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1. 如图是a 、b 、c 三种物特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t 2℃时,将30克a 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2)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答案】 (1)70;(2) C【解析】 (1)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即t 2℃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40g a 物质,所以当温度为t 2℃时,将30克a 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g a 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2)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a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ab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c 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2. (5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 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3)C 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 g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
【答案】(1)实验对比 (2)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除去没有反应的CO ,防止污染空气 (3)②③①④⑤ 偏小【解析】(1) A 实验中是探究分子的运动,烧杯③与烧杯②形成对比(2) 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 2O 3高温2Fe + 3CO 2,故现象是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任由过多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没有反应的CO ,防止污染空气(3) 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所以C 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 gl6%的氯化钠溶液,由于粗盐中还含有杂质没有出去,使得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偏小 【考点】探究分子的运动,铁的冶炼,一氧化碳的毒性,粗盐提纯,溶液的配制3.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 .t 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C .t 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D .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2℃降到t 1℃时,乙先析出晶体【答案】D【解析】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A 正确;t 1℃时要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加或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B 正确;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Wg ,即t 2℃时Wg 甲或乙溶解在100g 溶剂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C 正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甲先析出,D 错误。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1.用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答案】B【解析】刚开始时能够使气球膨胀,说明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增大,要不是反应产生了气体,要不就是反应或物质溶于水放热,是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但由于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说明应该是放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散失了,故选B【考点】化学反应中的现象2.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食盐水C.牛奶D.石灰乳【答案】B【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B【考点】溶液的形成3.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水冲洗杯子上的蔗糖【答案】A【解析】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A项用流行色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BCD三项均为溶解。
所以应选A项。
【考点】乳化作用4.下列厨房中常用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答案】D【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要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那么这种物质一定要能溶于水,而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考点】溶液的形成5.下列操作过程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将硬水变为软水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答案】B【解析】A、将硬水变为软水,只是溶液之间的转化,错误,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正确,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汽油溶解了油污,不是乳化,错误,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发生了化学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错误,故选B【考点】乳化现象6.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面粉C.蔗糖D.胡椒粉【答案】 C【解析】A.食用油B.面粉D.胡椒粉均不能溶于水,无法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无法形成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8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里含有NaNO3__________克,在这种NaNO3溶液中加入20 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答案】12g,12%【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表示:,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
解答过程分析:根据,可知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则80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里溶质的质量为:80g×15%=12g。
由于在该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试题总结评价: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及用水稀释溶液的有关计算,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答案】195 g【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解答过程分析: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故可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我们先来找出稀释前后溶液、溶质、溶剂的变化: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c%加水前50 g×98%=49 g 50 g-49 g=1 g50 g98%加水后49 g 1 g+x 50 g+x20%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50 g+x)×20%=50 g×98%50 g+x=x=245 g-50 gx=195 g答:需加水195 g试题总结评价: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稀释前后哪个量不变,然后根据不变的量列出等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工业上用Mg(NO3 )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A.0.3B.0.4C.0.5D.0.6【答案】D【解析】解: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65%的硝酸含水为35%, 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为28%. 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 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硝酸中水0. 35m1-X= (m1-X) × 0. 025,则m1= 3X硝酸镁中水:0. 28m2+X= (m2+X) x 0. 4解得m2=5X,故二者的比值为0.6.【考点】有关溶液的计算2.(8分)我市初三学生5月16日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核,其中一项是“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
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 ___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5)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B.氯化钠固体不纯;C.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E.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F.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G.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留有少量蒸馏水【答案】(1)3 保持与左盘平衡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将药匙中的药品添加到左盘中至天平平衡(2)减少误差(3)搅拌,加快溶解速度(4)6% NaCl (5) A B E G【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可计算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50g×6%=3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保持与左盘平衡;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说明药品量不够,所以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将药匙中的药品添加到左盘中至天平平衡(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减少误差(3)C操作是溶解,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4)贴标签,标签上应包括的内容: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质量分数(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要不就是溶质的质量偏小,要不就是溶解质量偏大,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这使得称量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氯化钠固体不纯,使氯化钠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对量取水的体积无影响,故不变,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使水的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错误,E、图B的方法读数是仰视,读数偏小,实际偏大,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F、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G、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留有少量蒸馏水,使水的质量偏大,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故选A、B、E、G【考点】天平的使用,溶液配制的步骤,溶质质量分数计算3.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此项正确。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纵坐标表示的量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①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2.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3.t℃时,向一支盛有0。
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4.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6.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A.20% B.22。
