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参考答案
原子吸收试题-标准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试卷答卷人:评分:一、填空题(共15分1分/空)1. 为实现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使发射谱线中心与吸收谱线中心完全重合,而且发射谱线的宽度必须比吸收谱线的宽度窄。
2. 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呈正比,这是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依据。
3. 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减小光源波动的影响。
4. 为了消除火焰发射的干扰,空心阴极灯多采用脉冲方式供电。
5. 当光栅(或棱镜)的色散率一定时,光谱带宽由分光系统的出射狭缝宽度来决定。
6. 在火焰原子吸收中,通常把能产生1 %吸收的被测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7. 与氘灯发射的带状光谱不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光谱。
8. 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时,常加入一定量的镧离子,其目的是消除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干扰。
9. 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采用乙炔-空气火焰,使用时应先开空气,后开乙炔。
10. 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空白标准偏差的吸光度时的浓度称为检出限。
11. 采用氘灯校正背景时,空心阴极灯测量的是原子吸收+背景吸收(或AA+ BG 信号,氘灯测量的是背景吸收(或BG信号。
12. 空心阴极灯灯电流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的工作电流。
二、选择题(共15分1.5分/题)1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 )。
A.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2.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D )A. 分子吸收B •背景吸收C. 光散射D. 基体效应3.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是( D ) 。
A.大量的空气B. 大量的氖或氮等惰性气体C. 少量的空气 D .低压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4.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
( D )A.蒸镏水B. 硫酸C. 浓硝酸D. (2+100)稀硝酸5.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单色器的作用是( B )。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采用锐线光源?答:原子吸收法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
如果将一定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E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Δ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由于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最小,电子跃迁几率最大,故共振吸收线最易产生。
对多数元素来讲,它是所有吸收线中最灵敏的,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以共振线为吸收线。
若测定溶液中某金属的量,需先将金属离子化合物在高温下解离成原子蒸气,两种形态间存在定量关系。
光源发射出的特征波长光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吸收能量,使得特征谱线的光强度减弱。
光强度的变化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定量分析。
与分子光谱的带状光谱不同,原子吸收光谱理论上是线状光谱,但由于自然宽度、多普勒宽度、压力变宽、自吸变宽、场致变宽等,使得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
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计算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系数,简称为积分吸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
但实际上,测定该值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色散仪器,很难实现。
1955年澳大利亚学者沃尔森(Walsh) 提出,在温度不太高的稳定火焰条件下,峰值吸收系数与火焰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浓度也正比。
因此,目前一般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
原子吸收习题答案

任务1答案一、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当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如镁、铜原子)蒸气,且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就要从辐射场中吸收能量,产生吸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2.简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答:首先把分析试样经适当的化学处理后变为试液,然后把试液引入原子化器中(对于火焰原子化器,需先经雾化器把试液雾化变成细雾,再与燃气混合由助燃器载入燃烧器)进行蒸发离解及原子化,使被测组分变成气态基态原子。
用被测元素对应的特征波长辐射(元素的共振线)照射原子化器中的原子蒸汽,则该辐射部分被吸收,通过检测,记录被吸收的程度,进行该元素的定量分析。
3.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
(1)光源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供测量用。
(2)原子化系统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蒸气。
(3)分光系统作用:将分析线与其它谱线分开(4)检测系统作用:将光吸收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放大读出。
二.单选题1. B2. B3.A4.D5.C三、判断题1. ×2. √3.√4. ×5.√6. √7. √8. ×任务2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A4.D5.C6.D任务3答案一、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说明其应用特点。
答:(1)工作曲线法,工作曲线法简便,快速,适于组成较简单的大批样品分析。
(2)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化学干扰和电离干扰,但不能消除背景干扰。
