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侗族文化及其传统民歌;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4.学习一首民族乐曲并能够演唱。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民族音乐欣赏侗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通过让学生欣赏侗族的民歌和器乐,让他们对侗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了解。
2. 学习一首民族乐曲《侗家儿童多快乐》《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侗族民歌,是侗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侗族文化和民间艺术。
3. 集体合唱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合唱这首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步骤1. 民族音乐欣赏1.给学生播放音频,让学生听侗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2.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侗族音乐的看法和体验。
2. 学习一首民族乐曲《侗家儿童多快乐》1.给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并了解歌曲的整体情感;2.分段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感情的表达;3.针对学生对部分唱法和语言理解能力进行讲解和解释;4.练习配合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3. 合唱练习1.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由小组协作完成节奏部分;2.全班共同合唱,重点做好和声合唱和合奏部分;3.进行歌曲的表演和演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侗族文化和民族音乐;2.让学生学会一首民族乐曲并进行演唱;3.学会表达歌曲情感和用心讲解歌曲唱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侗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接触比较少,可能会对歌曲节奏和音符陌生;2.部分学生对部分语言理解困难,可能会对歌曲演唱造成困难。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对侗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2.评价全班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能力;3.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帮助和引导。
六、教学参考资料1.《新编音乐(三起)》第一册;2.《侗家儿童多快乐》音频。
人教版四上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侗家儿童多欢乐》教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文学分析的乐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典型例题讲解
1.题目:请简要概括课文《侗家儿童多欢乐》的主要内容。
答案:课文主要描述了侗族儿童的欢乐生活,展现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题目:请分析课文《侗家儿童多欢乐》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课文通过描述侗族儿童的快乐生活,塑造了活泼、开朗、热情的侗族儿童形象。
3.题目:请谈谈你对课文《侗家儿童多欢乐》中侗族文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侗族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侗族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其次,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到位,影响了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把握。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人教版四上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侗家儿童多欢乐》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侗家儿童多欢乐》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侗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侗族儿童的快乐生活,感受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本节课还与单元主题“我们的民族”相呼应,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设计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侗族儿童的欢乐生活。
教学时,应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歌曲背景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侗族文化,感受歌曲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侗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旋律表现,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侗族的风土人情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侗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解析: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分析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3. 学唱歌曲:分组进行歌曲学唱,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
4. 歌曲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歌曲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专项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音乐素养。
6. 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将歌曲融入到实际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旋律、节奏、结构及侗族文化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歌曲的旋律创作一首简短的儿童歌曲。
2. 答案:(学生作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的节奏、旋律及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歌曲解析、学唱、课堂练习、情景表演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表演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歌曲情感的把握还有待加强,今后的教学中,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侗族文化,组织学生进行侗族音乐作品欣赏、侗族舞蹈学习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侗族音乐特色以及合唱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递快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例如:通过观看侗族音乐表演视频、教师的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4)合唱技巧的实践:在实际合唱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将合唱技巧应用到实践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和纠正。
-例如: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4.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侗族儿童快乐的生活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引导学生感受侗族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感,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曲,来了解侗族音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快乐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侗族音乐特色和合唱技巧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节奏和风格体现,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侗家儿童多快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准确地演唱旋律、如何体现侗族音乐风格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合唱技巧的基本原理,如呼吸控制、声音融合等。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表现侗家儿童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的精神风貌。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各种动作、演唱形式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这首歌。
培养学生创新表演能力。
2、和谐地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1、导入: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歌舞风格也不同!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美丽的侗族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呢?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侗族风情图。
师:侗族美不美?侗族山美、水美、小朋友的歌声更美。
在侗族这个地方,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能歌善舞,人们称之为“诗歌的海洋”。
