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合集下载

岩芯描述(专业术语)

岩芯描述(专业术语)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_secret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_secret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1、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2、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4、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5、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描述【范本模板】

岩芯鉴定描述【范本模板】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次圆)或块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d > 800 中400〈d ≤800 小200〈d ≤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次圆)或碎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60<d ≤200 中40〈d≤60 小20<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次圆)或角砾(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

5〈d≤2 中0.25<d≤0.5 细0。

075〈d≤0.255、粉粒粒径(mm)0。

005〈d≤0.0756、粘土粒粒径(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

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粘土:粉粒小于粘粒,塑性指数10—1711、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三)、粘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粘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粘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粘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粘结,能搓成比粘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粘性土——含粉质粘土、粘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粘土:[坚硬]: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0L=0-0。

岩芯描述标准

岩芯描述标准

地层岩性描述(描述无针对性,仅供参考)1、人工填土:素填土,灰黄色,为粘土,硬塑状,欠压密,稍松,含约20%的角砾,粒径2-50mm,棱角状,石质成份为强风化的砂、泥岩。

2、淤泥:黑灰色,流塑,滑腻粘手,含贝壳碎片及腐植质,夹杂少量粉砂,略具臭味,岩芯流变呈扁平形,其中0-0.50m为种植土。

3、淤泥质土:黑灰色,流塑为主,局部软塑状,含贝壳碎片,粘性较强,质较纯,略具臭味,钻进中缩孔,其中0-0.50m为种植土。

4、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16.00-18.00m软塑,其余呈硬塑状,质地较均匀,局部夹灰白色条带及黄色斑点,含少量粉细砂,粘性一般,其中19.00-20.10m含砂较重,手捻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

5、泥炭:灰黑、黑色,软塑~流塑状,内含大量腐植物及草煤,可作肥料,局部夹砂团及泥炭质土、淤泥质土,具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含水量高等特点。

6、泥炭质土:灰黑、黑色,软塑~流塑状,内含大量腐植物,质轻,污手,偶呈絮状,夹砂团及黏性土,局部夹薄层状泥炭、淤泥质土。

7、有机质土(Q4l):灰黑、黑色,软塑,土质疏密不均,内含大量腐植物,偶呈絮状,夹砂团及黏性土,局部为淤泥。

8、粉土:深灰色,饱和,松散,含贝壳碎片,其中12.00-14.50m粘粒含量较差,砂感强,0-0.50m 为种植土。

9、粉砂:灰色,松散,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质地均匀,分选性好,含少量粘粒,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10、细砂:灰色,松散,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质地均匀,分选性好,含少量粘粒,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11、中砂:灰色,稍密,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成份较均一,分选较好,局部夹细砂及砾砂,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云母。

底部0.7m为细砂。

12、粗砂:灰白色,9.5m以下为灰黄色,中密,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成份较均一,分选较好,砂质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云母片。

岩芯描述-钻探岩芯

岩芯描述-钻探岩芯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岩芯鉴定和描述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 >800 中400v d<800 小200v 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v d< 200 中40v d<60 小20v 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 m)大10v d< 20 中5v d< 10 小2v 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5 v d< 2 中0.25 v d< 0.5 细0.075 v d< 0.255.粉粒粒径(mm 0.005 v d< 0.0756.黏土粒粒径(mm)d v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I•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 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 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II.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 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八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一一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 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一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M50%潮湿一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一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一天然含水率w<20%潮湿一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一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 •密实一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二院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二院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 ——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 粒径(mm) 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 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 粒径(mm)d<0.005(二)、 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少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塑性状态 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 坚 硬 N>32硬 塑 8<N≤32软 塑 2<N≤8流 塑 N≤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 — 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 — 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 — 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 — 天然含水率w<20%潮湿 — 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 — 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 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 稍湿硬塑、软 塑 潮湿流 塑 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 实 N>30中 密 15<N≤30稍 密 10<N≤15松 散 N≤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 — 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和描述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AHA12GAGGAGAGGAFFFFAFAF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1.3 岩芯编录(1)岩芯按出筒顺序收放,确保次序排列不乱。

