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压力
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报告

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报告简介足底压力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足部负荷分布的方法。
通过测量足底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足部的功能状态、诊断足部疾病以及设计合适的鞋垫和鞋类。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足底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压力分布情况,分析足部负荷的变化规律,为相关研究和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实验设备1.足底压力测试仪:用于测量足底受压情况的设备。
2.电脑:用于接收和处理足底压力测试仪的数据。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对象:选择一组具有不同运动习惯和足部形态的实验对象。
2.安装测试仪器:将足底压力测试仪固定在实验对象的脚底,并确保仪器与电脑连接正常。
3.进行测试前准备:实验对象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进行测试:实验对象按照指定的运动方式进行测试,测试仪器会实时记录足底的压力分布情况。
5.数据分析:将测试得到的数据导入电脑,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6.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分析足底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压力分布情况,并提取相关结论。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差异1.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在行走状态下,足底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脚跟和脚掌的前部,尤其是大趾球部位。
2.跑步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在跑步状态下,足底的压力相对均匀分布,脚掌的前部和后部均承受较大的压力。
3.跳跃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在跳跃状态下,足底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脚跟和脚趾的前部,脚掌的中部承受较小的压力。
足部负荷的变化规律1.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负荷变化:行走时,足底的负荷呈周期性变化,随着步伐的变化而变化;跑步时,足底的负荷变化相对平稳,但整体负荷较大;跳跃时,足底的负荷瞬间达到峰值,然后迅速恢复到较小的负荷。
2.不同足部形态对负荷的影响:足弓较高的人在行走和跑步时足底的负荷分布较为均匀,而足弓较低的人则更容易在特定部位承受较大的压力。
结论通过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不同运动状态下,足底的压力分布存在差异,行走时足底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脚跟和脚掌的前部,跑步时足底的压力相对均匀分布,跳跃时足底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脚跟和脚趾的前部。
足底压力测量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人删除。
足底筋膜炎
对于足底筋膜炎,若能早期有效地治疗, 大部分人都能痊愈;拖得过久,转变成 慢性就棘手了。
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足底筋膜炎是一种 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扁平足
扁平足的病人由于足弓低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证, 在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到足部疲乏,酸痛 不适,严重的病人疼痛减轻或无疼痛时,尚可胜任 短途行走,而跑、跳或长途跋涉,极为困难。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的测试可非常准确的诊断出患者 的平足状况,足弓塌陷程度。通过动态的步态测试, 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具体病证。
拇外翻
大拇指向内位移,同时大拇指的跟部则被挤向 外侧,医学上称之为“拇外翻”现象。严重的 “拇外翻”会使患者感觉疼痛,甚至无法正常 行走。
通过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的测试,可以分析出病 人走路时足部哪部分受的压强比较大,患者走 路过程中足内、外翻的程度,整个脚的运动轨 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可以分析偏瘫患者患 肢足底峰值压力及其分布,与健肢比较 得出肌力减退程度,由此判断患者是否 并发神经肌肉障碍性疾病,制定适宜的 治疗计划, 提高行走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糖尿病足部病变
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糖尿 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动脉疾病造 成足底溃疡的形成, 糖尿病患者的疼痛 感觉不敏感,足部小的病变几乎完全不 为病人察觉,病变逐渐扩大,若并发感 染且难以控制, 可发展为坏疽, 最终导致 截。我国有约20%的糖尿病病人最终截 肢。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最新版)目录1.引言:足底压力区域的重要性2.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方法3.足底压力区域的功能和应用4.结论:足底压力区域的意义正文【引言】足底压力区域,是指在人类站立、行走、跑步等运动过程中,足底与地面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区域。
这个区域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走和运动能力。
因此,对于足底压力区域的研究和理解,对于我们改善运动技巧、预防运动伤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方法】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通常采用静态压力测量法和动态压力测量法。