(3)内标法,内标法能消除物理干扰,还能消除实验条件波动而引起的误差。
2.内标法定量时,如何选择内标元素?答:(1)所选用内标元素在物理及化学性质方面应与待测元素相同或相近;(2)内标元素加入量应接近待测元素的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思考题与练习题

原子吸收光谱法思考题与练习题1. 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是如何产生的?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2. 解释下列名词:⑴谱线轮廓;⑵积分吸收;⑶峰值吸收;⑷锐线光源;⑸光谱通带。
3. 表征谱线轮廓的物理量是哪些?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原子吸收的测量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5. 原子吸收光谱法最常用的锐线光源是什么?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最主要的工作条件是什么?6. 空心阴极灯的阴极内壁应衬上什么材料?其作用是什么?灯内充有的低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什么?7. 试比较火焰原子化系统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构造、工作流程及特点,并分析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测限比火焰原子化法低的原因。
8. 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什么要进行调制?有几种调制的方式?10. 分析下列元素时,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火焰?并说明其理由:⑴人发中的硒;⑵矿石中的锆;⑶油漆中的铅。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非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1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加以校正?13. 说明用氘灯法校正背景干扰的原理,该法尚存在什么问题?14. 在测定血清中钾时,先用水将试样稀释40倍,再加入钠盐至0.8mg/mL,试解释此操作的理由,并说明标准溶液应如何配制?15. 产生原子荧光的跃迁有几种方式?试说明为什么原子荧光的检测限一般比原子吸收低?16. 欲测定下列物质,应选用哪一种原子光谱法,并说明理由:⑴血清中的Zn和Cd(~Zn 2μg/mL,Cd 0.003μg/mL);⑵鱼肉中的Hg(~xμg/g数量级);⑶水中的As(~0.x μg/mL);⑷矿石La、Ce、Pr、Nd、Sm(0.00x~0.x%)⑸废水中Fe、Mn、Al、Ni、Co、Cr(x μg/mL~x mg/mL)。
17. 镁的共振线285.21nm是跃迁产生的,试计算在2500K时,激发态和基态的原子数之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常常选择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后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最容易发生,吸收最强。
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共振线(特征谱线)是元素所有原子吸收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因此,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元素最灵敏的第一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
2.什么叫积分吸收?什么叫峰值吸收系数?为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吸收?积分吸收与吸收介质中吸收原子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蒸气和温度无关。
因此,只要测定了积分吸收值,就可以确定蒸气中的原子浓度但由于原于吸收线很窄,宽度只有约0.002nm,要在如此小的轮廓准确积分,要求单色器的分辨本领达50万以上,这是一般光谱仪不能达到的。
Waish从理论上证明在吸收池内元素的原子浓度和温度不太高且变比不大的条件下,峰值吸收与待测基态原子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可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
而峰值吸收系数的测定、只要使用锐线光源,而不要使用高分辨率的单色器就能做别。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求用锐线光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中心频率V0相重合。
原子吸收法的定量依据使比尔定律,而比尔定律只适应于单色光,并且只有当光源的带宽比吸收峰的宽度窄时,吸光度和浓度的线性关系才成立。
然而即使使用一个质量很好的单色器,其所提供的有效带宽也要明显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若采用连续光源和单色器分光的方法测定原子吸收则不可避免的出现非线性校正曲线,且灵敏度也很低。
故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用锐线光源。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光源的功能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共振辐射。
原子化系统的功能是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蒸发和原子化。
仪器分析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答案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共振线、特征谱线、锐线光源、吸收线轮廓、通带、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灵敏度和检出限,掌握原子吸收的测量、AAS 的定量关系及定量方法,了解AAS中的干扰及火焰法的条件选择,通过和火焰法比较,了解石墨炉法的特点。
重点:有关方法和仪器的基本术语。
难点:AAS的定量原理,火焰法的条件选择。
参考学时:4学时部分习题解答10、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一无机试样溶液中镉的浓度。
各试液在加入镉标准溶液后,用水稀释至50mL,测得其吸光度如下表所示。
求镉的浓度。
解:设镉的浓度为cx μg/ml加入镉标的浓度c0分别为:c0 = 0, Ax = 0.042c1?c2?1?10502?10504?1050?0.2μg/ml A1 = 0.080 μg/ml A2 = 0.116 μg/ml A3 = 0.190?0.4c3??0.8按标准加入法作图得:cx = 0.22 μg/ml11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用mg·L1表示)。
取一系列镁标准溶液(1μg·mL1)--及自来水水样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锶盐溶液2mL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然后与蒸馏水交替喷雾测定其吸光度,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自来水中镁的含量。