(2)准确丈量岩芯长度,计算取芯率,根据岩芯含油气情况确定岩芯的清洗方式,含油气岩芯不得用水冲洗,擦干后及时描述,用无色玻璃纸包装蜡封。

(3)岩芯出筒2日内要完成对岩芯进行编录、描述。

(4)编录前对岩芯进行认真核查, 核实岩芯次序是否正确,然后在在每一岩芯自然段的上方(顶端)用白漆涂4cm×2.5cm长方形块,在漆块上用黑色绘图墨汁标注岩芯编号,破碎岩芯用白布袋盛装,白布袋上用黑色笔进行编号。

AHA12GAGGAGAGGAFFFFAFAF(5)采取整块岩芯样后, 应在相应位置用相同长度的木棍替代, 并标注相应的长度及编号.(6)要进行一次性丈量和分段, 分块编号,分块岩芯长度一般不大于40cm.(7)若取上残余岩芯的一般推至上一筒,采收率偏低或空筒要分析原因并在岩芯描述中标注。

(8)取芯数据包括: 回次数、取芯井段、进尺、岩芯长、取芯率、取芯层位、岩性分层深度、视厚、岩芯编号、岩性、含油气情况、破碎及磨损情况等。

岩芯编录需注意的几点:(1)岩芯编号方式:X Y/Z,X为回次号,Y为当前块号,Z为本回次总块数。

岩芯编号时,凡长度≥5cm的岩芯自然块,都必须统一编号。

(2)因地质编录或观察岩性敲断的自然块(多为长岩芯),应及时补写上相同的编号,在分子上加附加标记,如3 2-1/15。

(3)对几个连续的薄岩芯块的编号,可在顶部断面或选稍厚的块上编号,但需在圆柱面上标上首尾连接号,如6AHA12GAGGAGAGGAFFFFAFAF2/10>、6 3/10>。

(4)对破碎、松散、粉状用袋装的岩芯,在袋面上应写上井号、回次号、岩芯编号和岩芯长度,放在箱内该回次该块处。

(5)岩芯箱要进行统一编号,并认真填写回次票及分层票。

(6)岩芯要妥善保管,严防油污、水浸及错乱。

1.4 岩芯描述1.4.1 岩芯描述要求AHA12GAGGAGAGGAFFFFAFAF(1)岩芯描述前描述人员要再次检查岩芯排放顺序的正确性,避免描述错误,查证岩芯编号、长度、选样位置及岩芯挡板或卡片数据,保证账物相符(2)岩芯描述采用“大段综合, 分层细描”的原则, 做到观察细致, 定名准确、分层合理、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术语规范, 标准统一, 对于沉积构造、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附有素描图和拍取照片。

(3)一般岩性,厚度大于0.1m 的层,均要单独分层描述,小于0.1m 的层,作条带或簿夹层描述,不再分层.(4)若岩芯收获率不足100%时,应根据岩性与磨损程度、碎裂关系及底部岩芯特征结合钻时资料进行分析,将各段岩芯依次恢复到相应井段深度位置上。

(5)厚度小于0.1m 特殊层,如油气层、化石层及有地层对比意义的标志或标准层等要单独分层描述,绘图时适当放大。

(6)连续取芯,两筒岩芯接连处、磨损面上下,不到0.1m 的岩性,也要单独分层描述。

(7)含油气岩芯描述要充分结合出筒显示及整理过程中AHA12GAGGAGAGGAFFFFAFAF的观察记录,综合叙述其含油气特征,准确定级。

(8)对于取得地层界面的岩芯,要着重对地层界面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界面上下岩性的变化特征(突变、渐变)、二者是整合接触还是不整合接触、有无侵蚀面及断层、上下岩层产状的变化特征、层面间是否平整、有无底砾岩等。

(9)取样位置应放置取样标签,内容包括取样回次、层位、样品种类、井段、长度、岩性、油气显示、产状、取样时间、取样单位、取样人姓名,标签应放在取样处,随岩芯箱。

AHA12GAGGAGAGGAFFFFAFAF1.4.2 常见岩类的描述1.4.2.1 砂质岩类(含砾岩)的描述1)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粒度+矿物成分。