静态压力测量法主要是在受试者站立或坐着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测量足底各个部位的压力分布情况。
动态压力测量法则是在受试者行走或跑步的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记录足底压力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将足底压力区域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足底压力区域的功能和应用】足底压力区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撑身体重量:在人类站立和行走的过程中,足底压力区域需要承受身体重量,保证身体稳定性。
2.提供动力:在跑步和跳跃等运动中,足底压力区域需要提供动力,推动身体向前运动。
3.调节运动姿势:足底压力区域的压力分布情况,可以影响到人体的运动姿势,如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可能导致步态不稳。
在实际应用中,足底压力区域的研究可以为运动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如根据足底压力区域的特点,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鞋底。
此外,对于运动员来说,了解足底压力区域的功能和压力分布情况,可以帮助他们改进运动技巧,提高运动效率,预防运动伤害。
【结论】总的来说,足底压力区域对于人类的行走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报告

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足底压力测试,探究不同鞋垫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并为人们选择合适的鞋垫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足底压力测试是通过测量脚底受力情况,来评估鞋垫对于足部支撑和舒适性的影响。
测试仪器通常采用压力敏感电子传感器,将脚底受力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确保测试仪器正常工作,选择合适的鞋垫。
2. 测试者脱去鞋袜,将裸露的脚放置在测试仪器上。
3. 让测试者在测试仪器上行走数步,以产生足底受力。
4. 记录测试结果,并更换不同种类的鞋垫重复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鞋垫对于足底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普通平板地面上行走时,使用硅胶鞋垫可以有效减少脚跟和前脚掌的压力,而使用泡沫鞋垫则相对较为平均。
此外,在不同地形和行走方式下,鞋垫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的鞋垫对于足底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选择合适的鞋垫可以有效减少足部疲劳和受伤风险。
3. 足底压力测试是评估鞋垫舒适性和支撑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测试者应该保持放松状态,避免用力踩踏测试仪器。
2. 测试环境应该保持平稳和安静,避免干扰测试结果。
3. 测试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鞋垫,并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七、实验应用足底压力测试在运动医学、运动训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训练中,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鞋垫选择建议;在医学领域中,足底压力测试可以用于评估和治疗足部疾病。
八、实验展望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足底压力测试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测试仪器和算法,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的鞋垫选择建议,并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在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中,足底压力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有助于理解人体行走、跑步等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
以下是足底压力区域划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足区、中足区和后足区。
1.前足区
前足区是指位于脚跟前方的区域,主要包括脚掌和脚趾。
这个区域在行走和跑步时主要承受的是推力和蹬力,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前足区的压力相对较大。
在静态站立时,前足区的压力也有所体现,但相对较小。
2.中足区
中足区位于脚跟和脚趾之间,主要包括脚掌和脚背。
中足区在行走和跑步时主要承受的是身体重量和部分推蹬力量。
这个区域的压力在静态站立时相对较小,但在运动过程中会明显增加。
3.后足区
后足区是指位于脚跟后方的区域,主要包括跟腱和小腿肌肉。
后足区主要承受的是拉力,即跟腱的牵拉力量。
在行走和跑步时,后足区的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在加速和跳跃等动作中。
在静态站立时,后足区的压力相对较小。
了解足底压力区域划分对于理解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预防运动损伤以及设计合适的鞋垫等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来设计合适的鞋垫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或改善足底压力分布不均的问题。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群,如运动员、老年人、患有足部疾病的人等,足底压力分布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足底压力检测

足底压力检测从医学和人体力学的角度:足底压力是指足底所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可分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两种,它们分别表示人在静态站立和动态行走及跑、跳时足底所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
足部疾病大多与足底正常压力改变有关,两者通常互相影响。
因此了解正常人足底压力的分布,不仅对于诊断和评价足疾病是一种有效工具,而且在恢复病足足底压力正常分布或接近于正常分布,恢复足的功能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可直接反映人站立或跑跳时足底各部所受压力值的大小,还可间接反映脚的结构、功能及膝、髋、脊柱乃至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
