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可能性(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确定发生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学习与积累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
生:棋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2.师揭题: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事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
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哪种节目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
(以抽到跳舞为例)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XXX: XXXXXX:1.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XXX and n。
XXX.2.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use XXX decimals.3.To help students XXX decimals。
and to use these laws to perform simple XXX decimals.XXX:1.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rules of XXX.2.XXX' XXX.3.XXX.4.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use the XXX of ns to perform simple XXX decimals.Teaching Difficulties:To help students XXX the n of the decimal point in the product of XXX.XXX:XXX 6 lessons.Lesson 1:Topic: XXX IntegersTeaching Content: Example 1 and Example 2."Try it yourself," Practice - ns 1-4.XXX Requirements:1.To help students XXX.2.XXX' XXX.3.XXX practice of knowledge。
and to XXX.XXX: XXX.Teaching Difficulties: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n of the decimal point in the product of XXX.XXX:1.n:Do you like flying kites。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组合图形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学问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相识组合图形的形成及其特点,让学生自主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个图形分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协助线表示出来,假如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
接着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做法,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法(以分割成两个长方形为例),第一,你是怎样分的(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其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第三,要计算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是多少,宽是多少要计算其次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分割或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但在展示学生分法时,遗忘了将在巡堂时发觉的个别学生的分法是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形面积也进行展示和集体探讨为什么,这是不足的地方(假如当时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汇报不同的分法后,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总结优化出哪种分法更利于我们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或者哪种分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洁,然后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图形的面积,可能后面的环节就不会不够时间)。
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从中小结优化出那种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洁。
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比较多,跟前面的环节有类似,结果后面的时间很紧。
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要多留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容设计,尽量紧凑,刚好发觉问题和作出反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优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每次上过课后,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与反思。
针对自己《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谈一谈自己教后的体会。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
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
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较多。
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
在教学时我采用“自学”+“讲授”方式,因为有些数学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规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打电话,就不必去深究手机的工作原理。
部分知道点以老师讲授还是必要的,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多次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
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合作讨论的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学生来说,在新课的开展中,运用他们所熟悉的身边的人或事,如,老师的年龄、自己的年龄,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学生因感兴趣而易于了解接受。
同时,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讨论,发展了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案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页)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第44页的主题图。
投影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出示教材第44页例1。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三名同学来抽卡片。
生3:我知道了问题是求三名同学分别可能抽到什么节目。
师: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那么小丽和小红分别可能抽到的是什么?生1:小丽可能抽到朗诵,也可能抽到唱歌。
生2:小丽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朗诵。
汇总:小丽和小红抽到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师:如果小丽抽到了朗诵,小红会抽到什么?学生:最后只有一张了,因此小红一定抽到了唱歌。
教师总结并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1.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小数乘整数课时目标导航小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会正确计算。
3.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情景引入1.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点名说一说)(2)在乘法算式中, 各15 150 1500 1.5 0.15部分的名称是(1)明确: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第二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从前三栏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3)第四栏, 不计算能知道积是多少吗?明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4)从后两栏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二、学习新课1.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观察主题图, 了解图中的相关信息。
A. 3.5元B. 4.6元C. 6.4元D. 2.8元买3个风筝A多少钱?(2)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四人一组, 展开讨论, 探求计算方法, 并分享计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3. 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方法三:4元×3=12元5角×3=1元5角12元-1元5角=10.5元方法四:3. 5元=35角105角=10.5元(3)分析各种算法的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四种算法。
提问: 上面四种算法中,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 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 多数会认为第四种方法比较简单, 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是把小数3.5元换算成整数35角, 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可能性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八单元:总复习课时教案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
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
新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新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引言本文档为对新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全面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分析,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成绩。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数学上册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合作研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使他们相互合作、思考和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并让他们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多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在课堂上的案例分析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效果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然而,部分学生在数学兴趣和研究动力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
结论通过本教学反思,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研究效果的有效手段;- 合作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研究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1、小数乘法第一课时课题: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老师带来几个漂亮的风筝。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买这些风筝需要多少钱?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3.5元扩大10倍 3 5角× 3 × 31 0. 5 元 1 0 5角缩小10倍105角就等于10.5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5 × 53. 6 0 3 6 0缩小100倍(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201 5.02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③判断13.5× 22. 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 7 ×4 0.7×4 25×7 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 4二、运用1、填空。
4.5 ( ) 0 .7 4 ( )× 3 × 3 × 2 × 2( ) 1 3 5 ( ) 1 4 82、做一做书p3 2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一 1、2、3五、板书:小数乘整数13.5元 3 5角× 3 × 31 0. 5 元 1 0 5角例2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5 × 53. 6 0 3 6 0缩小到它的1/100第二课时课题:小数乘小数教学内容: 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要求: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2.4)2、尝试计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2. 4 扩大到它的10倍 2 4× 0. 81.9 2 缩小到它的1/100 1 9 23、2.4×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一个因数2.4扩大10倍变成24,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192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0.1 4 × 0.0 2 69 6 7 82 4 2 60.3 3 6 0.0 0 0 3 3 8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三、应用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4. 2 × 0 . 1 8 × 2 81 1 6 5 0 0 0 1 6 3 22 3 2 6 2 5 4 0 82 43 6 1 1 2 5 0 5 7 1 2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2. 4 扩大到它的10倍 2 4× 0. 81.9 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7页的例5和“做一做”。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用“小数倍”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小数倍解决问题,能正确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倍关系,应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0.9×6 7×0.08 1.87×0 0.24×2 1.4×0.30.12×6 1.6×5 4×0.25 60×0.5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小数倍的应用和验算)。
二、新授: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①怎样列式?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二、运用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8页5、7题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9页6、8题板书设计:56×1.3=7.28 (千米)验算: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积的近似数(P.11的例6和“做一做”,练习三1—3 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1-0.82 1.3+0.74 1.25×8 0.25×0.40.4×0.4 0.89×1 0.11×0.6 80×0.05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判断,并改错.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1 0 .2 8 63 . 2 7 2 . 0 4× 0. 3 2 × 1. 5 × 2 82 0 5 7 2 1 63 5 1 6 3 23 0 8 5 8 3 2 74 0 83. 2 9 1 5 24. 9 0 5 5 7 1 2三、运用1、P.13页1、2、3题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