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

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

(自由读)①、你知道了什么?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

(师生律动)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10、(齐读)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4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

1.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

2.介绍泼水节,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词。

2.指导生字和生词。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开火车的形式。

(2)识字比赛。

三、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相互正音。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画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交流感悟。

3.出示插图,同桌合作读第4、5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4.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

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

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

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

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二、自主学习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游戏一:找朋友: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教学多音字:盛)⑷认读长句: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学会体会文章感情的读书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课件出示傣族竹楼、服饰、泼水节、孔雀舞、凤凰花等图片,并配上葫芦丝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

)课件播放至最后一张“凤凰花”图片停住,问:这是什么花“?“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美了。

指导读词语。

2.每年4月,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相机简介泼水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出答案。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这次泼水节特别难忘)2.了解周总理。

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在世时深受人民爱戴,是人民的好总理,虽然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

)教师小结: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远万里从北京先乘坐飞机,再改乘汽车,又渡船过江来到云南的一个小城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3.这次泼水节又难忘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叙了1961年的泼水节,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这盛大的节日。

文章紧扣“难忘”一词进行记叙。

文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激动、幸福。

体现了周总理和人们的深厚感情。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会认“凤、凰、傣”等15个生字,会写“龙、恩、寿”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境,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二)教学重点1、会认“凤、凰、傣”等15个生字,会写“龙、恩、寿”等12个生字。

2、了解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境。

(三)教学难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策略】《难忘的泼水节》所记叙的内容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得距离,学生对周总理了解很少,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读促悟,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质疑1、(课件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场面)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他们在干什么?识记“傣”字。

指导书写。

2、教师介绍有关泼水节的知识。

3、在“泼水节”前面加上“难忘的”齐读课题,指导书写“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题目学写生字有效分解了写字的量。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心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记下来。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①随句子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4)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 “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
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

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

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

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 —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一一个人展示一一挑战读一一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