测试和分析足底压力可以获取人体在各体态下正常和异常的足底所受压力信息,一般来说站立和步行是人类常见的运动,而站立和步行时足底与支撑面之间的压力分布反映了下肢乃至全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但直接的还是反映足的情况。
测量分析足底压力分布有助于临床医疗诊断、疗效评估、人工关节设计、假肢设计和体育训练等。
另外足底压力测定可以方便地指导各类功能鞋及运动鞋的设计。
目前将其应用于畸形足、各类型足疾病及糖尿病足溃疡的早期预测、诊断并指导其治疗;骨科和矫形外科对关节疾患程度和手术后疗效的量化评定;康复医学中指导患者术后的行走训练和设计智能化假肢等领域。
因此全面了解足底压力变化对正常足生物力学及功能的了解、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程度测定、术后疗效评价、康复研究及各类型矫形鞋、运动鞋的设计均有重要意义。
Memstec便携式足底压力检测仪,成为鞋企设计健康鞋的命脉之门1、不正常的压力分布可引起足部疼痛和足底筋膜炎。
-- 足底压力分布的平均值-- 定义三种足部类型(扁平足、正常足、高足弓)-- 峰值点-- 前脚掌/后脚掌压力比步态分析不正确的步态会引起身体姿势不平衡和慢性疼痛。
-- 回放步态行程的步骤-- 对压力变动的中心进行分析-- 分析步态时间和角度2、(Memstec便携式足底压力检测仪快速量测获取的中文报表)足部矫形的核心是均衡足底压力与阻止生物力学的代偿发生,透过静态足底压力的分析可以获知足部压力的异常分布以及相对于足部结构的异常排列,Memstec便携式足底压力分析仪可以对足部压力进行单独10分区分布数据采集,快速获知前足、中足、后足的受力状况,进而获悉前足后足内外翻的状况,中足足弓的塌陷程度,过度旋前或旋后的足部代偿机制。
动物足底压力计算方法

动物足底压力计算方法说实话动物足底压力计算方法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着这肯定得先知道动物的体重吧,毕竟体重越大对足底的压力可能就越大。
我就先从简单的测量动物体重开始。
我试过直接把小动物放到那种人体秤上,结果根本没法准确读数。
小动物它不会老老实实站在上面,老是乱动,导致数据完全不靠谱。
后来我就想了个笨办法,对于像小猫小狗这种小型动物,我找了个小盒子,先把盒子放秤上称出重量,然后把小动物放进去再称一次,用后面的重量减去盒子的重量,这才得到小动物的体重。
但是这个方法对体型大一点的动物就行不通了。
有了体重这一数据后,我又开始想怎么确定足底的面积呢。
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对于有爪子的动物,每个爪子的着地面积还不一样,而且动物站着的时候爪子也不是完全平坦着地的。
我试过拿纸铺在地上,让动物踩上去,然后测量脚印的面积。
可是这个脚印很不规则,测量不准确。
比如说猫的脚印,它有肉垫,边缘根本不整齐,我用尺子量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算才好。
后来我看了一些资料,人家有一些专门的设备。
我虽然没有那些高级设备,但是受到启发。
我想是不是可以借助一些软质的材料,就像陶泥一样。
让动物踩在陶泥上,陶泥会留下比较深的脚印形状。
然后我可以用比较细的沙子把脚印填满,再把沙子转移到一个规则的容器里,通过计算容器里沙子的体积来估算脚印接触地面的面积。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沙子填充的紧实程度不好控制。
至于怎么结合体重和足底面积来计算足底压力,我目前这方面还不太确定。
但是我觉得按照物理上压力等于重力除以接触面积的公式,把体重换算成重力然后除以估计出来的足底面积应该是个大致的计算方向。
不过目前这中间还有很多误差可能没考虑到,像动物运动时重心的变化、个别爪子受力不均匀等情况,这还得不断地尝试新方法去完善这个计算方法呢。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摘要:1.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概述2.足底压力分布的重要性3.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方法4.各压力区域的功能与应用5.针对不同足底压力区域的锻炼和保健建议6.总结正文:足底压力区域划分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是指将足底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便更好地了解足部生物力学和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压力分布。
足底压力分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和认识至关重要。
1.足底压力分布的重要性足底压力分布能反映人体的站立、行走、跑步等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平衡和力量分布。
正常的足底压力分布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改善关节稳定性和减轻腰部、膝关节等部位的压力。
然而,足底压力分布异常可能导致足部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2.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方法足底压力区域的划分方法有多种,一般根据足底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结构进行划分。
常见的划分方法包括:- 前后分区:分为前足和后足,前足主要负责支撑和运动,后足则负责承受体重和提供稳定性。
- 内外分区:分为内侧区和外侧区,内侧区主要负责支撑和稳定,外侧区则负责运动和协调。
- 足底神经血管分布区:根据足底神经和血管的分布,将足底划分为不同的神经血管区。
3.各压力区域的功能与应用(1)前足压力区域:负责足部的启动和加速,包括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的压力点。
锻炼方法:可以通过捡起小物品、踮脚尖等动作来增强前足肌肉力量。
(2)足跟压力区域:负责承受体重和提供稳定性,包括跟骨和跟腱。
锻炼方法: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平衡训练等动作来增强足跟压力区域的稳定性。
(3)足弓压力区域:负责缓冲地面冲击力,包括足弓结构和周围肌肉。
锻炼方法:可以通过垫脚尖、足弓收缩等动作来增强足弓压力区域的功能。
(4)足底神经血管区:包括足底神经、血管和肌肉,负责足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锻炼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足部疲劳。
4.针对不同足底压力区域的锻炼和保健建议(1)注意鞋子选择:穿着合适的鞋子,能有效减轻足部压力,预防足部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界面
• 在数据库中选 中一个受试者, 他的信息都将 显示在此界面 中。必填写的 项目为姓名和 出生日期
Database(数据库)界面
• 数据库可以说是 footscan®程序的核心,所 有功能都是通过其实现的,包括:记录受 试者的信息、采集数据、打印、输出结果 等等。
谢谢大家!