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聚到一块快乐地载歌载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侗族的儿童歌曲,听听侗族的小歌手们过着怎样的快乐生活?2、完整欣赏歌曲:师:同学们听听看侗族小朋友们是用怎样的感情和速度去唱这首歌的?生:活泼的、快乐的;中速。
3、读歌词:师:为了更好的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先把歌词读一遍,我们这首歌是一首二声部歌曲,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声部,也就是下面一行,同学们自己试着有节奏的读第一段歌词(或请一位同学起来读)。
读歌词时教育学生要做文明礼貌的孩子。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接下来跟范唱轻声唱一遍。
找出个别难点乐句反复跟琴唱,直到整首歌掌握为止。
主要是唱好休止符的停顿感。
4、跟伴奏演唱:5、处理歌曲情绪、感情,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师:同学们唱的不错了,可是你看我们这首歌的歌词,跳起舞唱起歌,是用怎样的心情啊?(快乐地)可老师听同学们唱怎么感受不到这种情绪呢?特别提醒“也罗也”轻声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学习第一声部。
可由老师先唱第一声部,学生和二声部,然后反过来师范一遍,给学生建立和声概念。
学生尽量轻声演唱,不能喊唱。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方案】《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03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掌握二声部,体验侗族大歌的魅力。
3.积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研究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歌曲二声部的音准,并能和谐的演唱;学习感受侗族歌曲的风格。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有同学了解侗族吗?”生回答。
师:“侗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侗族音乐最主要的就是民歌,由于侗族南北两格方言区在生产方式、社会生活以及文艺形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在音乐方面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例如,北部方言区的民歌基本上是单声调的,如“酒歌”、“伴嫁歌”、“儿歌”等;而南部方言区就有“大歌”、“拉路歌”等复调民歌;北部地区的调式较为多样,而南部绝大部分是羽调式和部分宫调式;北部民歌结构多为二至四句的分节歌,而南部的结构较为多样,既有短小的分节歌,而南部的结构较为多样,既有短小的分节歌,又有一口气可以唱二十多分钟的“大歌”,还有可以唱几个晚上的叙事歌。
”二、学习歌曲二声部1、初步感受二声部。
①出示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的节奏,轻轻拍出来二声部节奏。
②将两个声部的节奏组合成二声部,要求学生和谐拍出二声部。
2、学唱二声部。
①出示二声部旋律,用哼鸣跟琴哼唱第一声部的旋律,唱准音准后加进歌词演唱。
②用“LU”跟琴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唱准音准以后,加进歌词演唱。
③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
(要求:轻声演唱,能听到对方同学的声音,同时能感受、表现出二声部和谐之美。
演唱完之后请同学来讲讲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再进行修改。
)④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做简单的评价。
3、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侗族儿童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侗族儿童音乐作品的基本特点。
(4)参加侗族文化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可以参加侗族文化活动,如侗族节庆、侗族音乐演出等,深入了解侗族文化。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教授了《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整体来说,教学效果还是达到了预期。学生们对侗族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在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上有所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设置富有情境的音乐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分组合作的方式也让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侗族文化和音乐,提供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侗族文化概览》:本书介绍了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音乐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侗族文化背景知识。
《侗族音乐》:本书详细介绍了侗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代表性作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侗族音乐的魅力。
《侗族儿童歌曲集》:本书收录了大量侗族儿童歌曲,包括《侗家儿童多快乐》在内的多首歌曲,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①侗族文化背景:侗族的历史、民俗、音乐特点
②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旋律、节奏、音准特点
③歌曲的表现技巧:呼吸、发声、情感表达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侗族文化图片:侗族建筑、服饰、节日庆典等
侗家儿童多快乐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板
书
设
计
侗家儿童多快乐活泼地课 Nhomakorabea后
反
思
6.学生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歌曲。
1.旋律记忆,再听音乐。
2.随琴演唱歌曲。
a.在老师的琴声下,学生采用中速,活泼情绪,和谐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遍。
b.分男、女声演唱歌曲。
c.挑选两位同学演唱歌曲。
【拓展延伸】
2.聆听歌曲。
老师在欣赏前提出问题,让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感情和速度去唱这首歌的?
(生:活泼 中速)。
3.讲解反复跳跃记号,下滑音记号的演唱以及作用(通过演唱,进一步体现侗家儿童生活幸福,活跃可爱的形象)。
4.教唱歌曲。
5.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声部。
把学生平均分为两个声部,分别练习,然后合唱。
课题
侗家儿童多快乐
所属单元
第六单元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的精神风貌。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各种动作、器乐、演唱形式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
重难点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这首歌。培养学生创新表演能力。
①师:这首歌表现了侗家儿童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过的好,这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党对我们的思情呢?
生: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表现侗家儿童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的精神风貌。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各种动作、演唱形式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这首歌。
培养学生创新表演能力。
2、和谐地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歌舞风格也不同!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美丽的侗族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呢?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侗族风情图。
师:侗族美不美?侗族山美、水美、小朋友的歌声更美。
在侗族这个地方,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能歌善舞,人们称之为“诗歌的海洋”。
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聚到一块快乐地载歌载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侗族的儿童歌曲,听听侗族的小歌手们过着怎样的快乐生活?
2、完整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听听看侗族小朋友们是用怎样的感情和速度去唱这首歌的?
生:活泼的、快乐的;中速。
3、读歌词:
师:为了更好的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先把歌词读一遍,我们这首歌是一首二声部歌曲,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声部,也就是下面一行,同学们自己试着有节奏的读第一段歌词(或请一位同学起来读)。
读歌词时教育学生要做文明礼貌的孩子。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接下来跟范唱轻声唱一遍。
找出个别难点乐句反复跟琴唱,直到整首歌掌握为止。
主要是唱好休止符的停顿感。
4、跟伴奏演唱:
5、处理歌曲情绪、感情,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不错了,可是你看我们这首歌的歌词,跳起舞唱起歌,是用怎样的心情啊?(快乐地)可老师听同学们唱怎么感受不到这种情绪呢?特别提醒“也罗也”轻声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学习第一声部。
可由老师先唱第一声部,学生和二声部,然后反过来师范一遍,给学生建立和声概念。
学生尽量轻声演唱,不能喊唱。
6、拓展——欣赏侗族大歌音频:
7、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并且欣赏侗家风光,听赏侗族大歌,感受到了侗家儿童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也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希望大家从中领悟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各民族相互团结。
伴随歌声走出教室。