解:吸光度(A)—标准溶液含镁量(μg)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得??0.0427?0.0484x?yγ=0.9999将A=0.135代入得自来水样中含镁量为1.91μg。
∴自来水中镁的含量为1.9120?0.095μg·mL1 即0.095mg·mL1--12、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倒线色散率为1nm/mm,狭缝宽度分别为0.1nm, 0.2mm, 1.0mm,问对应的通带分别是多少?解:W = D·S已知:D = 1nm/mm, S1 = 0.1mm, S2 = 0.2mm, S3 = 1.0mm通带:W1 = D·S1 = 1×0.1 = 0.1nmW2 = D·S2 = 1×0.2 = 0.2nm W3 = D·S3 = 1×1.0 = 1.0nm2第八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要求:掌握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及饱和烃、不饱和烃、羰基化合物、苯和单取代苯的特征吸收,了解影响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共轭烯烃、α、β一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λmax的估算以及UV-Vis在定性和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掌握Lambert-Beer定律及其物理意义,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原因,了解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掌握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原则,了解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双波长光度法以及配合物的组成和K稳测定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特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原⼦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选择题(31分)1.由原⼦⽆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的谱线变宽称为: ( )A、⾃然变度B、斯塔克变宽C、劳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2.原⼦吸收分析中,有时浓度范围合适,光源发射线强度也很⾼,测量噪⾳也⼩,但测得的校正曲线却向浓度轴弯曲,除了其它因素外,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直接原因? ( )A、使⽤的是贫燃⽕焰B、溶液流速太⼤C、共振线附近有⾮吸收线发射D、试样中有⼲扰3.在原⼦吸收分析的理论中,⽤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是 ( )A、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吸收线的半宽度⼩得多B、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吸收线的半宽度要⽐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得多D、单⾊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 即单⾊器必须有很⾼的分辨率4.在原⼦吸收分析中,由于某元素含量太⾼,已进⾏了适当的稀释,但由于浓度⾼,测量结果仍偏离校正曲线, 要改变这种情况,下列哪种⽅法可能是最有效的? ( )A、将分析线改⽤⾮共振线B、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C、改变标准系列浓度D、缩⼩读数标尺5.在电热原⼦吸收分析中,多利⽤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 ( )A、原⼦化器中分⼦对共振线的吸收B、原⼦化器中⼲扰原⼦对共振线的吸收C、空⼼阴极灯发出的⾮吸收线的辐射D、⽕焰发射⼲扰6.原⼦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需采⽤的⽕焰为 ( )A、⼄炔-空⽓B、⼄炔-笑⽓C、氧⽓-空⽓D、氧⽓-氩⽓7.空⼼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的因素是 ( )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内充⽓体D、灯电流8.原⼦吸收光谱仪与原⼦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A、透镜B、单⾊器C、光电倍增管D、原⼦化器9.下列哪种原⼦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A、铬原⼦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D、铊原⼦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10.可以消除原⼦吸收法中的物理⼲扰的⽅法是 ( )A、加⼊释放剂B、加⼊保护剂C、扣除背景D、采⽤标准加⼊法11.在原⼦吸收分析中,采⽤标准加⼊法可以消除 ( )A、基体效应的影响B、光谱背景的影响C、其它谱线的⼲扰D、电离效应12.采⽤调制的空⼼阴极灯主要是为了 ( )A、延长灯寿命B、克服⽕焰中的⼲扰谱线C、防⽌光源谱线变宽D、扣除背景吸收13.在原⼦吸收分析中, 有两份含某元素M 的浓度相同的溶液1和溶液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两份溶液的吸光度⼀样? ( )A、溶液2的粘度⽐溶液1⼤B、除M外溶液2中还含表⾯活性剂C、除M外溶液2中还含10mg/mLKClD、除M外溶液2中还含1mol/LNaCl溶液14.影响原⼦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然宽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斯塔克变宽D、多普勒变宽15.在原⼦吸收法中,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 )A、热变宽B、压⼒变宽C、⾃吸变宽D、场致变宽16.与⽕焰原⼦吸收法相⽐,⽆⽕焰原⼦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 ( )A、谱线⼲扰⼩B、试样⽤量少C、背景⼲扰⼩D、重现性好17.原⼦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调制,主要是为了消除 ( )A、光源透射光的⼲扰B、原⼦化器⽕焰的⼲扰C、背景⼲扰D、物理⼲扰18.下列原⼦荧光中属于反斯托克斯荧光的是 ( )A、铬原⼦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铟原⼦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D、钠原⼦吸收330.30nm,发射589.00nm19.原⼦吸收法测定钙时,加⼊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扰? ( )A、盐酸B、磷酸C、钠D、镁20.原⼦吸收线的劳伦茨变宽是基于 ( )A、原⼦的热运动B、原⼦与其它种类⽓体粒⼦的碰撞C、原⼦与同类⽓体粒⼦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的影响21.在原⼦吸收法中,原⼦化器的分⼦吸收属于 ( )A、光谱线重叠的⼲扰B、化学⼲扰C、背景⼲扰D、物理⼲扰22.