5% C.25%D.30%7.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9.对一些生活中的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洗洁精能清除油污,因其具有乳化作用B.空气受压后体积变小,因气体分子间隔变小C.武德合金可做保险丝,因该合金的熔点低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因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12.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13.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4.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③溶液颜色最深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B.C.D.16.配制50g10%的食盐溶液时,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7.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A.取用氯化钠固体B.量取蒸馏水C.氯化钠溶解D.溶液装瓶贴签1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19.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固体、液体或气体20.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高锰酸钾2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沙B.面粉C.蔗糖D.汽油2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23.下列是小刚“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g、水46g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2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汽油清洗油污是溶解现象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C.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2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B.橄榄油C.面粉D.泥土26.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番茄酱B.蔗糖水C.蒸馏水D.玉米汁27.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碘酒D.氯化钠溶液28.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29.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A.NH4NO3 B.NaCl C.NaOH D.CaO30.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3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填序号);(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华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小华同学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与6%相比(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2.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部分示意图,请你完成:(1)A操作中的错误是.(2)B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3)D操作中应选用(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量取mL水.(4)E操作的作用是.33.用固体NaCl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1)该实验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为(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3)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4)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NaCl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序号).①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②使用了生锈的砝码③量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溶液洒落.34.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A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1)室温时,(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图1中B图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b”或“c",下同);(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A.50g B.10g C.100g D.40g【答案】B【解析】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0%=(x+50g)×10% x=50g.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故选:B.【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2.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若在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请通过所示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_________g.(2)图中②所示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_;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__的量筒(选“25mL”或“50mL”或“100mL”);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和另外一种玻璃仪器,这一玻璃仪器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3)用药匙(图①所示)取用氯化钠后,应立即_________,以备下次使用.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这对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影响是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84 (2)烧杯 100mL 加速溶解(3)擦净偏大【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100g×16%=16g,水的质量=100g-16g=84g(2)图中②所示的玻璃仪器名称是烧杯,水的质量=100g-16g=84g,所以水的体积=84mL,所以应选用100mL的量筒,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和另外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加速溶解(3)用药匙取用氯化钠后,应立即擦净,以备下次使用,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偏小,所以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影响是偏大【考点】溶液的配制3.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量筒B.蒸发皿C.烧杯D.玻璃棒【答案】B【解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A. 据溶解度表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乙是NH4Cl,正确;B、4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48.4g,50℃时,溶解度变小,是47.5g,且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3应介于40℃﹣50℃,正确;C、据溶解度表分析可知,55℃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故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乙>甲,错误;D、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t3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化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答案】A【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g s×100%。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试题1.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A.肥皂水B.石灰水C.雪碧D.蔗糖水【答案】C【解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A、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B、石灰水的pH大于7,显碱性;C、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pH小于7,显酸性;D、蔗糖水的pH等于7,显中性。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B.当空气受硫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可能会形成酸雨C.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情况D.苹果汁的pH一般在11~13之间【答案】D【解析】物质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是:pH>7,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A、一般作物在5.5<pH<8.5的土壤上,都能生长良好,过酸、过碱才对其生长不利,也才有改良的必要,5.5<pH<8.5的土壤被称为中性或接近中性,说法正确;B、硫或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作用形成酸,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在空中与雨水作用可形成硫酸,使雨水pH<5.6,被称为酸雨,说法正确;C、人体自身存在着三大平衡系统,即体温平衡、营养平衡和酸碱平衡,其中酸碱平衡是指人体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PH值7.35~7.45之间,也就是说健康的內环境是呈弱碱性的,说法正确;D、pH在11~13之间的称为碱性,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苹果汁为酸性,其pH应小于7,说法错误。
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点评: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来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溶液是[]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均一、稳定、透明的化合物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2.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的浓度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A.溶质的量
B.溶剂的量
C.温度
D.压强
4.在下列溶液中,水作为溶质存在的是[]
A.25%的硝酸钾溶液
B.96%的酒精溶液
C.37%的盐酸
D.5%的食用醋
5.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7.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
的溶解度是[]
8.t℃时,在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克中,再加入该物质n克,或蒸发掉P克水,都恰好使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为[]
9.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5克;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而浓度为
15%的C物质溶液100克蒸发掉15克水,恢复到20℃,析出1克晶体.那么,这三种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
10.20℃时,两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甲杯盛溶液100克,乙杯盛150克.在下列条件下,甲乙两杯
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相同的是[]
A.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5℃
B.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克水,乙蒸发掉60克水
C.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克水
D.甲杯加25克溶液,乙杯减25克溶液
11.
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约是[]
A.23.26%
B.26.36%
C.32.66%
D.36.26%
1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食盐溶液,蒸发掉a克水,则析出b克固体,再继续蒸发掉a克水,
又析出c克固体.则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
13.13℃时,将50克某溶液加热蒸发溶剂9克,有3克不含结晶水的溶质晶体析出;
再蒸发掉9克溶剂,有4克晶体析出;若继续蒸发掉9克溶剂,将析出晶体的克数为[]
A.2克
B.4克
C.9克
D.3克
14.在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最大的是[]
A.20℃的不饱和溶液
B.20℃的饱和溶液
C.80℃的不饱和溶液
D.80℃的饱和溶液
15.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后成为[]
A.100克19.25%的溶液
B.100克20%的溶液
C.85克20%的溶液
D.85克15%的溶液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___ 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乙醚(一种比水轻的液体)倒入水中,部分互溶,且分为上下两层,则上层的液体叫___ ___
的__ ____溶液,下层的液体叫___ ___的______溶液.
3.2%的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三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4.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的_______叫做溶液.
5.t℃时,将A物质n克溶于110克水中配制成溶液.若将上述溶液蒸发掉10克水,再冷却到t℃,
析出A固体2克(不含结晶水),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克.
三、实验题
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
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好标签.
3.需要用氯化钠________克,水_________毫升.
四、计算题
1.有不纯的锌34克与200克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1克氢气.计算
(1)锌的纯度;(保留一位小数)
(2)原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保留一位小数)
2.
取一定量浓度为5%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为浓度20%的NaOH溶液30毫升.求:
(1)原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有溶质多少克?
(保留一位小数)
第七章溶液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B D B B A B C B B B B A
二、填空题(共10分)
1.饱和;
2.水,乙醚,乙醚,水;
4.均一稳定,混合物;
5.n-2
三、实验题(共10分)
1.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
2.计算、称量、溶解
3.7.5,142.5
四、计算题(共20分)
6598 2
34×x y 1
(2)原硫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2.解:(1)设原NaOH溶液质量为X克
X=144(克)
其中有溶质144×5%=7.2(克)
(2)剩余溶液密度为Y,则Y×3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