成为权威观点而被接受,所谓野蛮期低级阶段,相当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社会形态上属于母系氏族的全盛时期。
二、蒙昧期高级阶段说。
即认为神话产生于大约四、五万年前至一、二万年前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亦即母系氏族社会初期。
因为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弓箭、琢磨石器和木舟等,这些在神话中有所反映。
三、蒙昧期中级阶段说。
理由是这一阶段已经出现了动物图腾这种人类首次不自觉造的神,从而形成了原始神话的萌芽和胚胎。
另外,许多人在谈到神话产生的时代时,都笼统地称之为“人类童年时代”。
关于神话消亡的年代,目前也尚无定论。
神话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它是远古人类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为了解释神奇莫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产生
的。
正如鲁迅所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
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中国小说史略》)。
其二,它是在人力不能征服自然的情况下,通过神的力量来表达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而产生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总之,神话是人类社会初期那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
对这个问题,近年来还有“神话起源于劳动”“神话起源于宗教”“神话起源于自然崇拜”
等不同说法,也可供参考。
古代神话除具有集体性、口头性这一远古民间文学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幻想性。
任何神话都是幻想的产物,没有幻想就没有神话。
这里所说的幻想,在初民的意识中,并非是自觉的,而往往是他们确信的认识。
这种不自觉的幻想,便是神话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第二,故事性。
神话属于叙述类的作品,有情节、有形象,虽然还比较简单,但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第三,原始性。
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自然关系和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由此产生的原始心理、原始思维等,与之紧密联
系。
离开了原始性,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神话了。
第四、积极性。
神话中的英雄神、创造神,就是理想化的人。
它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不屈服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具有鼓舞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行英勇斗争的积极作用。
这一点使神话和宗教迷信区别了开来。
和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国家不同,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得到系统完整的保存,没有留下系统性的专书,留下来的仅是夹杂在古书中的零星片断。
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古代神话不够发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书写条件困难,使许多神话信息
没有进入“储存器”而自行散失;二是中华先民的理性觉醒比较早,因而较早告别神话时代,自然抑制和影响了神话的流传,也不热衷于整理和保存神话;三是许多神话故事被人为地改造,其中最主要的是历史化,造成大量神话被消解。
我国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有《山海经》、《穆天子传》、《庄子》、《列子》、《楚辞》、《淮南子》等书,虽然是凤毛麟角、支离破碎,然而把这些零星片断集中起来,却也相当丰富、自成体系。
比如有补天造人的英雄女娲,有创世拓荒的伏羲、神农和黄帝,有父死子继、以身济世的鲧、禹,有九死不悔、猛志不灭的
蚩尤、刑天,有逐日的夸父,有填海的精卫,有水神、火神、日神、月神……。
由此看来,中华民族的神话时代,实在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慷慨悲壮的时代,英勇奋进的时代,创造奇迹和产生英雄的时代。
就体系而言,中国古代神话按内容可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图腾神话、始祖神话、物种神话、文化神话、英雄神话等;按地域可分为南方系统神话、北方系统神话、昆仑系统神话、蓬莱系统神话等;按时代可分为氏族社会神话、部落社会神话、阶级社会神话等。
这里我们选取《女娲补天》、《夸父
逐日》、《精卫填海》三则著名神话,简要谈谈其思想意义。
《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描写女娲炼石补天、斩鳌立极、治洪水、除兽类、拯救人类的故事,是人类创世纪神话的一部分。
它热情歌颂了女娲这位充满智慧和勇敢的英雄女神,表现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征服自然的雄伟气概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描写的是夸父因追赶太阳而渴死,弃其杖、化为桃林的瑰奇悲壮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气壮山河的伟大追求者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原始先民勇敢探求的宏伟气魄、献身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造福后人的崇高美德。
《精卫
填海》这则神话描写炎帝少女被大海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意志坚强、不驯宿命的神鸟形象,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沿海人民征服大海的伟大志愿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民族去进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斗争。
从这三则神话不难看出,神话作为原始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那个时代人类生活、思想的曲折反映,其英雄人物的神奇力量,是远古人民强大集体力量的概括和象征,这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童年时期的状况,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其次,神话是鼓舞人民同自然斗
争的精神力量,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作为中化文库中瑰丽神奇的第一块宝石,神话更有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神话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较广泛地反映了远古社会的现实生活,勾画出我们祖先生气勃勃的生活图景和奋然崛起的精神面貌。
二、塑造了一系列光辉的神话英雄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性格的最早的艺术概括。
如女娲、夸父、愚公、鲧、禹、刑天等,就是我们民族性格的最早代表和民族精神的象
征。
三、以天真烂漫的幻想和大胆神奇的想象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不仅使神话本身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且奠定了我国浪漫文学的基础,开启了浪漫文学的先河。
古代神话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神话的英雄主义、乐观精神的和美好追求一直鼓舞着我国人民的斗争意志,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曾以精卫、刑天的精神来激励他“大济苍生”之志。
二、神话的浪漫主义方法启发了后世作家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庄周、屈原、李白等浪漫作家无一
不深受神话的滋养。
三、神话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形象。
除诗人和散文家往往借用神话题材来抒情言志外,后世还有不少神话题材的戏剧和小说。
古代神话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库,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