下列哪种原⼦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A、铬原⼦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D、铊原⼦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23.原⼦荧光法与原⼦吸收法受温度的影响⽐⽕焰发射⼩得多,因此原⼦荧光分析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A、光源的影响B、检测器灵敏度低C、发射光的影响D、单⾊器的分辨率低24.在⽯墨炉原⼦化器中,应采⽤下列哪种⽓体作为保护⽓? ( )A、⼄炔B、氧化亚氮C、氢D、氩25.为了消除⽕焰原⼦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扰应采⽤下列哪种措施? ( )A、直流放⼤B、交流放⼤C、扣除背景D、减⼩灯电流26.与原⼦吸收法相⽐,原⼦荧光法使⽤的光源是 ( )A、必须与原⼦吸收法的光源相同B、⼀定需要锐线光源C、⼀定需要连续光源D、不⼀定需要锐线光源27.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A、原⼦荧光法中, 共振荧光发射的波长与光源的激发波长相同B、与分⼦荧光法⼀样, 原⼦共振荧光发射波长⽐光源的激发波长长C、原⼦荧光法中, 荧光光谱较简单, 不需要⾼分辨率的分光计D、与分⼦荧光法⼀样, 原⼦荧光强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28.为了消除⽕焰原⼦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光⼲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直流放⼤B、交流放⼤C、扣除背景D、数字显⽰29.在原⼦荧光法中,多数情况下使⽤的是 ( )A、阶跃荧光B、直跃荧光C、敏化荧光D、共振荧光30.原⼦荧光的量⼦效率是指 ( )A、激发态原⼦数与基态原⼦数之⽐B、⼊射总光强与吸收后的光强之⽐C、单位时间发射的光⼦数与单位时间吸收激发光的光⼦数之⽐D、原⼦化器中离⼦浓度与原⼦浓度之⽐31.在原⼦吸收测量中,遇到了光源发射线强度很⾼,测量噪⾳很⼩,但吸收值很低,难以读数的情况下,采取了下列⼀些措施,指出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该种情况是不适当的 ( )A、改变灯电流B、调节燃烧器⾼度C、扩展读数标尺D、增加狭缝宽度⼆、计算题(13分)在原⼦吸收光谱分析中,Zn的共振线为ZnI213.9nm,已知g l/g0=3,试计算处于3000K的热平衡状态下,激发态锌原⼦和基态锌原⼦数之⽐。
食品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参考答案解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利用基态的待测原于蒸气对光源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的。
答:特征谱线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主要分为类,一类由将试样分解成自由原子,称为分3.、、四个主要部分。
4.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其最主要部分是,它是由制成的。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答:雾化器,雾化室,燃烧器。
6.,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射的与分开。
7.早期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棱镜为单色器,现在都使用单色器。
前者的色散原理是,8.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广泛使用做检测器,它的功能是将微弱的信号转换成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工作条件的选择主要有的选择、的选择、10.原子吸收法测定固体或液体试样前,应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
处理方法可、等方法。
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产生的干扰主要有干扰,干扰,干扰三种。
答: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
二、判断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是朗伯一比尔定律。
(√)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光源要求辐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要宽的多。
(×)3.原子吸收光谱仪和752型分光光度计一样,都是以氢弧灯做为光源的。
(×)4.原子吸收法测定时,试样中有一定基体干扰时,要选用工作曲线法进行测定。
(×)5.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时,有时加入镧盐是为了消除化学干扰,加入铝盐是为了消除电离于扰。
(√)6.原子在激发或吸收过程中,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可使原子谱线的宽度变宽,由温度引起的变宽叫多普勒变宽,由磁场引起的变宽又叫塞曼变宽。
(×)7.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光栅上有污物影响正常使用时,可用柔软的擦镜纸擦拭干净。
(×)三、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B )。
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2.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汽时,被待测元素的( C )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的光被减弱的程度,求出待测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 选择题
1-1 原子吸收光谱是 ( A)
A. 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B. 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
C. 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D.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的选择吸收产生的
1-2 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D)
A. 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B. 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
C.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D.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1-3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 C)
A. 火焰
B. 氙灯
C. 空心阴极灯
D. 交流电弧
1-4 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 ( D )
A. 大量的空气
B. 少量的空气