• 一侧足跟着地时存在一极大值,随着该侧 足部放平,受力逐渐减小,直至该侧足部 完全放平时,受力达到一极小值,然后该 侧足跟离地,至该侧足趾离地时又达到一 极大值,由此可以看出竖直方向上受力曲 线具有典型的双峰特征。
冲量
• 冲量是指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与外力作用时 间的乘积,它表示了力在一定时间内对足 底各区域连续作用所产生的积累效应。冲 量是一个过程量。冲量的大小是疲劳积累 的直接原因。
•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20:28:4220:28:4220:2811/17/2020 8:28:42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720:28:4220:28Nov-2017-Nov-20
•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20:28:4220:28:4220:28Tuesday, November 17, 202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下午8时 28分20.11.1720:28November 17, 2020
•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8时28分 42秒20:28:4217 Novem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8时28分42秒 下午8时28分20:28:4220.11.17
当选定某一测试后,可以用下面突出的按钮(红色箭头)将测试数据传输到对比栏。
点击这个按钮,可以在硬盘或者 CD光盘上保存该数据库。如果软 件的数据库出现问题,都可 以通过备份来弥补。标准的数据库路径:
C:\program files\footscan7\settings\database\footscan
Footscan测试
如何进入Footscan?
• 1. 电脑开启后打开C盘, 找到C:\Program Files\footscan 7 \Settings\database目录
• 2. 在此 database目录中双击createDB.bat 文件,出现一个新的footscan文件,大小为 9K。
• 足底压力的测试:测量前先校准体重。小 样本测试时实验前后测试数据可放于一个 数据库内,方便前后比较分析。测试左右 脚时注意前后顺序,可把两只脚的数据显 示在一张图片里,便于数据采集、对比分 析。数据分析时要先把足底区域重新调整 一下。
• 以上为本人目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 • 谢谢!
•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720.11.17Tues day, November 17, 2020
时间进行测试,不必受到时间的限制。
• 测试数据直接被记录下来后,软件开始处理.它将检测出左 右脚的压力分布图并放置在相应的图框中。例子中使用的 是 2米板和 3D 盒。2米板以 256线进行扫描。记录速度 126Hz。
各组实验对象足底各部位压强的排列顺序如 下
青年组:三跖> 二跖> 足跟> 四跖> 一跖> 拇趾 > 五跖> 足弓> 二至第五趾。
选中一位受试者时,可以对他的资料进行删除(红色箭头)。
也可以导出所有的受试者的资料,文件格式为 excel(黄 色箭头)。所有受试者的姓名、地址都会保存在电子表 格中。如果你想根据地址信息进行分类,此功能是很有 用的。
当选定一次测试数据后,可以激活所有的选项。可选择静态 按钮进行静态测试,也可以进入动态测试,删除当前测试,或 进入打印,输出,CAD等功能。
• 静态平衡能力,是指人体通过视觉、本体 感受器、前庭系统等感觉信息和小脑,维 持某种姿势或稳定状态的能力
参数指标
Y
• Xd •X
• Yd
• X轴的移动距离(Xd):为压力中心在X轴 上移动轨迹的最大绝对值,反映人体站立 时压力中心横向移动的距离,数值越大, 横向摆动幅度越大。
• Y轴的移动距离(Yd):为压力中心在Y轴 上移动轨迹的最大绝对值,反映人体站立 时压力中心纵向移动的距离,数值越大, 纵向摆动幅度越大。
趾骨刚开始着地时相 (initialforefoot flat contact,IFFC)
足跟离开地面时相(heel off,HO)
趾离地时相(last foot contact,LFC
着地阶段(initial contact phase,ICP)
前掌接触阶段(forefootcontact phase,FFCP)
Footscan
足底压力和静态平衡
• Footscan测试系统由一块50×40厘米压力 分布测试平板及一套采集分析软件构成。
• 包括 footscan 7 USB2(足底压力)和 footscan Balance(静态平衡)两个测试系 统
footscan Balance:静态平衡
•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康复医学》 将平衡定义为: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 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 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 平衡