如黄灰色油斑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黄灰色油浸中粒岩屑砂岩。

2)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采用φ值粒级划分标准。

碎屑粒级划分标准采用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粒级为基本名称,如AHA12GAGGAGAGGAFFFFAFAF细砂含量>50%,则定名为细粒砂岩;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采用主次联合定名,次要粒级在前,主要粒级在后,如中-细粒砂岩;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含量之和又<70%时,则定为不等粒砂岩;某填隙物含量25-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含量30%,则定为泥质细粒砂岩;特殊矿物也可参加定名,如海绿石细粒砂岩;砾石含量10-30%定名为砾质砂岩,砾石含量5-10%定为含砾砂岩;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该种岩屑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

AHA12GAGGAGAGGAFFFFAFAF3)颜色描述:采用“复合色”,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黄灰色、灰棕色、灰绿色。

4)矿物成分定名:石英砂岩:石英含量>75%。

长石砂岩:长石含量>25%。

岩屑砂岩:岩屑含量>25%。

长石、岩屑含量10-25%时可参加定名,如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含量均>25%,石英含量<75%,则依长石、岩屑的相对含量进行定名,如长石35%,岩屑30%,则定名为岩屑长石砂岩。

5)磨圆及分选性的描述磨圆度分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分选程度分三级:分选好:某一种粒级含量>75%。

分选中等:某一种粒级含量为50-75%。

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50%。

6)胶结物、胶结类型描述胶结物:要描述主要胶结物、次要胶结物,胶结物对岩AHA12GAGGAGAGGAFFFFAFAF石孔、渗性的影响。

胶结类型:分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

胶结程度:松散、疏松、较疏松、致密。

7)沉积构造的描述AHA12GAGGAGAGGAFFFFAFAF描述内容包括层理、层面特征、颗粒排列、粒级纵向变化、岩层倾角等。

层理描述:对层理的描述除着重描述其形态、类型、显示原因和清晰程度外,还需要描述组成层理的颜色、成分、厚度;A层理类型: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又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

B层理分类:特大型层理(厚度大于1m)、大型层理(厚度1-0.1m)、中型层理(0.1-0.03m)、小型层理(0.03-0.01m)、微细层理(<0.01m)。

层面特征描述:包括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侵蚀痕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应对其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颗粒排列描述:颗粒是否均匀排列、有无定向排列、定向排列特征等。

粒级纵向变化:粒级纵向变化特征(正粒序、反粒序)。

不同岩性层间变化特征的描述:不同岩性层间是突变?还是渐变?变化特征?8)化石及含有物的描述:化石及含有物种类、大小、丰AHA12GAGGAGAGGAFFFFAFAF富程度、保存程度、含有物种类、分布状况等。

9)裂缝及孔洞发育状况的描述:描述裂缝及孔洞发育的井段(岩块)、裂缝的产状、数量、长度、宽度、密度、充填情况、裂缝面次生矿物发育特征、孔洞的大小、数量、充填情况、裂缝之间、孔洞之间和裂缝、孔洞之间的连通情况、裂缝和孔洞的含油气情况等。

10)油、气、水显示的描述:根据含油产状、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面积等确定含油级别,根据岩芯显示特征详细描述其油、气、水显示特征,注意描述油、气、水分布与岩性、物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油(气)水界面附近的岩芯,要着重描述油(气)水界面的确定依据。

AHA12GAGGAGAGGAFFFFAFAF1.4.2.2 泥质岩类(含砂质泥岩)的描述1)颜色:主要色、次要色、均一程度、颜色的变化特征;2)砂质成分的含量:砂质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砂质的分布、有无砂质斑块等;3)可塑性:分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中等(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易断裂)、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4)软硬程度:分软、较硬、硬;5)断口:分平坦状、贝壳状、参差状、鱼鳞状、锯齿状;6)吸水性:分好、中等、差;7)化学沉积结核:种类、形态、分布特征;8)加酸反应:分强、弱、不反应。

9)与其他岩类的接触关系:渐变、突变;10)层面特征: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侵蚀痕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11)裂缝及其发育特征、裂缝的充填特征、裂缝含油气情况。

1.4.2.3 碳酸岩类的描述AHA12GAGGAGAGGAFFFFAFAF1)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填隙物+结构+成分。

如灰色油浸亮晶鲕粒灰岩、灰色油斑微晶砂屑灰岩、灰色油迹细晶白云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