C. 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D. 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1-5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 C )
A. 内充气体的压力
B. 阴极温度
C. 灯电流
D. 灯电压
1-6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条件是( B )
A 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
B 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且中心频率相同
C 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大,且中心频率相同
D 发射线频率和吸收线的频率相同
1-6. 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 D ) (A) 控制燃烧速度 (B) 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
(C) 提高试样雾化效率 (D) 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1-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愈小,温度愈高,则谱线的热变宽将是 ( A )
(A) 愈严重 (B) 愈不严重 (C) 基本不变 (D) 不变
1-8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 ( A )
(A)基体效应的影响 (B)光谱背景的影响 (C)其它谱线的干扰 (D) 电离效应
1-9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干扰应采用下列哪种措施( B )
(A) 直流放大 (B) 交流放大 (C) 扣除背景 (D) 减小灯电流
1-10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 ( B )
(A)谱线干扰小 (B)试样用量少 (C)背景干扰小 (D)重现性好
2 填空题
2-1 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2-2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基态原子对该原子共振线的吸收而产生的。
2-3 原子吸收分析法其独有的分析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能测定的元素多。
非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优点是:检出限低、取样量小、物理干扰小、可用于真空紫外区。
2-4 单道单光束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四大部件组成,它们依次为光源(空心阴极灯) 、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
2-5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选用能发射锐线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空心阴极灯的阳极一般是钨棒,而阴极材料则是待测元素,管内通常充有低压惰性气体,其作用是导电、溅射阴极表面金属原子、从而激发金属原子发射出特征谱线。
2-6 原子吸收分析常用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雾化器、混合室和燃烧器组成的。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能使试样蒸发原子化,将其中待测元素转变成基态气态原子,入射光束在这里被气态基态原子吸收。
2-7 试样在火焰原子化器中原子化的历程:喷雾、雾滴破碎、脱水、去溶剂、挥发成分子、原子化。
2-8 影响原子化效率的因素(火焰中)有:(1) 火焰类型与组成;(2) 控制合适的火焰
温度;(3) 蒸气中基态原子的一部分可能吸收热能而被激发或电离,也可能生成分子状态,也会影响到原子化效率。
2-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选择的条件有灯电流、燃助比、狭缝宽度、火焰种类及火焰部位、吸收波长、喷雾器的调节。
2-10 通常,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增大,反而使灵敏度变低,其原因是温度升高引起发射线热变宽,则自吸随之增大,同时会使发射线变宽。
因此选用灯电流原则是在保证发光稳定条件下, 灯电流小些好。
1. 2 分 (2334)
在原子吸收法中常加入消电离剂以克服___电离干扰____。
一般, 消电离剂的电离
电位越__低_____则效果越好。
2. 2 分 (2430)
原子在高温下被激发而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但周围温度较低的同种原子(包括低能级
原子或基态原子)会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__自吸________
3. 2 分 (2472)
空心阴极灯内充气的作用是导电, 溅射阴极表面金属原子, 从而激发金属原子发射出特征谱线.
3 问答题
3-1 为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石墨炉原子化器较火焰原子化器有更高的灵敏度因为火焰原子化器有下列缺点:
(1)火焰原子化器雾化效率低(10%左右);
(2)雾化的气溶胶被大量载气稀释;
(3)基态原子蒸气在光程中滞留时间短。
石墨炉原子化器有下列优点:
(1)不存在雾化与稀释问题;
(2)基态原子蒸气在石墨炉中的滞留时间长,相对浓度大(原子化时停气)。
3-2 原子吸收是如何进行测量的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
原子吸收是通过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经过试样原子蒸气后,辐射强度(吸光度)的减弱来测量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若发射线是一般光源来的辐射,虽经分光但对吸收线而言它不是单色光(即此时的吸收属积分吸收),能满足比尔律的基本要求。
只有从空心阴极灯来的锐线光源,相对于吸收线而言为单色光,当吸收线频率与发射线的中心频率相一致时,呈峰值吸收,即符合了比尔定律的基本要求,故要用锐线光源。
3-3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什么常选择共振线作吸收线
共振线是电子在基态与最接近基态的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 因此共振线的跃迁概率大, 强度高, 有利于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3-4何为内标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如何使用
内标是指置于各试样及标样中的一定浓度的某元素。
使用方法如下:
取定量的内标物分别置于被测试样及标准物之中,在选定波长下分别测定发射强度计算出内标在各试样中及标样中的相对强度以及待测物成分的相对强度,用待测物与内标物两相对强度之比求出各试样的浓度。
4 计算题
4-1火焰原子吸收法测Zn时,火焰温度为2600K,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 Å mm -1
,出、
入射狭缝宽度均为 mm。
试计算单色器通带。
已知A
r (Zn)
=
解:单色器通带=缝宽×倒线色散率
=×2=(nm)
解: = Kc x A1 = - 1××10-3+ 50c x A2 = - = K──────────
50 + 1
c x = ×10-5 mol/L
×10-5
S = ───────× = ×10-7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