•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连接平板和 footscan®界 面盒间的线缆.一定要小心地将它们连好.只 要轻轻的将它连好,不需要过多的力气
当没有选取数据库中的数据时,动态屏幕将 显示为空的。只有当设置好系统,并执行了 第一次(基本的)校准后,才能进行测试。
• 静态平衡测试时注意四种状态(双睁、双 闭、单睁、单闭)下测试时间的控制,双 脚站立一般是20秒,单脚站立一般是10秒, 特殊情况(病人)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但是实验前后测试时间一致,方便数据分 析。
• 自然行走时,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第3 跖骨、足跟、第1跖骨、第1趾骨、第4跖骨、 第5跖骨、第2一5趾骨、足弓;
• 负荷率,表示压强的变化快慢,可解释为 足底各解剖区域的负荷变化速率,变化越 快,局部接受压力刺激越大。
内外翻:可根据足跟内外压力的大小判 断
• 内外八字,根据足轴角判断(目前大小不清楚) • 白色线表示走路的方向(平板的方向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720.11.1720:2820:28:4220:28:42Nov-20
•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8时28分 42秒T uesday, November 17, 2020
•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0.11.172020年 11月17日星期 二8时28分42秒20.11.17
• 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YYW):为测试 开始至结束,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总长度, TTW较长,表明在测试过程中人体频繁移 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反映人体站立时稳 定性较差。
•。
• 椭圆面积(EA):椭圆面积指包络95%压 力中心轨迹在内区域的面积,椭圆面积越 大,则说明站立时移动范围也越大
足底压力
•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 果越显著。
• 足底压力的峰力值是反映足底压力分布的 重要指标,峰力值的大小和部位对足部损 伤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 自然行走时,正常人足底峰值压力顺序为: 第2跖骨、足跟、第3跖骨、第1跖骨、第1 趾骨、足弓、第4跖骨、第5跖骨、第2~5趾 骨。
正常人“双峰”特征
• HM: Heel Medial 足后跟内侧
• MF: Mid Foot 足中部
• M5: Metatarsal 5 第五跖骨
• M4: Metatarsal 4 第四跖骨
• M3: Metatarsal 3 第三跖骨
• M2: Metatarsal 2 第二跖骨
• M1: Metatarsal 1 第一跖骨
壮年组:三跖> 足跟> 二跖> 四跖> 一跖> 拇趾 > 五跖> 足弓> 二至第五趾
中年组:三跖> 二跖> 足跟> 四跖> 一跖> 拇趾 > 五跖> 足弓> 二至第五趾
• Footscan测试注意事项
• 使用 footscan®平板时,应注意以下重要几 点:平板要放在完全结实的地面上,以免测 试过程中平板弯折或损坏。平板可以承爱 很大的负荷,我们曾经用它对马进行测试, 但一定要完全放平。同样,对于高峰值的负 荷,如马,牛,以及高跟鞋来说,可用 EVA材 料的薄垫铺于平板上。平 to Toe 5 第二至第五脚趾
• T1 : Hallux
大拇趾
对于一些特殊压力区域,或科研研究可以进 行手动分区调整。
五个时相
• 四个阶段
足刚开始着地时相(initial foot contact,IFC)
跖骨刚开始着地时相(initial metatarsal contact,IMC)
•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1720.11.1720:28:4220:28:42November 17, 2020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7日 下午8时 28分20.11.1720.11.17
•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17日星期 二下午8时28分 42秒20:28:4220.11.17
Static(静态测试)
• 在数据库界面点击Static即可进入静态测试 界面
Dynamic(动态测试)
• 在数据库界面点击Dynamic即可进入动态测 试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