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

本课包含两首现代诗:《我想》和《对韵歌》。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还要求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并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乐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两首现代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两首现代诗,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包括《秋天》和《夜晚》。

详细内容如下:1. 《秋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稻田、果实累累的果园等,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2. 《夜晚》: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如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等,展现了夜晚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以及诗歌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朗读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韵律和节奏感,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

3. 精讲:分析两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中的美好景象,分享感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秋天》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感受秋天的美2. 《夜晚》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感受夜晚的宁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照《秋天》和《夜晚》,创作一首以“春天”或“黄昏”为主题的现代诗。

2. 答案示例:春天:绿草如茵,花儿绽放,春风拂面,阳光灿烂。

小鸟欢唱,蝴蝶翩翩,春天的美景,让人心醉。

黄昏:夕阳西下,天空泛黄,归巢的鸟儿,忙碌的蜜蜂。

暮色降临,星光闪烁,黄昏的宁静,如诗如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较高,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意象表达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2)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用身边的事物来勾起回忆交流齐读课题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5——7分钟)(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课件出示3)2、分小节读诗文。

(二)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自由朗读课文听师读说一说观看课文配图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0——15分钟)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欣赏古诗《花牛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

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

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

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

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

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

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

《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

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

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一、《春风》诗歌背景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现代诗歌,通过对春风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感受春天的气息。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能够流畅朗读诗歌,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教学内容1.听读诗歌《春风》,学生跟读。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手法,理解“春风如诗”的意义。

3.通过声音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1.听读《春风》,教师解释生词和生僻字。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展示学生的理解。

3.学生跟读诗歌,练习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

教学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鼓励学生表现出的感情。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雨》诗歌背景这是一首描写雨天的现代诗歌,通过对雨的描写展现了雨天的神秘和美丽。

教学目标1.了解雨天的气候特点,感受雨水的清新。

2.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内容1.听读诗歌《雨》,学生跟读。

2.分析诗歌中的拟人手法,理解“雨是天空的眼泪”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小组合作,编写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教学过程1.听读《雨》,学生讨论雨天的感受。

2.分析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抒情情感。

3.学生间合作,编写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展示并互相欣赏。

教学反馈1.学生展示编写的诗歌,教师点评及引导学生审美观。

2.学生相互交流反馈,分享写作心得。

以上为《现代诗两首》教案,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掌握“巢”、“苇”、“罗”、“眠”、“霸”、“占”等6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和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美丽的江景图片,营造氛围。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一读《秋晚的江上》,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二仔细阅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妙?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疲惫地飞行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疲惫的鸟儿背着夕阳返回家中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在虽然疲惫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着返回家中。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落入江面,洒下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精选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精选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精选7篇)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1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

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孩子多发言,从发言中去发现孩子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还要让学生去大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讲解、分析,使孩子们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品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

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

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2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为此在《现代诗二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精读课文的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

只设计了“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写人生格言,指导实践”三大版块。

“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这一版块我的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然后引导学生只抓住诗人提出的四种生活态度“平坦”和“崎岖”“幸福”“不幸”进行感悟理解其深层的含义。

这一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在课堂上孩子们还真是只了解了词语的表面意思,深层意思在我的指点下学生能够明白,能知道“平坦”就是一帆风顺,成功等事事如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